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  那海棠不吝惜自己胭脂的紅色,獨自在蒙蒙細雨中亭亭玉立。

  [出典]  宋 陳與義  《春寒》

  注:

  1、 《春寒》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2、注釋:

    巴陵:即今湖南岳陽市。

    風:這里泛指風雨。

    未了:沒有完結。

    怯:害怕。

    園公:指陳與義。北宋“靖康之難”時,詩人避兵到巴陵,借居在一個小園里,自號園公。詩人自注:“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

    不惜:毫不可惜。

 

  3、譯文1: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下雨,從不間斷。料峭的春寒,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看,在風雨的侵襲之下,已經開花的花朵凋零了。尚未綻開的蓓蕾不吐艷了。園林中的新花嫩葉全在寒風冷雨中蕭瑟。這怎不叫人担心害怕呢!瞧,那邊短籬旁,嬌嫩的海棠,居然毫不吝惜自己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燦爛地開放著。

    譯文2:

   二月時的巴陵,幾乎是天天風雨不斷;在料峭的春寒中,新花嫩葉飄零蕭瑟了,這使園公很有些担心害怕。海棠居然毫不可惜自己鮮紅的花朵,雨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之中,任憑風雨的不斷侵襲。

 

  4、陳與義是宋代詩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陳與義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其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后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存詞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賞識,因而升遷。

  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創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為界線,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表現個人生活情趣的流連光景之作,詞句明凈,詩風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詩受到徽宗的賞識。南遷之后,因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經歷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頗為相似的遭遇,對學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詩風有了改變,轉學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詩人那樣, 只從句律用字著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題材廣泛,感時傷事,寫了不少寄托遙深的詩篇,趨向沉郁悲壯,雄闊慷慨, 成為宋代學習杜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陳與義與呂本中有過交往,但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并未列陳與義之名。宋人也有稱他崇尚陳師道的,但多數人認為他最近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稱杜甫為江西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陳與義不是江西人, 作詩重錘煉,固然有與陳師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與黃庭堅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然有別,不應列入江西詩派。

  陳與義詩作最逼近杜詩的是七律。像《登岳陽樓》之一、《巴丘書事》、《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除夜》等,雄渾悲壯,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詩 2首、《除夜》等則以清迥峭刻見長。五言古詩寫景造意,接近謝靈運、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間寫景:"魚游水底涼,鳥宿林間靜。談余日亭午,樹影一時正。… 微波喜搖人,小立待其定。"觀察細密,造語工致。七言絕句重在意趣,格調清婉,如《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興寄,或活用典實,屢見新意,耐人尋味。

  陳與義亦擅詞作。〔臨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等名句都為人稱誦,胡仔、黃□等人對他也有較高的評價。 總的說來,他的詞作以清婉秀麗為主要特色。

 

   5、 這首絕句與其說是寫春寒,不如說是詠海棠。說到詠海棠,自然忘不了蘇軾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其實,這兩首海棠詩都是借海棠寫自己。蘇軾筆下的海棠圣潔、幽寂,是他貶官黃州時的寫照;陳與義筆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時的寫照。 因此,頭兩句的“風”“寒”就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寒,更主要的是社會的風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風飄絮”,詩人則“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兩句詩人用類似于刻劃松、梅、菊、竹的手法來寫海棠,說它傲然“獨立”于風雨中,哪怕有損于自己美麗的“胭脂色”。海棠的風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現。詩人點化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濕”,別創意境,不但更具風致,而且更具品格。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雅致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上乘之作,這就是詠物詩創作的訣竅。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經是新花嫩葉裝點著春光了。這時候,人們所希望的是風和日麗,蜂蝶紛紛,把春光點綴得更加濃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 如果寒潮夾著風雨侵襲來了,就會發生“倒春寒”,這些花兒葉兒就要遭受摧殘。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在北宋“靖康之難”中避兵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陽),借居在一個小園里,自號“園公”。他在花園里守護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不免憂心仲仲(chōng),關心著百花的命運。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點和時間。“日日風”,可見春寒的持續。說“風”也包括了“雨”,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風雨兩字拆開來,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應。在風雨不斷地侵凌下,已經開放了的花朵就會飄零,未曾開放的蓓蕾也不會吐蕊,春光就蕭索了。這種沒完沒了的壞天氣,對春天的新花嫩葉來說,是一場災難。“了”,完結。“怯”,害怕。“怯園公” 是倒裝句法,就是“使園公担驚害怕”的意思。下面,筆鋒一轉,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情景來了,不料在這非常惡劣的天氣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風雨中開放,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足見天地之間的生機是扼殺不了的。海棠, 在唐宋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名花。因為它非常嬌嫩,有人用它來形容女性的嬌柔,所以詩人對鮮紅的花朵是用“胭脂色”來形容。這樣的花枝,受得了寒鳳冷雨的侵凌嗎?不能不令人担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卻看到海棠花挺身獨立,雖然寂寞,但也昂揚,自己的“胭脂色”會被沖刷掉, 也毫不可惜。這兩句詩中所流露的心情,是驚訝和喜悅! 

