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育研究是屬于行為科學的探究,一般采用定量與定性的方法進行研究,定性與定量表示了兩種不同的研究途徑。這兩種研究方法一般有如下定義:研究是用文字來描述現象,而不是用數字和度量稱之為定性研究;研究是用數字和度量來描述的,而不是用語言和文字稱之為定量研究。
      一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產生
  定性研究在美國社會學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定性研究最早被普遍應用于1910年至1940年期間“芝加哥學派”的研究中,在這期間芝加哥大學的社會研究人員運用參與觀察、深入訪談、分析文件等方法進行有關都市生活的觀察研究、少年犯罪的生活史研究等。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定量研究方法興盛,特別是60年代以來,電子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定量研究占據教育研究的主流,而定性研究方法則受到一定的削弱。但是,近十多年來,在實踐中,人們又逐漸認識到僅以數量來表示教育研究的某種觀點或結論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而人的思維活躍,并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積累,生活經歷的豐富,思維方式及學習方法會不斷的變化,而且不同的環境、地域和不同時間對教育研究的結論也會有大的影響。教育研究的實際需要使人們又在考慮,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并不能棄置,重要的是根據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進一步改進和發展它。所以,就產生了有別于以往定性研究方法的另一種形式的定性研究方法,為了區分它們的不同,本文稱為“質的教育研究方法”。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可以作以下的表述:從實際研究中收集所需的資料,對自然發生的事進行觀察,描述事件發展中各種行為的發生,并記錄在不同的環境及條件下所產生的結果,結論也并不要求唯一。即是說,質的研究在教育研究中,不人為地強加環境或條件,不加以任何的外在壓力,不預先假設研究的終極目的,讓被研究對象客觀自主地發展,重視觀察研究過程中的各個層面,研究者本身也是實踐者,最終根據實際結果來作分析。顯然,它的外延與內涵對比于原來的定性研究都有較大的擴展和較多的增加。
      二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特征
  質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在文獻上亦被稱為“人種方法論”(etnography)、“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質的方法”(qualitative method)、“質的觀察”(qualitativeobservation)、“自然探究”(naturalistic inquiry)、“個案研究”(case study)、“田野或現場研究”(field study)等。
  質的研究的方法乃淵源于人類領域的現場研究和參與觀察法,人類學經常在現場長期地觀察某個社會文化現象,這種人類文化的研究過程和結果稱之為“人種方法論”。人種方法論是人類學家描述某一個人群互動生活方式的圖畫,亦即是一種描述文化過程的科學,“文化”是“人種方法論”的主要概念,“文化”可廣義地定義為:人們用來解釋經驗和產生行為的知識。人種方法論和文化的意義常被引述為一般質的教育研究的理論觀點。
  1.質的研究是描述的,以豐富的資料描述了現場和人群現象的過程。質的研究的資料多是以文字的形式的描述資料,內容包括:現場記錄、訪談記錄、官方文件、私人文件、備忘錄、照片、圖表、錄音帶、錄相帶等,這些資料是提供有關現場和人群現象的濃縮的描述。研究者在收集這些描述性資料時,要注意現場中發生的每一個細節,現場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重要的,都可能是一條線索,可幫助更廣泛地了解所研究的現象。質的研究者他們關心的不僅是結果或產物,他們更關心的應是現象的過程,他們關心的是活動或事件如何自然地發展。例如:在研究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時,定量研究技術顯示的是前測與測之間的變化;質的研究則注意描述教師期望如何轉化為日常的如座位的安排、學生的發言權、獎懲的分配、權力的賦予等師生間的互動過程。
  2.質的研究是整體性的,它將現場里的人與事物看作是一個整體來研究。質的研究者以整體性的觀點進行研究,他們不將研究的場所、人群、團體縮減為變量來處理,而是將現場的所有人、事、物看作是一個整體,研究者往往需要花很多時間在現場、運用多種方法收集多重資料,以便從多角度中發現所有研究問題的脈絡,以描繪一幅完整的圖畫。質的研究者試圖盡可能完全地描寫研究的問題所涉及的每一個現象、一個場所、一個社會群體、或一種文化,這些描寫盡可能包括被研究對象的歷史、宗教、政治、經濟和環境,整體的觀點促使研究者必須透視當前的人世現象或文化情境。雖然沒有一種研究能完全掌握一整個文化,但整體的觀念可隨時提醒和引導質的研究工作者認識文化現象的相互依賴性質。
  3.質的研究強調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現場自然發生的事件的資料。研究者是主要的研究工具,他們在自然的情況下和現場參與者互動,研究者在被研究對象的日常生活情境里,與被研究對象作長期的接觸,觀看他們日常所做的事情、聆聽他們所說的話、查看他們產生或使用的文件,自然地、直接地接觸被研究對象的內心世界,獲得被研究者在社會生活中的第一手資料和現場自然發生事件的資料。
