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譯文]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出典] 三國  魏  曹操 《龜雖壽》

  注:

   1、 《龜雖壽》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注釋:

    該于建安十二年(207),這時曹操五十三歲。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版)。這首詩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于一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此詩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 

    竟:終結,這里指死亡。

  “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云霧升天。

  驥(jì):良馬,千里馬。 櫪(lì):馬槽。

  伏:趴。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縮:原指人的壽星的長短變化,現指人壽命的長短。盈,滿,引申為長。縮,虧,引申為短。

  但:僅,只。  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幸甚至哉: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正文沒關系,是樂府詩的一種形式性結尾。


   3、譯文1: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我非常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譯文2: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4、曹操生平見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5、 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詩,是曹操晚年寫成的,講述了詩人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哲理來自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詩中 “ 老驥伏櫪” 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全詩的韻調跌宕起伏,開頭四句娓娓說理, “ 猶有 ”和“ 終為 ” 兩個詞組下得沉著。 而 “ 老驥 ” 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 “ 時露霸氣 ” 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最后數句則表現出一種深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全詩跌宕起伏,又機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發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藝術風格樸實無華,格調高遠,慷慨激昂,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斗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云,螣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螣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頌說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臨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這首詩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曰: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而寫的。最后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經常注意保養,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壽的。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和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表達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又是一篇絕妙的養生論。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

  為什么理論家的眼光同讀者的賞愛如此大不相同呢?這是一個頗為發人深思的問題。 王大將軍擊節贊賞的詩,是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龜雖壽》。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這一組詩,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于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

    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鐘嶸將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鐘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鐘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我們知道,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彩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于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您可以訪問第一范文網(
www.DiYiFanWen.com)查看更多與本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相關的文章。


    6、一個才氣飛揚的文學大師,一個敢作敢為的真性情男人,一個文治武功的大政治家……千百年來,居然一直以“白臉奸相”的形象留在民眾的記憶中。歷史在曹操這里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政治腐敗,社會動蕩不安,曾經輝煌一時的東漢王朝走到了窮途末路。之后,天下三分,至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建立中華帝國以來,大一統的格局第一次長時間地分裂。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個分裂的時代,更是一個渴望統一的時代,曹操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曹操曾經自言:“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堪稱曹操一生的真實寫照。他于亂世中挺身而出救世,在漢王朝沒落的情況下能南征北討,本身就是有利于國家統一的偉大功績。他的詩歌作品中透露的對世事蒼生的悲憫,更體現了一位英雄所應有的胸懷,在封建社會將百姓當做走狗的統治者之中,更是鶴立雞群。他雖然他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任務,但是漢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豪族混戰局面結束于他之手;他還排除了中國的西北邊疆游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保衛了黃河平原的城市和農村,恢復了黃河南北的封建秩序,為后來的西晉統一,鋪平了道路。盡管西晉是司馬氏的天下,但是西晉王朝的真正奠基人,當屬曹操。

    西晉史學家陳壽評價曹操:“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為丞相之時,就已經將大權獨攬于手,朝中諸臣無不唯他之命是從,他要廢漢稱帝可謂輕而易舉,但他一直以漢臣自居,在其有生之年,中華帝國一直維持著名義上的統一。這或許是曹操對歷史最大的貢獻。

    曹操自幼熟讀兵書,精通《孫子兵法》,是歷史上為這部書作注的第一人。他著有兵書十萬余言,善于運用古代軍事學說和戰略戰術,被贊為“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他所作《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門行》等作品,風格悲涼雄渾、氣勢磅礴。在他的獎勵、提攜下,聚集了一批優秀文人,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學”。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正史中的曹操,是個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在民間影響力更大的《三國演義》中,曹操又變成了大奸臣、大白臉。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加上時時令人感到矛盾的所作所為,使得千百年來的后人對曹操始終褒貶不一,曹操的一生功過也終難蓋棺定論,但我們從他的這首《龜雖壽》中,或許可以見得一個一心為統一大業努力奮斗的功臣。一個積極進取的大政治家,一位浪花淘不去的歷史人物。(李菽材)


    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公筆下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皓首老翁形像躍然紙上,而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也曾經激勵了多少奮發向上的有志之士。然,放眼當今,且不說老翁老嫗,勤奮讀書的年經人有幾?嚴謹治學的中年人有幾?

