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長江的大水,日夜不停地奔流;客居異鄉的我,內心的悲傷,就像滔滔的長江水一樣,永遠奔流不盡。
[出典] 南北朝 南朝齊 謝朓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注:
1、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謝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云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2、注釋:
謝脁曾為隨王蕭子隆文學。子隆好辭賦,謝脁深被賞愛,被長史王秀之所嫉,因事還都。脁于途中作詩寄同僚,敘戀舊之情。下都:即指還金陵。京邑:指金陵。西府:指荊州隨王府。新林:浦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未央:未已。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此二句言去都已近,去西府更遠。
耿耿:明凈。
宮雉:宮墻。
金波指月光。 鳷鵲:漢觀名,在甘泉宮外。玉繩:星名。建章:漢宮名。“鳷鵲”、“建章”都是借來稱京室。
鼎門:《帝王世紀》:“成王定鼎于郟鄏。”皇甫謐曰:“其南門名定鼎門。”這里用來指建康的南門。昭丘:楚昭王墓。在荊州當陽東。以上二句言驅車到都門,又思荊州。
馳暉:指日。
風云有鳥路:此二句言寥廓的空際不能限飛鳥。而江漢近地人卻不能通。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此二句言在西府中常畏讒邪中傷,如鳥怕鷹隼搏擊,菊怕嚴霜摧殘。
罻(音尉)羅:捕鳥的網。作者以鳥自比,以羅者比王秀之。末二句言今我遠避,讒者無所施其計了。
3、譯文:
大江日夜向東奔流,客心悲傷沒有盡頭。一路上懷念荊州直到關山前,猛回頭覺得返回去的路很是遙遠。天上的銀河已經泛出了微微的曙光,凄冷的小水洲還籠罩在蒼蒼茫茫地夜色中。伸長了脖子遠望著京城的房宇,對面的宮墻正好映入眼簾。金色的月光灑在了京城的觀闕上,玉繩星斜掛在宮殿的飛檐下。策馬驅車來到南門外,不由得又想起昭丘南邊的荊州來。奔馳的日月都見不了面,何況我與西府的同僚們天隔兩鄉難得見?風云遮天還留有個鳥飛的路,可嘆人間如長江漢水阻擋沒有通行的橋。常常害怕遭受鷹隼的襲擊,就像秋菊害怕嚴霜打落一樣惶恐心悸。寄言那些設下網羅的奸佞小人們,我已經飛到了寥廓的高空上!
4、謝朓生平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梁武帝稱:“不讀謝詩三日覺口臭。”沈約稱:“二百年來無此詩也。”唐代大詩人李白對謝脁最為傾心。清代王士禛《論詩絕句》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謝脁的詩不僅影響了唐代詩人,而且影響了一代詩風。今存詩200余首。《隋書·經籍志》著錄《謝脁集》12卷,《謝脁逸集》1卷,均佚。明人輯有《謝宣城集》。今人曹融南有《謝宣城集校注》。
5、永明九年(491年)謝朓作為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文學是官名),隨蕭子隆赴荊州。由于蕭子隆十分厚遇謝朓,與謝朓經常“流連唔對,不舍日夕。”引起了長史王秀之的嫉恨,于是密奏武帝。當時齊武帝蕭賾已在病中,突然降敕召謝朓還都,謝朓驚恐不已,他一生經歷了劉宋的政治動亂,又目睹蕭齊帝王病危即將引發的政治波動,作為一介懦弱文人深感仕途險惡且前途未仆。于是在回京的途中寫下這充滿憂懼與凄涼的詩。在詩中詩人以圖貌寫形的方式,在迷茫的客觀物象中寄托了深沉的主觀惆悵意旨,表現了對仕途的憂懼以及對西府生活的眷戀。
6、王國維《人間詞話》
明月照積雪”①、“大江流日夜”②、“澄江靜如練”③、“山氣日夕佳”④、“落日照大旗”、“中天懸明月”⑤、“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⑥,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壯語。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⑦,《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⑧差近之。
注解:①謝靈運《歲暮》
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
