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展的“天空”  ——由《畫角》的教學實踐引發的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那么,怎樣的課堂教學,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呢?以《畫角》的教學實踐為載體,筆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在思考中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感悟與解讀。
  [教學實踐]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同角。請你用三角尺把每種角各畫一個。
  學生很快完成。
  師:這些角中,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數是一定的,那么,你還能用三角尺畫出哪些度數一定的角呢?
  在《角的度量》一課中,學生曾經測量過三角板上的角,這個問題難不住他們。他們出了許多好點子:(1)直接用三角板畫出60度、30度、45度的角;(2)用一副三角板拼起來再畫75度、105度、135度、150度的角;(3)借一塊三角板可以拼成120度的角。教師重點請學生用方法l畫了一個60度的角,又嘗試用方法2畫75度的角。顯然,學生對來自同伴的這些“創意”很樂意去完成。
  師:剛才同學們能利用三角板上的角或拼成的角,沿著這些角的兩邊畫出度數一定的角,真了不起。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畫一個65度的角吧。
  教師話音剛落,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下來。有些學生抓起三角板,可最后又無奈地放下了;還有學生似乎想從身邊找尋什么,可也沒找到。有那么一會兒,課堂里沒有一絲聲響,很寂靜。
  “老師”,一個聲音打破了教室的寂靜,“你有沒有65度的角?如果有的話,我就能像剛才那樣照著畫一個了。”“是啊,是啊,那樣就能畫成了。”更多的聲音附和道。
  教師心里一陣竊喜:學生似乎摸著了一些門路。
  師:你們身邊有一種工具,它的身上不僅有65度的角,而且還有其他許多度數的角。請你猜猜它是誰?
  生:是量角器!
  “對,對,對。量角器上有0~180度的角。”更多的學生想起了《角的度量》一課曾認識過:量角器的零刻度線和中間那些密密麻麻的線組成了不同度數的角,而且也能在量角器上比劃著找出指定度數的角。
  師:那請你自己先試一試,用量角器畫一個65度的角。
  “量角器上那些角的頂點和邊都藏在里面呀!怎么畫呢?唉。”有人小聲嘀咕;有人舉著量角器百看不得其解;有人把量角器放在紙上拿著筆比劃,卻不知從何下手……
  漸漸地,有些人的眼睛亮起來了……
  一段時間后,眼看著每個同學或有所動、或有所思了,教師才說:“把你的困惑或發現說給小組同學聽。如果小組里暫時沒有發現,也可以打開課本看操作步驟,看對你是不是有什么啟發。”學生因為有過自己的思考,所以在交流時幾乎每個人都有話可說,交流氣氛比較熱烈。
  師:現在請小組派代表向全班介紹:你們用了什么高招,利用量角器畫出了65度的角。
  生1:我們是用“印”的方法。把量角器放在紙下面,然后把量角器上65度的角印在紙上。不過(抓了抓頭皮,有些不好意思),紙厚了不好印。要是到黑板上去畫,就更沒法子了。
  生2:我們是按照課本上的畫角步驟完成的。(邊說邊上臺演示:“先畫一條射線,再把量角器的中心點與射線的端點重合……”)
  生3:我覺得課本上的方法也是一種“印”的辦法,是把量角器放到紙上印!
  (看到其他學生若有所悟,教師指出:這都是應用了“疊合——相等”的思想。)
  生4:(有些激動)我們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1)畫一個點,作為角的頂點,再把量角器的中心點與頂點重合;(2)在量角器零刻度線的地方記上一個點,65度刻度線的地方也記上一個點;(3)從頂點出發,分別通過新記的點,畫出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夾的角就是65度的角。
  生5:“哇,以前是確定兩點畫出一條長度一定的線段,現在確定三點可以畫出一個度數一定的角!”
  生6:“比課本的方法還要神,我一聽就明白了!”
  ……
  [思考與感悟]
  本次教學實踐,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從臺前退到幕后。這種表面的“無為”,實際上恰恰體現了教師獨具匠心的“有為”——
  一、開發教材,為學生搭建新知遷移的腳子架
  《畫角》一課,如果只讓學生成為一名熟練的技工,那么心智就得不到開發,個性的張揚、創新能力的培養就都得不到落實。教材中畫角的步驟是靜態呈現的一個結論陳述。如何激活教材,使教學內容的學習呈現生動、多樣的形態,使課堂學習真正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于是,“用量角器畫出指定度數的角”被設計成探究行動:自己發現,創造方法!如何實現有效的探究?教師必須給予必要的支持,“用三角板你能畫出哪些指定度數的角”這一活動應運而生。這一開放性活動,激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在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體悟了畫角的實質:先找到一個對應的已知度數的角,再畫。知其所以然了,更復雜的探究活動就有了方向:找到量角器上65度的角,并且設法把它畫到紙上去。只有教師對教材深刻的把握,才能找到新知建構的生長點,才能巧妙地使學生的新舊知識遷移順利發生,從而使“自主探究”的學習成為可能。
  二、開放時空,促進學生主動感悟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揮、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讓我們來畫一個65度的角吧?”——挑戰性的問題一拋出,剛剛熱烈的課堂安靜了,學生進入了“心求通而不得”的境地。“老師,你有沒有65度的角?”學生思維的火花閃現了,教師順勢抓住了這個火花并把它點燃,在“猜一猜”中使學生自己找到了畫角的好幫手:——量角器。“量角器上那些角的頂點和邊都藏在里面,怎么印呢?”學生有了新的疑惑,教師默笑不語。“耐心是偉大的老師”,課堂教學需要等待。智慧的火花在寂靜中醞釀。寂靜之后的課堂,充滿著思維的碰撞。在相互的啟迪中,巧妙不一的各種方法誕生了,甚至有人創造了比課本步驟更易操作的辦法。學生享受了自主感悟、發現、創造的快樂,課堂也因此充滿生命的靈動。給學生留下創造的時空,學生就會給你驚喜。

小學教學設計:數學科學版太原42~43G39小學各科教與學舒思思20082008
舒思思 浙江奉化市岳林街道舒家小學
作者:小學教學設計:數學科學版太原42~43G39小學各科教與學舒思思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2:57

[新一篇] 讓語文課程適應學生的發展  ——《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點簡介

[舊一篇] 論專業學位教育的專業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