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息技術應用當做衡量語文教學水平的一條標準,似乎已成共識。但對目前教學中普遍使用“課件”的現象人們卻不無疑慮: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就是這樣的嗎?教學“信息化”難道就是“課件化”嗎?
當然不是。“課件”用得好,誠然能優化教學效果,但所用的畢竟僅是多媒體技術,能解決的也僅僅是局部資源呈現方式問題。如果不能全面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比如存儲技術、檢索技術、網絡技術、智能化技術,全面優化語文教學,肯定是說不上信息“化”的。
那么,建立“語文教學網站”“作文教學網站”,開展“網上教學”,是否就是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呢?
也不一定。目前這方面的確有一些成績斐然的案例,這些案例實踐者的探索精神、敬業精神,都令人肅然起敬,他們的艱辛實踐有力沖擊著語文教學的許多弊端,說這些老師奏響著推進語文課程“整合”的號角,一點也不為過。但這畢竟還都是些個人化探索,資源的任意性強,科學評價環節也很薄弱。如果真要推進語文課程的“整合”,要實現語文教學的信息化,那么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就必須全面“優化”,而且還要解決教學“班級化”問題,否則,就還只是“個人化”探索,解決不了“整合”教學必須解決的“課程化”問題。
“課程化”問題的凸現,是這些年在教學一線致力于信息技術應用的一切探索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沒有這幾年“課件”的使用和“網絡”的嘗試,那么至今,也許我們還很難看清推進語文教學信息化的瓶頸,原來是亟待解決的“整合”“課程化”問題,而首先要解決的,則是它的基本模式問題。
說到“模式”,人們似乎總覺得是與“個性化”“藝術化”完全沖突的框框,而個性化、藝術化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以說到語文教學,人們就會對它那天高任鳥飛的個性創造空間無限神往,就會對那出神入化的教學藝術境界津津樂道。這些無疑都是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但卻不能因此而把個性化、藝術化與“模式”對立起來。足球,應當說最能張揚個性,但再有個性的球星也必須接受“規則”的管束,再有想象力的教練也不能不遵守上場球員人數的規定。這就是足球比賽的“模式”。倘若沒有這樣的模式,足球不可能發展為風靡世界、不斷涌現天才的熱門項目。
語文教學信息化也是如此。倘若不弄清它的基本模式,就只能是“個人化”行為。鉆研越深,造詣越高,表演性越強,離多數教師就越遠。而倘若不能使大多數語文教師迅速登上信息化教學舞臺一展風采,語文課程的“整合”肯定難以取得重大突破。
那么,什么是信息化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呢?簡言之,這是信息化條件下班級語文教學諸要素的一種新的建構方式。
既是語文教學,就不能沒有這樣三個要素: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三者都含“教”與“學”這兩種緊密依存又相對獨立的活躍因素。所謂信息化語文教學,就必得用信息化手段優化這三大要素。一要打造最利于教師“教”、也最利于學生“學”,從而使各類學生“學得其所”的教學資源。二要打造優化教學交互行為的平臺,既用信息化來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交互的及時性,引發教學中的創造,又使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得以發揚光大。三要優化教學監控(特別是自我監控),使“教”和“學”的水平都更便于提高,從而持續提升教學質量。
既是在班級體制下進行的教學,就更不能忽略班級體制這第四要素,就必須把上述三“要”與班級體制相整合。要建立開展語文網絡教學的班級網頁,建立由“教師主頁”,學生個性化“學習網頁”和“班級網上討論區”組成的虛擬教室。這個虛擬教室必須讓不懂什么專業技術的語文老師能夠自主控制,就如同熟練使用“手機”的人不必懂得手機原理那樣。實驗證明,這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這樣的虛擬教室與45分鐘班級授課相融合,互補互動,構成信息化語文教學的全部空間。
從信息技術角度說,要解決四個結合:即IT技術與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整體、系列的結合;與全面提高語史教學質量的各個管理環節緊密結合;與繼承語文教學優良傳統有機融合;與班級教學體制融為整體。
這樣“結合”起來的基本模式,是立體化結構,呈現方式是形態各異的。但它一定是前述四個要素形成的一體結構,缺一不可。
