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寫道:“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于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先生大聲疾呼要實行“拿來主義”。何為“拿來主義”?“他占有,挑選。看見魚翊,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可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
70多年前,魯迅先生就能指出:對待洋人的東西,不能采取被動之等待“送來主義”和“接受主義”,而要采取主動的“拿來主義”,然后有選擇的或利用、或拋棄、或加以改造再用,這是何等高瞻遠矚!時至今日,改革開放帶來國家經濟興盛,也導致文化的繁榮,體現在藝術上的是空前的自由,從“文革’時的政治藝術一體化漸變為藝術多元化,由以前單一的架上繪畫、雕塑發展到裝置藝術、觀念藝術、大地藝術乃至行為藝術,尤其是后者由初期的半遮半露到大膽裸露,吃屎喝尿、“大開殺戒”,真叫人目瞪口呆。這些千奇百怪的“行為藝術”其實是某些洋人國度“送來”和一些前衛藝術家們“照單接受”的結果。
一、行為藝術之由來
所謂行為藝術,是一種藝術家用思維和身體行為過程來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行為藝術的鼻祖是法國的伊克·克萊因(1928-1962),他并未受過美術專業訓練,年輕時當過演奏員,學過柔道,后又從事觀念繪畫,并試圖創立“行動繪畫”。1960年9月,克萊因在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舉行了一次特別的所謂繪畫儀式:現場有一支由20多人組成的樂隊和不少觀眾,眾目睽睽之下將三個裸體女模特兒身上涂滿顏料,讓她們在畫布上打滾,以這種方式創造出一幅具有偶然性的繪畫作品,并將這一“藝術活動過程”拍成紀錄片,這令我們窺見行為藝術之端倪。1962年,克萊因從一幢樓房的二樓伸開雙臂落下,用自己的身體來探索人體在空中的感覺,他認為這就是真正的“人體藝術”,不過這種藝術感覺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克萊因為此送了命。人們將這次行為稱作人體行為藝術始筆。
二、行為藝術的分類
筆者對當代中國已發生的種種“行為藝術”做一個梳理和分析,認為可以歸納成以下幾類:
1.裸風盛行:行為藝術家們似乎對裸情有獨鐘。如早期南京發生的“牛膽里鉆出裸男”;又如名為《十二平方米》行為藝術,表演者“赤裸的全身涂抹了蜂蜜和魚肚內的腥液分泌物,端坐于骯臟的公廁內,讓無數蒼蠅在他的身體上吸吮,叮咬”。“藝術家”在如此充滿惡臭的環境中,忍受如此瘙癢,據說是為了“更直接地進入”“對自我價值和生存經驗的切實體驗中”。更有甚者,一次某“行為藝術家”竟裸體一屁股坐在國旗上,他究竟要表達何種觀念,實在令人費解。
2.血腥恐怖:一些行為藝術家以傷害、鮮血等極端行為作為表達的主要方式,諸如放血、割肉、吃嬰、自虐或他虐——皆以藝術的名義。鏡頭一:在成都某處曾有一次行為表演,來自北京的某“藝術家”將一頭活豬的胸腔切開,露出跳動的心臟,然后縫合刀口,“整個過程因其場面的血腥和手段的殘忍,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鏡頭二:某地,一女士全身被白布包裹,披頭散發垂目而坐,旁一黑衣男子手持匕首,口中念念有詞,猛然將匕首向一群被白布遮住的無辜之雞砍殺下去,頓時慘鳴連連,鮮血四濺,其狀可怖,其情可傷。此行為名日《重生》,是寓意白布女子死后重生,還是寓意群雞死后再活,不得而知,但其殘暴血腥的變態行為卻令人生憤。
3.荒謬怪異:行為藝術家既多標榜“生活就是藝術”,又常常做出荒誕丑惡的反生活之行為。據載,幾年前法國巴黎鬧市區,有兩位中國人作行為表演,前面一人蹲下大便,后面一人伏地作犬狀舔吃大便,令圍觀者瞠目結舌,惡心欲吐。有留法學子撰文怒斥他們是“垃圾”,丟盡了中國人的臉。諸如此類的還有切皮種草、與豬為伍、與驢結婚、與花草談情說愛等千奇百怪的行為。
4.挑戰人性:行為藝術除了上述三個特點外,還充斥著對法律、道德和人性的挑戰。他們認為“當今社會中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殘缺的病態”,為了拯救自我,警醒世人,就要“以冷酷、卑鄙、殘忍的游戲方式將最嚴肅的思維活動(包括自身潛意識的陰暗面)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使其失去所有倫理道德層面的神圣光環,以非道德的行為達到道德的行為目的”,他們在這兒發出了一個危險的信號:既然“生活就是藝術”,人人都是藝術家了,凡是以“藝術”的名義所體現的社會行為包括非道德行為都可以是藝術,可以不受人性的約束,不受道德、法律的制裁。如發生在某地的“火焚雷鋒蠟像”行為藝術,就是赤裸裸地挑戰道德的行為,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雷鋒精神是一代人的象征,更是我國傳統道德中“樂于助人”這一優秀傳統的進化。他們火焚雷鋒像,是否如他們所講的“以非道德的行為達到道德的行為目的”?
