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語文教學要用“減法思維”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張慶)
  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呢?依我看,情況還是沒有多大變化。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十幾年間,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十分活躍,一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教法層出不窮,為什么情況還是無大變化呢?
  我思之再三,覺得問題就出在這十幾年來,我們改革語文教學用的是“加法思維”,即不斷地給語文教學累加上去許多新的負載,使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學生將來怎么去建設四個現代化呢?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沒有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將來怎么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呢?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要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認識事物的發展與變化。認識事物的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學生將來怎么能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呢?
  還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怎么能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呢?
  無疑,這么一些提法都是正確的,都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好好落實的。于是一項一項地累加上去,語文教學的頭緒便越來越復雜,任務也越來越重。無怪乎有些教師不無感慨地說:“語文教學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然而,頭緒越是復雜,任務越是繁重,語文教學的目標便越不明確。誠如張志公先生所說:“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結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鬧到畢業,還是不通。”事實正是如此。我們在1991年曾對部分畢業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作過調查,其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學生寫字姿勢大都不正確,其正確率僅為5—30%。根據抽樣調查,語文畢業考試試卷的書寫工整率僅達17%;在25篇作文中,光病句就達104個,平均每人4.16個。2500個常用字的回生率高達29.1%。由此可見,學生雖然畢業了,但各項語文成績均與大綱要求相距甚遠,實際上還是沒有“過關”。
  語文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語文教師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頭緒越復雜,教師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語文教學要跟著潮流走,于是每當一個新的說法提出來,教師便要兢兢業業地去鉆研這些新概念,去體現這些新精神。這么一來,課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如此進行語文教學,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來呢?
  近來在報上讀到這么一則消息,說的是華中理工大學最近作出的一項決定:95級的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入學后,都要參加中國語文水平考試。未通過考試者,再以選修、自學的形式進行學習,然后參加以后每年一次的語文考試。畢業前通過考試者才授予學位。該校校長楊叔子意味深長地說:“作為一名中國大學生,為什么不通過四級英語考試拿不到學位,而中文不過關,作文不通,錯別字成堆,卻可以拿學位,這怎么解釋?”從校方作出的這個決定中我們可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盡管不少人已經成為理工科的本科生、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語文卻仍然不過關。本來就應該在中小學解決的問題,為什么還要讓大學去補這個課呢?這不是很值得我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同志去深思嗎?
  怎么來解決這個長期困擾我們的老大難問題呢?我有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就是要變過去的“加法思維”為“減法思維”。要給語文教學減輕負担,使之頭緒簡化,目標集中,輕裝前進。用“減法思維”來看問題,語文教學并不是那么復雜。葉圣陶先生過去曾將語文能力概括為聽說讀寫四個字。其實就這四個字來說,也是不應該等量齊觀的。我以為小學生進入學校學習語文主要是學習書面語言,而兼及學習口頭語言,這是因為小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口頭語言,進入學校學習語文是要使口頭語言更加規范,而口頭語言的規范也是有賴于書面語言的學習的。至于聽,就更是無所不在。教師講課要聽,別人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要聽,別人回答問題、討論發言要聽,同學們口述作文也要聽……總之聽的訓練是寓于上述這些訓練之中的,似乎不必專作安排。
  經過這么層層篩選,我以為,在小學階段衡量“語文過關”要突出以下幾項指標:
  ——能識2500個常用字;    ——能背200篇好文章;
  ——能寫一手好字;      ——能寫500字左右的通順作文。
  ——能讀程度適合的書報;
  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需要說明的是,提出這么幾項作為“語文過關”的主要指標,只是強調語文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這幾項最主要的訓練上,并不意味著否認語文學科的其它功能。語文學科確實有其思想教育、發展智能、認識事物和審美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但這些功能都應該是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來體現,而不是外加的,更不能是牽強附會的。語文就應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突出識字、寫字、讀書、背誦、作文這幾項訓練重點。
  目標既明,達成目標的操作方法也就自然清楚了——語文教學不應是教者單方面的灌輸,而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讀寫聽說的實踐活動中去學習讀寫聽說。
  
  
  
學科教育京8-9G31中學語文教學張慶19961996 作者:學科教育京8-9G31中學語文教學張慶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1:45

[新一篇] 改革力度很大,編寫水平太慘——初評新版初中、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

[舊一篇] 改革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    ——“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之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