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譯文] 牽牛織女啊遠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出典]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其二

  注:

  1、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2、注釋:

    本篇屬《相和歌辭·平調曲》。燕是北方邊地,征戍不絕,所以《燕歌行》多半寫離別。

  搖落:凋殘。

  鵠:天鵝。

  慊慊(qiānqiān) :空虛之感。

    淹留:久留。上句是設想對方必然思歸,本句是因其不歸而生疑問。

  煢煢(qióngqióng):孤獨無依的樣子。出自《楚辭.九章.思美人》:“獨煢煢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援:執,持。

    清商:樂名。清商音節短促,所以下句說“短歌微吟不能長”。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的時候。古人用觀察星象的方法測定時間,這詩所描寫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間,牛郎星、織女星在銀河兩旁, 初秋傍晚時正見于天頂, 這時銀河應該西南指,現在說“星漢西流”,就是銀河轉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爾:指牽牛、織女。

    河梁:河上的橋。傳說牽牛和織女隔著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見,烏鵲為他們搭橋。


    3、譯文1:

      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辭歸,天鵝南飛。思念出外遠游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

   思慮沖沖,懷念故鄉。君為何故,淹留他方。

  賤妾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懷。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打濕了我的衣裳。

  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絲絲哀怨。短歌輕吟,似續還斷。

  那皎潔的月光啊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

  牽牛織女啊遠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譯文2:

      秋風蕭瑟,天氣已經變涼,草零葉落,露水也凝結成霜。

    燕群和大雁都告辭,飛向了南方,想你客游在外,一定是憂慮哀傷的。

    心神不安想著回家思戀故鄉,夫君你為何要滯留寄居在異鄉?

    為妻我獨自一人守著空房,憂愁襲來思君情懷無時能忘,不知不覺眼淚落下沾濕了衣裳。

    取過琴來撥弦把清商曲奏響,歌調短促聲音輕細唱不悠長。

    月光明亮照著我的臥床,銀河西橫夜深未有盡央。

    牽牛星和織女星遙遙相望,為什么偏偏是你們被這座橋梁阻擋?

     4、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的長子。去世后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葬于首陽陵。由于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稱為“三曹”。

    曹丕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代漢稱帝,終結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改國號大魏,為魏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代中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在位六年,統治期間,曹魏國力進一步增加,版圖得以擴大,多次擊敗羌胡、鮮卑等族的進犯,但曹丕三次征吳,均無功而返,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陽后一病不起,臨終前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馬懿等人,終年四十歲,葬于首陽陵。   

曹丕愛好文學,并有相當的成就。寫下《燕歌行》等中國較早的優秀七言詩。所著《典論·論文》,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全詩以悱惻婉轉,感情纏綿的筆調,以思婦的口氣敘述了一位少婦對遠在他鄉的丈夫的深切思念。這首詩音節響亮優美,語言淺近清麗,刻畫細膩入微,寫景與抒情交融,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對后世七言歌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玉露凝霜。燕群辭歸,大雁南飛……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秋風一日涼比一日,閨中少婦愁云滿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著遠方自言自語:你離家已經這樣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肝腸寸斷。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也和我一樣的思念故鄉,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這樣長久地淹留在外地而不回來呢?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少婦在家中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對夫君的思念占據了整個感情的空間,她的生活盡管這樣的凄涼孤苦,思念夫君卻是她永遠不能忘懷的事。經常是在不知不覺中落下了思夫的眼淚,珠淚縱橫打濕了自己的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在這秋風颯颯的夜晚,愁懷難釋,拿過古琴,想彈一支悲惋凄涼的清商曲,以遙寄自己難以言表的心情,但是由于寂寞憂傷到了極點,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調,總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動聽的長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閨中少婦傷心凄苦地懷念遠在他鄉的親人,皎潔的月光透過簾櫳照在她空蕩蕩的床上,她抬頭仰望夜空,見銀河已經向西流轉,她這時才知道夜已經很深了,不知何時才能捱過這凄涼的漫漫長夜啊!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這時,她看到了銀河兩側和自己一樣處境的牽牛織女星,不僅發出了悲涼深情地感嘆:牽牛織女啊,我同病相憐的伙伴,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才叫人家把你們這樣地隔斷在銀河兩邊呢?


