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我現在到處飄泊流寓,像個什么呢?不過像一只在天地間飛翔的沙鷗罷了。
[出典] 杜甫 《旅夜書懷》
注:
1、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2、注釋:
危檣:高高的桅桿。
著:著名。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這兩句說:我豈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職的確是因老病而休止了。《唐詩別裁》:"胸懷經濟,故云名豈以文章而著;官以論事罷,而云老病應休。立言之妙如此。"
星垂平野闊:遠處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為遼闊。
月涌大江流:銀色的月光映著奔流洶涌的長江。
沙鷗:水鳥名。
3、譯文1:
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江岸畔的細草, 深夜江邊,泊著桅桿高聳的孤舟。
原野遼闊,天邊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滾涌,才見大江奔流。
我的名氣,難道是因為文章著稱? 年老體弱,想必我為官也該罷休。
唉,我這飄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間一只孤苦沙鷗。
譯文2: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 ,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死后,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
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圣”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這首詩是杜甫五律詩中的名篇,歷來為人稱道。《四溟詩話》評此詩“句法森嚴,‘涌’字尤奇。”《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于無奈。765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凄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里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的感情,有人認為是“開襟曠遠”(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人認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凄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十分動人。
詩的后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自己會“文章”(詩歌),可那時候,人不會因為文章好而著名。當個小官,卻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關于這一聯的含義,黃生說是“無所歸咎,撫躬自怪之語”(《杜詩說》),仇兆鰲說是“五屬自謙,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詳注》),并不很妥當。最后兩句說:“飄然一身像個什么呢?不過像廣闊的天地間的一只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漂泊無依的孤寂,卻正是對社會的評價,那個時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卻無他容身之處,輾轉來到成都,卻因為嚴武的離世,被迫離開,因為無重用他的人,無他的伯樂了,那是一種怎樣的無奈。如此,全詩也從側面烘托了當時朝廷政治的腐敗,以及,自己內心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無奈。
6、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嚴武去世,杜甫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只好離開成都,開始了又一輪漂泊。《旅夜抒懷》便是詩人乘舟沿岷江而下,再入長江而東,途經渝州至忠州時所作。“旅”字暗示飄零奔波之苦。“夜”字隱含前途茫茫之悲,“書懷”則點明此詩當為詩人抒情寫志,說悲嘆苦之作。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江岸低平,微風陣陣。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靜靜地停泊在月夜的江水里。“獨”字表面寫小船獨泊,實際上暗示詩人的孤獨寂寞。戰亂時節,拖家帶口,漂走他鄉,苦況萬千,更何況詩人此去能否由蜀入楚,由楚入中原,身歸故里,萬難料定,如此景況,詩人怎么難安然入夢呢?選用“細”“微”“危”“獨”之類的字眼來摹繪眼前之景,其實飽含深意,讀者很容易聯想到,漂泊流浪的杜甫像細草微風一樣渺小脆弱,像危檣孤舟一樣孤獨落寞,字里行間彌漫著一股朝夕難保,哀哀無告的凄愴情懷。