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譯文]  彈起五弦琴,而目光卻追隨著大雁飛回天邊。

  [出典]   三國  魏  嵇康  《贈秀才入軍》第十四首

  注:

  1、     《贈秀才入軍》 嵇康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2、注釋:

    蘭圃:有蘭草的野地。 

    秣馬:飼馬。 

    磻(音波):用生絲做繩系在箭上射鳥叫做弋,在系箭的絲繩上加系石塊叫做磻。皋:水邊地。這句是說在皋澤之地弋鳥。 

    綸:指釣絲。 

    五弦:樂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說心中對于道有所領會,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筌:捕魚竹器名。《莊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魚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說明言論是表達玄理的手段,目的既達,手段就不需要了。 

    郢:古地名,春秋楚國的都城。《莊子·徐無鬼》有一段寓言說曾有郢人將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層,像蒼蠅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匠石揮斧成風,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凈了。郢人的鼻子毫無損傷,他的面色也絲毫沒有改變。郢人死后,匠石的這種絕技也不能再表演,因為再也找不到同樣的對手了。這個寓言是莊子在惠施墓前對人說的,表示惠施死后再沒有可以談論的對手。這二句的意思是:像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與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樣,嵇喜如對自然大道有所領會,在軍中也難得解人。  


      3、譯文1:

     將車徒止息在生長著蘭草的園圃,牽著馬在華山喂草。在水邊的平地射著箭,在河流釣著魚。用目光追隨著高飛的鴻雁,手中彈動著虞舜創制的五弦琴。順乎本性、無所拘束地活動于天地之間,一心探求“太玄”即自然之道。贊稱著漁翁(莊子)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捕魚的工具)。郢人已經死了,誰還會對你暢所欲言。

    譯文2:

   軍隊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將馬放在開著野花的山坡上進食。兄長時而在空曠的草澤上射鳥,時而在長河邊垂釣。時而又彈起五弦琴,而目光卻追隨著大雁飛回天邊。兄長心里追求天地自然的大道理,所以隨時隨地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兄長如同捕魚人得魚忘筌一樣,大道理得到了,其他也就不在乎了。可一旦兄長像匠石失去郢人一樣,即使心有所得,也無人可與其盡情談論了。



   4、嵇康,“竹林七賢”之一,字叔夜,譙郡铚人。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是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景元二年,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由大將軍從事中郎遷任吏部侍郎,舉薦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寫下了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篇真正體現文人獨立性格的諷喻佳作,嵇康“師心以遣論”,敢于提出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文風犀利。在一千八百多字的篇幅中,與其說嵇康在羞辱山濤,不如說是在羞辱司馬氏集團殘暴虛偽的統治。 有人說嵇康這么做是因為想要保全山濤,因為當時的晉朝統治者,已經對嵇康的不合作態度十分不滿意,而山濤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這么做就會讓他們認為山濤和嵇康沒有關系了,這樣山濤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這是嵇康甘愿為朋友犧牲的一個例子。

    在嵇康臨死之前,沒有把自己的一雙兒女托付給自己的哥哥嵇喜,沒有托付給他敬重的阮籍,也沒有交給向秀,而是托付給了山濤,并且對自己的兒子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一說“巨源在,汝不孤矣。”)這才叫真正的朋友,這才叫真正的知己。在嵇康死后,山濤對待嵇康的兒子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山濤沒有辜負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兒子養大成才。山濤和王戎,在嵇康被殺害之后,對嵇紹一直都特別的照顧。他們盡到了朋友應盡的道義與責任,使得這個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親,卻還擁有他們慈父般的關懷與教導,不再那么無依無靠,這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十八年后,嵇康的兒子嵇紹也在山濤的大力舉薦下,被晉武帝“發詔征之”,后來還成為晉朝的忠臣。朋友之間感人至深的信義與友情,也成為了千古傳揚的佳話。

    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震驚遠近的大官司。呂巽見弟媳徐氏貌美,乘呂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將其奸污。事發后,呂安欲訴之于官。呂巽急忙請嵇康從中調停。嵇康因與二人的關系非同一般,遂應呂巽之請,出面調停,把這件事情按了下來。可是,事后呂巽卻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說呂安不孝順,竟然敢撾母親之面。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痛罵呂巽一頓。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他也想通過絕交來論證朋友的含義。呂安入獄后,為了說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調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監獄。

