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全面檢討香港的教育制度,制定了21世紀教育藍圖,而香港課程發展議會也整體檢視香港的學校課程,并提出相應的課程改革建議。本文主要介紹香港新的中國語文學習領域的改革方向,兼論改革面對的困難和需要的支持配套。
1 中國語文科的改革
1.1 總學習目標
中國語文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終身學習,以及學生在生活和日后工作打下穩固的基礎。因此,學習語文應該包括下列的目標:
1.1.1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1.1.2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1.1.3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1.1.4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1.1.5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總的來說,教學目標改變,從國學為主的學習,改以訓練讀、寫、聽、說、思維的能力為主;課程不再以范文為主,教材要全面開放,取消范文,教師應該按照校本的情況以及學生的需要設計教材;減少內容學習,增加認知層次的學習;德育與情意教學引入課程;鼓勵大量閱讀;培養自學能力。以下是中國語文科改革的詳細說明。
1.2 課程取向
語文是學習各學科學問的基礎,能夠幫助學生學好其它學科。課程要為學生打好語文基礎,使他們更容易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并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語,學生已經從日常生活中積累一定的語匯和語言經驗,課程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的。
課程以能力為主導,旨在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增進他們的語文知識和其它生活常識,并使他們獲得文學、文化、品德情意等各方面更全面的學習經歷,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課程的學習內容,可以概括為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范疇,而以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范疇的學習。每個學習范疇均擬訂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供教師參考,以發展校本課程。
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啟導者,必須發揮專業自主的精神,因學生的不同需要及興趣,靈活組織學習活動,編選適當及題材多元化的學習材料,并提供全方位的語言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益。
課程期望通過各學習范疇的學習,使學生成為語文水平高,同時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有品德修養,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富于創意,樂于終身學習的新一代
2 教學總原則
2.1 以學生為主體
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便要善于創造情景,有效地指導學生從熟悉的學習情景遷移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探求、評價和創造的能力。教師也要不斷改變教學的方式,采用適當的鼓勵方法,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愉快學習,體驗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功感。
2.2 以能力作主導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導,使學生的讀寫聽說及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有關知識的學習要以提高語文能力為最終目的;同時配合學習材料的內容,進行文化及品德情意方面的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2.3 厘定整體教學規劃,擬定明確目標和重視教學的組織
教學應該按照學習的目標,組織成完整連貫的系統。
2.4 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
教師應該營造和諧、輕松的上課氣氛和生活化的情景;建立勇于發問,樂于參與、表達、創新、分享及共同探討的學習風氣,通過多彩多姿的學習材料與活動,激發求知欲,提高創意思考及小組協作等多元能力,進而提高自學能力,使學生終身樂于學習。
2.5 重視啟發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啟發和引導,激發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思考領域,培養自我反省、明辨是非、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6 拓展語文學習環境
拓寬語文學習的環境,鼓勵學生全方位學習,把學習由教室延展到社會,鞏固課堂學習,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引發學習興趣,激發潛能,培養不斷自學進修的習慣和協作精神。
2.7 善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師應該因學生學習目的和需要,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提供學生自主的學習空間,建立互動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2.8 照顧學生學習差異
教師必須了解學生語文能力的各方面發展情況,因不同的學習需要,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才能夠做到拔尖保底(全面照顧個別差異)。課程提供學習重點及學習項目均屬建議性質,教師可以因學生的程度和興趣自行編選學習材料,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2.9 與其他學科靈活配合
中國語文科可以作為跨學習領域的整合,與其他學習領域靈活配合,打破不同學習領域知識的隔閡,讓教與學的視野更寬廣和更全面。
2.10 靈活安排語文學習時間
教師安排學生的語文學習時間的時候,應該按照學生的能力及學習需要,配合學習目標及重點,考慮學生課堂內外的整體語文課程。由于不同學習階段的語文學習目標及重點不同,學校應該作彈性安排。
