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譯文]   有情的風卷來萬里潮水,卻又無情地將潮水送回。

  [出典]   北宋  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廖子》

  注:

  1、《八聲甘州》 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2、注釋:

    “參寥子”,即僧人道潛,以精深的道義和清新的文筆為人推崇,是蘇軾平生交誼甚深的一位方外友人。公元1091年,蘇軾應召赴京后,寄贈他這首詞。
   西興:即西陵,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詐之心。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蘇軾《和子由送春》:"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塌兩忘機。"
  相得:相投合。
  "約他年"三句:以東晉謝安的故事喻歸隱之志。《晉書o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
  "西州路"三句:據《晉書o謝安傳》,太山人羊曇素為謝安所重。謝安過西州門病死之后,羊曇"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此處是說自己要實現謝公之志,要參寥子不要像羊曇一樣痛哭于西州路。

 

  3、譯文1:

     錢塘江的大潮仿佛是隨著大風的感情變化而漲落,潮來潮去似乎沒有眷戀,已然不記得有多少次,看到殘陽照射中的錢塘大潮了。也不用思古論今,轉眼間物是人非,不必替古人担心,也不必為現實憂慮。有誰能像我這樣呢,泯滅機心,無意功名,淡泊寧靜。

    記得西湖之畔,我們一同游春,山峰青翠,煙霧迷茫。你我相知頗深,很少有人能夠相提并論。我希望他年能夠與你重返浙東,一同歸隱山林,但愿不違背這美好的愿望。放心吧,我一定不會像謝安那樣雅志相違,使你失望的。

   譯文2:

    有情的風卷來萬里潮水,卻又無情地將潮水送回。問訊錢塘江上,那西興江邊,曾幾度映照夕陽的余暉?不必去思量古事今世,俯仰間昔人俱往物是人非。誰能像我東坡老翁,老來忘機恬靜無為。

    記得西湖西岸,正值春山景色佳美,晴日碧空陰雨煙霏。料想詩人情趣投合,如你我者終屬稀少。約定將來還東海,但愿謝公歸隱素志莫相違,期君勿似羊曇,西州路上為我悲。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參廖子:是僧人道潛的號,道潛是蘇軾的好友。他有“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東風上下狂”的名句,深得蘇軾的賞識。有情的風,從萬里外把潮水卷來,卻又無情地把潮水送了回去。有情潮來,無情潮去,蘇軾的這首詞,充滿著人海浮沉的感慨與無奈。撇開原詞,單獨看“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兩句,卻有著一份“無可奈何花落去”與“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空虛與茫然。

    5、起勢不凡,以錢塘江喻人世的聚散離合,充分表現了詞人的豪情。首二句表面上是寫錢塘江潮水一漲一落,但一說“有情”,一說“無情”,此“無情”,不是指自然之風本乃無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風,卻絕情地送潮歸去,毫不依戀。所以,“有情卷潮來”和“無情送潮歸”,并列之中卻以后者為主,這就突出了此詞抒寫離情的特定場景,而不是一般的詠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詞、《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詩,著重渲染潮聲和潮勢,并不含有別種寓意。下面三句實為一個領字句,以“問”字領起。西興,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幾度斜暉”,即多少次看到殘陽落照中的錢塘潮呵!這里指與參寥多次同觀潮景,頗堪紀念。“斜暉”,一則承上“潮歸”,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時分,二則此景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往往是與離情結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發問的形式,寫出天上陽光的無情。地下潮水無情而歸,天上夕陽無情而下,這是以天地和自然萬物的無情,襯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謂面對社會人生的無情,不必替古人傷心,也不必為現實憂慮,必須超凡脫俗,“白首忘機”,泯滅機心,無意功名,達到達觀超曠、淡泊寧靜的心境。這幾句,帶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強烈的哲理色彩,讀來令人感慨。

  從上片寫錢塘江景,到下片寫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記述他與參寥在杭的游賞活動。“春山”,一些較早的版本作“暮山”,或許別有所據,但從詞境來看,不如“春山”為佳。前面寫錢塘江時已用“斜暉”,此處再用“暮山”,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煙霏”正是春山風光,“暮山”,則要用“暝色暗淡”、“暮靄沉沉”之類的描寫;此詞作于元祐六年三月,恰為春季,特別叮嚀“記取”當時春景,留作別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較吻合。