此外,“岸”字也意味深長,除了點明孤舟獨泊的位置之外,還有一路漂泊,隨夜岸泊之意。夜幕降臨了,杜甫不是投宿旅館人家,不是置身繁華碼頭,而是不可預知地停泊在黑夜的江岸,這似乎就是詩人命運的一種暗示吧。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江岸的原野與天際的稀星互成動勢,原野因星垂而寥闊,稀星因野闊而低垂。“星垂”,一馬平川,無遮無掩,地闊星低;“月涌”,月隨波涌,目隨浪走,大江奔流。這兩句大筆勾勒,造出一種雄渾浩闊,但又寂寞空曠的意境,真有“涵蓋干坤”(宗白華語)的大氣象。如此宏闊奇麗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意有何關系呢?其實,這兒運用了以壯景樂景反襯悲苦之情的筆法。燦爛的星空、遼闊的原野和洶涌的江流,反襯出詩人的渺小和悲苦,甚至還有幾分蒼涼和恐懼。因此,杜甫這兩句寫長江奔流的名句壯闊之中見沉郁,雄渾之外顯悲涼。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也有寫長江的名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和杜甫停舟細視不同,李白是飛舟瞥視,因此,才有一種自由奔放,神彩飛揚之感。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有點名氣,哪能是文章寫得好呢?做官退休,應該是又老又病才有的,詩人正話反說,憤慨之情躍然而出。素有政治抱負的詩人閑居長安時,就力圖入仕,“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語)。但懷抱難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老杜的心愿。現在辭官為民,應是老而有病,但實際卻并非本心。這里既有詩人心中的憤憤不平,同時也揭示出杜甫政治上的失意沮喪。經國治世的情懷落空了,漂泊流浪的命運降臨了,詩人內心的波瀾可以想見——苦恨而慨,義憤而嘆。這兩句是全詩主腦,前面的景物描寫中所暗示的詩人的飄零不定、有家難安的苦況正是由于政治失意、官場受挫造成的。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身世飄零,靈魂愁苦,像個什么呢?不正像天地間的一只沙鷗嗎?「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對人生孤獨命運的燭照,對天地萬物的洞察,使詩人很快能即景自況,在現實世界中捕捉到生命特征的對等物。高天大地,是如此蒼茫遼闊,一只沙鷗又是如此的微弱渺小,兩相比照,詩人那種孤獨落寞,漂泊無依的哀痛不就浸洇而出了嗎?自問自答,一字一淚,感人肺腑。同時,聯系杜甫一生遭際來看,這只漂泊不定的沙鷗,正是詩人轉輾江湖,落魄潦倒命運的形象寫照。
詩人寫“旅夜”,由近而遠,自細而巨,景象渾厚凝重,感情抑郁悲涼。“書懷”則名位兼及,道出一生苦衷,滿腔悲感。全詩情景相生,意象兩得,深沉婉曲,更非一般作者所能探視。故紀昀稱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唐宋詩舉要》引)。
7、“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意思是四處飄零著,像什么事物呢?像天地之間的一只沙鷗而已。充滿著一種孤寂又凄涼的情緒,讓人感受到一種說不出來的哀傷,情景交融,動人心魄。 反映了自己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夠建功立業,可一生追求卻無成就,甚至只能四處飄零,他為此遺憾無窮。
平生讀詩若干,天下詞句,獨對老杜的一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情有獨鐘。少年時,以為這句豪邁;成年后細細品味,卻發現自己喜歡的是詩中營造出來的天人合一的氛圍,那種處事獨立的性格,那種淡泊名利地意境,那種寂寞獨語的自醒!
8、少年時讀過許多杜甫的詩詞,喜愛之余,受之影響,一生難以釋懷,每每想起一、二句佳句,讓我思緒翻轉,回味無窮。他的憂傷沉重,失意愁苦,總是引起我心靈的震顫,百感于心頭。他一生與離亂相伴,暮年更是孤僻憐憫,窮困而死,以至讀起他的詩句總有凄苦滄桑之感。
杜甫漂泊西南的日子里,曾說過自己“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一句很形象地描述出他十幾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如同自由而飛的沙鷗,也有對親人懷念的傷感。在他的《客至》(761年)中還可以看出他的情懷也有安寧的一面。“舍南舍北皆春水,只有群鷗日日來”,詩人在山美水秀的天地間日日與群鷗為伴,心境是何等愜意。“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吃的是粗茶淡飯,喝的是沒過濾的酒,可朋友的感情是真誠的,“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畫面哦!在浣花溪畔的草屋里,老人晚年也度過了一段安定的生活。
詩人杜甫的執著在于他一生心系人民,自己再無助也不忘使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一生憂國憂民,始終注視天下蒼生。他的博愛被后人尊為人格上的楷模,視作真正的大儒。他把自己比作一沙鷗,他是一只雄鷹一樣的沙鷗,在我們心靈的天空中翱翔。他的一生幾乎是默默無聞,也很少笑顏,但他用上天賜與他的天賦,用詩詞嘔歌人民,嘔歌生命,抒放情懷,成為后人心中的圣人!
沙鷗已逝,詩人永存,詩魂永存!