5.行為藝術商業化:關于行為藝術與商業炒作之類的報道已屢見不鮮,在這些所謂的“人體行為藝術”中,多是以女性人體進行表演,無怪乎有人批評這些活動為“行走在色情邊緣的商業人體秀”,認為“藝術”與商業的合謀是一種“強奸”行為,商家炒作是商家的事,別以藝術的名義。但事實上以“行為藝術”的名義為商家作秀的活動舉不勝舉。某地一商家舉辦一場人體秀,女模特兒全裸彩繪并出臺走貓步,令在場的觀眾狂呼,事后模特兒得到了100萬元的酬金。在長春市一酒吧開業慶典上,將用紅布包裹著的人吊在高空,風一吹過搖搖晃晃,令觀眾担心害怕,而該慶典的導演則認為“這是一種行為藝術,用人體來做酒吧的裝飾,體現酒吧的主題”。比較轟動的一次行為藝術是在深圳高交會展館上,一行為藝術家用嘴含上顏料向三名近乎裸體的女郎噴淋,然后拖著她們的身體,在一塊白棉布上完成了據說是國內首次新載體繪畫創作,其行為跟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克萊因如出一轍。這次活動是由深圳某知名床上用品制造商提供贊助,并聲稱將此帛制作成床單等生活用品公開銷售,創作者則自詡該行為“表現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使藝術生活化”,等等。
三、送來主義與拿來主義
魯迅先生曾大聲呼吁要實行“拿來主義”,抵制“送來主義”,時至今日,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實行“拿來主義”,但大門既開,人家也會送上門來,先有送洋貨洋垃圾的,后來就有送觀念,送金錢的,但必須以符合他們的觀念為標準。事實上國內大多的行為藝術其幕后都與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據圈內人士透露,很多洋人專門購買行為藝術的照片或錄像,據說一幅洋人看中的照片其價錢可賣到上千美元,難怪很多人絞盡腦汁,出盡奇招,原來還是功利二字作祟。不過這些人的行為卻毫無新意,全盤接收西方那一套,令人生厭。
行為藝術的初衷是嘗試生活與藝術的關系,行為藝術理論的創始者阿倫·卡普羅(美國)這樣解釋:“它可以發生于一個超級市場,高速公路邊,或在朋友的廚房,可以是同時或是漸進式地發生”,“行為藝術可以根據計劃來做,但不必排練,也不需要觀眾。它是藝術,但更接近于生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生活中創造美,把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告訴別人,讓別人分享,讓別人認識”,“而生活中的丑,經過藝術的再現,也有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樣可以讓別人分享。“行為藝術”本身沒錯,錯的是那些以經濟利益為目的醉心于別出心裁的“行為藝術家”們,“曲解行為藝術的本義,表現過于病態極端”。
有明智之士指出:中國的先鋒藝術需要一群有意志、人格、耐力的人來執行。這就是時代需要的“拿來主義者”。他們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人性,同樣是行為藝術,他們給人思索,給人震撼,給人回味。如20世紀90年代一個規模較大的行為藝術——“司馬臺長城行為藝術”,策劃人和行為表演藝術家、攝影家、作家、詩人、記者、藝術愛好者、大學生、國際友人以及司馬臺一帶的公民共同參與了這次活動,其中的“大爆炸”作品,在“綿延起伏的長城殘垣斷壁上”,歷時5天,用了300余米的紅布,捆扎住散落在長城腳下的數萬塊殘損長城磚,鋪滿前后3個烽火臺。”策劃人之所以選擇長城為行為藝術的場所和媒介,是因為“不僅是它的象征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博大開闊的自然環境”。