   “算詩人”兩句,先寫與參寥的相知之深。參寥詩名甚著,蘇軾稱贊他詩句清絕,可與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詩,戲以此贈》云“底事東山窈窕娘,不將幽夢囑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風上下狂”,妙趣橫生,傳誦一時。他與蘇軾肝膽相照,友誼甚篤。早在蘇軾任徐州知州時,他專程從余杭前去拜訪;蘇軾被貶黃州時,他不遠二千里,至黃與蘇軾游從;此次蘇軾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在以后蘇軾南遷嶺海時,他還打算往訪,蘇軾去信力加勸阻才罷。這就難怪蘇軾算來算去,像自己和參寥那樣親密無間、榮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見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歸隱佳侶,轉接下文。

   結尾幾句表現了詞人超然物外、歸隱山水的志趣,進一步抒寫二人的友情。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東山再起后,時時不忘歸隱,但終究還是病逝于西州門。羊曇素為謝所重,謝死后,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覺而大哭而去。詞人借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會象謝安一樣雅志相違,使老友慟哭于西州門下。

   此詞以平實的語言,抒寫深厚的情意,氣勢雄放,意境渾然。鄭文焯《手披東坡樂府》說,此詞“云錦成章,天衣無縫”,“從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貼之工”,這一評語正道出了本詞的特色。詞人那超曠的心態,那交織著人生矛盾的悲慨和發揚蹈厲的豪情,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啟迪。

 

   6、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有情的風不遠萬里,把海潮卷來;轉瞬之間,又無情地送潮而歸。這兩句表面上是說潮起潮落。初讀之下,氣象開闊,豪邁超拔;仔細吟味,卻含有無限感慨蒼涼之意。作者明知風為自然之物,潮起潮落,也不是風力所致,本無所謂“有情”、“無情”,而將其擬人化。這是借物言情,以抒己懷。既然剛來,為什么馬上又歸?既然“有情”如此,為什么又“無情”如斯?這里,隱寓著作者對人世間盛衰離合的感慨。他一生兩度出仕杭州的宦海波瀾,雖在言外,亦已在意中了。

    這兩句雖然寫了“卷潮來”和“送潮歸”兩個方面,但卻以“來”始,以“歸”終,以“有情”始,以“無情”終,歸根結底還是寫其無“情”。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這三句以“問”字領起。“西興”,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幾度斜暉”,即多少次看到殘陽落照中的錢塘潮,有感嘆之意。“斜暉”,一則承“潮歸”,因落潮一般是在傍晚時分,二則古典詩歌中夕陽往往是與離情結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作者初任杭州通判,再出任知州,如今又復離去的滄桑往事,盡已納入其中。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潮來潮去,日升日落,自然而然地帶出作者對人世滄桑的感慨:不要去想古往今來的事情,轉瞬之間,那些人事已成過眼云煙。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云:“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并發出“豈不痛哉”的嘆惜。這里,蘇軾對于古今變遷、人事代謝,一概置之度外,泰然處之。“俯仰”,一低頭一抬頭之間,形容時間短暫。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這兩句飛揚超越而出,自敘超曠情懷:誰像我東坡老翁,白發蒼蒼,泯滅機心,恬淡無為? 《莊子·天地篇》云:“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指機詐權變的心計。“忘機”,則指泯滅機心,無意功名利祿,達到淡泊寧靜的心境。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

    記得西湖西畔,春山景美:天晴時,山色翠碧,明媚空遠;陰雨時,煙雨霏霏,山色迷蒙。這三句是下半闕開頭,作者另換一種筆法,寫記憶中難忘的西湖美景。同時,包含有與好友參寥同游共處的種種往事。

    “春山”,一些較早的版本作“暮山”。從詞境來看,以“春山”為更佳。因前面寫錢塘江時已用“斜暉”,此處再用“暮山”,不免有犯重之嫌。何況“空翠煙霏”正是春山風光。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算來詩人情趣投合,如你我者太稀少了。蘇軾與參寥皆心境淡泊,能詩善文。蘇軾稱贊參寥:“詩句清絕,與林逋上下,而了通道義,令人見之蕭然。”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隱逸詩人。他喜愛種梅養鶴,人謂“梅妻鶴子”。其詩中最著名的兩句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參寥詩“禪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風上下狂”,亦妙趣橫生,傳誦一時。