  吾輩求學之時,豪情萬丈,熱血沸騰,讀書破卷,壯志淩云;始參加工作,亦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胸懷大志,銳意創新。然數年過去,一事無成,遂情緒低迷,意志消沉,得過且過,妄自菲薄,隨波逐流于撞鐘和尚之列。

  朋友同事,閑話家常,侃天侃地,無所不及;斗地主,搓麻將;上QQ聊天,去開心農場偷菜;看娛樂八卦,逐時尚之風……

  曾經為自己的行為所不恥,也曾掙扎彷徨以圖自新,然世人莫不如是,我又何獨善其身?!

  前日,偶遇一七旬老翁,因照顧患病父親,緣得相識于病房。此翁身體矍鑠,談吐不凡,須臾交談,頗受其益,吾心嘆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遂錄于此,以省吾行。

  那日,我閑得無聊,執一書看,以打發光陰,老翁曰:“讀書好啊!世上再無比讀書更有趣有用之事!”此嘆一出,吾頗好奇,吾非真愛書也,只作消遣工具而已也!然則七旬老人果對書偏愛乎?

  老翁見我疑惑,遂與我聊及兩位摯友之事,以佐其言。

  老翁一友年逾八旬,少時喜讀書,后為醫師,潛心于研究,論文著述,不計其數,是為享受國家津貼之特殊人才。及至八旬,偶得重病,半身不遂,不得出門,困于斗室。然其仍勤奮讀書,唐詩宋詞,一日兩首,吟讀誦唱,爛熟于心。遂得其竅,填詩作詞,數不勝數,錄一書而未盡也。發之網站,收錄者眾,皆賞其佳也。老翁雖居斗室,足不出戶,卻樂趣盎然也!

  另一友年逾九旬,少時喜寫作,后入軍族,遂為文書,是軍中宣傳通訊骨干,著文甚多。及至離休仍筆耕不輟,今已九旬,著書數部,且曰:每日寫作十三四小時猶不覺累。真奇人也!

  老翁獨喜書法,錘煉十數載,日日不輟,亦頗有心得,曰此好不僅修其性,亦可養其身耶!觀其神態不俗,談吐有道,亦非尋常人等也!

  七旬老翁,揮毫潑墨,貽養天年;八旬老翁,填詞作詩,自得其樂;九旬老翁筆耕不輟,樂而不倦,皆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也!詩曰: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彼三人,暮年勤學,至死不渝的求知精神,令吾輩羞愧汗顏,亦實為吾等學習之楷模也!

  吾輩年少輕狂,浪擲光陰,不思進取,茫茫然不覺,幸遇老翁教訓,當頭棒喝,震耳發聵,始得醒悟,此幸幸事也!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在這個霧氣迷蒙生寒涼的冬日下午,當我讀到曹操的這四句詩時,心里忽然升起慷慨豪壯的情懷。全身像注入了強心劑,一下子來了精神,渾身似乎有了溫暖的力量。
暮年,讓我想到鶴發雞皮,讓我想到了如雪的鬢發,讓我想到了蹣跚的腳步,讓我想到了豁了牙的翁嫗。

    能做到“壯心不已”的一定是非凡之人,有著遠大的抱負,有“鴻鵠之志”,是治世之能臣,是學業之精英,是才藝之兼修者。

    曹操精通文韜武略,具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官渡之戰中,他打敗袁紹,接著遠征烏桓,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這時,53歲的曹操躊躇滿志,樂觀自信,詩情也噴薄而出,于是,他寫下了《龜雖壽》《觀滄海》等詩,抒寫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無需為此而嘆息落淚,年老了也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 ,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以此來激勵自己。

  “豪氣萬古觀滄海,漫漫長路短歌行。千秋霸業傳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贊曹公孟德》一詩對曹操給予高度評價。魯迅也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奮進的號角,是老而彌堅的誓言,是為了理想而不斷求索的精神。

  當我們暮年時,是否能“壯心不已”?


   9、梁實秋《雅舍小品·退休》:“真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人是少而又少的,大部分人還不是舍不得放棄那五斗米,千鐘祿,萬石食?”


