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論
去年7月, 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在北京召開了中學外語教學座談會。會上,代表們認為當前要積極改革中學外語教學方法,提倡百花齊放,相互學習,切實提高中學外語教學效益。我省的中學外語教學近十年來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在總體上仍然費時較多,收效很低,不能充分適應改革開放、擴大對外交流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本文結合我省中學外語教學的實際,就推廣“張思中教學法”提高教學效率,使我們貴州的中學外語教學盡快上一個新臺階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貴州中學外語教學的困難和問題
我們貴州地處西部少、邊、窮地區,是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教育基礎薄弱的民族地區。目前我們中學外語教學存在以下一些困難和問題:
1、八十年代以來,經各種渠道的培訓, 貴州中學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有了很大發展,但仍然無法滿足外語教學的實際需要。由于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的傳統觀念,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以語法為綱,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能力的訓練,教學效率低。
2、缺乏有利于外語教學的社會大環境。 貴州除了少數中心城市外,廣大地區對外開放程度低。人們對外語教學的目的和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外語教學的目的,只是幫助學生通過升學考試。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校只關注畢業班的教學,忽視起始階段的教學,割裂了階段教學的整體性。素質較好的教師只送畢業班,而基礎年級的教學只能由教學經驗不足,素質不高,甚至是未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担任,造成中學外語教學的“頭重腳輕”。
3、教學設備缺乏。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我省廣大中學, 特別是鄉鎮中學的教學設施缺乏。電化教育,錄像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普及率很低,有些學校連投影儀、錄音機、教學掛圖也難以保證。廣大中學英語教師仍然是“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教科書兩條腿”進行教學。
4、經費的緊張和師資的缺乏,限制了教師外出進修學習、 進一步提高業務素質的機會。在信息比較閉塞的環境里,教師間缺乏應有的交流,許多教師只憑著經驗授課,教學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教師的活動都圍繞著升學率而展開。只關注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忽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中學外語教學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5、據調查,我省相當一部分外語教師工作負担較重, 有的教師周課時達15或18節。上課、輔導、批改作業和班主任工作等繁重的教學教育工作任務,使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改進教學,進行教學研究。特別是針對少、邊、窮地區和民族地區的實際進行教學研究不夠。
綜上所述,我們貴州的中學外語教學是困難條件下的外語教學。
三、“張思中教學法”在貴州初見成效
“張思中教學法”是中國外語教師試驗的一種教學法,由華東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外語教師創造。這一教學法是張思中老師積近40年的教學經驗,逐漸形成的一種高效、快速和強化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使不同智能、不同知識基礎的學生都能取得相應的成功,強化心理優勢,消除失敗定勢,有效地防止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近幾年來,“張思中教學法”在貴州也有影響,一些教師在探索和實踐,一些地區和學校也在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實驗和推廣。這些探索和實踐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已經初見成效。下面就筆者所了解的情況略舉幾例。
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迎恩中學的高一加老師1989 年從《中小學外語教學》雜志上了解到“張思中教學法”,1990年就在她所在的教學班里悄悄地進行“張思中教學法”的實驗。迎恩中學是一所鄉鎮普通中學,大多數學生是來自邊遠山村的少數民族學生。多年來這所學校的應屆初中畢業生中考英語科及格率未突破10%。高一加老師根據“張思中教學法”的基本原理,突出“適當集中”和“反復循環”,在實驗班級取得較好的效果(見表一)。
表一 迎恩中學1991年一年級學期統考成績比較
班級 平均分 及格率 優分率 最高分實驗班 67.5 56% 19% 96初一(2) 50.2 45% 8% 82.5初一(3) 47.4 24% 2% 82初一(4) 42.2 26% 2% 82
2、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草塘中學的曾佐潘老師1990 年以來,根據“張思中教學法”的“因材施教”原則,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堅持分組復式教學(即在同一個班中既開設“統編教材”,又開設“起始教材”)。曾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分組復式教學,縮小了兩極分化的差距,消滅了英語學習的死角,大面積提高了英語學習的教學效果。每年高考的英語單科成績,這個鄉鎮中學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超過縣城中學和省及格率。
3、畢節地區民族中學于1992年引進“張思中教學法”進行實驗。在地區教委的領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按實驗方案進行。他們遵循“張思中教學法”的原則,結合學校實際,經過三年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見表二)。
表二 畢節地區實驗學校與部分學校畢業會考比較
學校 平均分 及格率 優分率 最高分民中(實驗班) 78.8 100% 52.8% 99畢節二中 74.76 85.63% 33.75% 95黔西一中 72.91 85.87% 33.66% 99納雍一中 74.65 85.76% 38.88% 91赫章一中 70.54 79.88% 20.14% 90
畢節地區在民族中學的“張思中教學法”首次實驗,經地區教委組織專家小組驗收評估,認為“實驗效果顯著,信度高,適合邊貧地區實際,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經畢節地區教委研究決定,將“張思中教學法”這一實驗課題作為1995年秋畢節地區高中英語教學的推廣實驗課題,旨在大面積提高全區的英語教學質量。