    草木是沒有情感的。它的開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詩人賦與它感情,認為此時此地冒寒開放,表現了一種剛健挺撥,不惜自我犧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細雨中”“獨立”無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這兩句把海棠刻畫得生氣勃勃,正是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情懷。

    “靖康之難”,對宋朝統治下的漢族人民,當時的確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變動。陳與義在流離奔走之中,有著凄涼慷慨的情懷。他的某些詩篇熱情歌頌了民族反侵略戰爭。這首詩雖然是寫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樣反映了時代的戰斗氣息。

 

    6、“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妖嫩的海棠,不惜鮮紅花朵受到寒風冷雨的侵凌,居然冒寒在風雨中開放了。花開花落,本不受人的思想支配,但詩人在這里給它以人格化了,“獨立濛濛細雨中”,賦于它以感情,認為海棠花在此時冒寒開放,表現了一種昂揚挺拔,不惜自我犧牲的精神。詩人把海棠刻畫得如此生氣勃勃,原是表達自己的情懷的。詩雖寫的是雨中之景,卻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氣息。

 

   7、面對“春寒未了”“日日風”的時局,獨立不遷,無所畏懼。蒙蒙細雨中的海棠是愛國志士的化身。

 

   8、 是一個含羞斂眉的少女吧,雨一樣的輕輕,霧一樣地盈盈,從唐詩宋詞間平平仄仄里走來,帶著淡淡的憂傷。
  
   你長的什么樣子?姑娘,如瀑黑發,如丹紅唇?浸在蘇州,浸在煙雨迷朦的江南,在水鄉的款款清流里,沉醉,歌一路長長的相思,一種溫柔, 二分輕愁, 三春秀色, 四季風流,當我踏月而來的時候,你迎風而立。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姑娘,你可是生于枕河人家,長在小橋水巷?水鄉多情,瀲滟的漾著千年的風流。細雨如絲,一壺清茶,一朵桃花,那醉里吳音相媚好的江南,姑娘,你可否邀我同行?
  
   那煙,那霧,那雨,那蘇州,姑娘,借問蘇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朋友,蘇州城有沒有人與你分担憂和愁,蘇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知心人,蘇州城有沒有人與你風雨同舟.一曲江南絲竹,一聲冷雨芭蕉,姑娘,是誰在彼岸遙想你,遙想鴛鴦蝴蝶里的江南?
  
   我終是蘇州城的過客,只是姑娘,有雨的日子里,別忘了穿一身素紗裙,撐一把油紙傘,輕挽長發,套一個碧玉鐲,立與半朽的木橋上,然后,鴻雁傳書,寄我此刻的風情。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9、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包惜弱在時代的風雨里,猶如一枝楚楚可憐的海棠花,飄搖在歲月的凄風苦雨里,她終于不惜自己的胭脂絕色,溫婉一笑間,徹底放下了她從未留戀過的繁華,和江湖飄零的楊鐵心一起碾落為塵,含笑九泉,也給我們留下了一縷淡淡的遺香。

 

    10、我們欣賞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月下海棠,領略了“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的雨中海棠,品味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雨后海棠……

 

    11、雨,很奇妙,當你高興的時候, 它象一首歡快的歌,隔了窗子聽去, 歡快悅耳,清韻悠揚; 當你落寞的時候,它又變成一首憂傷的詩,雨打窗欞,憑填感傷。 

    詩人們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將愛,雨,情,愁,織就成一張細細的網,網住了一顆顆孤獨驛動的心。 陳與義的《春寒》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看似贊花,意在贊人,落筆生花,意味深長。 晏幾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都將這揮之不去的刻骨銘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獨立的人、雙飛的燕、 飄灑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時空,化作了永恒。 唐后主李煜的“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含思凄婉,未幾下世。詩人身陷北國,中宵羅衾似鐵,細雨潺潺盈耳,心緒無比哀傷,   種種愁情,豈是一聲對雨長嘆所能承載!  雨不但可觀,更可以聽。聽聽冷雨。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聽上去是那么凄涼,凄清,凄楚。還有她的《添字采桑子·芭蕉》描繪到坐聽雨打芭蕉聲的情景:“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凄楚之外,更添凄迷。聶勝瓊“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可謂寄雨托思極品,恍惚中似見雨點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 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滴滴點點滴滴, 細細瑣瑣屑屑,間間密密歇歇,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 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