   10、文人爬格子并不容易,只有知識淵博、見解深刻、膽量超群,才能寫一流的作品;可是再好的作品如果沒有慧眼伯樂發現,一樣是默默無聞;最讓文人尷尬的是自己的東西發表之后達不到初衷的效果。

    李敖幾十萬字的影響力可能不及一部電影,臺灣社會也沒有馬上為之變得光明廉潔,但是李敖并沒有放松斗爭的步伐。曹操寫的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1、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知道黃忠這個人物,他可以說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典范。后人在形容寶刀未老時,常以此人為例。什么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只是相對的。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乃是客觀規律,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人啊,活到五十歲已是知天命了,而人生七十則古來稀。其實,老人,真的很孤獨。更多時候,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來形容不為過。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李密的《陳情表》將人的晚年生活形容得十分貼切。我們每個人,都會走過童年,青年,中年,若干年后,我們也都將走向老年,所以,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12、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身為堂堂男子漢,腳踩地頭頂天,就應當站著死去。

    我敬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

    我敬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

    我敬畏“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王勃。

    我敬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我敬畏那白虎樓下那坦坦蕩蕩、視死如歸的張遼。

    我敬畏愛因斯坦那死前任然進行著猜想推演的不屈與執著。

    我敬畏高斯。敬畏那簡陋的小屋中,伏在簡陋的案幾上的那具年逾古稀的偉大身軀。

    我敬畏霍金病殘的軀體下那團如太陽般炙熱的生命之火……

    曾記否,在《見龍卸甲》中趙子龍那七進七出誓死拼殺的不屈戰魂。和那不辱使命救出阿斗后睥睨曹軍、狂笑四方的豪情。以及最后那句“男兒若能戰死沙場,幸也!”。

   我更敬畏那些身負偉大使命,忍辱負重的英雄人物。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能顧全大局,忍辱負重飲盜泉之水,舍生取義者乃真偉丈夫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丈夫就應當像桀驁的蒼鷹,壯烈的釋放最后的生命,它生的光榮,死的偉大;大丈夫就應當像璀璨的流星,用不屈的靈魂燃盡最后的生命;大丈夫就應當站著死去!


    13、季節蹣跚著腳步,又把秋送回人間。風不解葉情,時疾時緩地吹。滿樹的葉子隨風翻轉,低吟淺唱,漫天飄飛零落。葉子不舍養育它的枝干,吟唱著離歌,就這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走向生命的終點。經冬歷春,數度風雨,它最終融為泥土,又去滋養曾給它生命的樹木,完成了一個輪回周期。葉子的生命也在這輪回中升華。

  葉子很欣慰,因為它們曾經年輕過,也曾經美麗過。葉狀或肥闊或修長,葉脈或清晰或暗嵌。那濃淡相宜的綠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葉片交織簇擁,顯示著旺盛的生機和無比的魅力。待到露濃霜重時,葉子更獻出它的嫣紅、姹紫和金黃,把最后的絢爛駐留人間。

  葉子很充實,在生命的盡頭也不曾后悔。因為它們曾經拼搏過,欣賞過奮斗歷程中的無數風景;它們曾經奉獻過,用自己的生機和綠色妝點山川。它們盡情地吸收陽光,為樹木提供養份;與枝干結成一體,勇敢地抵御暴雨狂風。縱使生命已近黃昏,它們的挽歌也依然是那么雄渾厚重,滿臉燦爛的笑容染亮遼闊的原野。

  葉子很豁達,能夠參透世事,從不自怨自艾。生于枝頭時,翩躚起舞,盈眼綠色,張揚著自己的個性;飄落路邊時,它們也絕不顧影自憐,怨天尤人。它們懂得母親的無奈,知道拋棄自己并非她的本意;理解風的粗心,原諒它傷害自己的無意。它們從不苛求環境,無論是落在樹下,陷入泥中,還是被風吹向遠方,都能夠隨遇而安。

  葉子給了我們許多珍貴的啟示:人生不也應該這樣嗎?彰顯自己的美好,把自己最陽光、最燦爛的、最動人的一面呈現出來,娛悅他人的同時快樂自我。勇于拼搏,拼搏的目的不在于最終的結果,而在于奮斗的過程和沿途的風景。懂得奉獻,在奉獻中超越自我,實現自身價值,使人性的光輝得到進一步升華。

