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  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

  [出典]  春秋  《詩經·小雅·鶴鳴》

  注:

  1、《詩經·小雅·鶴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注釋:

    九皋:皋,沼澤地。九:虛數,言沼澤之多。

  渚:水中小洲,此處當指水灘。

  萚(tuò):酸棗一類的灌木。一說“萚”乃枯落的枝葉。

  錯:礪石,可以打磨玉器。

  榖(gǔ):樹木名,即楮樹,其樹皮可作造紙原料。

 

 

  3、譯文1:

     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深深淵潭游魚潛,有時浮到渚邊停。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有濃蔭,下面惡木葉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幽幽沼澤仙鶴唳,聲傳天邊很整齊。淺淺渚灘游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枝葉密,下面楮樹矮又細。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譯文2:

    沼澤曲折白鶴叫, 鳴聲嘹亮傳四郊。魚兒潛伏深水里,有時游出近小島。美麗花園逗人愛,園里檀樹大又高,樹下萚樹矮又小。它鄉山上有寶石,同樣可做雕玉刀。

    沼澤曲折白鶴叫, 鳴聲嘹亮傳九霄。魚兒潛伏深水里,潛入深淵也逍遙。美麗花園逗人愛,園里檀樹大又高,下有楮樹矮又小。 它鄉山上有寶石,同樣可將美玉雕。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詩六篇有目無辭,因此實際為305篇。《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為“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計40篇。《詩經》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搜集來的民間樂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對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制作樂歌。經過修改后,這些現存的《詩經》,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大體一致。秦代曾經焚毀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易于記誦,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東漢以后,毛詩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文化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放到現在來說,詩經在交際應用方面雖然沒有那么重要了,但對于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卻依然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一富有哲理的成語,最初便出自這。然而,全詩并不意在闡釋哲理,而是贊頌園林池沼的美麗。

  從藝術發展的角度看,從對自然山水的觀照贊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演變。自然山水無論怎么美,卻難以占為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風光秀美之處固然不錯,卻又給辦事、生 活造成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隨心所欲地遷移,幾乎是不可能 的。或許是為了在住地周圍再現自然風光的秀美,或許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許是為了顯示富有與闊氣,或許幾種動機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園林。據說,這玩意兒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無論怎么說,人造園林的出現,大概不會是出于“為藝術而藝術”一類的高尚動機,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說得那么“玄”。即使有這樣的東西,也應當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個交通尚不發達,人民衣食住行尚成問題,外擾內亂不 問,財力、技術十分有限的時代,要建造大規模的園林景觀,完 全可以想見其難度和對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這樣一朵藝術之花, 卻原來是生長開放在一塊貧瘠的土壤之上。

  也許,歷史就是這樣。主觀的動機和最終的結果總是相分離 的,有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勞工,大概不會像我們這樣對金字塔頂禮膜拜。建造皇帝園林的能工巧匠,未必會對自己的作品感到歡欣鼓舞。真是彼一時也,此又一時也。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記錄著這句包含深刻哲理的詩句,僅用八個字的形象比喻說明了一個道理,即參照外部事物及方法,以幫助自己功成。與“可以攻玉”并列的還有一句名言:“他山之石,可以為銼”。一個銼字更讓我們明確了他山之石的作用是借他人的工具,打磨自己這塊上不光滑潤澤的“石頭”,使之成為“玉”。

 

 

   7、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道出了琢玉的真諦。事實上,巧奪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剛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輔以水來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設計的成品。所以,用行話來說,制玉不叫雕玉,而稱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卻是簡陋的。直到近代,中國人一直使用傳統工具,如線鋸、鋼和熟鐵制成的圓盤、圓輪、鉆床、半圓盤和架以木制的車床來制作玉器。在鐵器發明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巖配制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間奇跡。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制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當時琢玉已從制石行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8、歷史總是螺旋式上升的。今天,寓軍于民、軍民融合又成了全世界軍工產業發展的新歸宿。隨著冷戰的結束,西方軍工產業掀起了集中化的浪潮,至今方興未艾。集中化的思維改變了軍工產業的格局,并對民用產業產生了深刻影響。今天的工業產業正在由生產線組裝產品的時代走向由網絡線組裝(集成)價值的時代,軍事工業也不例外。更令人深思的是,軍工產業這種深刻的歷史性轉型也是在資本市場的運作、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政府的共同推動下,步入既軍民融合又不斷走向集中的新境界的。分析和研究這種變化的趨勢和規律,并借鑒于我國國防工業建設,不失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良徑。

