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譯文]  風華正茂的歲月不會重來,猶如一天里頭不會有兩個早晨。年紀輕的時候,要勉勵自己及時努力;否則,歲月一去不回,它是不會停下來等待人的。

  [出典]  晉  陶淵明  《雜詩》其一

   注:

   1、 《雜詩》其一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2、注釋:

    蒂(dì帝):蒂的異體字,瓜當、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

    陌:東西的路,這里泛指路。這兩句是說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

   落地:剛生下來。這句和下句是說,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意思是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

   斗:酒器。比鄰:近鄰。這句和上句是說   盛年:壯年。

   及時:趁盛年之時。這句和下句是說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3、譯文:

     人生在世,原本就是無根無蒂;到處漂泊流浪,猶如路上的灰塵。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應該成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情、血緣之親呢?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風華正茂的歲月不會重來,猶如一天里頭不會有兩個早晨。年紀輕的時候,要勉勵自己及時努力;否則,歲月一去不回,它是不會停下來等待人的。 

 

 

   4、陶淵明生平見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5、 陶淵明《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王瑤先生認為前八首“辭氣一貫”,當作于同一年內。據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句意,證知作于晉安帝義熙十年(414),時陶淵明五十歲,距其辭官歸田已有八年。

  這組《雜詩》,實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選》李善注)的雜感詩。正如明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嘆萬端,第八首專嘆貧困,余則慨嘆老大,屢復不休,悲憤等于《楚辭》。”可以說,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是這組《雜詩》的基調。

  這種關于“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的嘆喟,是在《詩經》《楚辭》中即已能聽到的,但只是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傷才在更深更廣的程度上擴展開來,從《古詩十九首》到三曹,從竹林七賢到二陸,從劉琨到陶淵明,這種嘆喟變得越發凄涼悲愴,越發深厚沉重,以至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這種音調,在我們今天看來不無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卻反映了人的覺醒,是時代的進步。

  “人生無根蒂”四句意本《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感嘆人生之無常。蒂,即花果與枝莖相連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由于命運變幻莫測,人生飄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這四句詩,語雖尋常,卻寓奇崛,將人生比作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是為一喻,再比作陌上塵,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詩人深刻的人生體驗寫了出來,透露出至為沉痛的悲愴。陶淵明雖然“少無適俗韻”,懷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宏大抱負,但他生值晉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戰亂頻仍,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迫于生計,他幾度出仕,幾度退隱,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終于在四十一歲時辭職歸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態,如此經歷,使他對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雖然在他的隱逸詩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曠達超然之志,平和沖淡之情,但在他的內心深處,蘊藏著的是一種理想破滅的失落,一種人生如幻的絕望。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承前而來,既然每個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血緣之情呢。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該成為兄弟。這一層意思出自《論語》:“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也是陶淵明在戰亂年代對和平、泛愛的一種理想渴求。“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閱歷的豐富往往使人對人生的悲劇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年齡的增長常常使人更難以尋得生活中的歡樂和激動,處于政治黑暗時期的陶淵明更是如此,這在他的詩中表露得非常明確:“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雜詩》其五)但他畢竟沒有完全放棄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轉向官場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尋求美,轉向仕途榮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尋求精神上的歡樂,這種歡樂平淡沖和、明凈淳樸。“斗酒聚比鄰”正是這種陶淵明式的歡樂的寫照,在陶淵明的詩中時有這種場景的描述,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這是陶淵明式的及時行樂,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古詩十九首》)有著明顯的差異,體現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來”四句常被人們引用來勉勵年輕人要抓緊時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奮發上進。在今天,一般讀者若對此四句詩作此理解,也未嘗不可。但陶淵明的本意卻與此大相徑庭,是鼓勵人們要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是這么短促,人生是這么不可把握,社會是這么黑暗,歡樂是這么不易尋得,那么,對生活中偶爾還能尋得的一點點歡樂,不要錯過,要及時抓住它,盡情享受。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我們必須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它實質上標志著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淵明在自然中發現了純凈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質樸的人際關系,在田園勞動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這首詩起筆即命運之不可把握發出慨嘆,讀來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繼而稍稍振起,詩人執著地在生活中尋找著友愛,尋找著歡樂,給人一線希望。終篇慷慨激越,使人為之感奮。全詩用語樸實無華,取譬平常,質如璞玉,然而內蘊卻極豐富,波瀾跌宕,發人深省。

 

 

    6、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魯迅全集》

  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

   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 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 文嘉《今日》

 

  7、陶淵明在他的《雜詩》中經這樣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我很喜歡其中的一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這句的意思是風華正茂的大好年華不會重來,猶如一天里頭不會有第二個早晨

   是啊!時光匆匆,我們應珍惜時間!由此我還想到了富蘭克林的一句話: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

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如德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歌德,他就非常勤奮,人們見到他時,他不是在讀書,就是在寫作;我國著名的書畫家齊白石,他也非常珍惜時間,從不浪費時間,他一直用“不教一日閑過”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珍惜時間。他的整個一生都是在拼時間。他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
青少年,請記住:時間不等人,時間是寶貴的,是一去不復返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光,勤奮學習、努力工作,讓那短暫的時光變得更美好、更充實!
 