②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反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風云有鳥路,江漢限無梁,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③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④陶潛《飲酒》二十首之五,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⑤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⑥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吏,都護在燕然。
⑦納蘭性德《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⑧納蘭性德《如夢令》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今譯:“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靜如練”、“山氣日夕佳”、“落日照大旗”、“中天懸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些詩句中的境界,可以說是千古壯語。要從求詞中尋找這樣的境界,只有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不多接近。
賞析:晉人風度、唐人氣骨在這幾句詩中表露無遺。其疏朗壯闊的意境,充滿張力的內涵,以納蘭當之則偏弱,以蘇辛當之則偏強,可謂千古絕唱矣。
7、南京有著諸多名城所不及的一個優勢:有關南京的歷代文學作品,動人、經典、意境深遠的名句特別多。李白、劉禹錫、杜牧、李煜、辛棄疾們各自不少代表作是抒寫金陵的。六朝時建康本地的文風更盛,鮑照、江淹、謝朓、庾信等生活在這里。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開頭兩句就不同凡響:“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他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令李白贊賞有加。他的《入朝曲》名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當是后人難以超越的有關金陵或南京風景名勝的廣告詞。每次讀到謝朓這兩句詩時,我便聯想到諸葛亮有關金陵虎踞龍蟠山川之勢的議論,想到六朝的佛寺和君臣們的風雅,想到李煜和懂音律的陳叔寶的才華與人生悲劇,想到赤壁之戰的火光和淝水之戰的風聲鶴唳。請注意,中國歷史上這兩次以少勝多、決定當時政治走向的戰爭,其決策中樞都在石頭城中。偶在電視屏幕上看到有學者鼓舌大談南京是具有“悲劇美”的城市,顯然此學者片面了些,他忘了孫權、周郎,也沒看見謝安、謝石和謝玄。南京有秀竹清泉、兒女情長、悲歡離合,也有高山大江與“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氣勢,南京有勇往直前的英雄風度。
8、人于歷史長河的感官仿佛總是脆弱的。蕭索之秋便引出哀愁,悲傷;明媚之春便引出欣喜,贊美;酷寒之冬便引出消沉,頹廢;炎熱之夏便引出熱情,興奮。古詩人謝眺曾說: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足見有靈心的動物,有大智的人類的感官總是深沉的。但我竟不知秋的已經的來臨;可是心里頭卻裝著她的倩影,揮之不去,趨之不散,猶如追尋的闌珊之女子,以致心靈早就烙上了她的堅硬的靈魂------這究竟為著什么?可愛的,你能告訴我,幫我尋出緣由?
秋是好的呀!我們不是稱之為“GOLDDAY”嗎?辛勤勞動的農民的豐收之秋,努力工作的人們的碩果累累------而我的呢?是忘了罷?她又為何獨獨忘卻我?是藏起了罷?我又懷擁什么呢?
炎炎夏日不能使我溫暖,郁郁秋日不能使我靜謐,蕭蕭冬日不能使我冷酷,唯有柔柔春日悄悄喚醒我沉沉的夢么?
9、不知是怎么了,最近老是想起故鄉。
一縷柔軟的暖風挽著一片午后的陽光,安靜地陪我坐在陽臺上。碧螺春的味道真好,喝著喝著,就喝出了家鄉的味道。
原本萬里無云的心空卻飄起了古人的詩句:“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不知不覺間,在這寂寥的午后,我把鄉情泡在了杯中,任思緒在這茶香中繾綣!
九歲那年,家鄉的春,來得特別早。桃花、杏花、梨花,都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爭著開放,熱鬧極了。聽大人說,這是春姑娘著急嫁人了,早早就把出嫁的花戴到了頭上。
管她呢,反正我還小,愿嫁誰嫁誰,我就和媽媽過!
于是,我和小伙伴們一頭鉆進春天里,把貪婪拴在魚尾巴上,捉了一條又一條,把期待隱藏在鳥巢邊,抓了一只又一只。天上飛的,水里游的,我們基本上都不放過,童年總是和笑聲綁在一起。
采花,這是女孩子的專利,我們“男子漢”是不屑一顧的。不知怎的,一天,我卻搶了鄰家小妹的花,那女孩哭的很傷心,好像我奪了她一輩子幸福似的,怎么也哄不好。后來,我還是挨了媽媽一頓揍。
哭也好,笑也罷,童年總是踩著一路陽光在奔跑。童年是一朵花,開在家鄉的溪水邊;童年是一只燕,飛在家鄉的藍天下;童年是一首歌,飄在家鄉的山水間。童年,真好!
