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該有自己的教育哲學追求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718X(2007)01—0022—05
  有關“學校教育哲學”的討論,最近幾年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談辦學時有人說,學校教育哲學的形成對學校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談校本課程開發時有人說,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是了解學校教育哲學;談學校文化時有人說,學校文化的靈魂是學校教育哲學……但是,很少有人對此進行系統研究,這無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學校的教育哲學。
  一、學校教育哲學的涵義
  西方教育發達國家,對學校教育哲學普遍比較重視。1991年,英國科學和教育部頒發了《學校發展規劃實踐指南》,指出學校教育哲學在學校管理中具有滲透性的指導價值,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最重要的是確立一所學校的教育哲學。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等一些國家的教育行政文件中也有類似表述。① 西方國家的許多中小學校長認為,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辦學的靈魂與核心,這一點已成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共識。
  我國已有一些學校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哲學。典型的如江蘇省錫山中學,認為開發校本課程的關鍵在于厘清學校的教育哲學,錫山中學把自己的教育哲學概括為“培養站直了的現代中國人”。沈陽華新國際學校作為新創辦的學校,明確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學,即“旨在開發學生的潛能,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包括情感世界;旨在造就新的一代,他們不僅是有益于社會的人,而且還是最大限度地享受人生幸福的人。”這些情況表明,在我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注重學校教育哲學方面的思考,但相當一部分學校卻還缺乏這方面的專門意識,這種現象令人遺憾。
  學校教育哲學(School Philosophy)不是一種學科意義上的教育哲學,它屬于一種觀念層次上的教育哲學。學校教育哲學指的是一所學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學校共同體成員的教育信奉,主要體現為學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標,其中育人目標是核心,即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是學校教育哲學的核心問題。學校教育哲學對學校政策和學校實踐活動具有滲透性的指導價值。
  一般而言,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奉,也都有自己的學校教育哲學,它也有先進和落后之分。但本文討論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校教育哲學,而是特指學校共同體符合教育規律的合理的教育信奉。
  1.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共同體成員的教育信奉
  學校教育哲學指學校團體的教育信奉。這個團體指的是“學校共同體”。“學校共同體”包括校長、學校董事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教師、學生、后勤工作人員、學生家長和地方教育官員。學校發展必須發揮學校共同體成員的協同和合作的作用,而不能由其中一方“單打獨斗”。
  理想的學校共同體是學習共同體,應是上述相關人員有共同學習的愿望、能力、技巧,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組織內部有高度的內聚力和共同的目標。②
  2.學校教育哲學與“辦學思想”、“辦學理念”既有聯系,又有差異
  學校教育哲學與我國中小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等既有聯系,又有差異。首先,它是對學校教育人員的教育理念進行哲學分析、過濾和篩選的結果;其次,它是在學校“名下”的,是一個團體的哲學信奉,并不是說任何一個學校教育人員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或者說他們個體的教育哲學,都可以納入學校教育哲學系統,它要求學校教育人員在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方面應有共識,體現一致性和統一性。在學校教育哲學的形成過程中,校長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能夠起到關鍵作用,但如果校長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沒有進入學校教育人員的頭腦之中,并且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接受,還是不能成為一個學校的教育哲學。所以,學校教育哲學研究不同于辦學思想研究或辦學理念研究,它有自己的研究原則和研究內容,它屬于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3.學校教育哲學與教師教育哲學之間的關系
  有人認為,現在世界范圍內教育改革普遍重視教師教育,非常強調教師專業發展,而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是教師個人教育哲學的形成。據此,他們担憂提倡學校教育哲學會產生劃一化要求之嫌,會妨礙豐富多彩的教師教育哲學的形成。
