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現狀與發展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馬費成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武漢 430072)
  [摘要] 分析了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現狀、規模、專業結構和特征,指出了存在的問題,討論了市場經濟對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影響,最后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圖書館學 情報學 教育
  *            *           *
      1 發展階段與規模
  我國正規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可以追溯到本世紀20年代。1920年,美國圖書館學家韋隸華女士(M.E. Wood.1862~1931年)創辦了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Boone Library School at Wuchang, 今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的前身), 開始了中國最早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70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國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已發展成一個規模較大、層次齊全、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在整個教育事業和學科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到教育界、學術界和主管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以1978年為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此之前,我國僅有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設有圖書館學專業。每校平均每年招收文科學生30~40人,不僅辦學規模小、層次單一,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也帶有濃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經驗色彩,主要以圖書館事業和文獻分類編目為核心組織教學內容,以傳統方法和手工處理文獻為主,基本不涉及計算機和其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當時,全國僅有兩種正式出版的圖書館學專業教材,即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合編的《圖書館學基礎》與《目錄學概論》。
  1978年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許多院校相繼建立了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各類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50多個,分布在綜合性大學及理工農醫各類院校。17年來,共計培養本科生近3萬人,專科生近5萬人(主要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各校函授教育培養)。同時開始了正規的研究生教育。1978年前,只有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招收過圖書館學和目錄學兩個方向的4名研究生。1978 年恢復招生后,研究生培養逐步規范化,成為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一個穩定學位,每年招生數量不斷增加,并相繼建立了碩士授權點和博士授權點。17年來,共計培養碩士研究生1000余人,為各專業部門輸送了高層次的人才。
  與1978年前比較,我國圖書館學的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和豐富了。在傳統的圖書館學中引入了情報概念,把圖書館看作情報中心,而把計算機作為信息加工處理的工具,從而引起了傳統圖書館學的深刻變革,單一圖書館學的教育模式正向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相互交叉融合的新模式發展過渡。
      2 教育層次及其特點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在80年代進入了迅速發展時期,這不僅體現在辦學規模上,而且還表現在辦學層次上。經過十余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已形成了專科、本科、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各具特色、層次完整的教育體系。現分別討論不同層次的特點。
  2.1 本科生教育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核心是本科生培養。這與歐美發達國家不同,這些國家教育事業發達,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早,已經形成較大規模,其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核心是碩士研究生培養,學生一般都具有某一其他專業的學士學位,進校后主要學習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課程。這種方式非常適合圖書情報工作涉及面廣、要求其從業人員具有某一學科專業背景知識的特點。我國研究生教育在70年代末才開始恢復,招生規模小,還不能適應大批量培養人才的要求。我國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主要通過本科層次進行培養,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也是如此。這就形成了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特色:采取特殊的方式,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授予學生某一專業的背景知識。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本科層次公布在不同的專業院校,學制一般為4~5年。王昌亞和豐成君同志曾對全國20多所高校情報學本科教學方案進行了比較研究[1], 他們把我國情報學教育的本科層次分為綜合性情報教育、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理工農醫類情報學教育及管理類情報學教育4種類型。以王昌亞和豐成君同志所比較的對象為基礎, 兼顧原有圖書館學專業課程結構的變化和近10年來新辦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可以將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本科層次劃分為三種類型。
  ·綜合性圖書情報教育類。這類專業基本上是在原有圖書館學專業基礎上加進情報學課程和計算機應用課程發展起來的。如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圖書館學專業以及80年代在部分綜合性大學和師范大學新建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早先的圖書館學專業僅招收文科學生,后來文理兼收,除了圖書館學、情報學和計算機應用知識外,文科背景的學生補充一些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理科背景的學生則補充部分科技知識,有時也相互兼容。