    嵇康入獄后,立刻激起輿論的不滿,許多豪杰紛紛要求與嵇康一同入獄。經有司勸諭后,眾人一時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呂安卻被判處了死刑。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愿,請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讓嵇康來太學做老師。但最終司馬昭還是判決其死刑。

  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說完后,嵇康從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時年三十九歲。

    正因為嵇康臨刑索彈《廣陵散》,才使這首古典琴曲名聲大振,一定程度上,《廣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來的。但所謂“于今絕矣”則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臨刑時的憤激之語。事實上,琴曲《廣陵散》經《神奇秘譜》保存,一直流傳到今天,曲譜并未失傳。


    5、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詩人想象嵇喜行軍之暇領略山水樂趣的情景。他將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鮮花盛開的山坡上喂馬,在草地上弋鳥,在長河里釣魚。一邊若有所思地目送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撫彈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隨時隨地都對自然之道有所領悟。顯然這里所寫的與其說是征人生活,不如說是抒寫詩人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詩人用《莊子》中“匠石斫堊”的典故來表達自己對嵇喜從軍遠去的惋惜心情。此詩中“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二句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的妙句。它以凝練的語言傳寫出高士飄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風神,傳達出一種悠然自得、與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6、晉人之美,美在神韻。神韻可說是“事外有遠致”,不粘滯于物的自由精神,比如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這是一種心靈的美,擴而大之可以形成一種鎮定的大無畏精神。美之極,則雄強之極。王羲之書法人稱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淝水大捷植根于謝安美的人格與風度中。枕戈待旦的劉琨,橫江擊楫的祖逖,勇于自新的周處,都是千載而下懔懔有生氣的人物。這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生氣,活潑愛美,美的成就極高的一個時代。這是一種唯美的人生態度,還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把玩現在,在剎那的現量里求極量的豐富與充實;二是美的價值寄于過程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謂“無所為而為”的態度。比如王子猷大雪夜忽憶戴安道,即乘小船就之,經宿至門即返,人問答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宗白華認為這種寄興趣于生活過程本身而不拘泥于其目的,顯示了晉人唯美生活的典型。


    7、那是個陽光明媚得有些殘忍的正午,數千名太學生聚集在刑場外,高聲呼喊著,請求朝廷赦令的詔文。然而即將就義的嵇康自己,反倒鎮定自若,輕移蜀桐,款撫吳絲,悲愴的白袍在肅殺的秋風中翻飛。一曲《廣陵散》聽得在場人無不神傷,無不憤慨。那一刻,我想,嵇康的目光應該是投向了家的方向,那里有他的妻兒,他居之怡情養性的山林,曾經一起痛飲暢談的好友,向秀、山濤、阮籍、呂安……也許此生有余憾,但是終究問天無愧,問地無悔,這就足夠了。

     殷浩曾說:“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我的靈魂和身體已經相處很久了,寧愿作我自己)這話真他獨坐林下,廣襟博帶,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竹林間悠悠綠風,拂動了他的寬大的衣袖。也許是一千多年的歲月將我與他隔得太遠,我看不清他的面容,然而他的琴聲卻如純銀般流瀉,澄凈而高貴,一如他的人品。

     他的傲岸和剛直,才情和風骨,乃至生存方式,都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名詞。魏晉風骨,是阮籍的醉里乾坤,半夢半醒,恃酒佯狂,明哲保身,也是他的淡泊名利,正直不屈。只是從心理上來說,我更傾慕于他的傲岸、他的剛直、他的林下風度,在當今物欲橫流,燈紅酒綠的世界中幾乎已經是無處尋覓。


    8、漢末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悲劇最多的年代,黃巾起義、三國之爭、八王之亂、南北朝分裂,釀成社會秩序解體、崩潰,各種思想、信仰沖突,玄學成了這個時期的主旋律。士人們逃離戰亂,不愿為官,既享受山林幽境,又不離塵世,瀟灑自如,游行自在。“朝隱”的概念從此形成,不遁跡深山,不拘泥與形式,“雖未睹三山,便有使人有凌云意”。士人們面山筑室而居,“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欣賞的是一種意境超然悠遠的山水,開創中國文人園林的先河。