  我們認為這種担心是多余的。實際上,教師教育哲學和學校教育哲學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教育哲學是個體意義上的教育哲學,而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共同體的教育哲學,教師個人教育哲學受教師個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顯示教師的個性色彩,學校教育哲學則考慮學校的共同信奉和共同發展目標,相對于教師個人教育哲學而言,它顯現的是學校的“共性”追求。在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上要把握“求同存異”的原則。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
  一方面,鼓勵教師追求個人的教育哲學。毫無疑問,在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多元文化社會一個重要特點是容忍和寬容,多元文化社會允許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教師對一些教育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教師對一些具體教育問題的想法有自己的特點,有時反而是好事,它可以促進學校管理層吸收多方想法,進一步形成學校的個性特色和豐富學校的教育實踐活動。
  另一方面,教師必須認可所在學校的教育哲學。任何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組織規范和組織文化。沒有一所學校愿意接納一個擁有激進的并與學校教育哲學格格不入的個人教育哲學的教師。教師作為學校共同體的一個成員,也有對學校組織文化盡自己一份貢獻的義務。正因為如此,一個教師如果在一所學校供職,他必須認同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與學校教育哲學保持一致,只有這樣,學校才有可能成長和發展,只有這樣,良好的學校文化才有可能形成。
  二、學校教育哲學的內容
  學校教育哲學的主要內容是學校的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 )和育人目標(Aim)。
  1.學校的使命
  學校使命討論學校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它考慮三個基本問題:(1 )學校為誰服務?(2)學校將提供什么服務?(3)學校擁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概括而言,學校使命就是學校的價值觀。
  明確的學校使命會對學校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導,它能夠激勵學校共同體成員為學校共同目標而努力,能為學校提供一個框架以制定學校政策和確定優先發展項目,為學校評估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提供依據。
  學校使命的形成不是簡單的“自上而下”的灌輸和傳遞。它必須通過學校全體成員對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共同討論而形成。它反映了學校需要努力調和有沖突的價值觀。價值觀是教育活動的核心,它將對教師所做的其他事情產生深刻的影響。在學校共同體中,個體成員的價值觀非常重要。學校應容忍每個人的價值觀。
  一所學校應通過民主大討論,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形成明確的學校使命。其主要步驟如下:了解教師個人的價值觀;在全校開展大討論,由學校領導整理討論的結果,并向全體教師傳達;在學校價值觀問題上學校教師達成共識;由學校領導草擬關于學校使命的陳述,并向有關部門、社區和學生家長請教,最終形成正式的文本。
  下面是一位基層學校校長對學校使命及其作用的認識,供讀者參考。
  學校的使命是幫助每一位學生獲得發展,著眼于每一位學生潛能的開掘和特長的發揮,并為其終生的幸福打好基礎。因此,學校應該是師生實現生命意義的地方,是師生展示才華的地方,是校長、教師、學生追求幸福的地方。
  為此,應該從五大措施著手建設現代學校:一是創建生態校園,建設以綠化、精品、和諧、雋永為目標的校園環境系統;營造以學生一生的幸福為宗旨的校風系統,建設以關注師生的生存狀態,讓師生品味生活、享受學習、珍惜工作的學習化校園生態系統,建立以“決策、執行、實施、考評、獎懲”為管理運行機制的和諧鏈接的循環系統。二是開設體現“以創新為主題,課堂為主軸,教學為主導,學生為主動,問題為主線”的智慧課堂,讓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三是打造幸福人生。教育應該為人的一生幸福做必要的準備,使學生在其今后的生活中認識幸福、把握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四是建立現代學校制度。五是積聚校園精神。辦學特色是校園精神的集中體現,它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和學生的活動上,創建學校特色需要不斷進行自我更新,持續發展。
  2.學校發展的愿景
  學校發展的愿景就是討論學校今后的發展方向,確立學校發展的定位。通俗地講,就是把學校辦成一個什么樣的學校。
  學校愿景指學校的理想定位,它是學校共同體成員心目中共同的發展愿望和理想追求。學校愿景對學校發展相當重要,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所言,“共同愿景也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創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并遍布到組織全面的活動,而使各種不同的活動融會起來”,“如果沒有一個拉力把人們拉向真正想要實現的目標,維持現狀的力量將牢不可破。愿景建立一個高遠的目標,以激發新的思考和行動方式”。③
  學校辦學定位主要基于現狀分析和對未來趨勢的科學預測。任何一所學校,都需要合理的辦學定位。通過瀏覽許多學校的網站,我們發現有一些學校對自身發展定位不準確。許多學校的校長動不動就提出,要把學校辦成“國際一流”、“世界一流”或“全國一流”的學校,給人的感覺是,提出把學校辦成“地方一流”,這種定位屬于缺乏底氣的表現。那么多的學校成為世界一流,這可能嗎?辦學目標的提法要務實,并且要條理清晰,文字簡潔明白。否則很容易導致“信譽透支”,這種浮躁的作風會對學校工作產生不良影響,對繼任校長的工作也會帶來很大被動。因為,定位上互相攀比上升,吹牛、扯皮、假大空的現象就必然發生。
  3.學校的育人目標
