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這條道路雖然主要是商路,但中國和亞歐各國的政治往來、文化交流也都依賴這條通道。通過它,中亞和南亞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天文、歷算、醫藥等科技知識,佛教、襖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先后傳來中國,并在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的紡織、造紙以及一些工藝技術(如制作金銀器、繪畫等)也傳到西方。
唐代以后,海運逐漸發達,西北地區民族政權興衰變化急劇,這條陸上通道的重要性與安全保障逐漸降低而趨于衰落。在元代,由于驛路暢通,又曾繁榮一時。一般認為“絲綢之路”東起長安,西至地中海以達歐洲。它由東向西可分為3段。
東段自長安至玉門關或陽關。其中在黃河以東的道路,與現在的幾條公路干線和鐵路線大體相當,線路較多,可稱隴西道。在黃河以西則是循今武威、張掖、酒泉以至敦煌的“河西走廊”線,只有一條干道,可稱河西道。在這條主要道路的南面和西面還有一條線路,即自今成都西北通過今松潘,循積石山北麓到青海,沿柴達木北緣,越阿爾金山進入新疆。這條線路是南北朝時南方通往西域的道路,它當時穿過黃河,經吐谷渾境內,所以稱為“吐谷渾道”或“河南道”。
中段是從玉門或陽關到達蔥嶺(今帕米爾)。由于有廣闊干旱的沙磧和高峻寒冷的雪山阻礙,它是線路上的咽喉地段。
在漢代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指昆侖山北麓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沿之間的東西通道。其間主要交通點有今若羌、且末、和闐、莎車。從塔克什庫爾干越過帕米爾,可南下至印度,或西行至西亞各國。北道指天山南麓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沿之間的通道。經過的主要交通點有樓蘭和今焉耆、庫車、阿克蘇。由此或西南經喀什西越阿賴山脈進入中亞;或西北越過天山進入中亞。東漢明帝以后,北匈奴被迫西遷,漢朝開辟了另一條道路,稱為新北道,即由敦煌轉北經伊吾(今新疆哈密西)西至柳中、高昌壁,至焉耆與原北道合。在隋唐時期,又開辟了從瓜州以北的玉門關經伊州、北庭、輪臺(今新疆烏魯木齊北)、越伊犁河至碎葉進入中亞的道路。
西段指蔥嶺以西。也有幾條主要通道:一條從帕米爾經瓦罕山谷進入今阿富汗境,向南越過興都庫什山,東南至巴基斯坦和印度;一條越帕米爾,經費爾干納盆地,西行至河中地區,轉入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至地中海沿岸,進入歐洲或非洲;一條由中亞西北行,經咸海、里海、黑海以北草原,進入歐洲其他地區。
近年來一些國外學者(主要是日本學者)擴大了“絲綢之路”的概念,認為上述道路只是通過沙漠綠洲的道路,因而稱之為:“綠洲道”。又將通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地區的道路稱為“草原道”。中國南方海上西行的道路稱為“海上絲綢之路”(或稱“南海道”)。這些提法雖對研究東西交通及其貿易有意義,但已非指一般所謂的“絲路”了。
網載 2013-09-10 20:54:5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