   9、自古文人多寂寥,文化屈從權勢的社會,文人,你很寂寥!屈原說:“蘭生幽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是寂寥后的堅貞;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是對曠世知音難覓的寂寥,一曲廣陵散,寂寞已千年;李白“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是失去玉真公主這個知音后心靈的寂寥;杜甫“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流”是人生的寂寥;王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是對澄明世界向往的寂寥……

  寂寥的文人太苦,因為沒有人懂得他們的內心世界,所謂陽春白雪,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起舞弄倩影。最終還不是落得一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境地。


    10、嵇康值得三千太學生的頂禮膜拜,因為在他之后,我們再難找到活的那么精彩、那么純粹、那么激烈,那么元氣淋漓個性酣暢的男子。

  “非湯武而薄周禮”冠冕堂皇的禮教不能對他施效;“越名教而任自然”世俗的陳規法則對他也形同虛設,起不了任何作用;他徹底厭惡官場仕途;他清潔到足不染纖塵;他的一生熱烈如赤子;他桀驁不馴光芒四射;尤為難得的是,他將老莊的道家哲學生活化而成詩歌美學的自然之道,他崇尚自然之道,即使激烈也有著“片云追過千山去”的從容。是的,他太從容了,從容到——令書法家鐘繇的兒子鐘會熱烈崇拜一度到敬畏,并且不殺之而猶鯁在喉的程度;他讓晉文王司馬昭愛之、惜之、憐之而后悔殺之……

  嵇康和他所代表的魏晉名士,在高貴的靈魂與世俗的邊界上艱難的跋涉,“最終以昂貴的生命為代價標志出偉岸自覺的文化人格,中國的審美文化從他們的精神酷刑中開始覺醒屹立,他們為中國知識分子開拓了一方自在而又自為的心靈秘土”,使得日后的文明成果順利地從這方心靈秘土中得以蓬勃生長,葳蕤開花,蔚然壯大……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高格兼具風神的絕品男子——嵇康隨著他生命的絕響湮沒于歷史的塵煙之中。千百年后,嵇康和莊子一樣,“在一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自覺地幻化成了一株樹,一株在清風夜唳的深夜中,看守心靈月亮的樹”——輪明月之下孤獨的樹——那是一種無人能夠企及的嫵媚,永遠值得我們仰望!


    11、看嵇康的詩,他說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眼睛望著歸去的大雁,手里隨便地一揮,便成了一曲。這時,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景物的描寫了,而是整個精神境界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陶淵明說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李白也說,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他們都是說投入自然,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境界。望著歸鴻越飛越高,覺得那歸鴻一定有一個高遠無上的目標的,自己的心靈也會隨著而飛到那個美妙的世界中。想著想著,手中就把這種感覺彈出來了。這就是手揮五弦。揮灑自如,隨歸鴻而到廣袤的蒼穹,與天地,宇宙,自然融為一體,多么地美好呀。

    這就叫 “妙在象外”,象就是一切的表象。好的詩,永遠是超越了一切的表象的。也有人說這是“高致超超”,當你超越了世俗的拘束,達到了這樣一個最自然,沒有虛假,沒有造作的瀟灑自得的狀態,這已經不是在求外在了,外在的名譽,利益,外在的情愛了,這樣你永遠不會滿足的。而嵇康是有諸中而無待于外,是你自己內心之中真正得到了一個屬于你自己的滿足,盡管有得有失,有善有惡,有喜有悲,可是自己內心有一份自得的,與天地相往來的精神,這就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的感發的境界。是中國儒家和道家結合以后一種很高的境界。“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不論是俯視還是仰視,無論是處于什么狀態,處于什么環境,都是悠然自得的。“郢人逝矣,誰與可言”,莊子,徐無鬼中寫郢這個地方,有個人不小心把白灰涂到自己的鼻子上了,于是就叫石匠來為他削掉,石匠就揮舞著大斧削下去,真的把白灰給削掉了,干干凈凈的。宋元君于是就把這個石匠叫來,讓他為自己表演,石匠說,我曾經可以這樣做的,但是現在那個郢人已經死了,我不能再表演了。莊子于是也感嘆,自從我的朋友惠子死了,我也失去了談話的對手,現在我心里的話能和誰說呢?嵇康在這里是感慨,當你對宇宙,自然,人生之中那些最本質,最重要的事情有所領悟的時候,你是多么渴望有個知音,可與之交談,把自己的體悟表達出來呀。然而“郢人逝矣,誰與可言”。

