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譯文]   月兒從柳樹上升起,我和心上人啊,相約在黃昏后的時間。

    [出典]    歐陽修    《生查子》

   注:

   1、 《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2、【注釋】:

    這闋《生查子》一說出自朱淑真手筆,又誤作秦觀詞。但成書于紹興十六年(1146)的曾慥編的《樂府雅詞》即將此詞系于歐公名下。曾慥把當時流傳的歐陽修的某些艷詞,看成是"當時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今悉刪除"(《自序》),而此作卻得以獲存,當有所據。而五十年后的慶元二年(1196),由周必大校刊的《歐陽文忠公集》也收錄此作,故歐公對此詞的著作權當無疑問。

  [1]元夜:農歷正月十五夜,即元宵節,也稱上元節。

  [2]花市:繁華的街市。

 

    3、譯文: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4、歐陽修生平見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歐陽修雖被稱為“一代儒宗”,但他的詞,包括一些詩篇,卻不乏愛情的描寫。他并不象從前正統文人所頌揚的那樣道貌岸然,也不象今天有些研究者所批評的那樣在詞中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生活腐朽的一面。他的詞表現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雖不能說具有何等鮮明的反封建意義,但在排斥愛情的禮教統治時代,還不免使得頭腦冬烘的衛道者們感到有礙于風化,而盡力為他洗刷,說是“亦有鄙褻之語一二廁其中,當是仇人無名子所為”(吳師道《吳禮部詩話》)。實則這些詞正反映了作為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思想上頗為通達,創作上頗重情致。《生查子》詞便是如此。

    宋人元夕詞多描寫節日游樂,但往往停留于“帝里風光”的繁華,借以粉飾現實,點綴升平。至于青年男女在元夕的愛情活動,則只是側面地有所反映,作為節日景象的陪襯。在宋人元夕詞中正面集中地描寫男女愛情的作品為數甚微,而象歐陽修的《生查子》詞就更是吉光片羽了。

 

        5、元夜,又叫元夕、元宵,即農歷正月十五夜晚,是我國盛大的傳統節日。自唐代以來民間便有元宵觀燈鬧夜的的習俗。這首詞通過寫一個妙齡女子去年元宵與今年元宵愛情的變故,反映了她不顧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戀愛自由的歡樂與悲傷。

   上片為女主人公回顧去年元宵與情人幽會的美好情景。前兩句寫這個節日的熱鬧場面:去年元宵時,街市上花燈競放,亮如白晝。“花市”,意為遍布花燈的街市。去年燈節的盛況是美好的,但是令女主人公怦然心動和不能忘懷的美好回憶卻不在此,而是如后兩句所述的那個夜晚與情人的幽會;她趁著出門觀燈的機會,與心上人按事先的約定,在黃昏夜幕降臨,明月剛剛升上柳樹的梢時,,悄悄地相會了。幽會的地點作者未明說,但想必就在那柔枝低垂的幽靜的柳樹下吧。而幽會時的柔情密意,作者也讓讀者透過那美好的夜色去遐想了。

    下片與上片相對照,敘述女主人公對今年元宵“物是人非”的悲傷。前兩句寫“物是”:今年元宵時,圓月依舊皎潔,花燈依舊競放。而這“物是”,則為后兩句寫“人非”作了鋪墊,它使女主人公觸景生情,頓感悲傷:雖然今年的燈節仍然與去年一樣美好,但是現在她已經見不到去年幽會的那位心上人了,于是迸涌而出的淚水不知不覺沾透了她那身春衫的袖子。女主人公那涌流的眼淚,顯現了她對自由戀愛的珍惜,對舊情難續的深重痛苦。至于那個“去年人”為什么“不見”了:是遠行了,是被父母所阻攔,還是變心了?作者就把它作為無窮的余味,讓讀者去慢慢咀嚼了。

 

      6、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霄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與燈依舊”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構,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徐士俊《古今詞統》卷三對這闋詞有一個著名的評論:"元曲之稱絕者,不過得此法。"蓋元曲多寫民間情事,且語言通俗自然,饒有民歌風味。而歐公此作確亦如此。上、下片結構相同,但情感不同。今昔對照,揭示了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傷感。

 