一眨眼,時光把我推出童年的門檻,我和青春邂逅在飄滿花香的路上。
鄰家小妹,也長大了,我把那朵美麗的花,又還給了她。
從此,我的故事里,有了她一低頭的溫柔。我的歲月里,也安放了她的春秋。
十指相扣,我們一起去踏春。這時候,家鄉的春天太美了。綠,滴在了草尖;紅,爬上了枝頭;香,飄滿了林間。青山上,流淌著綠色的風;碧水里,漂泊著白色的云;藍天上,傾瀉著璀璨的光。春天,流在小溪里;春天,躺在荷葉上;春天,走在桃花園。
那春的燦爛,也燦爛了我們的心情。
我多想握一把春天的綠,把它抹在秋日午后的陽光里。
時間,總是騎在馬背上,不肯下來,真的沒辦法。
這不,我只好靜靜地坐在午后的陽光里,回憶。
想起故鄉,眼淚總想出來曬曬太陽。還好,這碧螺春的香,陪伴著我。呷一口香茗,心里有了些許的安慰。哦,家鄉的味道,真好!
此刻,一只鴻雁叼著一片秋光,從我的眼前飛過,它去哪呢?
故鄉在遠方……
10、眼前是浩瀚無際的大海,我望著這此時平靜的海面,感嘆不知何時就又會變得洶涌澎湃。在月色的照耀下,海面泛著銀色的光,猶如刀客劍客拼打時的刀光劍影,我的思緒也隨著這刀光劍影回到了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江水奔騰,流水不斷……
戰國末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不愿看到楚國淪亡,投汩江自殺。“路漫謾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千古名句也隨著這滾滾的江水流傳了千古。并未被歷史的鴻潮所湮沒。而他也成為了后世所敬仰的英雄。
這江水是歷史的證明,每當人們見到這江水就總會思起千年前那位不甘的英雄,會想起那千古絕唱《離騷》,會默默祭奠那位愛國的英雄……
長江奔涌,似聞鐵馬兵戈聲……
三國初期,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展開了一場歷史上著名的戰役。
戰場上,傳來的震震兵戈聲與江水的怒號相應。無疑,這是場千古曠世的戰役。江水被血染紅了,凝聚著無數戰士的英魂。漸漸的,兵戈聲弱了下來。戰爭結束了。可戰場的一切都告訴世人,這場戰役決絕不會被遺忘。后世稱這場戰役為——赤壁之戰。
宋代的蘇軾以不凡的氣概說盡了古今英雄豪杰的滄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莫為世事而浩嘆,且看水流中有多少歷史的辛酸與血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詩人對于人生如寄的感慨,是如此深遠,是如此悲涼!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深情的李后主,在現實的狂流里淹沒了他的功名。他的幸福,只是一江春水的流動之姿,已為人間平添了幾多詩情畫意!
有水的地方,才見智慧的光芒萬丈。圣哲孔子立在水濱,憂戚地感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在這一聲嘆息中,隱含著多少對人世的悲憫,多少個對人類的責任!你不難想見那偉岸的體魄,那雍容的風度,那憂世憫人的雙瞳,在水流中映出智慧的嘆息。余間蕩漾在川上,蕩漾在古今遽變的歲月里。
水,見證了無數的歷史,無數的愛恨情仇。于是,象一個博學的老人。
水是流動的,代表遽變。從水的流動聯想到時間的遽變,從時間的鏡子中尋覓到宇宙的原則,生命的意義;人類的智慧,遂自水波中顯透出來。
時光如流水流逝在身旁,去得如此斷然,斷然得讓人感到傷感。哭過笑過的那些人和事,在記憶中沉沉浮浮,回望歷史的長河,感嘆生存之多彩,忽然懂得了人生的意義,人世一回只要瀟灑,無悔,就夠了。
歷史如流水東去。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都終將化作塵埃落盡。留于后世的總會是那膾炙人口的曠世悲情。
然后,從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曠世悲情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11、回歸大自然,在如今是全世界的主題思想。這在中國歷史上,倒不算得是個新鮮的主意,早在魏晉時代,眾多的玄學家和一般文人就都喜歡走向大自然,作園囿之游、竹林之游、修禊之游和莊園之游等。但那時的人太有意思,這種種之游也都別有寄意。如嵇康的《贈秀才從軍詩》,寫山水盤游,其精神所向卻是:“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而阮籍忘情山水,常旬月不返,那也只是體現他孤懷獨往的精神而已,或者就是為了偶遇方外奇士。他們雖然回歸了大自然,但關注的并不是山水本身。