  4.質的研究注重情境脈胳,從現場的關系結構中去發現事件發生的連續關系和意義。質的研究者認為:人類的行為受到場所的影響很大,所以需要進入某個場所觀察情境中發生的行動,才能了解人類的行動意義,也只有從制度的、歷史的脈胳中才能了解這個情境。所以,質的研究者在現場的觀察是脈胳性的、延伸的、廣泛的和重復的。他們從現場中收集各種資料和訪問不同的人,從現場的關系架構中去看事件發生的連續關系和意義。他們認為:如將人們的某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手勢從它產生的脈胳中分離出來,將看不到這個動作、這句話、這個手勢的真實意義。
  5.質的研究注重現場參與者的觀點,從現場局內人的觀點去了解他們如何看世界。日常生活的世界構成了其局內人的觀點,局外人欲要接觸局內人的世界,則需要從個別情境中人們的內在觀點去看他們用來溝通其日常生活世界的意義。“意義”是質的研究的主要焦點,研究者關注的是現場參與者如何定義他們的生活。質的研究者要盡量正確地掌握人們自己的觀點,然后去發現:人們正在經歷些什么?人們如何去解釋他們這種經驗?他們如何組織他們生活中的社會世界?等等。
  6.質的研究是歸納的,從資料收索的過程中發展和歸納概念、理論或洞察力,而不是收集資料和證據來評估或驗證在研究之前預想的模型、假設或理論。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隨著一種彈性的設計,在開始研究時并不明確地確定研究的問題。研究者以歸納的方式收集和分析資料,研究者并不是在拼接一個他已知圖畫的拼圖,而是在收集和檢視每件資料的過程中,持續地建構一幅圖畫。質的研究的過程就像一個漏斗,在開始的上端,事情是開放的,在底部才是較為特定的。研究者在研究的過程中要學習什么是重要的研究焦點之一。
  7.質的研究是臨床性的,研究的問題不是由操作定義的變項來界定的,而是持續地參照現場的情境來定義研究的方向和焦點。質的研究的包括研究計劃、時間表、訪談議程、研究工具、研究設備等也都是在研究現場觀察和探究時逐漸產生和確定的。質的研究的探究程序是開放的、機會式的,研究者應是具有彈性的、易適應的人,才能將新的情境當作機會而不是威脅,在研究過程中如有不能預料的事件發生,必須愿意改變研究的程序或計劃。質的研究方法是不完全規則的,且是不可標準化的,其方法由質的研究者視具體情況而確定,質的研究者就像一位藝術家,他不受程序和技巧的限制,有時他就是一個方法論者。
  8.質的研究不作價值判斷,研究者著重于了解被研究者的觀點。在質的研究中,所有的人都是社會環境的產物,每個人的信念、偏見、喜好都受到社會化的影響,因此研究者也不可能完全中立,質的研究者必須有意識地試著公平地看其文化或人群,避免明顯的偏見。
  9.質的研究是人性化的,研究者親自去體驗被研究者的內在生活和人性特質。當質的研究者探究某個社會人群時,是親自去了解他們,去體驗他們的日常社會生活的經驗,因而可從中學習到其他研究取向中常失去的人性特質。如:美麗、痛苦、信仰、困頓、挫折、及愛的本質,質的研究者常能學到人們的內在生活、道德品質、以及從中體驗到人們的成功和失敗的感受。
  10.質的研究是個學習過程, 質的研究者可向被研究者學習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并對自己的價值觀有新的知覺。現場的經驗就像一種文化的經驗,現場研究使研究者欣賞、溝通和接受不同生活方式或文化傳統的人們,同時使質的研究者對自己的價值觀有新的知覺。
      三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定量研究的區別及關系
  質的研究方法與定量研究方法的最大區別在于呈現資料的方式上。質的研究與定量研究在理論基礎上分別源于兩種不同的社會科學研究觀點,定量研究是源于“實證主義”(positivism)的理論觀點,質的研究則源于“現象學”(phenomenological)的理論觀點。定量的研究呈現以數字表示的結果;質的研究呈現以文字敘述發生的事實。它們的差別還在于如下幾方面:
  1.哲學的研究假定。定量研究根據“邏輯實證論”的哲學,認為:有“唯一客觀真象”的社會事實與個人的感受和信念有別。將社會現象看作是獨立存在的事實,而不觸及個人的主觀狀況,社會科學研究的日的是探討社會的客觀事實和原因,并建構能預測與控制未來的理論,研究者乃依循著自然科學的研究模型,運用問卷、量表、統計分析等方法收集客觀的社會事實,而評判優劣的標準是實證的驗證。質的研究依賴于“自然——現象學”的哲學,認為:“多元的真象”是社會建構的,它透過個人與集體對情境的界定而得。現象論者則認為社會現象的建構受人類心智影響而形成,社會科學研究具有其社會性的特征,而個體生命中所具有的價值和興趣是建構社會事實的主要成分,所以在進行研究與建構理論時,研究者個人主觀的興趣、情緒和價值觀,無可避免地會影響他的研究歷程,而研究歷程本身也會影響理論的建構和社會實在的掌握。因此,質研究者的任務不是去建構一個獨立于人心之外的客觀世界,也不是去驗證一個預先設定的學說或假設,而是應用對話與體驗的方式來比較不同學者對社會事實的不同看法或觀點,也即是說,質的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去了解人們如何解釋其經驗世界的過程。
  2.研究目的。定量研究是通過對社會事實的測量,旨在確立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解釋變化的原因。質的研究比較注重參與者的觀點,旨在理解社會的現象。當進行教育研究時,這兩種目的又是相關的,所以這兩種研究類型都是有價值的,對于要了解影響教育的諸多因素時,它們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
  3.研究方法與過程。定量研究它應制訂有一套程序與步驟,它是指引研究者的行動綱領,定量研究者在資料收集之前,所選擇的研究方法是事先‘設計’的一部分。質的研究在方法與過程上有較大的彈性,它在研究的過程中才決定資料的收集策略,它不僅重視研究成果,而且也重視研究過程,這是質的研究的重點。