2003年11月在北京美術館有過一次名為“民工同志”的行為藝術展現,引起各方關注,其中“和民工在一起”的內容是在1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共有200多名裸露上身的民工用帶子綁在一起,策劃方稱,“實際上也把民工和我們聯系在一起”,“我們要讓參觀者切身感受到民工的生存狀態”。展覽承辦方認為藝術家的努力就是說出“請注意”。2001年2月發生在美國紐約某畫廊的一次行為藝術更值得思考,這次名為“生命的瞬間”的行為藝術是由來自尼泊爾和西藏的兩個和尚在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里,每日作畫幾個小時而完成的。令人震驚的是,在成功的短暫的喜悅中,是“毫不猶豫的毀滅”——僧侶們伸出刷子,將剛完成的精美作品覆蓋、破壞、剪碎、清掃,然后抬往潺潺流淌的小溪邊,將之付諸流水。生命是如此的輝煌,又是如此的短暫,從誕生到成熟到毀滅,僧侶們用自己的行為將宗教的意義表現得十分到位,喚起了人們的感受,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震撼,其意義深遠,發人深省。
從這幾例中,我們看到的是具有理性、人性和道德意義的健康的藝術行為,我們還看到的是行為藝術決不是血腥、色情、殘暴、自虐的代名詞,
四、行為藝術與高校美術教育
以上列舉的種種行為藝術,大多與美術院校有關,有的是高校美術教師策劃發起的,有的就是在美術院校展廳舉辦的,而表演者多半都是美術院校畢業生或在校生。有人曾在某美術期刊上撰文認為現在的美術教育還是學院派教育,其實不然。當前有些美術院校已是前衛藝術的半壁天下,一知名美院甚至提出過“學院前衛”的概念。筆者在拙作《對當前高校美術教育狀況的思考》一文中對此曾作專門評論,認為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存在兩大誤區:1.藝術觀念、理論研究和理論指導上的誤區。少數教師熱衷于標新立異,將一些怪異、頹廢的西方前衛藝術思潮和美學觀點不加選擇地接受并引進教學中,以至一些學生誤認為這些前衛藝術是創新之舉而盲目崇拜。2.培養目標和教學思維的誤區,主要為:①過分追求功利性,片面強調形式上的創新,致使學生出現浮躁心理;②在理論上輕視優秀傳統的教育,追求怪異、偏激的前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學生的藝術審美傾向;③片面注重專業技巧訓練,忽略思想內涵的挖掘。
由此看來,將真善美和健康創新作為藝術教育的核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人生觀和審美觀,是擺在高校美術教育面前的首要任務。
關于國內行為藝術,眾說紛紜,但持批評和表示不理解的人居多,如有人斥之為“胡鬧”、“瘋狂變態”、是“墮落的藝術”;有人發出疑問,“行為藝術在中國是探索還是病態”?有人認為“這些表現暴力、血腥、自虐、色情的行為藝術,嚴重背離真善美,因而沒有任何美學上的意義”;有人表示看不懂,不能理解;也有人認為要以寬容的態度去對待。有專家指出,“一切行為必須以不侵害人類社會的整體利益為前提”,“生活化的人體展應禁止”,“藝術工作者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他們呼吁:人的行為或藝術行為應該表現真善美,應該健康、陽光和人性,并建議要用相關的規范和機制來進行約束和管理,這一點無疑是很重要的。
美術大觀沈陽8~9J7造型藝術曾維華20072007
"Loaning"and"Borrowing"——Contemporary Chinese Performance Arts and Higher Art Education曾維華 浙江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
作者:美術大觀沈陽8~9J7造型藝術曾維華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