6、作為秋天里的第一個節日,七夕總會浸染上“多情自古傷離別”般凄美的色彩。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詠嘆牛郎、織女悲歡離合及七夕風俗的詩文。

    《詩經·大東》中最早記錄了牛郎、織女的情事:“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詩中的牛郎、織女分隔于天河兩岸,終日辛勤勞作,使人感覺到二人那份相望而不能相聚的幽怨之情。三國時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說:“星漢兩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都表明了他們是一對長期被天河所阻隔的戀人。

    自古以來,心靈手巧的女性都備受人們贊賞,南朝皇帝梁簡文帝有詠誦穿針乞巧之句:“針欹疑月暗,縷散恨風來。”(《七夕穿針》)“疑月”、“恨風”表現了穿針女想盡快將彩線穿入針孔的急切心情。南朝梁時的詩人劉遵、劉孝威也各有《七夕穿針》詩一首:“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花抽一縷,舉袖弄雙針。”“縷亂恐風來,衫輕羞指現。故穿雙眼針,持縫合歡扇。”前詩寫穿針女子于花前月下,以穿雙針爭強斗巧。后詩中的女子于七夕穿針則不僅乞巧,更重要的是向織女祈求愛情的幸福,當她“故穿雙眼針”時,她既懷有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又“恐風來”縷亂,穿針不順,給她“合歡”的美夢投上一層暗影。詩人借助具有特征的事物,以暗示的手法,推開了穿針女的心靈之窗,讓人們看到了她們七夕穿針的內心隱秘。郭沫若寫的一首七夕詩卻是獨具風味的,表現了革命詩人的浪漫情懷:“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不甚寬廣。那隔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不信,請看那顆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七夕詩雖然浩瀚如煙海,但寫出有新意的并不多見。清代,江蘇鎮江有個王氏女,她14歲那年的七夕,作了一首詩:“四海煙沉望下方,笑他癡女忒荒唐。小仙果有無窮巧,如何一歲一見郎。”從詩中可以看出這個少女不信“乞巧”迷信,借用織女之口寫詩,意境清新而又不落前人窠臼。清代浙江秀水縣有個叫黃箴的才女,著有《文韻閣詩集》,她也寫過一首《七夕》:“造化玄機卻總才,名花終古少常開。阿依不乞天孫巧,但愿年年送拙來。”因為上天都忌妒有才的女子,因而自古以來才女大多薄命。作者別出心裁地寫出了自己偏不向“天孫”(織女)乞巧,而要求“乞拙”,這是對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控訴和鞭撻。民間流傳一首七夕回文詩:“星雙照處展云羅,好夢鴛衾一半多。屏畫倚嬌含睇女,青娥淡掃夜如何。”此詩讀后意境大新,回味無窮。

    在七夕節,人們最關注的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最贊賞的是他們堅貞不移的愛情,最同情的是相愛的人難相聚。這個節日,使得紅塵中的我們,在這一天仰望星空,欣賞因拉長時空而永恒美麗的愛情;這個節日,也一直深深地打動著中國人的心,致使牛郎、織女的傳說通過文學、藝術、風俗甚至宗教等渠道,滲入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之中。


    7、七月七,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絡繹時光中,原本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但是,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一天,對于中國人來說,就變成了一個多愁善感的日子。“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千古以來,詩人們吟哦不絕的七夕詩篇,更為這個日子增添了一層哀艷的詩意,這種詩意和傷感,就像一片朦朧而凄美的月光,自古迄今,綿綿不絕,一直籠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上。