9、“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夜讀唐詩,看到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頓有一種被電流擊中的感覺。那一時刻,我相信內心的感覺與數百前的杜工部是遙相呼應的。詩人在詩歌中表現出的內心的孤獨感、滄桑感以及無奈的人生況味,令人唏然惻然,感同身受。人世的感覺并不因時光的遠逝而隔絕,經典名作之所以能給后世心靈的共鳴,就在于寫出了人類共通的經驗。
《旅夜書懷》的全詩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首五律大約寫于公元756年,當時寓居成都的杜甫剛辭了工部員外郎一職,好友嚴武也死了,他沒有經濟來源,生活無所依傍,無奈之下離開成都,再次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坐在下渝州的小船上,望著遙無邊際的闊野和日夜經流不息的江水,想到自己顛沛流離的大半生,孤寂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原先讀這首詩,特別欣賞“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這一句氣勢宏大,對仗工整,當作是寫景名句,如今有了一點人生閱歷,再讀此詩,突然明曉這里用的是一種反襯,以廣闊的天地反襯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鷗”一樣無依無傍的落寞惆悵,傳達出一個人在現實與歷史長河中無力自主的無奈。這個感覺是杜甫感同身受的體驗,更是人類相通的一種哲學思考。
青年時代的杜甫正值盛唐氣象,他出身書香門第(祖父杜審言是名詩人,父親杜閑是兗州司馬),自身天賦聰慧,二十歲時英氣勃發的杜甫遠游吳越,而后北游齊趙,后與李白、高適相識,又同游名山秀水,這應當是他人生當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而后半生恰逢世道衰微、禍亂迭起,詩人的命運同國運一樣沉浮不定,從755年安史之亂開始,他先是被叛軍俘虜,次年逃到陜西鳳翔,任左拾遺,而后又棄官到秦州,輾轉到了成都,在戰亂紛呈的歲月里四處避禍,人生真如一只“沙鷗”,居無定所,生無所依,老之將至,還得四處漂泊,這種身如浮萍的人生蹤影,常常讓杜甫感慨不已,除了這首《旅夜書懷》,他在《夢李白》中寫到:“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既懷想李白,更是個人胸臆的抒寫;在寓居秦州同谷時寫到:“嗚呼一歌兮歌已衰,悲風為我從天來。”在登岳陽樓抒懷中寫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身,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在江漢行程中寫到:“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顛沛流離的人生,自然造就他沉郁頓挫的詩風,“沉郁頓挫”的詩風既是指杜甫詩歌的基調,也可以說杜甫的身心閱歷。他后半生始終是片云孤月似的匆匆奔波,始終是一只風雨飄搖的沙鷗似的感知天地渺遠。
讀及他的《旅夜書懷》,我自然而然想到年少時代在《唐代三大詩人詩選》看到的三大詩人的畫像,李白自負狂狷、目空一切;白居易豪邁爽朗、風流雅致;而杜甫剛沉郁頓挫、愁眉百結,整個一個心事重重的糟老頭兒。人近中年再讀古詩,對詩歌中彰顯的人生況味則有了更深沉、更切近的理解。杜甫盡管后半生境況極糟,但他并沒有放棄人生的追求,他駕馭一支如史的詩筆留下了身經目歷的時代運數,創造了光焰萬丈的詩歌高峰。從另一個角度想一想,假如給予杜甫悠閑自得的生活環境,給予他安享其成的生活享受,杜甫對底層社會的了解能達到這種廣度和深度么?對黎民百姓的生存能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嗎?
10、記者:所以在《長恨歌》中,你將現代主義與中國古典藝術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嶄新的感覺--"唐玄宗/從/水聲里/提煉出一縷黑發的哀慟"。后期的你似乎特別鐘愛古典文學,從《長恨歌》、《與李賀共飲》、《登峨眉尋李白不遇》、《與杜甫的影子同行》等題目中即可窺見。這是為什么呢?
洛夫:那是詩歌最好的時代,李白、杜甫,讓人心向往之。我與杜甫各據歷史的一端,兩人相隔千百年的漂泊心態和詩情竟有著驚人的相似。我很向往詩圣"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境界。而也只有古典文學才能將這種情緒表達得最充分。
11、阮籍在千年歷史名人的星空中,也只能算是一顆欲隱欲現的星斗,在那逼人的雄渾當中能去真正敬仰這顆星的人,古今會有幾人?!不禁想起杜子美在《旅夜書懷》中的一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誰能再想起另一個孤獨的長嘯背后那個孤獨的身影和孤獨的靈魂呢?!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12、“自己到處漂泊不定, 恰似天地間一只孤獨的沙鷗。”這是我們對《旅夜書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通常意義上的理解,一只沙鷗形單影只浪跡天涯,的確讓人很同情。
詩無定解,近日我們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提出了很新穎的見解:其實獨自一身的沙鷗意象中也蘊含的詩人杜甫對自由的追求和享受。
塔西佗說過,追求自由是人至高無尚的心向。自由,誰人不想?只是十年寒窗,我們大學生一路走來,自由得之不易。
自由的孤獨中享受孤獨的自由。世界上沒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而追尋自由的過程也是我們長大的過程。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真正的自由不是享受那么簡單。就像沙鷗一樣,自由飛翔卻難免孤獨相伴。這就看我們怎樣對待孤獨了 “現在,我孤獨地生活著,年輕的時候痛苦萬分,而在成熟之年,我卻甘之如飴。”結合愛因斯坦老年時的感慨還有發須斑白的老教授在一般人對孤單的沙鷗、杜甫報以同情時卻讀出了怡然幸福的事例,我們應當意識到:只有經受住一個人走路的寂寞,我們才能在自由的孤獨中享受孤獨的自由!