  飄動的秋葉還啟示我們:人生應該豁達,當張揚時就張揚,須忍耐時就忍耐,該寬容時即寬容。身處逆境時也要看得開,不怨天尤人,凡事都有一顆平常心。人生應該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要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縱使年華已去,也要發光發熱,多做貢獻。

  我曾經讀到過這樣一段文字:人生猶如登中山陵,一級級拾階而上,及到頂端,看到的不過是一坐孤墳。作者想借此告訴人們,無論平民百姓還是偉人,人們最后的歸宿都是一樣的,人生無須過于追求什么。這里作者流露的是一種消極的與世無爭的情緒。但我更欣賞葉子的心態和精神,積極向上,有追求,亦有個性。不虛度年華,也無須老來后悔。不問最終結果,重在體驗人生奮斗的歷程。

  秋葉為我們開啟了健康積極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將因珍視秋葉而變得更加美好、豐富多彩,我們的生活將因仿效秋葉而變得充實、甘甜、幸福!


    14、黃昏又至,每天最怕這個時節。看著窗外太陽的落幕,仿佛這一生也走到了盡頭。沒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只有”東風惡、人情薄,雨送黃昏花易落“的寂寥。曹操畢竟是個叱咤風云的英雄,唐婉畢竟是個多病多愁的女子。我,吟著古人的詩句,望著斜陽的余輝,總有些悲哀,在心底漸漸滋生。


    15、每每吟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不禁默然。 

  無數次駐足于倦晚時分,佇臨俯瞰蒼穹之時,幾許蒼桑,幾許悲涼,幾許壯美。清淺的眸盛不下太多的顏色。多少個平凡和不平凡的生命在此時開始和結束,是來不及安慰的最后一聲嘆息,短暫的生命絕唱。是期待中急迫的早來的一聲初啼,綿延生命的絢爛。而揉入這夕陽晚景中蕭瑟的我,仿佛是遠古的詩人筆下蒼茫的畫卷,仿佛是海市蜃樓之外發黃的舊相片。 

  如今的朋友,長吁短嘆生存舉步維艱,滿臉的滄桑一籌莫展又欲說還休。仿佛曾經歷過了幾個世紀的夕陽倦落。時常的覺得世事不堪經歷,年華偷換青春促染白發,曾幾何時的雄心壯志如今已不能回顧,隨著沉默,指尖上的濃霧裊起,灰飛煙滅。而往時曹阿瞞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仿佛也只屬于那奔騰著廝殺的金戈鐵馬,那青梅煮酒的英雄震雷,那偉岸霸氣的孟德自己。而黃昏依然。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年輕的朋友身猶壯,而心已蒼。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如果我們任由黃昏這消磨人意志的殘景來迷惑自己,那么是不是看不到第二天初升的晨曦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而明天,仍將有黃昏。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往事堪回首,來者更可追。正因為已經進入了衰退期,就更沒有理由不走好今后的路。哀嘆、低沉不可取,拼搏、進取不可無。“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這是人類不可抗拒的,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才是人類的理性追求。吾輩雖非烈士,但也畢竟未到暮年。只要還一息尚存,就要努力不止。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世人常求的古仁人之心,人生道路上難免有挫折,面對困難,勇往直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書,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朋友是人生的指南針,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予我們希望,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予我們無限憧憬,是書教會了我珍惜友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只有遠大的志向,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是書讓我懂得了志向的真正意義。

千秋萬代后的今日,我們依舊不忘《詩經》和孔子,因為是他們,開辟了中國文學的新紀元,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依稀記得文學史上的四大經典名著,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歷史,了解這個淵源流長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竹簡和活字印刷術,是書將它們一一記載,是那揮灑自如的筆尖刻下了它們的風采。

歷史早已遠去,千古風流人物也已灰飛煙滅,但那一頁頁寫滿人格與靈魂的模糊的文字,卻清晰地在我們面前浮現,細細咀嚼,就能感覺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18、從古以來,落日的聯想就是悲涼的,凄婉的,黯淡的,易使人慮及自身的失意,想到人的垂暮,發出人生短促的慨嘆。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面對落日,是無可奈何的嘆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自有廣袤、深邃、悠遠的氣度,但一個“孤”字,就給人以空曠、蒼茫、悲壯之感。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為人們描繪的這幅清冷畫卷,足以令所有遠游者黯然消魂了。

