道家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內容提要:從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論覺醒,從道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哲學思潮的發展演變和人們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現代觀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獲得的理解和確認,都顯示出它可能會是屬于未來高文化、高理性人類的一種哲學選擇。
  正象多數學者所認為的那樣,中國傳統哲學就其基本的理論內容來說,是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個主要的哲學思想體系組成的。在當代,儒家思想作為構成中華文化這一社會生活方式的觀念主體,其理論內涵正在經歷著變遷和更新;佛家思想也在不斷地被賦予一種現代詮釋,繼續填補著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的信仰的空間。現代新儒學和現代佛學認真嚴肅地探索著這些問題。在現代觀念背景下,道家思想在獲得新的理解和確認的同時,則顯示出它可能會是屬于未來高文化、高理性人類的一種哲學選擇。本文試圖從道家思想的主要理論內容、歷史狀況和由此而發育出來的現代意義來簡要地闡明這一判定。
  在道家最早的、也是經典的著作《老子》、《莊子》中,都可以看到一種十分清晰的儒家思想觀念背景,這的確可以表明道家是在儒家之后興起的一種思潮或哲學思想體系。但是,在中國傳統哲學中與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仍然有它的獨立的源頭,具有軸心的性質。第一,道家思想具有獨立的、新的理論主題。先秦的原始儒學(孔孟儒學)的思想體系中有三個最基本的范疇:“仁”、“禮”、“天命”,可以一般地界定說,“仁”是自我道德品性修養,“禮”是倫理的、政治的行為規范,“天命”是指即使是最好的自我修養,最努力的規范踐履也改變不了的某種外在的客觀必然性。這三個范疇的內涵表明個人的、社會的、在個人與社會之上的超越的三個理論層面構成了儒家思想的整體。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論語·顏淵》),“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里仁》),“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堯曰》)。孟子也說:“仁義禮智我固有之”(《孟子·告子》上),“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盡心》下)。原始儒學兩個最主要人物的這些為我們所十分熟悉的語言,表明了一種徹底的理性自覺:一是對道德修養和踐履倫理規范的自覺,認為倫理道德的實踐,正是人性的表現;這個實踐過程,正是人性完善的過程。一是對某種人所無法逾越、克服的必然性的自覺,承認它的存在,但不屈服于它的存在;人不能改變命運,但是對儒家來說,任何遭際也不能改變他以倫理道德規范為準則和以踐履倫理道德為中心的人生實踐。所以,原始儒家思想的理論主題可以概括地說,是喚醒人的道德自覺,召喚人的道德完成。儒家關注并努力以倫理道德為契機來解決人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各方面、各層次上的問題。道家思想的理論主題與此不同。道家思想中的兩個基本范疇是“氣”與“道”,這兩個范疇構成了道家思想的形下(有形)、形上(無形)兩個理論層面。處于這樣理論結構中的道家,則是從人的自然的方面、人在自然中的處境來觀察、解決人的問題。道家認為,“通天下一氣耳”,人如同萬物,也是“氣之聚”(《莊子·知北游》),人的根本,人的所有只是內涵為“氣之聚”的生命,社會生活中的諸如倫理道德、工藝技巧等一切文化內容,對人來說都是多余的“駢枝”、“贅疣”。我們從《老子》和《莊子》中可以看出,道家有極為豐富而廣泛的生活智慧,但是道家不是用這些智慧將社會的文明吸收、融進自己的生命,使生命的內涵更豐富、更光彩,而是運用這些高超的智慧,極其理性地、超理性地(不是非理性)使生命從文明的膠纏中超脫出來,避免受其浸染,受其干擾,實現生命的寧靜而長久。道家思想中的“道”的內涵比較復雜,有時甚至顯得混亂,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哲學意念(哲學意念之外的語言學意義上的含義,我們在這里不考慮),但是我們用現代哲學觀念來加以詮釋,還是可以把它解析清楚。