   7、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后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至宋而其風益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燈市景象云“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可知,“花市燈如晝”乃狀其實況,略無夸飾。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

  “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黃昏后”,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后”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于詩情畫意。“人約”,點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后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后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后”提示, 深得藝術三昧。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月與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 徒憶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全詞的藝術構思近似于唐人崔護的《游城南》詩(去年今日此門中),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

 

   8、全詞通過“去年”與“今年”元宵夜的情景對照,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揭示了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傷感心理。

  上闋追憶“去年”情事,語言閑淡而充滿眷戀。元宵夜逛燈市,是唐代以來固有的風俗,唐詩中屢有詠嘆,如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即是描寫燈市繁盛的景象。各種燈飾爭奇斗妍,燈燈相照,亮如白晝。男女老幼往往傾家出動,游人如織。故起二句乃是平實敘事,尚未參入個人情事。第三、四句則道出了觀燈人流中的特別一族,他們無意欣賞火樹銀花的燈光花市,他們只是在如鯽人流中尋覓自己的意中之人。因為平時深居閨門,無緣結識心儀之人,故對元宵夜市寄予了一種特別的期待。詞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幸運兒,他與她避開了稠密的人流,在黃昏月上之時,相互約見,傾訴衷腸。上闋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系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那個有燈有月的夜晚遂成為了一個刻骨銘心的記憶而長留心間。

  下闋敘寫“今年”心情,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去年”見證情事的燈、月雖依舊如期來臨。“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境依舊似“去年”,但去年約見之人卻杳無蹤影。空有繾綣難舍之舊情,卻無相對可訴之人。不禁淚滿青衫,其情可哀。作者敘寫情事,并不一一著實,而是用筆空靈,通過“去年”與“今年”不同心境的刻畫,表現了主人公由幸福到失落的心理過程,其中隱含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情緒。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這是首相思詞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

 

   9、這首元夜戀舊的《生查子·元夕》是歐陽修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系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于人潮涌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凄涼,由此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與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彌漫于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過是凄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

    世事難料,情難如愿。牽動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癡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識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愛情真是無比難測嗎?如果真的這樣,那些兩情相悅、纏綿悱惻的美麗韶華難道是在歲月中流走的嗎?誰也不曾料到呵,錯過了一季竟錯過了一生。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世事在變,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都已不見,此地空余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濕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歐陽修的詩詞甚多,而我獨愛《生查子·元夕》。反復低吟淺唱“去年元夜時……”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絕期?

 

   10、(夢中的場景)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那風兒輕柔,月亦如水,野花香在河岸彌漫,河心漾著美麗的波紋,驚起做夢的水草,像舞者一樣搖擺!

   天緋紅了臉,染紅了河水,也染紅了這個黃昏的想像。依稀聽見了遠方悠揚的樂聲,這旋律只在我夢中響起。低頭唯見青石暗,仰頭紅云一片,云開了,你微笑著,從天而降,發髻高聳入云端,衣袂輕飄,眼里漾著似水柔情。

   在這如詩的黃昏,在這如畫的河畔,我遇見你……

   在今后每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我的心兒都在為我們祈福,希望我們不是在尋于夢中了,講述的也僅是我們今生的美好心愿。今夜的媚也就讓它陪伴你我入睡,相信明天會更美,更燦,如煙花四濺,渲染于天空的玫瑰色。

 

   11、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在這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夜晚。看著這輕柔潔白的月色,我只能遠離喧嘩與嘈雜獨自一人在沉寂的綠蔭小徑上徘徊。

   夜深人靜,風涼露重,秋月夜,誰與誰相約,我又與誰人在相約?我想與明月相約,在她絲絲柔情下靜靜地訴說情懷,可是哦——她已有白云為伴,有清風追隨,不再留戀我的傾訴。

    佛說: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我會有怎樣的一種緣呢?

    于是我只能在她那充滿柔情的月光下靜靜地遐思,在她那溫暖而又寬廣的懷抱里放飛思緒——秋月夜,誰與誰在相約,我又與誰在相約?

   不經意地融入在她的美麗畫卷里,成了畫中的主角。

   瞬間的定格,在各自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亙古至今 ,誰人能知有多少故事因緣而起。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31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