    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芭蕉,雨,都象是一顆濕漉漉的靈魂,在屋前窗外,呼喚呢喃。 

    窗外,秋雨還在飄飄灑灑,如煙似霧地籠罩著冥冥眾生,想著重聚遙遙無期,往事過眼云煙,掩書長嘆“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當雨聲響起時,兀然獨坐,靜聽天籟,只有聽憑“古往今來多少事、都隨風雨到心頭”了。

 

    12、植物學上把海棠解釋為:薔薇科落葉喬木。這種解釋,對于我們來說,會頗感索然寡味,但是,如若賦予海棠以“靈魂”,那么其中的韻味就迥然不同了。且看古詩二句:“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也許你會說,這真把海棠寫活了。是啊,植物亦然如此,一個人,當然也不能將自身界定在生物學靈長目的意義上,應該做一個有靈魂的人。

 
 
13、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描繪過春雨——春雨,無疑是文人墨客的愛物。
    清新說:“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朦朧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寂寥說:“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悲涼說:“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惆悵說:“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傲岸說:“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寧靜說:“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蔭來。”
    生機說:“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憐惜說:“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
    春雨是什么?是詩、是詞、是曲,她是大自然賦予的奇跡——說她是奇跡,是因為僅此一物,卻能引發千萬種情。
    聆聽春雨,何嘗不是感悟人生?
本文《春雨作文》來自中國教育文摘,查看更多與相關文章請到http://www.eduZhai.net
 
 
 
14、詩人的“雨”底色大多是凄楚哀怨的冷調,“暮雨起愁”,“夜雨傷悲”。“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揮之不去的刻骨銘心托入了雨中,把獨立的人、雙飛的燕、飄灑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時空,化作了永恒。蘇東坡的“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溫庭筠的“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釣船”,還有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且無”纏纏綿綿,欲說還休,如同滿懷心事的少婦,總帶著幾許閑愁。我不該走進別人的故事里,不應讓故事像雨滴落在水面般層層疊疊次第開放。
 
  細雨潺潺盈耳,心緒無比哀傷,種種愁情,豈是一聲對雨長嘆所能承載!
 
 
 
15、聽說那里也有雞蛋花,不知道有沒有這兒的美。用盡這兩年的努力,去換一份陽光。海棠不惜胭脂色,我們又何須惜胭脂色,何不獨立濛濛細雨中?
 
 
16、在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中,雨是悲傷的。清明節,雨不停的下著,雨水夾雜著淚水,滴落在人們龜裂的心田上,一切都是那樣凄涼。雨寄托著人們的哀思,雨帶走了人們的憂愁,雨撫慰了人們的心靈。
在王維的詩“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雨是思念的。雨牽連著家鄉與友人的心。雨道出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雨抒發了朋友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懷。
在陳與義的詩“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中,雨是堅強的。海棠傲然“獨立”于風雨中,哪怕有損于自己美麗的“胭脂色”。表現了作者堅強不屈的高尚品質。
 
 
17、 自古描寫海棠色彩艷麗的詩句很多,如蘇軾的“故燒高燭照紅妝”句,如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濕”句,都是寫海棠的妙語。這首詩中也提到了海棠那眼里的胭脂色,但美麗中有一份悲壯,嬌艷中透一分堅強,這寒春中的一抹紅顏震顫著我們的心房。

    詩歌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園主人因愛惜園中的花花草草,怕它們經受不起寒冷無情的襲擊;而詩中的海棠,嬌艷欲滴,并不畏懼這凄風苦雨,傲然綻放于春寒料峭之中。在這里,海棠的風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現。

其實,詩人寫景別有情懷,當時國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金兵南下,詩人跟著南宋小朝廷過著漂泊不定的逃難日子,就像這自然界中襲人的春寒,身處亂世,詩人又怎能不產生“怯”的心情呢?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雅致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上乘之作,這就是詠物詩創作的訣竅。
 
冬天畢竟是過去了,再肆虐的寒冷最終也會隨風而去,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相信,熬過了這段來勢洶洶的苦寒日子,明媚溫暖如鮮花般的日子定會翩翩而至,我們有信心!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38

[新一篇]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舊一篇]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