    中國古人說“豐茲吝彼,理詎能雙”,就是說一方面增加了,另一方面就減少了。無論是天理,還是人理,都是難以兩全的。莊子說以前有一個東西叫“混沌”,沒有七竅這樣的感官。有人認為是不完美的,于是就把七竅給鑿出來了,結果是“七竅鑿而混沌死”,有了七竅,可以有感覺了,但是作為混沌而存在的生命缺給消滅掉了。創作也是如此,人工的智力,有意地安排和計劃的功夫多了,本來的自然的直接感發的力量就減少了。當你想創作什么的時候,也不要為了外在的形式和技法,而減弱了最初的藝術上的沖動。技法人人都會的,而感動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詩經里有“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是說拿著斧柄,再去削另一個斧柄,雖然模式凡例在你自己手中,但是未必能做得比手里的這個更好的,所以要想做得好,就要跳出范例,當你在一個球面上作畫時,你永遠不可能脫離這個球面的。任何時候都是和球心有半徑的距離,而且永遠被球心所吸引的。

    要以悲觀的心情過樂觀的生活,以出世的解脫做入世的事業。


    12、前不久偶然聽了《廣陵散》的琴曲,那時艷陽高照,心卻在頃刻間靜水深流。讓我靜下來的不是曲子而是你。《廣陵散》未成絕響,對你也算是個小小安慰吧。

  我遙想你"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難免嘆息!今人的端然作勢的演奏怎及你的自在?

  "郎艷獨絕,世無其二"。世無嵇康,《廣陵散》不絕亦絕了。


    13、古人的詩有著獨特的韻味,是現代白話文中怎么也尋不出來的。而且透過這些詩,仿佛就回到了過去那個年代,看到那張吐出這一句句獨特詩句的繡口,看到了他心中所想,或多或少體會到了他當時那種心境。記得以前一個老師曾經說過,今人所有的心境在古人的詩中都一定能找到相應的寫照。詩歌,中國多少年來文壇的主旋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所有所有的心境,在這些簡潔的句子中都能讀出。

    當你讀到一句詩,一句在剎那間觸動的詩,那種感覺是很難描述的。似乎穿越時空,在遙遠的時代里,找到了一個跟自己有著某點相似的靈魂,找到了一個可以共話的知己。你所想的,他道出了;他說的,你體味到了。所謂觸動,就是那個一拍即合的時刻吧。

    我不算是一個很懂詩的人,可是我卻愛在詩中找那種韻味,找那尋那一刻觸動。

    那一個黃昏,我只是倚著書架,等待胃中食物的消化。隨手從架上拿下一本詩集,翻看。

    就在那一刻,看到了那句許久前吟成的句子: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在那一刻,全身的神經似乎就被刺激了一下。就在那一刻,我的眼中似乎就出現了那樣一個人,身著一身白衣,面對這緩緩而落的夕陽,黃昏中,他的身影顯得那么寂寥,孤逸,仿佛跟世界分離了。他只是隨意地坐著,膝上是一五弦琴,輕輕手揮一曲,幽幽的琴聲在周圍繚繞,而他看著遠方的歸鴻,看著那歸鴻漸漸遠去,在天邊的夕陽旁留下一個小小的黑點。這就是他的生活,悠閑,孤逸。

    想不到,就是這么一句短短的話把我想要的生活寫盡了。

    只可惜,我不是嵇康,我做不到他那樣的高逸,出塵,灑脫。我承認,我還是世俗的,雖然我厭倦世俗的煩擾,可是我無法脫離世俗中的很多東西。


    14、論到視覺的美,中國千年的文化傳承非常注重神,注重感覺,提倡以形寫神,藝術不是生活的復制,而是世界反觀于心之后的感受,這感受遠遠比現實更能給與觀眾以震撼,故此有“本乎形者融靈,而動變者心也”之說。

    這是中國魏晉時期的藝術家在社會的規范和物質富足后,對于美好人生再次升華探索的輝煌成果,他們“越禮教而任自然”,用心靈化的語言描繪大自然的恩賜。

    在攝影機發達的昨天,西方建立在邏輯,科學上的物質美學,把世界的審美推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之上,開創了電影,電視等諸多的視覺藝術門類。

    但在計算機動畫發達的今天,視覺不再局限于對世界真實地描繪,使得“本乎形者融靈,而動變者心也”成為可能,用心靈的眼睛,用內心深處來自上天的呼喚,復制出自然中的靈氣,