大概每一個中國人,都在自己懵懂初開的某一年七夕,聽自己的母親,或者祖母,或者外婆,或者伙伴,講過牛郎織女的故事。故事聽完了,你或許會在大人的指點下仰望夜空,在燦爛的銀河邊找出滿天繁星中最明亮的那顆星,那就是織女,織女邊上還有兩顆較暗的星,和織女鼎足而處,正組成了一個紡車的形狀,銀河的東邊,也有一大兩小三顆星,中間那顆明亮的就是牛郎,牛郎兩邊那兩顆暗的就是牛郎挑著的兩個孩子。“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就這樣從牛郎織女的故事中,初次領略了愛情的珍貴和人世間的愁滋味。


8、“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這是曹丕在《燕歌行》中的感嘆。這遙遠的、冰冷的河梁,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天上的銀河,它也可以是隔絕一切愛與恩的屏障。

“爾獨何辜限河梁?”反反復復讀這句詩的時候,眼前隱隱約約出現的是這樣一群身影:她們善良靈秀,悄然傾城,卻往往身不由已,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命運小舟被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拋起、跌落甚至被湮沒!

我們無權責怪她們的短視,更無力指責她們的懦弱,也請不要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樣興災樂禍的話語來隔靴搔癢,我們應當對她們奉獻的是我們的一股理解之情,一腔同情之意。

正如易中天所言:女人的不幸是社會的不幸。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女人被奴役、被欺壓、被宰割、被屠殺屢見不鮮,她們的命運完全不能自己掌控。

然而,今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多年之前聽過的一首歌時時縈懷,也頗能代表這個時代為人婦者的心聲。“女人不是天上那月亮,女人不是瓶里那束花,女人不是籠中那只鳥,女人不是墻頭的書。女人不當沒嚼子馬,女人不當井底的蛙,女人不當銹死的那把鎖,女人不當早熟的瓜。”這擲地有聲,斬釘截鐵的話語透露的信息就是:女人當自信、自立、自強。

如果說漫長的封建社會給這些為人妻者造成的悲劇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一種遺憾,那么,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愿意,女人的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9、“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魏·曹丕

中秋之夜,我一人在自家里的陽臺,抬頭一看,那輪皎皎的月,她掛在那里,似乎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得到,當時月華如水,只是四周云霧繚繞,看來不是個理想的月圓之夜。她對于我們的意義,特別是在今夜,乃是團圓之意,這是中國人自古賦予她的含義。萬家燈火中,家家戶戶也許正沉浸在歡聚團圓的喜氣里,但此時此刻,她卻顯得有些凄美和孤寂,在沒有云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星宿在她身邊閃爍跳躍,而今夜云遮霧蓋,看不到半顆星星的蹤影,她煢煢孑立,只影孤單。她是否也會顧影自憐呢?我這樣想著,心情與今晚的節日氣氛極不相稱。

     就在此時,我看到了嫦娥,——那可憐的女子,肌膚如同月亮一樣的蒼白,所以,世人往往看不到她——但見她乘云踏霧,廣袖輕舒,凌波微步,盈盈欲舞。那只靈氣的玉兔在她周圍戲耍,成了她唯一的裝點。“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世人都以為她是幸運的女子,得了后羿從西王母那里請來的不死靈藥,奔月為仙。殊不知她從那以后便夜夜受著孤獨的煎熬,至今不得開懷。身后的廣寒宮雖然華麗寬敞,但里面空空蕩蕩,一片孤寂冷清,真是“廣”而又“寒”。

    當是時,天空地曠,風冷霜寒。

    驀的,我回過神來,原來剛才遐想欲癡,竟似在夢中,如果不是一陣帶著些許秋意的夜風吹過,我不知還要神思何處。看那月時,已半隱半現于云霧中。月兒啊,你可要爭氣一點,今夜是你的節日,望你能開云撥霧,整個神州大地此刻需要你那如水月光的沐浴,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同樣地在仰望著你,祈求你的祝福。今夜,你還要充當我的信使呢!想起宋代李之儀的那首《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不由心生同感,“我在明月西,君在明月東,夜夜思君君知否,同沐明月輝。”喃喃自語間,再看那月時,已完全被不解風情的云霧所遮,只留些許慘淡的余暈在四周,我的心情不由跟著變得黯然。月兒,你為何令我失望呢,我今夜本想托你捎去我的思慕,若你不是這般害羞地躲在云后,若心中的她此時也在你的流光下仰望著你,那末,或許她會從你的流輝中讀到我的思慕。