  ·普通科技情報教育類。這類專業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般按綜合性大學理科要求招生,如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的科技情報專業。教學內容主要由基礎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計算機應用課程和情報業務知識三大部分構成。計算機課程開設較多,要求學生不僅能承担情報檢索、程序設計、系統設計等方面的工作,而且能承担文獻情報的分析、加工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工程及農醫技術情報教育類。這類專業是8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屬科技情報專業的一種。主要設在工程、農業及醫學院校。課程除了情報業務知識和計算機應用知識外,其主體是上述院校各自領域的主要專業基礎知識。學生畢業后分配到相應的行業工作。
  上述劃分基本能覆蓋我國現行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不同類型,雖然不同類型專業在不同部分的課程分量或名稱上有差別,但其結構基本上是相同的。除高等學校必須修習的公共必修課外,課程可以劃分為三大部分,即圖書情報業務知識、計算機應用知識和相關專業背景知識。前一部分是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專業課,后兩部分是專業基礎課。專業背景知識課程是根據各校自身的專業特點開設的,工程及農醫情報類專業的這部分課程差別較大。
  2.2 研究生教育 1978年,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研究生教育恢復招生,以后逐步走向正規化和規模化,成為培養圖書情報事業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形式。目前全國已有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碩士授權點16個,博士授權點4個,17 年來為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事業培養了大批骨干,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師資。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生教育可分為研究生班、碩士學位研究生和博士學位研究生三個層次。無論是哪一個層次,都要經過嚴格的入學考試,碩士生和博士生還必須通過論文答辯。研究生質量總體較高,下面分別作一介紹:
  ·研究生班:學制一般為2年,修習外語、哲學及4~6 門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碩士學位課程,考試合格即可獲得研究生畢業文憑。研究生班學生不分配指導教師、不撰寫學位論文。畢業后,學生可在實際工作中選題完成碩士論文,然后回校答辯,申請碩士學位。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都曾招收過研究生班。
  ·碩士學位研究生:學制一般為2.5~3年。學生除學習外語、哲學和4~6門專業碩士學位課程外,還要在導師指導下從事科研活動和社會實踐。通過科研活動、社會實踐和調研,撰寫碩士論文并通過答辯,課程考試與論文均合格后,由校系兩級學位委員會審定發給研究生畢業文憑和碩士學位證書。
  ·博士學位研究生: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博士生教育剛剛起步,1991年才開始招生,現有在校博士研究生20人左右。博士生學制一般為3年,有專門的導師和指導小組指導,修習兩門外語、 哲學及兩門專業學位課程,參加導師的科研項目,完成博士論文,通過嚴格的考核和答辯,由校系兩級學位委員會審定發給畢業文憑和博士學位證書。博士學位研究生是中國最高的教育層次,博士生指導老師要經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嚴格審批,數量少,故博士生招生規模較小。
  由于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小,招生數量少,80年代初期到中期,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研究生大都分配在高校任教,到實際工作部門的不多。近年,不少研究生走向公司、企業從事信息或其他工作。
  2.3 專科生教育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在專科層次, 既有全日制在校教育,也有業余函授教育,學制一般為2~3年。除外語、數學(或漢語)等少數基礎課外,主要學習圖書情報業務知識,全日制在校專科生還學習計算機應用及操作方面的課程。專科函授始于60年代初期,由于當時圖書館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極少,函授教育的目標旨在培養圖書情報部門的在職干部。函授學員由學校發給輔導材料,以自學為主,函授站在當地聘請教師定期輔導。每門課程由學校派主講教師安排4~5天面授,講授重點、難點內容并解答問題。函授教育一直堅持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教學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80年代后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曾開辦7期圖書館學專業教育, 培養了近3萬人, 大大緩解了我國圖書情報事業迅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教學任務主要由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承担,編寫了專門的教材、指導書和學習參考資料。電大圖書館學專業除開設外語、哲學和古漢語外,還開設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課程12門。通過培養訓練,不少學員已成為圖書情報部門的業務骨干。
      3 存在的問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近1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已初步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和中國圖書情報事業的教育體系,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需要認真分析和解決。
  3.1 關于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問題 如前所述,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核心是本科教育,學生來自普通中學,他們在學習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課程前,需學習一定的專業背景知識。而無論哪一類培養模式,專業背景知識的設置都存在較大問題。綜合性圖書情報類和普通科技情報類太泛太弱;工程及農醫類通常根據各自院校的專業重點,選擇一組比較普通的專業基礎課,這些課程涉及面廣,有時要求學生具有相關課程的基礎才能理解。因此,如何選擇這些課程,并編寫出適合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學生的教材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鑒于此,有人提出采用雙學位制或主輔修制[2], 或者從中等專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招收學生培養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人才。北京大學試行過將新生放到其他專業學習2年至3年,再到本專業學習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課。武漢大學試行過指定專業課程組的方式,但由于體制、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未堅持或推廣。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界長期爭論的有關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問題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研究生層次(碩士、博士)的最大問題是師徒式培養模式,指導教師按照自己的專業方向設置課程,有的導師自己就包攬了3~4門學位課程,不僅課程的科學性、合理性值得推敲,而且每門課程所含的信息量也存在問題。導師可以為研究生開課,甚至開設核心課程,但絕不應是全部。導師的任務應當是指導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對研究生進行科研訓練,指導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