    “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這種對于心靈中審美的探索,正是西方建立在邏輯,科學的物質美學中最欠缺的部分,也是整個世界進入后物質狀態最渴求的一種來自人類內心深處對于美好人生的呼喚。

    這樣的視覺藝術是東方藝術的指導思想,也是東方藝術家為之驕傲和感動的創作源泉。


   15、想要健康,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熱愛”。要對春花秋月保持一種纖細的敏感,保持孩子一樣的天真,那么這些古詩文中描繪的境界,就會來到你的身邊。嵇康說:“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一個人,手上揮著琴弦,眼睛隨著歸鴻斷雁消失在天邊的時候,就會“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我說的這些,不是在集中背誦某個人的詩詞,它表達出的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方式,我們看著這些古人,他們健康而樸素,他們自信而蓬勃,他們懷著孩子一樣的明亮與天真,在千古之前以他們的方式啟迪著后人。(于丹}


    16、青空。雁唳。大漠。遠鴻——這是我心頭漫過的圖景,也是眼前流過的詩境。是的,一襲布衣,俯仰蒼穹;有所牽掛而來,無所牽掛而去;既知萬物有靈,更輕身外之物;人生重情重義,卻可淡看聚散浮沉。我本來想把“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悲聲易字入題,不料跳脫心頭的,卻是嵇康的句子:“……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17、初冬的朝暉,將山野鋪成一種獨具的絢麗。大雁迎著大陽的方向飛翔,我坐在山坡上遠遠的遙望。這是一幅畫,湛藍的天空,如絮的白云,翱翔的大雁。遙遠的渴望,變幻的海市,如癡的夢境,這真的是一種物我兩忘的境地。

  漸行漸遠的聲聲鳴叫由強變弱,它們的身影在我深情地凝望中,很快就掠過了山林,隱沒在了樹梢的后面。不由地心中涌起一種莫然的失落,張可久將深秋失落的情緒,喧染到極至的詞句,也同時跳躍在我的腦際:“歸雁橫秋,倦客思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是啊,“人老去西風白發”無情的歲月,早已讓我霜花點點。但,我依然不想發出“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感嘆。不是人們都說,有夢的人就不會老嗎?

  真得很想讓那南歸的大雁,將我心中的夢囈帶去,但,又不忍心讓大雁為我傳書而停留。因為我知道,世間最美的愛情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悠悠五千年,最讓人陶醉的就是這樣古典的詩意。

  然而,現實并不以詩意為轉移。彼此早已注定不能追逐今生,至于相約來世,則更是飄渺。然而,神喻之緣,既然讓我們相遇。那就在彼此的各自夢囈中,欣賞著彼此飛翔的英姿,品味著彼此纏綿的柔情。只有在夢中,才會春暖花開,溫暖依舊。只有在夢中,才不會有深秋無情,落葉飄零。只有在夢中,更不可能會出現初冬蕭殺,霜寒滿天。有的只是心與心的膠融,既遙遠又最近的彼此。

  大雁遠去了,而落葉依然漫舞在山間。在初冬已臨之際,這樣妙漫的舞姿,是它在做最后的、美麗的、質的飛躍。不錯,它就要在秋的深情注視中,成為絢爛秋色的殉葬品。無須吹響一曲悲傷凄婉的音樂,因為,它此生無憾,能在秋風中漫舞的,除了落葉,還能有誰?是的,它就要在霜的懷抱里,化成一撮唯不足道的春泥。不必發出一聲哀嘆與憐惜,因為,它此生無愧,能毅然飄離高枝的,除了落葉,可有其它?

  別了,南歸的大雁。用嵇康的名句:“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為你送行。同時,也以此句自勵其身,淡泊名利,規避世俗,逍遙山水。當明年春來時,我將再坐在這面山坡上,凝望著你,再渡北行的身影。


    18、居不可無竹,室不可無書。

  人類的靈魂是不可以離開精神靈魂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了精神的高度我想這個人的人生是殘缺的,就似一個房間,一個人置身于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一樣。

  遣曉風一行,送清歌一曲,把輕輕的腳步凝成緩緩的詩行,那是心中最美麗的殿堂,窗外風聲似誦詩,一簾淡月,夜闌微詠短長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慵閉詩卷。

  恰似“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逍遙,“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悠閑,“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情致。

    也曾想,歲月深處的藕花,那曾經爭渡的少女,是否還是沉醉不知歸路?那天真爛漫,夢幻一般驚起一灘鷗鷺,月下荷塘,如今,是否依然還在原處?