4、1995年秋,畢節二中根據地區教委的決定, 以“張思中教學法”改革英語教學。他們抓住“因材施教”這一“張思中教學法”的核心和精髓,克服兩極分化,實施素質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這所學校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外語基礎差。進校時摸底測試半數以上不及格,最低分十幾分,平均分不到五十分。經過兩年的實驗,學生有了很大進步。會考成績,差分率為0,及格率99.4%,合格率為100%,優分率 63.58%,平均分為82.08,最高分為97。無論合格率,及格率, 優分率,平均分,最高分等均名列全地區各校之首。
四、實驗、探索的啟示——推廣“張思中教學法”
以上是我們貴州一些教師對“張思中教學法”的實驗和探索,充分說明了“張思中教學法”能有效防止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都勻市迎恩中學,甕安縣草塘中學,畢節民族中學和畢節二中都是普通中學或鄉鎮中學。他們的外語教學都是困難條件下的外語教學。但是他們通過對“張思中教學法”的實驗和探索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經驗表明,要提高中學外語教學質量要抓好三件事:大綱(教材)、教師和教學法。在大綱(教材)和教師基本解決的情況下,提高中學外語教學的質量,教學方法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四所學校外語教師的探索和實踐,證明了“張思中教學法”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張思中教學法”適合我們貴州這樣困難條件下的中學外語教學。
令人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我省中學外語教師和教研人員已逐漸認識到“張思中教學法”是可取的,是可借鑒的。省教科所的同志在很多場合都談到要實驗和推廣“張思中教學法”。遵義市紅花崗區從1997年9月起,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有計劃, 有方案地在五所中學的七個班(初中四個班和高中三個班)實驗“張思中教學法”。他們成立了實驗領導小組,確立了實驗的目標以及安排了具體的作法和步驟,旨在通過實驗“張思中教學法”,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本區的中學外語教學質量。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談到中學外語教學改革時說,“張思中教學法”很有特色,課堂比較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應該大力提倡和推廣。我們英語教師應該進一步學習柳斌同志在中學外語教學座談會上的講話,結合我們自己的學校、班級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實驗推廣“張思中教學法”,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五、“張思中教學法”的原理和模式
“張思中教學法”已經在不少的地區和學校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已經從個人的探索和少數人的主張開始轉變為共同目標下的集體努力,這目標就是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法體系。下面對“張思中教學法”的原理和教學模式簡要介紹。
“張思中教學法”可以用十六字訣歸納如下:“適當集中,反復循環,閱讀原著,因材施教。”即在一定條件下,集中適當的時間,運用一定量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有一定難度的掌握學習技能的訓練;科學地反復循環,強化,以較少的時間獲取較大的效益;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分組復式教學,使之都能有所得,防止與克服心理失敗定勢;從而使學生產生成功的渴望,體驗與把握心理優勢。
“適當集中”是關鍵,是指教學材料與教學時間適當集中,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及材料的難易,旨在掌握學習技能的訓練,以較少的時間獲得較多的信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反復循環”是保證,是指復習方法。通過反復循環,使學生及時復習鞏固,掌握遺忘規律,克服遺忘現象。
“閱讀原著”既是教學目的,又是教學手段。這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主要一環。在學生積累一定詞匯和了解一定語法知識后組織學生由淺入深地大量閱讀外文原著,培養綜合運用外語的能力。
“因材施教”是核心,這是克服兩極化化的有效辦法,旨在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得和有成功感。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智能等因素,將學生分為A、B、C三組,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目標, 能在自己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克服“失敗定勢”,強化心理因素,形成你追我趕,愉快活潑的良好教學情緒。
教材處理的模式是:
(1)超前集中:語音、詞匯集中教學、語法集中教學。
(2)課文教學:聽讀說寫的技能訓練、 詞匯和語法的隨機集中和綜合集中教學。
課堂教學模式是:
(1)預習(書面)
課堂教學:一分鐘倆倆對話或演講;教師突出重點解難釋疑;學生作口語或書面操練;
(3)復習
在具體操作上,“張思中教學法”堅持卡片教學,堅持書面預習課文,堅持倆倆對話,堅持閱讀原著,堅持同堂分組復式教學等等。
六、結束語
教學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建國以來,我省廣大外語教師腳踏實地,辛勤耕耘,在不同的地區,在困難的條件下創造和實踐不同的教學路子和方法,豐富和發展了外語教學法。我們應該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倡外語教學法的多樣化。貴州中學外語教學是困難條件下的外語教學,我們要結合實際,不斷實踐,不斷總結。誰的教學效果好都應當受到鼓勵,誰的教學方法好,教學效果好都應當推廣。“張思中教學法”利用青少年記憶力強的優勢,集中一段時間,用科學的方法記憶大量單詞,反復循環,閱讀原著,因材施教,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取得了較好效果。“客觀地說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法,為什么不應該提倡,不應該推廣呢?”
黔南民族師專學報:哲社版都勻59~62G38中學外語教學王維剛19981998本文結合貴州實際,分析了中學外語教學的困難和問題,以貴州四所學校的教師對“張思中教學法”的實驗與探索的初步成果為依據,認為“張思中教學法”適合貴州這樣困難條件下的中學外語教學,主張提倡和推廣“張思中教學法”。“張思中教學法”實驗/探索/推廣作者單位 黔南師專英語系 作者:黔南民族師專學報:哲社版都勻59~62G38中學外語教學王維剛19981998本文結合貴州實際,分析了中學外語教學的困難和問題,以貴州四所學校的教師對“張思中教學法”的實驗與探索的初步成果為依據,認為“張思中教學法”適合貴州這樣困難條件下的中學外語教學,主張提倡和推廣“張思中教學法”。“張思中教學法”實驗/探索/推廣
網載 2013-09-10 20: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