    更重要的是,參寥屢次在蘇軾政治失意時給他以慰藉與支持。早在蘇軾任徐州知州時,參寥就專程從余杭前去拜訪。蘇軾被貶黃州時,他又不遠千里奔赴,相從數年。蘇軾守杭,為參寥選擇了一處寺廟,二人時有訪談賞游。后來,當蘇軾貶謫嶺南惠州時,參寥還打算往訪。當時嫉蘇者甚至“摭其詩語,謂有刺譏諷”,勒令其還俗。

    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

    “謝公”,指東晉人謝安。據《晉書·謝安傳》所載,謝安為重臣,然而晚年東山歸隱之志始終不渝。他出鎮廣陵,病危還京,經過西州門時,曾喟嘆夙愿未償。蘇軾用謝安故事,表示他今日雖被召還朝,但必不忘歸隱之志,今后亦將東還,與參寥相會。

    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這里仍是用謝安典故。謝安有一位外甥,名羊曇,素為謝安器重。謝安死后,羊曇悲傷不已,常常繞開西州之路。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仆人告訴他,他回首往事,痛哭而去。“西州”,古建業(今江蘇南京)城門名。晉宋間建業為揚州刺史州治所,因為治事在城西,故稱西州。這里作者是說自己要實現謝公退隱的愿望,不要使參寥像羊曇那樣痛哭于西州。

    參寥年紀小于蘇軾,和“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相契,作者以謝安的外甥羊曇比喻他是合適的。然而這種生死相交的情感,作者不托之旁人而付于方外之友,可見其處境的孤寂與內心之怫郁,也進一步說明了二人的友情。

    評 解

    這首詞以錢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離合,起勢不凡。中間幾度轉折,既有對古今人事的感喟,又有對知交離別的傷感,最后抒發超然物外、歸隱山水之志。反映的心境是復雜的:有人生不如意的悒郁,有興會高昂的豪宕,更有了悟后的超逸曠遠。

    此詞語言明凈,音調鏗鏘響亮,讀來氣勢恢宏,蕩氣回腸。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評贊說:“突兀雪山,卷地而來,真似泉(錢)塘江上看潮時,添得此老心中十萬甲兵,是何氣象何雄且杰!妙在無一字豪宕,無一語險怪,又出以閑逸感喟之情,所謂骨重神寒,不食人間煙火氣者。詞境至此,觀止矣!”金人元好問在《遺山文集》中說:“自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這首詞正合此論。

 

  7、“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是極精彩的開篇,鋪天蓋地的感慨排山倒海地撲過來,壯觀激烈、澎湃洶涌。“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氣概在于一種空靈無際處的廣袤無邊,而“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的好處,則是個體瞬間被包圍甚至吞噬的強大沖擊力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那種地動山搖的磅礴氣勢急迫緊張得令人無法呼吸卻又興奮不已。這幾個平凡的字一落在紙上就騰空而起,驀地把人拋上風口浪尖,讓天地間突然充滿了潮水的咆哮和轟鳴,仿佛這就是世界的全部。然后,東坡又狠狠扯掉這一切,換上“無情送潮歸”來承接之前被無限拔高的壯闊。急劇的跳轉,卻并不突兀。相對于“卷潮”的環環相扣,“送潮”更清晰地展示了一瀉千里的蕭條
  
  
當他從熙熙攘攘的熱鬧中被擲入冷冷清清的曠野,一句“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竟也平添了一種閱盡世事的蒼涼。和首句的大開大合相比,這個問號非同尋常地冷靜。潮來時的狂熱、潮去時的失落被統統塞進這清朗朗的問句中,諸般滋味糅合在一起,竟也看不出是什么顏色了。其實單是“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就已經可以出任一個意蘊綿長的結尾。但這不是東坡的習慣,也不是這首詞的重心——重心甚至都不是“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雖然我非常欣賞這個隨之而來的表態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的狀態太幸福,簡直不敢去奢望。只看到東坡在錢塘江邊昂首遠望,倔強地要把俗世的干擾一揮手就趕走。這句話,很漂亮也很高調,但和“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一樣,超脫的表面掩藏不住暗惱之余的那份刻意為之。他的曠達,是滲透在“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樣的句子中的,那時無望回京,反倒落得個自由自在的逍遙。可如今,朝廷的召喚變成了雙刃劍,他無法興高采烈地去擁抱這個消息,然后為此感激涕零
  