 
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秋盡東至,山野村落的樹木枝葉漸落,隨風抖散在落葉歸根的靜處,一瓣瓣,一片片,徐徐拉上了這個年的帷幕。過了冬至,離年關只隔著一層薄薄的晨霜。我試圖跳躍這個末稍,折回頭再去找尋、追憶這一年有哪些東西可以值得玩味。

歲月悠悠,凋零飄落的枝葉,其紋理和脈絡依舊清晰可辨,有的是細細的懷想,我時常為此無眠。在銳減的有限的生命旅程中,人不能無跡可尋,即便一年里有一個故事值得充盈我的思緒,我也能在這樣的思緒中去努力得到一種寬慰與滿足。

光陰任冉,不知不覺已悄然走進新年,回味和細想逝去的一年,  事業的成功與失敗,生活中的得失與憂喜伴隨著自己一路走過,還算快樂和充實,因為我理智地學著寬容自己。過去自己與自己總是較勁,現在懂得從容的對待自己了,真的沒想到寬容自己比寬容別人難多了。

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我不再與自己較勁了,在善待別人的同時也學著善待自己。為快樂而活,不去爭名奪利,不求穿金戴銀,不要錦衣玉帛,而應順其自然的追求心中的一份寧靜平和,讓自己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大度,包容豁達。

過去的一年,感覺自己沒有多大的變化,扎實努力的工作態度和事業心沒有變,

以誠相待和以人為善的處事為人原則沒有變,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沒有變,愛讀書的個人愛好沒有變,還有就是那愛直來直去的笨腦瓜沒有變。

過春、夏、秋、冬,領略著生命中這段旅程的美好,是那樣的甜美和芬芳。此時,還真想時光能夠駐足,將一個思索的機會給我,讓我從頭再來一次。

一年,是個年輪的記憶,像棋盤中的一顆棋子,走出的每一步,猶如在四季前行中,遭遇著的是風雨與雪霜,陽光與陰霾,艱苦與歡欣、失落與愜意,情愛與憎恨……

而這一切的一切,正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元素。昨天可以一笑置之,未來,卻應有著我的執著。山野村落的樹木枝葉,冬季雖已凋零飄落,但蘊育待發的嫩芽,又是報春的使者。

新年伊始,一切旺盛的生命又有了嶄新的起點,告別往昔的苦與痛、悲與傷,面對人生,面對客觀,面對現實,讓生活新的日記重新譜寫,在歲月有痕中寫下最新、最美的詩情畫意,在迅猛發展的大潮中繼續努力去搏擊,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真愛一生。

 

9、陶淵明的《雜詩》“……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已把人生如夢,光陰似箭的感觸表達得淋漓盡致。
    那么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呢?
    盡管我在少年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時,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的“當回首往事時,不以虛度年華而悔恨,不以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句名言已深印在我的腦中了,但如今每當我回憶過去時仍會感到悔恨和羞愧。可是,再看看當今的年青人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為名利而奔忙時,我又會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慶幸。因此,盡管我已度過了人生的大半輩子,可關于人生的觀念我在下一代面前卻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對于已步入晚年的我來說,事業已經遠去,成就不再重現,除了為下一代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外,還能有何奢望嗎?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讓我們在人生的長河中共勉之。

 

10、讀罷此詩,心中的感覺是苦悶的,這種苦悶久久地盤踞在我的心中。為什么一下子涌上這苦悶的感觸呢?可能,像陶潛所言,人生無根蒂啊。人生苦短,匆匆而過。如果我有70歲的生命長度,現在已經過了快一半了。回首往事,我的生命的價值何在呢?年少時,是為父母活,為學業活。為人父時,是為孩子活。以后的歲月,又是為誰呢?孩子、父母?這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是的,我要為自己活。跟隨著教育的步伐,書寫不一樣的教師軌跡,書寫不一樣的人生經歷。為自己的人生尋找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根蒂”。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37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1 楼 2015/1/21 下午 08:29:31 | 暫無
嗯嗯嗯嗯 了ㄌ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