  3.2 課程的適用性和應用性問題  圖書館學情報學本身是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培養的學生應當熟悉圖書情報實際工作流程,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尤其是在本科以下層次上,更應該強調這一特點和要求。17年來,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開設了許多新課程,編寫了許多新教材,充實了教學內容,增加了課程信息量。不少教材和課程移植了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對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建設和教學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課程和教材忽視應用性和實踐性,理論化傾向突出,課程體系中史、論方面的課程分量較大,占去了不少學時,加之實習條件所限,許多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也只得停留在課堂講授這一環節上,沒有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畢業后還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適應實際工作要求。
  3.2 關于專業名稱變動的影響問題 1992年10 月召開的全國科技情報工作會議決定將“科技情報”改為“科技信息”,并決定今后不再使用“情報”一詞。這對我國圖書情報界產生了極大影響,對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影響更為強烈。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畢業生分配中計劃分配的比例越來越小,市場因素的作用越來越大,使學生入學時選擇專業和畢業時選擇工作單位的自主權增大。而且,圖書情報部門的經費緊張和待遇偏低,也使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失去了面向城市分配的吸引力。面對這一形勢,為了增強專業的社會適應面,給學生帶來更多更好的擇業機會,許多院校將圖書情報系易名為信息管理系、信息產業系等等,專業和課程也作了相應調整,減少了與圖書情報工作相關的內容。這對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是加強、促進還是削弱,還有待于實踐的檢驗。科學和教育史上不乏學科名稱、專業名稱和機構名稱為適應社會經濟、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及其需求變化作相應變動的例子,但采用什么樣的名稱是值得斟酌的。筆者認為,下述原則可以考慮:①要與過去的傳統銜接,保持學科和專業的特色;②有明確的目標并使社會能夠認識和接受;③與國際同行和相應的國際組織機構保持一致,以便交流;④不與現存的相近專業名稱發生混淆。這樣,我們的學科或專業才具有發展的生命力,才能體現自身的傳統和特色,人才才能有明確而廣闊的去向。
      4 趨勢展望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總的來看是健康發展的。從現狀分析,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呈現出下列趨勢。
  4.1 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現代化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學單位都非常重視計算機的應用,也十分重視微型機應用實驗室的建設,有條件的院系還建立了規模較大的實驗中心,集計算機應用、文獻保護、聲像縮微于一體,為學生實踐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的課程結構除保留著部分傳統的內容外,一般都能跟上學科和實際工作的發展,并不斷注入新的教學內容。從文獻的分編到知識信息的組織,從書目數據庫到事實數據庫,從脫機檢索到聯機檢索,從一般情報檢索系統到智能情報檢索系統,都能及時反映在教學內容中。從分析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和其他一些大學的教學方案中,更能看出這種現代化的趨勢。此外,許多院校還陸續開設了圖書館管理、圖書情報服務評價、文獻計量學、情報經濟學和圖書館經濟學這樣一些新課程。
  教學內容現代化的另一個體現是強調計算機應用和操作。無論哪一種類型、哪一個層次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對計算機的應用和操作都有基本要求。以文科生源為主的綜合性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開設了“圖書情報自動化基礎”系列課程,并編出了供全國同類專業使用的教材。工程及農醫技術情報類專業所開設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方面的課程,分量也在不斷增大,有的院校甚至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方面的課程代替了那些難以確定的專業背景課。
  一些程序化課程如中西文編目、文獻管理則開始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管理的題庫使得許多課程的考試不斷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預計計算機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的應用也將會越來越廣。
  4.2 面向經濟和企業培養人才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過去一直面向各級各類圖書館和科技情報部門培養人才,專業課程主要是以文獻為載體的學術信息的管理與傳遞。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尤其是市場經濟的確立,使中國的信息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即從過去對文化信息、科技信息的需求轉變為以經濟信息為中心的綜合性信息需求。企業開始重視信息工作,并且對信息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圖書情報部門則因80年代輸送了大量人才而趨于飽和。許多院校敏銳地看到了人才需求市場的變化,及時對教學方案作了部分調整,增加了有關經濟信息、企業信息活動方面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國家教委在對專業設置宏觀控制的前提下,允許各院校為適應社會需求調整或增設專業方向,這就給面向社會辦學增加了一定的靈活性。許多院校都在原專業結構基礎上,設立新的專業方向,而且可以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隨時作出調整,增強學生在社會擇業中的適應面和適應能力。
  由于我國招生分配中的市場因素增加,國家對各校專業方向的控制減弱,各省市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因此,可以預料,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的教育模式將更趨多樣化,不僅各類型的專業特色更加明顯,而且不同的地區也將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王昌亞,豐成君.我國高校情報學教學方案的比較研究. 情報學報,1992(5):329~337
  2  馬費成. 我國的情報專業教育. 情報學報, 1986 (3 ):352~360
  [作者簡介] 馬費成,男,1947年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情報知識》主編,出版著作6部(含合作),發表論文50 余篇。
  收稿日期:1995-09-20*
  
  
  
圖書情報工作京12-15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馬費成19961996 作者:圖書情報工作京12-15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馬費成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1:33

[新一篇]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改革與思考

[舊一篇]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轉型及其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