從自然哲學的角度看,道家的“道”是指萬物的最后根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42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注章數。),“道”是“天地根”(6章);同時,“道”也存在于萬物之中,是世界的總體、整體,所謂“道無所不在”(《莊子·知北游》),“道通為一”,“未始有封”(《齊物論》)。前者是就宇宙生成論意義上說的,后者是就宇宙本體論意義上說的。從人生哲學的角度看,道家的“道”是指生活智慧(即“德”),“處眾人之所惡”,“功遂身退”皆是“道”的表現(8章、9章);“道”也是指最高的精神境界,《莊子》中在描述了具有最高精神境界的理想人格(“真人”、“至人”、“神人”等)的許多具體表現后說,“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大宗師》),“茍得于道,無自而不可”(《天運》),換言之,這是一種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老子》、《莊子》對“道”的這些論述,表明道家思想中的“道”雖然是一種無形的“實在”(“形上”),但并不具有超越的性質,它就存在于一切有形之物之中(“形下”);它雖然具有非人的視、聽、言語所能把握的超驗性質,但卻是人通過超理性(“體道”)可能達到的一種精神境界。這樣,與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的理論主題可以說是喚醒人對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人的自然處境的自覺,呼喚人歸向自己的真正的根源,歸向自然,“復歸于樸”(28章),“與道徘徊”(《盜跖》)。顯然,這與儒家思想的理論主題是不同的。第二,道家思想具有新的、獨立的觀念起源。儒家思想一般皆可以在孔子和孟子以前的《詩》、《書》、《春秋》和“禮”、“樂”等文化典籍和典章制度中尋覓到它的觀念淵源,然而道家對自然的發現,它的“氣”、“道”等思想觀念的形成,從《老子》、《莊子》中可以看出,是起源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起源于對當時手工勞動者的生活和生產經驗的某種理論升華。例如,《老子》觀察到,“天之道,其猶張弓與?”(77章)“天地之間,其猶橐qiǎn@①乎?”(5章)都是以一種自然景象來表述一種哲學意念。《老子》中還以“柔水”、“玄牝”、“輻轂”、“埏埴”、“飄風驟雨”、“大音”、“大象”等自然事物來描述、體現“道”的性質。《莊子》一書更是博物志,莊子思想正是從那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自然事物和生產、生活經驗中導引出來、生長出來。其中,最為獨特而重要的是,《莊子》中最高的、“得道”的精神境界,總是由最高的手工勞動的工藝境界,諸如“庖丁解牛”(《養生主》),“輪扁斫輪”(《天道》),“jì@②僂承蜩”、“梓慶削gōu@③”(《達生》)等具體顯示和升華出來。當然,不能否認這也是老子、莊子思想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學表現方法,但是,更重要的則是這表明道家思想具有和儒家及其它先秦諸子完全不同的、獨特的觀念起源。總之,從中國傳統哲學的源頭和它的理論構成上看,道家思想開啟了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一個新的理論方向,與儒家思想共同建構了一個比較周延的哲學境界和人生境界。
  在中國傳統哲學的發展過程中,道家思想的理論意義和實際作用首先表現在通過《易傳》,道家思想中的基本的自然哲學觀念被秦漢之際的儒家學者吸收,儒家思想體系中增添了一個包含有世界本源、宇宙結構、萬物生成等比較完備內容的自然哲學的宇宙圖景,彌補了先秦原始儒學理論內容中的一個主要缺陷。作為儒家思想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理論形態的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其理論論題和運思方法都有明顯的道家思想痕跡。其次,自印度佛學傳入中國后,從最初的對其特有的名詞、概念的轉譯和對其基本觀念如“般若”、“涅pán@④”的詮釋,到最后最具有中國佛學特色的天臺宗、華嚴宗、禪宗等宗派的形成,中國佛學逐漸擺脫印度佛學固有的理論軌道而轉移到具有中國思想特色的理論軌道上來獨立發展的整個過程都感受著道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佛學的基本觀念中,如天臺宗的“實相”,華嚴宗的“法界”,南禪的“本心”、“自性”,都吸收、融進了道家特別是莊子的思想觀念。完全可以說,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哲學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個最活躍的理論觀念因素。