“任其自由必自取滅亡” 以自由散漫著稱的美國人卻這樣告訴我們:自由過了頭,一切就亂套。所以真正的自由還應當是“戴著腳鐐跳舞”——在自我約束的范圍內有領域有限度有條件的把持有度,張弛自如。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眾里追尋千百度中,我們發現其實真正的自由就是我們耳熟能蘊含在這兩句話中,而關鍵是我們去體味,去深思,去身體力行。
獨立思考、自主分析事物,促進自我心智成熟,真正主宰自我思想在-——這是思想層面自由應當達到的境界。
確立自我愛好,勤于思辨,敢于探索,銳意進取,努力拓寬自己的認知面——這是我們自我知識學習中應當擁有的目標。
不固步自封,不孤高自賞,有自尊不自傲,有自信不自矜,人際交往中積極鍛煉為人處世的能力。
實踐活動中,不眼高手低,不畏懼挫折,于自強不息和創新實踐中閃現智慧的光芒……實實在在地利用好大學時光,踏踏實實地積累些東西。
春日正好,“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處處紅花綠樹,一派生機勃發。青春正好,覽萬卷風采、汲百代精華,樹立理想,錘煉情操,我們自由暢翔在理想的伊甸園中。
13、當歲月換顏,理智被更改,也許所有的親近,只是故作的嬌柔,而藏在內心深處的意欲,人無所知。
此刻憂傷的期許夾帶透徹的回眸,煙花般燦爛的相知,原也只是自己的錯以為。
一個人厚重的回憶,突然覺得自己很傻很天真,含沙射影的言語,讓人疲憊不堪,何以應付,只道是各人之心性,無從知。
想要一片屬于自己的空間,所以我來到這里,在這里寫就千萬的文字,在這里抒寫詩意的情懷,在這里暢想夢幻的人生,請不要告訴我,這是一個錯誤。
也許這本就是一個錯誤,氣憤,是的,內心所有的平靜皆已被打破,難道真的找不到一個可以盡情訴說心事的地方,將傷悲埋葬,將快樂坦陳,天地何其大,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歐,無盡之漂泊,徒留無盡之傷害。
如果注定有什么需要被改變,那我情愿將過往一一刪除,讓我的心,在沉默中歸于平靜,還原至最初……
14、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老杜的憂愁,是人之眇小,是天地永恒人生短暫的對比產生的無盡的遺憾。但我喜歡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境界,在渺小中的忘我。突然累是心太重,心輕了,人渺小了,自然就快樂了,靈魂的自由。
常常喜歡這樣一種感覺,這樣一種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感覺。常常喜歡這樣一種境界,這樣一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每當想起這樣一種感覺和這樣一種境界的時候,我便想起荒蕪、想起隨心所欲這樣一些名詞。
經常聽到有人說要如何如何地珍惜生命,如何如何地度過自己有限的生命,卻不知道生命到底是應該怎樣珍惜、怎樣的度過。或許,只有到了對生命無可奈何的時候才懂得去珍惜生命,而往往這種時候已經為時太晚了。
或許,生命只有在消逝之際,我們才真切地感到它的確如煙如云、如風如雨,轉瞬即逝,毫不留情。生命是極其短暫而又極其珍貴的。
當你擁有生命時,你會認為這是一個遙遠而久存的時空,你會漫不經心、悠然自得地像看鐘表一樣看著生命的鐘點分分秒秒地嘀嗒掉,且毫不在意。盲目的自信、奢侈地開支,總認為生命還有很多本錢。
常常有這樣一種感覺,在夜半醒來時,感到世界是一片荒蕪,沒有背景、沒有時空,空曠的生命是一個悄無聲息的幽靈,一股冰涼的東西浸潤著你整個生命,你會被那種不知我是誰的悲哀吞噬淹沒。
這種心境許多人都曾有過,有人說那是理想的羽翼被現實折斷所致,或許是一種生命的反思,至少是一種沒有麻木的良知的反芻,因為那時的你試圖找回你自己,那種失落的痛苦,會讓你痛苦和清醒,你會反思有一種要重新調整自己的決心和勇氣。
某年的某天,當我孤獨地坐在呼和浩特市維多利亞商廈門前,坐在一把碩大的遮陽傘底下,坐在哪個賣酸奶等各種飲料的地方,就著一瓶酸奶一個人慢慢地品嘗著孤獨、落寞、休閑、隨意這樣一些名詞時,我就在思考關于生命的話題,那一刻,看著維多利亞商廈門前熙熙攘攘、形形色色的行人,我的思想是隨意的,甚至是荒蕪的。
我荒蕪的坐在那里,我在想,人活在世界上是很無奈的。生活中虛偽的東西太多了。想到自己多年來的奮斗和努力,想到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想到哪些明槍和暗箭,想到哪些和自己過不去的人和事,想的多了心情就不免有些沉重。