  
上闋的語氣不算冷,卻始終擺脫不了糾纏不已的遲疑。和一分隱約的希望并存的,是九分的倦怠。他當時已經56歲了,就算堂吉訶德也到了退休的年紀。“為國為民”這輪亮閃閃的光環固然光鮮,可長年累月的政治斗爭終究會耗盡人的激情。靠著這般復雜難言的情緒,下闋才寫出了一種吞吐不盡的離別之意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是遲疑中輕靈明澈的一筆。之前強硬的姿態因為覆蓋著“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的回憶而柔軟下來,轉化成友人間的叮囑。東坡把“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這么沉甸甸的信任托付在參寥的手中,并和參寥相約了兩件事: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二、“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兩件事來源于一個共同的典故。“謝公”即指東晉名臣謝安,他曾在會稽山隱居,因名氣太大被朝廷請出去做官,功勛顯著。后來功高見妒受猜忌,出官到新城,并將來打算從海道回會稽繼續隱居。可不久病故,從西州門抬回。他的外甥羊曇非常悲痛,從此不從西州門經過
  
  
我相信東坡是有一點不好的預感的,一個即將回京的人寫給朋友的話,不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是約定今后一起隱居,或者“如果我死了,不要為我哭泣”。事實證明,他回朝后不久再度因與人政見不合而受排擠,被貶至惠州、放逐海南,數年后再次北歸時卒于常州。他不能改變自己仗義執言的性格,卻預料到了后果,委婉地在給參寥的贈詞中埋下伏筆
  
  
或許正是這一點委婉的哀涼,中和了“萬里卷潮來”那種不可抵擋的力量,將從前一無反顧的豁達放在一邊,并造就了葉嘉瑩文中所謂“曲折幽微的美”。不知道當時參寥心情怎樣,我現在讀詞,心中依然有深深的無力感。眼睜睜目睹他卷地而起的萬丈豪情被不斷磨礪蹉跎,自己卻在一旁束手無策、幫不上忙。我甚至都不能說他有多么的悲觀,他不過隨手拈來一個典故,為自己假想了一個不太好的結局而已
  
  
總不能這么一直豁達下去吧,尤其是肩上壓著這么多失望的時候。而錢塘江上、西興浦口的夕陽為東坡在岸邊拖出的長長的身影,最終也會在黑暗里漸漸陷入江邊的泥沙中。

   雖然不能一直豁達下去,但是一定要學會豁達,即使承受著再多的失望。我們也要堅強的走下去。

    8、快要立冬了,寒風呼嘯了一天,日暮時分才靜下來。也許是屋子里靜,風聲聽得真切,嗚嗚的,吹得人心中煩亂。

   今日的錢塘江上也是這般天氣嗎?是否應了當年蘇軾的兩句詩,“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回想零八年與我同登杭州六和塔觀錢塘江潮的人,而今已不知身在何處,倒是應了那句“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斜暉幾度?今日的我,也不是那一年的我了。

   風真有情嗎?未知風有情,卻常聞“情似風”,暖風來,冷風去,禁不得一陣疾雨,轉瞬間便消散得無影無蹤。

剛說靜,這打字的功夫,伴著夜幕降臨,外面的風竟又喧囂起來。

黑暗中,風送來寂寞的聲音,吹亂的思緒如落葉般飄蕩在空中。

告訴我,在這狂風掃蕩靈魂的黑夜,沒有你,我怎樣能做到物我兩忘,氣定神閑???

 

    9、歲月嬗遞,往事已成陳跡。舊照片上的你,仿佛已經與現在的你渺不相干。

  那日,趕到六和塔時,已是黃昏,天空被夕陽的余暉映照,竟像是落著一場金色的雨。 從十三層的窗口望出去,錢塘江是平緩的,那流動的波光漸漸的暗了,終于在暮色中歸于靜止,于是,時間也就停住了。 果真停住了么?從這里滑落的,是我的視線,重復著應氏的角度? 回首,卻見你如花笑靨,紅裙在青色的磚木上盛開。 正是陽春,正是陽春。你不知水云深處蘊藏著深深秋寒。 天光昏朦,江中水色無法分辨,錢塘江大橋如鐵虹跨過,盡頭消失在遠處更濃的夜。