  如果從更廣闊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里來觀察,道家思想則表現出了更多的、更具體的社會文化功能。首先,道家思想發育出一種宗教--道教。道教在東漢時代產生,雖然有它的更加直接的、根本的社會政治契因,但其攀附道家思想無疑也是一個顯著的、基本的事實。原始道教把道家創始人老子作為自己的教主,道教關于“長生不死”的宗教目標和“積精累氣”的修持方法等基本教義的論證,都是借援《老子》和《莊子》中的思想觀念。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道教是在道家思想的土壤里發育生長的。當然,在這里我們暫時忘記道家思想轉變為道教過程中有非理性的、信仰的觀念注入這一決定性的因素。其次,道家思想哺育出一種文學藝術風格和一種科學形態。道家思想,特別是《莊子》中對人的自然覺醒的召喚和對其覺醒過程中種種精神現象的奇特描寫,構成了中國文學藝術的一個不竭的靈感源泉和美感源泉,形成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美學內涵最豐富的自然主義風格。以文學為例,就某個文學家來說,如蘇軾,他的詩“出于《莊》者十之八九”(《藝概·詩概》),就整個中國文學來說,從賈誼《鵬鳥賦》以來,也可以說是在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哺育和影響下發展的。至于中國古代科學更幾乎完全是從道家思想中生長出來。道家著作中有大量的關于天文、物理、生理、心理等前科學的經驗事實的記述,道家認為“道通為一”,認為“通天下一氣”而“萬化未始有極”(《大宗師》),“萬物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寓言》),“萬物皆出于機,入于機”(《至樂》)。正是這些模塑了中國古代科學的基本形態,即在認為宇宙是一個整體而又充滿無限生滅的有機過程的這樣觀念背景或理論框架內,來觀察、描述和分析各種經驗事實。最后,在更加一般的意義上可以說,道家思想還較充分地發揮了作為一種哲學才具有的特殊的文化功能,培養出一種逆境中的穩定心態。道家,特別是莊子思想揭示了人在自然中的處境,“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這一理性自覺在中國歷史上人們的精神生活中,特別是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平衡作用。人世是一個有苦難的生存環境,每個人生平都會遭遇暫時的逆境處境或終生的逆境命運,逆境自然會帶來巨大的心理擾動和精神痛苦。中國歷史上,儒家和道家于逆境中有不同的平衡心境的方式。孟子說:“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則兼利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處于逆境中的儒家,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倫理道德踐履,而只是收縮了他的道德實踐范圍。充分的道德自覺使儒家能在任何逆境中獲得一種寧靜,一種安身立命。莊子說:“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四支百體將為塵垢,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田子方》)這表明,道家對人作為萬物之一的自然處境的徹底自覺,能造成一種精神境界上的升華,能將構成人生困境、逆境的種種因素從認識上、感情上消融掉,人生困境、逆境引起心理上的失調、精神上的痛苦也就會平息下來,莊子說:“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耶?”(《山木》)當一個人高度理性地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存在最終將融進、投入一種永恒而真實的整體--自然之中時,他的主體就會獲得一種無限的實在感受,一種持久的寧靜感受。中國歷史上,在儒家思想處于主導地位的文化環境中,發生了精神危機、處于逆境中的知識分子,從道家思想中、從倫理道德之外的自然的價值體系中尋找擺脫危機和困境的出路,是十分經常的事,完全可以理解的事。