我在想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在最后一次出仕時,由于家境貧寒,耕種的糧食不足于自給,在親友的勸說下,決定到離故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適逢郡督郵來彭澤縣視察,縣吏說:“應束帶見之”,陶淵明嘆息著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陶淵明當即解綬去職,在任僅八十日。他的名作《歸去來兮辭》就是對這件事的心理自白。試想,如果當初陶淵明束帶折腰去見督郵,陶淵明豈不就可以“安食公田數頃”,何至于日后沿街乞食呢?
我在想,《紅樓夢》里的賈政如果不逼寶玉讀四書五經,寶釵如果不勸誡寶玉走仕途,賈母如果應允寶玉許之于林黛玉,寶玉就不會哭靈出家當和尚,可嘆寶玉縱然是錦衣鼎食,一呼百應,卻不能隨意生活,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又想到我自己,我想到哪些一杯茶、一張報的歲月,多少個青春年華在指縫間流過,我想到辦公室里哪些沒完沒了的內耗,哪些官方文件和馬拉松式會議,想到自己遇到的人和遇到的事,想到一句古語:“能遭天磨是鐵漢,不為人嫉乃庸才”。
想到生活中有些人掂不出自己的分量,想到有些人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活多久,想到有些人拼命地收斂錢財,不擇手段的聚斂財富,動亟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中飽私囊。這些人……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原本不是能用一天或者幾天,能用一句或者幾句乃至幾十句話就能想清楚和說清楚的。
想著想著,就向往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就向往一種不帶任何功利和面具的生活,就向往一種逃離世俗、擺脫羈絆且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向往那種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生存狀態。
15、人類已經不知漂泊了多少年,所謂的家,其實也不過是我們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杜甫晚年回顧自已的一生,寫道:“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就像一只鳥一樣不知要飛到哪里去。可見社會可以進步,人類的痛苦卻是古今如一,一點也沒有改變。
16、翻開書,心里的煩躁全消失了。這一頁是杜甫的《旅夜抒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詩以前也讀過,但這次再看,感慨良多。書中評賞部分寫道,最末兩句是詩人對自己被罷官后四處漂泊不得意的悲嘆,說自己就像那渺小的沙鷗,無處安身立命。我不大認同這看法,是的,杜甫一生仕途不得意,寫這首詩時更因劍南節度使嚴武病逝,他失去依靠,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東下岷江。但我覺得,詩人并不是在悲嘆自己的失意,而是在訴說著:因寫文章得來的盛名我并不在乎,那或大或小的官帽我也隨時可以拋棄,我只想像那小小的沙鷗,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地間!
這也是我自己的心聲。在社會打滾了四十年,我引以為傲的是,我從未放棄過做人的宗旨:“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絕無媚顏奴骨,決不昧著良心做事。因為這樣,我每份工作都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而得到的回報,往往不如一些擅長搞辦公室政治的人,但我從來沒有后悔過,我覺得這樣活得踏實。如今離開職場,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了:讀書、運動、旅游、寫作。我就是一只小小的沙鷗,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翱翔!盡管,今天這小沙鷗被大飛機拋棄了,但仍會努力向維也納飛去……
17、“天地一沙鷗”,這個比喻的確極妙,杜甫如此,每個人豈不都是歷史的過客,是歷史時空中的一只孤立無援的沙鷗?!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6:0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