  學校的育人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觀和教育價值觀的要求,在充分體現學校特色基礎上而確定的育人目標。通俗地講,就是把學生培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是學校存在的理由,也是教師存在的理由,培養學生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因此,育人目標是學校教育哲學的核心。任何一所學校都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要完成全面發展教育的任務和要求。任何一所學校都由不同的教師和學生組成,其教育環境都有地域上的差異。因此,在育人目標問題上,任何一所學校既要考慮共性的全面發展教育的任務和要求,促進學生在智力、體力、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精神、道德和審美方面的全面發展;又要注意特色的體現,使學校培養的學生具有與其他學校不同的個性特色。許多校長都喜歡講:“我希望從我們學校走出去的學生,在不帶校徽和不穿校服時,由于他們良好的行為舉止,能夠使公眾馬上就想到這些學生是我們的學生。”這就是希望學生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特色,育人目標的個性就體現在這一點上。總之,在育人目標這個問題上要考慮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下面是一所基層學校對育人目標的理解和表述,供讀者參考。
  新世紀學校的培養目標,具體地說是培養勤勉的、自主的,尊重他人、尊重長輩、尊重自己、尊重自然并能夠承担社會責任,具有優雅生活素質的人,我們稱之為“DARE”的人,即能夠應對新世紀挑戰的人。
  具體內涵:
  1.勤勉(Diligence)
  (1)培養兒童勤奮的學習態度;
  (2)堅韌不拔的生活態度;
  (3)積極向上的好學精神。
  2.自主(Autonomy)
  自主性是孩子終生發展的動力,自主性是新時代對兒童素質的要求。
  (1)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2)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3)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作決定的能力;
  (4)培養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
  3.尊重(Respect)
  (1)尊重自己;
  (2)尊重他人;
  (3)尊重社會;
  (4)尊重自然。
  4.優雅(Elegancy)
  一所高規格、現代化、高質量的寄宿制學校,要為孩子的一生打好堅實的基礎,因此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活素質。這種生活素質可用“優雅”來概括,具體包括:舉止得體、儀態大方、氣質文雅、品格高尚、心胸開闊等。
  三、學校教育哲學的價值和意義
  學校教育哲學的形成對學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有助于促進學校的發展。我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闡述:
  1.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辦學思想的核心
  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共同體的教育理想和團體哲學信奉,它的主要內容是學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標。任何一位校長,都應當對這些問題有清晰的把握。因為它們是學校辦學思想的核心,對學校所有工作都有指導價值。校長應當把形成學校教育哲學當成學校日常工作的中心要素,把它當作一項持續進行、動態發展和永無止境的工作,因為它關乎學校存在的價值、學校共同體成員共同前進的方向以及學校所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
  合理的符合時代精神要求的學校教育哲學一旦形成,會對學校各項工作起到滲透性的指導價值。通過對知名校長的研究表明,一個掌握了教育發展規律、把握了學校教育哲學的校長,他的辦學思路往往是系統一致的,他對學校工作的領導往往是有條不紊的,而一個缺乏學校教育哲學的校長,往往會被不同時期的教育標語和教育口號所左右,思路紊亂,工作毫無頭緒和章法。
  2.學校教育哲學有助于提升學校形象
  很多學校非常注重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注重學校所培養的學生是否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注重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概而言之,都非常在意學校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學校形象研究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重視。而學校形象的提升,與學校教育哲學有很大關系,甚至可以說它在某種程度上就屬于學校教育哲學問題。
  概括地說,學校形象指學校培養學生的客觀態度在公眾心目中產生的主觀印象。它與學校文化有很大關系。社會公眾對他們所“見”“聞”的校園建筑環境、師生儀表、師生關系、教育和教學風格、學校管理理念、學生素質狀況等,總會在頭腦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并對照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對獲得的印象進行觀察、分析、感受,形成較為穩定的總體印象。這就是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學校形象。
  學校形象是由學校內在文化因素和外在文化因素兩方面構成,內在文化因素主要指一些隱含的教育思想,而外在文化因素,則指在校園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一些文化現象,它們經常出現在學校的一些醒目場所。兩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但也有明顯的區別。內在文化因素表現為:(1)學校的精神風貌。 是創新型的還是守舊型的?是生機勃勃的還是死氣沉沉的?(2)學校的社會價值觀。 學校是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是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促進社區發展?或者進一步講,學校所培養的學生對社會的貢獻如何?(3)學校及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 教師的學識素養和師德規范如何?(4)學校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學校前途怎樣? 在這兩個因素中,內在精神因素是構成學校形象的根本性因素。外在文化因素可從校名、校訓、校風、校徽、校服、校園綠化和校園建筑風格等方面表現出來。