2.11 設計均衡而多元化的作業
教師應該因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有效能的作業。作業要有創意及挑戰性,讓學生感到有趣味,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作業類型要多元化,全面照顧讀、寫、聽、說、思維等能力的培養;作業內容與要求能夠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幫助他們發展強項,改善弱項,讓他們發揮不同的才能,在學習中不斷體驗成功的愉悅。
3 學習材料
課程把“教科書”的觀念拓寬為靈活多彩的“學習材料”。時代不斷進步,語文學習材料必須配合時代的發展,聯系社會的實際環境;按照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設計一套更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的校本教材。
3.1 學習材料的類型
3.1.1 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主要包括篇章和書籍。學生可以透過文字材料提高語文思維審美及自學能力,并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提高文化素養;培養審美情趣、道德情操及社會責任感。閱讀面要廣,閱讀量要大,以便積累知識和語言材料,拓展視野和胸襟,并能增加創意,為終身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
3.1.2 視像材料
因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視像材料,配合適當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3.1.3 其他材料
教師可選擇其他適合的學習材料,包括實物;也可以透過實地參觀認識有關事物,從而學習語文。
3.2 學習材料的選取
3.2.1 一般的選取原則:
3.2.1.1 與學習目標及重點配合
3.2.1.2 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能夠配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3.2.1.3 內容意識健康、積極
3.2.1.4 有啟發性
3.2.1.5 題材多樣化
3.2.1.6 能引起學習興趣
3.2.2 文字材料的選取原則:
3.2.2.1 有時代意義
3.2.2.2 體裁、風格多樣化,能夠擴展知識領域
3.2.2.3 以現代作品為主
3.2.2.4 以文學名作為主
3.2.2.5 可讀性高
3.2.2.6 詞匯、語法盡量符合規范
3.2.3 視像材料的選取原則:
3.2.3.1 發音正確、語言生動通俗而不鄙俗
3.2.3.2 呈現方式多元化
3.2.3.3 視像豐富多彩
3.2.3.4 互動性強,能夠引發學生主動學習
3.3 學習材料的處理
教師可以靈活自主地運用各類型的材料,配合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施教。
3.4 學習材料的組織
單元編排是組織學習材料的有效方法。通過既有核心又有系統的單元組織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更加連貫和均衡完整。
4 評估目的
評估具有測量、診斷、回饋和篩選等功能,而中國語文科尤其著重評估施教效果和學習表現的回饋作用。回饋就是根據評估所得的資料,作出改善,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認識自己在學習上的優、缺點,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透過評估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能力,從而調整教學內容及策略,因材施教;讓教師自我檢討以提升專業,根據學生在評估活動中的表現評價施教成就;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參考評估所得的資料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使家長能夠及時輔助子女,協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以及發揮所長。
學科改革是配合香港終身學習的社會體系,提升全體學生的素質,建立多元化學校體系,塑造開發型的學習環境,確認德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使命,建立一個具有國際性、民族傳統及兼容多元文化的教育體系。將來的香港學生都應該具備溝通、自學、應變、合作、創新等能力,而香港的教育也擴展到學生的品格、胸襟、情操、視野和素養。“終身學習,全人發展”就是香港教育的總目標。
5 結語
任何改革都有它的局限性,而且不能夠避免損害部分人的利益,加上要克服有關的資源及技術困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是課程改革要面對的一些障礙:
香港的教育一向以考試作為主導,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建議減少考試,教師頓失所依。而在短時間內做好相關的支持配套,也有一定的困難。
改革的哲學與理論并不是一般教育工作者所能夠理解的,教育的改革既深且廣,加上速度可能太快,前線的教師及校長未必能夠實時配合。
香港的學校素質參差,程度不一,取消公開考試的建議,家長未必能夠接受。特別是母語教學的問題仍未能解決,不少學生家長仍偏向替子女選擇英文中學,因此升中的學額分配引來很大的爭議。
教育改革需要有先導試驗,不斷修訂,才能夠正式推行。但是這次的改革面太廣,要同一時間進行多種及不同層次的先導試驗實存在相當的困難。
大部分社會人士都在某種程度上感受過舊教育制度的弊端,因此他們都傾向支持教育改革。大部分的教育改革目標及課程改革目標都被社會人士接受,他們所爭論的只是改革內容、推行日期、支持配套、人力資源和財政分配等技術問題。無論如何,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
編者注:本文內容主要依據《21世紀教育藍圖——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年)、《香港學校課程整體檢視改革建議》(香港課程發展議會,2000年)、《中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試用稿)》(香港課程發展協會)等文件,因版面所限,不能一一注明。
中學語文教學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謝錫金20022002謝錫金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作者:中學語文教學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謝錫金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