  4.典型的研究。定量研究者使用“事實的”或“相關的”設計,以減少誤差、偏見和無關變量的影響。質的研究則對真象作多元建構,即由研究者界定情境,在資料分析和解釋方面帶有主觀性。
  5.研究者角色。理想的狀態是,定量研究者必須與研究分開,以避免偏見。質的研究者卻“沉浸”在過去的或現在的情境、以及正在接受研究的現象中。質的研究方法強調,收集資料交由有技能的、準備就緒的“人士”去做,比使用“工具”更為重要。
  6.研究脈絡的重要性。多數定量研究試圖建立“免受脈胳(或稱前后因素)約束的概括”。質的研究者相信,人的行動深受發生行動的情境的影響,質的研究發展受脈胳限制的概括。正如威爾遜(Wilson.S1997年)所說的那樣:“社會科學家若不了解被研究者解釋他們自己的思想、感受與行動所根據的架構,也就無從了解人的行為。”
  盡管質的研究和定量研究在概念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這種區別就實施教育研究項目來說并不是兩分的,而是一個研究兩種方法的統一體。當某人進行某項研究時,可能同時應用質的研究方法與定量的研究方法。
  因為質的教育研究方法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有別于以往定性研究概念的研究方法。顯然,它也有一整套的研究設計及研究實施方法(研究設計及研究實施方法擬另文闡述),掌握和學習這種研究方法,將豐富教育研究方法的內容和體系,將使我們能從多個視角更為客觀地觀察和研究教育問題,從而得到更有意義、更客觀的結論或成果。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61~65G1教育學劉曉瑜1998199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是近年來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種新取向。本文就質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產生背景、理論觀點及特征等作了有關的闡述,并比較了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定量研究方法的差別,論述了它們之間的相輔相成關系。教育研究方法/質的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methodology of education research/qualitative/research/qualitative analysis/quantitative analysis A new orientation in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methodolog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 research  is  a  neworientation in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withinrecent years. This paper makes an examination into  the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oretical   viewpoints   and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research on essence,then goes on to institute a comparison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research on essence and the methodology of  quantitativeresearch on education,with their interconnection  expounded.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510631  LiuXiaoyu (Education Se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China Teachers University,510631) 作者: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61~65G1教育學劉曉瑜1998199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是近年來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種新取向。本文就質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產生背景、理論觀點及特征等作了有關的闡述,并比較了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定量研究方法的差別,論述了它們之間的相輔相成關系。教育研究方法/質的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methodology of education research/qualitative/research/qualitative analysis/quantitative analysis

網載 2013-09-10 20:51:56

[新一篇] 教育研究中的四種語言學取向  ——兼論通向語言的教育學之路

[舊一篇] 教育研究方法論論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