  學校形象與其說源于公眾對學校所表現出來的文化的穩定可靠的總體印象,倒不如說源于學校的教育哲學。從客觀上看,學校形象是學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的具體化;從主觀上分析,學校形象是家長和社會人士對學校培養社會人才的總體看法和評價。不論從客觀情況還是從主觀情況看,學校形象與學校的教育哲學都有著緊密的關系。如果一個學校缺乏自己的教育哲學,它在內在文化和外在文化方面的表現,就非常有可能是零碎的、混亂的、不系統的。我們都去過許多學校,有時候我們會產生一種印象,一些學校為了辦學的需要,或者說為了點綴,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辦學思想”和“教育口號”,校園的墻壁上有許多的“教育標語”,但給人的感覺是“華而不實”,“不成系統”。甚至于發現這些“教育口號”、“教育標語”和所謂的“辦學思想”,缺乏內在聯系,東面“打一槍”,西面“發一炮”,沒有一貫性,有些甚至還互相沖突。
  媒體曾曝光一所學校,打的旗號也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但給學生定了180條校規,校規共分六章,不僅囊括了《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所有內容,而且大有拓展,關于學生儀表、早晨起床后事宜、出行、進入教室、維護校園秩序、就餐、午休或午睡、課外活動、晚就寢制度和教室管理制度均規定了細則,簡直要把學生往死里“整”。④ 這所學校把教育的目標置換為管理的目標,把手段置換為目的,怎么可能給人留下好印象呢?這種做法難道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嗎?而如果一個學校真正形成了合理的教育哲學,我們就會發現,學校的教育活動,會始終圍繞著學校教育哲學進行,甚至于校園的建筑風格、教室的課桌椅布置等,都與學校的教育哲學一致,其他方面也體現學校的教育哲學,給人以系統、連貫、一致的感覺。這些學校給人的印象一般比較好。筆者就曾經到過一所學校,校園面積不大,但給人的感覺特別寬敞、舒服,特別有品位,校長解釋說,學校始終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整修校園時也牢記這一點,經過多年努力,才形成了現在的建筑風格:學校把各種建筑物都設計在校園四周;把光線充足的地方留給學生,當作學生的教室和宿舍;把中間一塊最大的場地留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校長真是有心人!他比那些喊“潮流口號”的校長,境界要高得多!如果在校園建筑上都這樣盡心盡力的話,有誰會懷疑這個學校沒有自己連貫一致而又頗具特色的學校教育哲學呢?
  總之,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形象形成的根本。但也必須看到,學校形象研究可以促進學校教育哲學的提煉。
  3.學校教育哲學有助于學校形成辦學特色
  按照著名教育學者孫孔懿的看法,學校特色就是“辦學主體刻意追求逐步實現的學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別優于其他方面、也特別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的穩定的品質”。⑤ 學校辦學特色的追求,必須在學校教育哲學指導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靈魂。
  學校教育哲學的形成,有助于學校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提高學校整體的教育質量。國外對學校特色的研究,更為重視的是“特色”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性,而不把特色看成是一種比較孤立的教育現象。英、美等一些國家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產生了許多著名學校,這些學校的特色非常明顯,它們都是在學校教育哲學的指導下形成的。其對特色的定位既考慮教育本身的要求,又考慮學校的優勢,更考慮社會的需求,因而它們的特色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這些經驗值得借鑒。
  注釋:
  ① 陳建華:《西方中小學校本發展規劃研究及其啟示》,《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
  ② Jill E. Janov. Creating Meaning: The heart of learning community. Training & development. May 1995.pp53—54.
  ③ 彼得·圣吉著,郭進隆譯:《第五項修煉》,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版,237—241頁.
  ④ 馬國圣等:《180條校規教出什么樣的學生》,《中國青年報》,2000年8月3日.
  ⑤ 孫孔懿:《學校特色的內涵和本源》,《教育導刊》,1997年第2/3期.
教育科學研究京22~26G30中小學學校管理陳建華20072007
學校/學校發展/學校教育哲學
學校教育哲學不是學科意義上的教育哲學,而是觀念層次上的教育哲學。學校教育哲學即一所學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學校共同體成員的教育信奉,其主要內容是學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標。形成學校教育哲學對于學校的發展有極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教育科學研究京22~26G30中小學學校管理陳建華20072007
學校/學校發展/學校教育哲學

網載 2013-09-10 20:50:51

[新一篇] 學校封閉式管理初探

[舊一篇] 學校心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建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