 

 

   9、臺灣“大學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相當于大陸的高考。臺灣指考試題分成四個遞進的能力層次。這四個層次是:基礎知識,史料分析,研究方法和歷史解釋。它基本上也適用于我們廣東高考歷史試題。對于歷史研究方法的考查,廣東省近幾年才開始出現。但是遵循這四個能力層次,我們可以在復習中有意識地挑選題目,分層訓練,逐步提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中國的教育和外國的教育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不斷前進的。我們的教育開放要跟上全球教育領域的潮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不斷吸收外國教育中的精華,豐富自己,使我們的教育越辦越好,越辦越符合人民的需要,越符合現代化的需要,越符合走向世界的需要。

 

 

    1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和借鑒,拓展了學習者的視野,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臺,也更加堅定了學校走課改之路的決心和勇氣。

 

 

    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句話出自《詩經.小雅.鶴鳴》,基本意思是:借助別的山上的石頭來打磨玉器。

    我們現在可以把“經典教科書”比做“石”,把“經濟見識”比做“玉”。那么,經典教科書這塊粗陋的“石頭”要成為經濟見識這件精美的“玉器”,需要什么條件呢?通過長期的學習.思考與領悟之后,我認為有三個條件:其一,需要博大精深的知識儲備;其二,需要深切敏銳的社會體驗;其三,需要寬容嚴謹的理性主張。

    為什么需要具備這三個條件才能把經典教科書這塊粗陋的“石頭”打磨成經濟見識這件精美的“玉器”呢?因為在擁有了博大精深的知識儲備以后,才能激活思維,才能開闊視野,才能全面透徹,才能超越狹隘與局限;因為在擁有了深切敏銳的社會體驗之后,才能有強烈的現實意識,才能熱衷思考并深刻認識國計民生問題,才能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才能擺脫一己之名利的束縛;因為擁有了寬容嚴謹的理性主張之后,才能不人云亦云,才能不被理論牽著鼻子走,才能破除現實體驗的偏見。可以說,有了經典教科書這塊粗陋的“石頭”,再加上博大精深的知識儲備.深切敏銳的社會體驗和寬容嚴謹的理性主張,才能成就經濟見識這件精美的“玉器”。而一個經濟學家的最顯著標志,就是經濟見識。沒有經濟見識,經濟學家就無從談起。經濟見識是經濟學家的命根子,是經濟學家的看家本領。

    所以說,要有經濟見識,要成為經濟學家,就必須在學精學好經典教科書的基礎上,既要學通學透一切非經典教科書的內容(當然包括大量的非經濟學知識),又要善于調查研究.積累社會體驗,還要提出.堅持和完善自己的主張。如果僅僅學習經典教科書,沒有知識儲備,沒有社會體驗,沒有理性主張,就很有可能永遠是塊粗陋的石頭,無法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

    希望天下有志于“玉”者或不甘為“石”者,加油!努力!奮斗!

 

 老子

    13、泉州城,古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是“中國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前不久又被網友評為“市民最滿意的城市”……

  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歷經上千年的歲月洗禮之后,開始不斷走出福建,走向世界。它的風景,它的民情,它的建筑……和全國乃至世界的其他城市都有所不同,泉州城有著屬于自己的一番特色。

    因為歷史的原因,泉州自古就是經濟發展中心,宋元時期的海上貿易讓其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吸引了許多國家的商賈和游客前來。在經濟發達的同時,泉州沒有讓文化隕落,富有特色的閩南文化一直流傳至今,不管是戲曲、建筑、語言、民俗或是宗教、交通、民間藝術等等,都讓人嘆為觀止。

    在泉州生活了大半輩子,目睹了泉州多年來的發展,從經濟到城市面貌,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冥冥中,總感覺泉州缺少了一點什么。無論城市如何發展,它的文化根基是不變的,就像卡塞爾,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卻還是保留著藝術的魅力;而今日的泉州,如能取他山之石、博采眾長,將不容小覷。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2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