  以上,我們回顧了道家思想的主要理論內容和歷史狀況,道家思想的現代意義,道家思想在近現代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嚴重挑戰的背景下所可能發揮的理論功能,實際上也在其中顯示出來。這種意義,這種功能,許多學者都已作了十分深入的、具體的探討,我以為可以簡約為兩個方面:第一,道家思想是人在自然中處境的徹底的、理性的自覺,它召喚返歸自然,向往并努力去實現心境沒有任何負累的逍遙自由,從根本上創造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儒家的、在倫理道德目標實現之外的精神境界,一種物質的、功利的追求之外的人生追求。道家思想中的“道”,無形無跡而卻在萬物之中,具有認識上的超驗性,卻不具有實在的超越性。道家思想中這一極其理性的、思辨的根本觀念,徹底否定了任何超越的存在。如果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宗教界定為對某種超越的信仰,那么,道家思想也徹底否定了這一宗教目標。道家自然主義的精神生活方式,既非倫理道德的和功利的,也不是宗教性質的,道家思想為人類心靈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價值取向多元化是現代思想,也是人類精神成長的一個標志,道家思想是有益于、有助于人類進步產生的精神要求的。就處在現代背景下的、正經歷著西方發達的工業化文明的強有力影響的中國傳統思想、傳統哲學而言,現在還很難估計到一段時期以后,西方思想會在多深多廣的層面上融進中國傳統思想、傳統哲學而使其發生多大程度上的變化,但是,有一點可以判定,作為西方思想中的一個傳統的、基礎的宗教觀念--對一種超越的實在或實體的信仰,是難以進入中國思想、中國哲學之門的,因為中國哲學中的道家思想筑起的堅實的自然主義的理性之墻,是西方宗教觀念無法跨越的。具有形上性質的道家自然觀念(“道”)和儒家的道德觀念(如理學之“理”),將共同是中國哲學顯示其獨特內容、保持其獨特面貌的最重要的觀念因素。第二,道家思想是一個概念,觀念極為眾多的思想體系,對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都有許多深入、準確的洞察,道家思想因此獲得了、具備了某種特殊的理論品質,內蘊著許多理論生長點和與不同思想體系,甚至是異質文化之間的觀念融合點。如果說,道家思想的這一理論品質在歷史上曾有過卓越的表現,即如前所述,道家思想孕育生長了中國傳統科學,影響并幫助了儒學理論形態的演變和中國佛學脫離印度佛學理論軌道的獨立發展,那么,在今天這一理論品質更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道家思想為中國傳統哲學走向現代、走向世界提供了真正的理論觀念的橋梁。中國思想界從本世紀初對進化論觀點的引進,到晚近對諸如存在主義等現代西方思潮的理解、詮釋,都可以看到對道家思想的援用。事實已經表明,道家思想的深邃和廣泛蘊涵著中國哲學在現在和將來能不斷吸收和消化新的,異己的理論或思想而保持不斷發展的觀念因素和學術功能。現代西方學者在他們的理論視野里,甚至對道家思想的理論價值有更多的發現。例如,著名的科學家、科學史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n)在他那享譽世界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認為,道家思想保存著“內在而未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二分冊《序》)。當代某些最出色的物理學家如湯川秀樹、卡普拉(Frijof Capra)都認為,道家思想關于萬物從世界統一整體中有機地、不斷地生成的宇宙圖式,對于解釋量子力學理論所觀察到的物理世界是富有啟發性的、十分吻合的;道家關于人與自然為一的觀點,是一種最深刻而完善的生態智慧。當代西方學者為解決他們在科學、哲學和宗教等文化領域內遇到的某些困難的理論問題以及后工業化社會人與自然尖銳對立的社會問題而向東方思想探尋時,能在道家思想中獲得某種答案,這一令人欣慰的事實表明,道家思想作為一種精神遺產,在現在和將來,不僅對中國文化、思想的獨立和發展,而且對整個人類的精神成長和社會進步都是十分寶貴的。
  總之,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論覺醒,其在中國歷史上哲學思潮的發展演變和人們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及在現代所獲得的確認,都使我們可以這樣判定:道家思想會是高文化、高理性人類的一種哲學選擇。
            作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陳紹燕)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筑去鞏下加門字反體內加開
  @②原字鐵去失加醵右
  @③原字病改丙為口
  @④原字般下加木
  
  
  
文史哲濟南036-040B5中國哲學史崔大華19951995 作者:文史哲濟南036-040B5中國哲學史崔大華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0:47:15

[新一篇] 道家哲學的原子論——兼論《老子》的氣、精、信

[舊一篇] 道家思想比較研究的簡要回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