  明月撒在大地,昔日繁華的街道已是風吹夜過了。

  這些藏在歲月陳舊的記憶里的畫面,還有誰能記起,但卻因為某些文字而漸漸露出水面。

  又是書香的味道,這種香味歷久彌香,看來今生我是無法割舍了,每每讀到這些精美的詩句,心底都會升騰出一種溫暖,無比的陶醉著心靈,慶幸中華文明能夠傳承到現在,慶幸我們的母語是漢語。

  字字珠璣,讀罷口有余香,都說觀字如見其人,一遍遍的翻閱那一篇篇古色古香古韻十足的文字,令人不忍掩卷。

  仿如見你于這些字里行間且歌且吟,且舞且行,行云流水般的呢喃著的情感,譜寫那古老傳說里的點點滴滴;偶爾的疑視婉約靜美,超然現今這個囂喧浮燥的年代,有一顆玲瓏如初,靈氣婉轉的情懷;偶爾的贊嘆,一方水土的神奇,孕育如此一個雅致如詩如畫般的你。

  這里是心靈的棲息地,因為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于是美無處不存在,因為我們有一顆美麗的心靈,于是美時時環繞著我們的周身,美是有內容的,美是因心靈的渴望而塑造的。



   19、娓娓的微風輕拂著窗簾,一米陽光透過縫隙灑落在地上。這種幽靜恬淡的清香喚醒了我。揉著惺忪的雙眼走到窗前,美美的伸了一個懶腰。

  午后熱情的陽光讓校園變的很安靜,看著告示欄里自己名字的后面被人為的加上了幾個字,說真的,當時我并沒有一點煩惱,反倒是覺得這些人很可笑,很可憐,然后不禁同情起這些背后工作的人,他們也真的辛苦。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不停的被人在背后中傷,可能他們是想找一份心理安慰罷了。

  回到寢室的時候,我不自覺的在思考是什么讓他們這樣做?“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的意境很多人是無法用心去領會的。短暫的一生,許多人總是忙忙碌碌,總是想去找一個心靈的支點,想要得到平衡,滿懷的妒忌總是讓自己平靜不下來。現在我更加相信平和的重要性。

  也許是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于別人,亦或是對人生態度理解的不同,我向往的是“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生活,悠悠的心境,自得的情懷,細嚼之下,會有一種超脫現實的味道。是啊,畢竟我們只是凡人,是做不到無心、忘我的境界的。

  于是乎,我不禁聯想到現實生活,放眼周邊,有太多讓自己找不到平衡的地方,生活的殘酷摧毀了人們心中太多美好的東西。或許你也曾努力過,付出過,只是結果總是不如所愿。然后慢慢的就拜倒在命運的腳下,感到一切是那么的不公,有些人因為想不開而走上了極端。這一類人,可悲,可憐,但不可嘆。


    20、仰望與俯視都是常用姿勢,但是感覺仰望更有超然玄外的意趣。不是么,你看“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這個“送”字就充盈了無限深情,你可以想見那癡癡的樣子,像送別貼心的愛人,直到歸鴻遠影融成天邊一縷彩云,方才收回目光,緩過神來。

    仰望蒼穹,仰望那掠過的、飄過的、漫過的或懸于天幕的種種景致,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人在仰望中,內心必然充滿起伏的潮汐:造物主賜予我們生命的同時,還教會我們利用各種各樣的姿勢。每一種姿勢的設計都是有所苦心,有所用途,決非多余。不僅有顯現的實用性,更有深邃的精神性。只是,有些姿勢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知不覺的被遺忘了丟棄了,這也必然失落相應的那一部分體驗,我們理應為這失落而深深惋惜!

    人靠仰望,與浩渺無限的宇宙連為一體,人靠仰望把情致鋪展成悠遠的閑云!

    在蒼茫的秋日黃昏,我仰望蒼穹,心中寫滿了白云孤鶴的高渺幽遠……


   21、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當我們站在人生的河川之畔,望著逝者如斯的東去流水,是滿含眷戀地苦苦追索,還是澹然隨波地淺吟一曲,笑忘歲月?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38

[新一篇]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舊一篇]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