     中國人自古把中秋之夜的你視為團圓的象征,是因為今夜的你最圓?我覺得不盡然,你在中國的文化里還有著另外一個含義,一個與團聚有著千絲萬縷的含義——思念。自古人們離別多而相聚少,從屈原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到南朝江淹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到唐代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再到近代李叔同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為什么幾千年來人們對離情別意如此傷神呢?因為“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古代的通訊與今天相比極為落后,除了書信外似乎別無他法,那種烽火臺點狼煙的簡陋做法只用于軍事;交通的工具也同樣落后,除了車馬和乘船外再無他途。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幾千年,中間沒有多大的變化。我們今天的網絡時代,當想念一個人時,可以發電報、打電話,上網發電子郵件或使用網絡可視電話,如果不滿足這些,更可以坐汽車、火車甚至乘飛機去與想念的人見面,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不在話下。其實,當我們擁有了上述的各種通訊和交通途徑后,離別已不再悲苦,而思念的程度也不及古人的萬一。所以我常認為,今人的愛情肯定不如古人的愛情美麗。古人一旦天各一方后便可能相見無期,即使再見面時也可能已相見不相識,甚至陰陽永隔。所以自古人們盼團聚、傷別離,而在你最圓的今夜,人們的這種渴望最甚,達到頂點,但事情往往與愿相違,很多人在今夜不得相聚,正是“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于是,人們一抬頭就看到了你,你成了思念的媒介。一年四季中,你有上弦月、下弦月、半月,你時如銀鉤、時如鐮刀、時如彎弓,不同的時候代表著思念的不同程度,一直到今夜,你是一輪滿月,而思念達到了極限。“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對思念有著最深刻體會的,是詩人們,是他們的吟唱,是他們得呢喃,不然的話,就不會有前面那一串傳唱千古的句子。他們藉著你皎皎的華光,訴說綿綿不盡的相思情意。他們是如此的深情、如此的細膩,把你描寫得如此人性化,把思念傾訴得如斯的淋漓盡致。李白之飄逸,“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杜甫之沉郁,“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張繼之凄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蘇軾之凝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若虛之洞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詩人們是幸運的,他們懂得用詩歌去抒發自己的感情,如此,思念之切得以緩解。一個平凡的人卻無法像詩人那樣隨意而發、直抒胸臆,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也會傷感、會思念。遙想李白仗劍江湖、游遍河山大川,某一夜來到長江邊,抬眼望,“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舉杯欲飲(李白肯定是酒不離身的),但覺形孤影單,又見那長江流水滔滔東去不復返,不禁心懷故人,愁緒暗生,欲借酒澆愁,無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突發奇想,“舉杯邀明月”而能“對影成三人”,這樣,他就不覺得那么孤單了,因為有另外兩個“人”正與他對酌呢。就在他對月吟唱呢喃、直抒其胸臆之際,他可曾想到,在一千多年后,有這么一個平凡的人——我,在這中秋之夜,也如他一般,望著他曾經望著的月亮,同樣地抒發著思念之情呢。不同的是這個平凡的人不懂得像他一般唱出優美的、流傳千古的句子,且無美酒相伴,更無大江東去的宏偉景像,而此時也不想借助現代的通訊工具,只是呆呆地仰望夜空的月亮,祈盼著月兒沖破云端,并祈盼著心中的她也在此時沐浴著月光,從月光中感受到我的思量。


    10、 盛一碗月光,在葡萄架下,聆聽那若有若無的私語,掛在蒼穹,落一地的碎葉。七夕越過山頭的時候,那成雙結影的目光,吟著纏綿悱惻的故事,流溢在歲月的扉頁中。

   千年琉璃,風雨如磐。守侯的銀河,望不斷的奈何橋,把浪漫磨盡。牽手的距離,永遠保留著那傷情的姿勢。那段流光的路,落花了幾許?