  而你的紅裙如燈了,照徹了一路回程。 虎跑的清泉、觀魚的花港,南屏晚鐘無心晚課的須彌,黑色的絲綢袈裟翩然若仙,你口中流落的如鶯笑語,嚦嚦晰晰清透如泉…… “禪心已似沾泥絮。” 謾說是沾了,記憶的腳踏在你的心上,早已是一片狼籍,踩入塵土,不再飛揚。只有那舊照片,依然。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這一切與何人有關呢? 未能見錢塘江潮起潮落,卻躲不過世事里人聚人散。只道心早已靜如枯井,卻有夢固執地提醒你。 月色如水,長廊寂寂。 夢里,丟失了青冥劍的李慕白在說:緊緊握住,你什么也得不到,松開手,就是一個世界。俞秀蓮滾燙的淚珠仿佛落在你冰冷的臉。 如煙散去,再回味,是甜蜜多過苦澀,還是牽掛掩蓋了幻想?如果一切可以重來,結果是否一樣? 翻舊詞,見納蘭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于是唱歌。合著音樂是無詞的哼唱。酒色染成的陀紅,在陌生的街頭被吹得蒼白。夜泠泠,縱然怎樣的月迷津渡,也遮不住,一江形影自憐的孤寂。 從找遍理由,到無須借口,你還是不得不往前走,月暈黃,樹暗沒,追不回你流水的足音。一彎相思鉤住了半截衣角,你不回首。

 

    10、“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這是蘇軾著名的好詞《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大年初三的清晨,重讀了葉嘉瑩先生講解的這首幽微隱約、兼具詩與詞的美感的千古歌辭。
 
   古今中外,文學的形式百樣千種,流芳百代的唯有真善美,他們用不同的筆觸講述的是相同的人生主題——人世間的盛衰興亡,悲歡離合。一首大家的詞作,一部人生的精微版本,在盛衰俯仰之間看人生,觀世情,在春山正好、煙雨空濛的良辰美景中體味“如我與君稀”,那高山流水心靈相知人生無憾的“詩人相得”,那不是女子的美色、那不是男子的的財力地位,那是大家的詩人情懷!美不勝收壯懷激烈的宋詞風景!
 
    在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中國年里讀著古意悠長的東坡的《八聲甘州》別有意趣。這首詞經葉先生的講解妙趣橫生。 
 
    很多作家以故事的方式在講述人生,我們平常人的人生也在彼此的眼里心間隨著日月如水一般泊泊流走,深刻記憶如金子一般閃回,這就是精美的人生收獲、心得。

    人與人的交往不因利而甜膩,不因弊而疏遠,這是人間最純美的一種情誼。也是受了前輩老師的影響,能以平靜之心平視這個平面的世界,珍視生命中人與人的一種機緣,珍惜分分秒秒已經或是將要離開我們的時間,畢竟我們是這物質世界的過客。盡管我們沒有時間和機會更多的促膝交流,但這些年他們給予我的精神已讓我領受不盡。

   作家善于將繁華世界的浮世繪精撰成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它是將生活的點滴提煉升華成讀者感同身受的甘美文字,愛恨在陽剛與猥瑣、苦難與坦途之間跌宕起伏。

    不用費思量,還是東坡的那句“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細細看,難道人生不正是這樣嗎?
 
    11、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人的生命正如那多情的風萬里卷來的潮水,潮水過處有許多轉彎的地方,人生就在每一個轉彎處迂回周折,起伏跌宕,能否重新積蓄力量,流向更遠的地方……為此,我惟有深深祝福無限。
 
    13、風乍起的日子,獨自站立。潮濕的海風總是帶著永恒不變的淡淡咸味。閉上雙眼,內心卻多渴望能踏上西北大地,看到黃沙漫天。這風,是從西面吹來的么?是否還有著那遙遠地方隱隱約約飄來的鈴聲——從來都是只輕柔觸及到記憶深處,卻激濺內心洶涌的波濤。唉,那時光中的鈴兒,那過往的風 ......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風里落花誰是主,但憑歲月悠悠。
 

  14、今天,在這樣厚重的夜色里,看到的卻是風來秋去的無奈逝去。又一片葉子從枝頭飄落。從此,永不相見。永不相見的何止是這一片葉子呀!老去是多么蝕心的痛啊!

  我聽到枝頭跌落的嘆息,深深的埋進腳下的土地里。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有情的光陰送來晝的陽光,無情的光陰送來夜的黑,心里留下了潮來潮去的濤聲。而“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又是多么迥異的境界。從這句詩句走到那句詩句,需要多長的時間和多大的距離啊。心情的起落如同呼吸之間的變化,不經意間便發生了轉換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3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