當然,關注山水本身的人,歷代就有,只要翻一翻古來那么多山水詩,就不用人贅言了;但我要說,全人類幾乎一夜之間意識到環保,并人人來關注它,應該說是在現代。因為現代奇缺的就是山水。山水這種特定的東西,不是一般的社會事物,有著與世俗生活對立的性質,所以不是任何場所的景物都可稱為山水景物的。但現代人尤其是都市人,早已淡化了“山水物”與“景物”的區別,并不作區分地加以觀賞和寄情的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山水與生存環境掛鉤起來了,老祖宗“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山水比德說,倒顯得太雅致了。而許多都市周邊蜂擁而起的主題公園什么的,千篇一律的“模山范水”,簡直是對山水的褻瀆。
有人說天上飛過的不是鳥是人。的確,在我所居住的都市,我天天能看到飛機,卻不能天天看到鳥兒。現代人永遠體會不到那種“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或“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的山水人文味了。梁陳間的何遜有首《相送詩》:“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尤其后兩句,我最愛讀。愛讀的還有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宋代大詩人蘇軾的隨筆小品妙文《記承天寺夜游》;而謝靈運在《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說的“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更使那無知無覺的山水也有了生命,有了感覺,與詩人成了一對心神相契的摯友。
有了大寫的山水,才有大寫的人。
12、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佇立江畔的人,歲歲年年,年年歲歲迎著朝陽,背著夕陽,望向浩淼蒼茫的江頭,想著一葉扁舟順流而下或逆流而至。
江畔蒹葭年年如舊,池塘荷花歲歲飄香,但草與花不善于記憶,一歲一枯榮而已。
曾經佇立江頭徘徊徜徉無眠的年輕人,隨著隨著歲月的流逝,江水的奔涌,他會臨水自照,看著江水里自己的倒影,青絲已如雪,明眸已渾濁。也許,成長的他現在眷戀的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佳人,他也會摘取塘內的芰荷,就算不是為了贈予,心思所系,或許在遠方,在未知的境遇。
我忽然感到期盼在生命里是多么甜美的一刻。有一個可盼的人,一個可盼的地方,最重要,猶有一顆能盼的心。
世事無常,人生曲折,期盼就是高掛夜幕的璀璨群星。
佇立池塘中的荷花,孤高地守在自己的紅顏,昂首望天,仿佛有一聲輕微的喟嘆流蕩在花瓣之隙,不想說破什么,又覺得春秋易逝,光華漸老。
期盼的甜美,正在于初發于心的當刻與過程。
期盼把心靈承載到幻想的海港,與心所系的人相遇相逢,在那里,共同寫就一首小詩。
期盼的終程呢?是否有美麗的天國在遠方建筑起來呢?
去看看水如何落,石如何出吧!
13、人,其實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
常常為了證明自己,處心積慮地挑起無邊的喧囂,營造一地極致的繁華。鳥來鳥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絢麗的煙花焉能點燃獨守的一脈孤寂?個體的張揚,濃墨重彩,終究掩飾不了寂寞人散后的滿目蒼涼,所以駐扎心頭的永久是“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一抹情殤,“白發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的百年孤獨。
人到中年,已然是水平風止,塵埃落定,思想服從并化入靈魂和靈魂所要求的平和深靜。可是如果讓自己倦怠于一種現狀停步不前,低迷于一種昏暗的哀愁里憂忡不安,早晚有一天會被一種突如其來擊倒。
自然和人生,對于我們來說總是不設防的。
縱然霜鬢盡染,我也不愿泯滅祈望的念頭,不愿讓自己日漸被繁瑣拖累湮沒,依然希望心底儲存那么一塊綠地,飽蘸一顆淚的柔軟和晶瑩。盼雨來,等花開,燃一盞思想的燈,儲藏心靈的一米陽光。即使,很多時候事與愿違。
簾外雨潺潺。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2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