   晴朗的星夜里,打撈起那傳說的痕跡,光影中,一點點氤氳而起的情意:“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那翹盼的目光,堅守著一個永恒亙古的寓言,也不渝著那流轉的風華。影子不散,月明心朗。

  晶瑩的是淚還是河?墨跡里是血的嬗變,悲戚中還在茫茫中呢喃。“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想起那悲痛的憐憫之素,憶念起那淚眼婆娑的身影,成雨而河,相隔那么遙遠的相依。

   那只喜鵲,啼不累時光的翅膀,鳥過留痕,那是傳說的傷痕。枝椏上,羽毛依然是那么的如初美麗。

   是誰在七夕之夜點燃星光?是誰在故事里涂抹了悲傷?望著天際兩端纏綿的目光,誰忍心使用了手中的拐杖。王母不相信愛情,但還容許相見的瞬間。愛情是純凈的,也有著如初的美麗。

   七夕雖然年年相伴,卻為人類的情感所震撼。“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七夕的篇章里,我們為愛情而歡,不慕神仙眷屬生世恒長久。為七夕之夜那閃爍的星光,流芳一地的愛情纏綿。

    世人并不孤獨,因為盡被相思侵蝕。你望著我的背影,我惦念著你的心事,在這過程中,愛恨嗔癡都成了臉頰上的微紅,泛著羞澀含蓄的溫婉,盛開在詩句中。

    那些故事沒有結尾,縱然是詩人的一唱三嘆,也不過是在某一季節染上的相思。低吟淺唱,一寸相思一寸殤,不管今夕何夕,總要有長長短短的句子泄露心意。我站在地北,你在天南;我在水河的這頭,你在橋梁的那方,如此相隔,不由人輕嘆: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11、 世人并不孤獨,因為盡被相思侵蝕。你望著我的背影,我惦念著你的心事,在這過程中,愛恨嗔癡都成了臉頰上的微紅,泛著羞澀含蓄的顏色,盛開在詩句中。

    那些故事沒有結尾,縱然是詩人的一唱三嘆,也不過是在某一季節染上的相思。低吟淺唱,一寸相思一寸灰,不管今夕何夕,總要有長長短短的句子泄露心意。我站在南方,你在遙遠的北鄉;我在水河的這頭,你在橋梁的那方,如此相隔,不由人輕嘆: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12、春天,你多彩多姿,情思紛飛,難怪人們稱你為“春姑娘”!我喜愛春天,喜歡她的絢爛芬芳,喜歡她的柔情萬種,喜歡她的蓬蓬勃勃。這種蓬蓬勃勃,就有如年輕人的朝氣,有如奮發向上的精神。

秋天,是萬物肅殺的季節,也是成熟和收獲的季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要說景色,秋景一點也不比春景差。你看,“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更有那橙黃桔綠,滿山楓葉遍紅。你聽,“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大雁空中鳴,講述著春夏的故事。

春有春的情愁,秋有秋的思慮。“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所憂何事?“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所嘆何愁?秋亦有秋思,不然怎么會有“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樣的感嘆?“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恨卻為何?“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思念的是朋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一樣的情意綿綿。

與春相比,秋少了嫵媚,多了成熟和堅毅。“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說的是秋菊的品格,又何嘗不是秋天的品格?如果說春天象女人,那么,秋天就象男人。面對肅殺,面對寞落,仍心系天下,不甘庸碌,所以才有那么多憂思啊。

我喜歡秋天,喜歡他的思慮,喜歡他的成熟和堅毅。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春天和秋天如同一對情侶,年年歲歲總相依。無論是經過夏天的熾熱如火,還是經過冬的寧靜如水和嚴寒冷酷,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平平淡淡地相守著。春秋總相戀。我亦戀春秋。


13、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風去花落,自有一處景色。人去樓空,別有一番寂寞。當秋的霓裳搭上了夏的肩頭,于是,寂寞的世界,因秋風的催促,而不再寂寞。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0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