但也有例外,曹操雖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消沉,但更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慷慨;王勃雖有“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傷懷,但更有“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激奮。王之渙一曲“白日依山盡”,可說是唱盡了落日的豁達、豪邁和昂揚,這恐怕便是落日的真實寫照了。


19、兩千多年前的陳涉就立下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雄心大志,做出了起義抗秦的驚人之舉。年輕的岳飛立志“還我河山”,一生征戰沙場,死而后已。晚年的曹操仍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即使溫柔嫻淑的女性李清照也曾發出過“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理想是號角,能使頹廢的人生走出低迷。
    理想是夕陽,能使生命的池水擺脫孤寂。
    理想是三月的春雷,能讓冬的心里感受春的旋律。
    理想是四月的陽光,能讓冰封的河流充滿生機。

有了理想,山才如此剛毅。
    有了理想,大地才如此有生氣。
    有了理想這個定盤星,你才能走好人生這盤棋。
    有了理想這把金鑰匙,你才能解好人生這道題。


20、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少年時志當高遠,發奮圖強。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貧窮中應堅守氣節秉承。”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絕不能人志短,馬瘦毛長。中年要有所作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老年要善始善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個有骨氣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即使一無所有,就那一身傲骨也不會被人看不起。人窮志不窮,就是為了那一口氣,我們要活出個樣來。


21、在生命無常、人生如寄的感傷中,雨聲卻是又有靈性的。水滴石穿的那種堅持不懈又讓很多知識分子為之振奮,在同樣的嘆息聲中卻又發出不同的渴望。孔子一方面慨嘆生命如雨短促,一方面則有嚴肅的歷史感和強烈的使命感,表達出對生的執著,對存在的領悟;曹操于“人生幾何”的背后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氣概;蘇軾在“人生如夢”的慨嘆中表達了豁達樂觀的情緒。


22、和諧滲透在社會道德、公眾契約、群體審美之中。我們不可能想象沒有崇高的社會道德的“和諧”,也沒有不受公眾契約保護的“和諧”,“和諧”同時是群體審美的先導。公元前5世紀孔子倡“仁”,在《論語》中提到“仁”字凡一百零九處,“仁”在孔子那里,一般是道德倫理之規范,孔子幾乎將“仁”遍列于社會理想、行為規范、接物行事、處世待人一切方面,總觀之,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大秩序,而這個大秩序的指向是一個向善的太平世界。孔子死后十年,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誕生,他希望人類知道“道德是善的知識”,這真是東西方大哲的不期而遇。因此,和諧正是社會向善的、道德成熟的標志。

文藝家在這和諧社會時代精神的構建中,責無旁貸的是躬身力行,嚴于律己。文藝家往往是社會風氣之先,他們的一言一行將對社會產生或正或負的作用。目下的名家、影星、歌手,由于聚光燈照耀著他們,因此,他們的服飾、語言方式、做派、舉手投足都這樣那樣地成為青少年的楷模。青年人并不應如電視廣告所說“青年人沒有什么不可以”,不可以的地方正多,譬如法律所不容的,你可以嗎?當然,我們不能要求藝術家都是圣人,但我們至少應該要求藝術家“知恥近乎勇”。多少次要求節目主持人要重視儀表,讓他們知道蓬頭垢面不是瀟灑,花里胡哨有悖創意,然則不少電視臺的主持人忘記了這最低的要求,我相信,青少年從那離奇的、不倫的裝束上,學不到審美上的和諧。

我想,藝術家,尤其是闊綽的藝術家們對時代應深懷感激之心。我不會忘記我最本分的工作——創作文藝作品,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之中畢力奉獻。“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這是杜甫《丹青引》中的名句,季羨林先生曾書以贈我,刊于十年前我的畫冊首頁,十年過去,我已真正成為皤然一翁,猶憶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我向這和諧的社會,所可能表達的真實不欺的心音。(范曾散文:和諧是構建未來地球村的藍圖)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44

[新一篇]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舊一篇] 而今樂事他年淚。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