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rn

      [譯文]   如果我有一天當上管治春季的青帝,要讓菊花和桃花一同開放。

rn

      [出典]       黃巢 《題菊花》

rn

     注:

rn

     1、 《題菊花》  黃巢

rn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rn

     2、注釋:
        題解:自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名句出,文人墨客常借贊詠菊花之孤標傲世,表現自己的清高絕俗;而黃巢寫菊花不落窠臼,別開生面,推出全新的境界。
     颯颯:風聲,多指秋風聲。
     猶言:他年我若當上皇帝,定將改天換地。
     青帝:春神,掌管百花之神。《尚書緯》:“春為東帝,又為青帝。”

rn

    3、譯文

rn

     秋風颯颯吹落滿院菊花,花蕊因天寒已缺少香味,也再難有蝴蝶飛來采蜜。那一年我如果做了司花的神仙,一定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開放。

rn

    4、黃巢(?—884),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荷澤縣西南)人,出 生于鹽商家庭,能詩文 ,精武藝 。曾應進士試 ,不第。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參加王仙芝領導的農民起義。王犧牲后,被推為王,號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廣明元年(880)攻占唐都長安,即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 。后因內部分裂、大將朱溫叛變投敵等原因,起義軍屢戰失利,于中和四年(884)自殺于泰山狼虎谷。《全唐詩》錄存其詩三首。
                         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rn

             《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
           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
          獨倚欄干看落暉。

rn

         黃巢被稱為“歷史上殺人最多的高考落榜生”。

rn

    “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這是當時的底層詩人韋莊在《秦婦吟》中所述。黃巢軍隊吃人肉做軍糧應該不是虛傳,搜掠能見到的百姓,生生拋入剛剛制作的特大石磨中,“糜骨皮于臼”,然后連皮夾骨帶肉烤煮作為軍糧,并把人肉軍糧生產地命名為“舂磨寨”。

rn

   中國從此多了一個歇后語——“黃巢殺人八百萬——劫數難逃。”僅以攻占廣州后,就屠殺12萬人;一開始熱烈歡迎黃巢的長安城居民,最終的遭遇則是“縱擊殺八萬人,謂之洗城”。

rn

     5、第一句寫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西風”點明節令,逗起下句;“滿院”極言其多。說“栽”而不說“開”,是避免與末句重韻,同時“栽”字本身也給人一種挺立勁拔之感。寫菊花迎風霜開放,以顯示其勁節,這在文人的詠菊詩中也不難見到;但“滿院栽”卻顯然不同于文人詩中菊花的形象。無論是表現“孤標傲世”之情,“孤高絕俗”之態或“孤孑無伴”之感,往往脫離不了一個“孤”字。黃巢的詩獨說“滿院栽”,是因為在他心目中,這菊花是勞苦大眾的象征,與“孤”字無緣。

rn

     6、菊花迎風霜開放,固然顯出它的勁節,但時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難來”,卻是極大的憾事。在颯颯秋風中,菊花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不象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開放的百花,濃香競發,因此蝴蝶也就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舊文人的筆下,這個事實通常總是引起兩種感情:孤芳自賞與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別于此。在他看來,“蕊寒香冷”是因為菊花開放在寒冷的季節,他自不免為菊花的開不逢時而惋惜、而不平。

rn

     7、 三、四兩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發展,揭示環境的寒冷和菊花命運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統觀全詩,寓意是比較明顯的。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于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所謂“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廣大勞苦大眾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還體現了農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為百花之一,理應享受同樣的待遇,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不妨認為,這是詩化了的農民平等思想。

rn

     8 、 這里還有一個靠誰來改變命運的問題。是祈求天公的同情與憐憫,還是“我為青帝”,取而代之?其間存在著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的區別。詩的作者說:“我為青帝”,這豪邁的語言,正體現了農民階級領袖人物推翻舊政權的決心和信心。而這一點,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鐵門檻。

rn

  這首詩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壯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學士表達自己胸襟抱負的各種豪言壯語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蘊。這是因為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而比興本身又融合著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的緣故。

rn

 9、對于黃巢等農民軍的“暴行”,史不絕書。但1949年之后,大家偏偏說史料絕大部分是對“農民軍”的誣蔑。其實,許多當時文人的筆記與官方史書,可信度非常大。證據是,它們不僅講明黃巢軍的暴行,同時也講了政府軍隊的暴行。其中,最有史料意義、最觸目驚心的,當屬唐末詩人韋莊那首很長很長的敘事詩《秦婦吟》。

rn

       無可否認,《題菊花》和《不第后賦菊》的文學技巧不高,但其中氣魄卻直沖云霄。詩詞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氣度。若無氣度,再多的華麗辭藻都是空殼。黃巢就用最簡潔的字,寫出了最豪氣的詩。

rn

    一代梟雄,氣當如此。縱然身死,名流千古。

rn

   10、中國古代農民的悲劇是:他們只能造反,但造反成功后他們什么也得不到。   

rn

        網絡上討論過;假如黃巢、洪秀全是美國人會造反嗎?答案是:他們用不著造反,想當官只需拉選票就可以了;如果他們拉不到選票,造反更是不可能的,沒有人聽你的。所以,他們在美國永遠不會有造反之念頭。

rn

       造反、武裝暴動、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是“中國式真理”。   

rn

       中國人的邏輯是:如果我當了領導,一切都是我的;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十年的媳婦熬成婆婆,然后再用更狠的方式折磨自己的兒媳婦;奴才一旦成了主子,往往比主子更兇惡。 

rn

     網友“順風”在其名作《從黃巢的三首詩作看“殺人魔王”性格》中這樣評價黃巢:

rn

  “他年我若為青帝”,呼喝出一派扭轉季節、傾倒乾坤、狠絕慘烈的氣勢,看出其戰天斗地、凌駕于命運之上的勃勃野心——以及隱藏于野心背后的極度膨脹的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最后一次落第離開長安前,黃巢寫下了《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真實的折射出黃巢潛意識深處萌生的殺戮之心和一種滅絕百花的極權意志——那時的黃巢顯然對自己充滿自信,他急迫地期待著“九月八”那天的到來,急迫地期待著宣泄自己對這個不公平的世界的報復之情。強烈的毀滅欲和旺盛的斗志實在可怖。至今還有不少人視黃巢為大英雄、大豪杰。……在歷史中被抽象了的“黃巢”可以代表來自農民的對地主壓迫的反叛,但具體作為一個人的“黃巢”是無法洗脫他滅絕人類的罪惡的。

rn

     

rn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28

[新一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舊一篇]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