在這樣的基本模式里,任何一個要素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充分應用。但是,這決不意味著一切教學活動通通數字化,更不意味著課堂上口耳相傳的教學活動通通取消,只不過,網絡課堂與傳統課堂相結合,耳提面命的教學活動就會在數字化教學支持下變得更加精彩,更有質量。這也決不意味著取消紙制品教材,更不意味著一切教學資源通通電子化,只不過,信息化的資源跟在為非信息化教學服務的紙制教材后面充當“注腳”的狀態必須改變,信息化所需要的紙制課本應當是全面指導數字化教學活動的參考書,既有“導教”功能,也有“導學”功能,既提供非數字化學習的便利,更成為廣泛利用數字化資源的“輻射源”。這樣的優質紙制指導書,對構建信息化語文教學的課程模式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它是使大多數語文老師迅速登上信息化舞臺的重要臺階。
這種基本模式的呈現方式之所以形態各異,是因為它內部的深層結構(如相關于欄目的控制,交互路徑的利用,各種資源、網絡鏈接的選擇),會隨著教師應用技術能力和組織教學能力的提高而有所變化,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取向將使這種變化趨于無窮。而且,人們對語文教學在認識上的差異,也會在具體如何優化方面上形成不同方案。但這都不要緊,都不妨在深化“整合”的進程中解決。當務之急,是先解決從“個人化”到“課程化”的問題,即基本模式問題。
這個“基本模式”略如下圖:
附圖{G31P302.jpg}
下面就這個略圖做幾點說明:
紙制品教學指導書,是信息化語文教學的核心資源;它應當以“能力立意”為抓手,全面貫徹課程改革精神,既提供常規性教學的精品素材,也介紹擴展性的優質素材,既提供在紙制品上完成的基礎性作業,也指明在虛擬教室進行怎樣的作業選擇。它既為常規條件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創設條件、提供保證、提出建議,同時還對如何在“虛擬教室”開展數字化學習提出層次不同的要求,供教師也供學生參考。
“一體化教學資源庫”與“紙制品教學指導書”是一體性結構。資源庫在資源的深度廣度、資源的彈性、資源的層次分類、資源呈現方式的多媒體化、資源類型分類系統化、滿足各類學生需求等方面,充分彌補紙制書本的缺陷。此外,它還為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原創佳作預留空間。
“班級教學網頁”系列,即虛擬教室,是由一體化教學資源庫支持、也可實現其他鏈接的教學交互平臺。教師對于實現何種交互、何種鏈接,有控制權。
“班級教學網頁”是虛擬教室的門戶。師生登陸“班級網頁”后,分別進入各自的網頁,開展教學活動。
學生網頁,每人一個。可滿足統一教學要求,也可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可實現師生、生生間的各種交互,也有學案整理、查看成績、記錄隱私等功能。
教師主頁,有組織教學、管理教學、進行備課、教案存檔、記錄學生學習行為、完成教學評價等功能。
教師主頁與學生網頁之間,教師主頁、學生網頁與教學討論區之間,預設若干路徑,滿足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各種交互需要。
虛擬教室的教學活動可在“課前”“課后”的任何時間進行,也可(但不一定)搬到45分鐘的課堂上來。
虛擬教室的教學活動可以是45分鐘課堂的前奏、后續、或各種形式(例如“合作”“探究”)的補充擴展,它可以充分支持、升華45分鐘課堂教學。
虛擬教室也可開展與45分鐘課堂教學內容并行不悖、但在時間上并不同步的其他專題指導、個別輔導或者其他自選性質的語文學習活動,這些都可使語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生動,更加吸引學生。
45分鐘“課堂”與時空無限的虛擬教室融為一體。教師可把前者當做開展教學活動的樞紐,也可把后者當做樞紐;也可以有時這樣,有時那樣;部分教學活動的管理權限還可以委托給學生。
愿成千上萬語文教師早日登上信息化大舞臺!不知以上的舞臺建構設計,是否足以承重,中學語文教學京25~29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顧德希20052005本文是一篇懷念美國前總統里根的文章,讓我們通過普通百姓的眼光來看一下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偉大形象。本文為美國波士頓學院菲利普·阿爾特巴赫教授所著,原文發表于2004年3月的《變化》(change)。轉發本刊,獲得作者授權。在此感謝北大蔣凱老師的聯系與幫助。張東生/何華峰李春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Memories of a Friend in the Park張傳宗 浙江省教育廳,310012 作者:中學語文教學京25~29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顧德希20052005本文是一篇懷念美國前總統里根的文章,讓我們通過普通百姓的眼光來看一下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偉大形象。本文為美國波士頓學院菲利普·阿爾特巴赫教授所著,原文發表于2004年3月的《變化》(change)。轉發本刊,獲得作者授權。在此感謝北大蔣凱老師的聯系與幫助。張東生/何華峰
網載 2013-09-10 20: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