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鋤禾鋤到炎熱的中午,汗珠滴進禾下的土地。誰知道碗中的米飯,粒粒都來自辛勤和勞苦。
[出典] 李紳《憫農詩》
注:
1、《憫農詩》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2、[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土。
3、譯文:
鋤禾鋤到炎熱的中午,汗珠滴進禾下的土地。誰知道碗中的米飯,粒粒都來自辛勤和勞苦。
4、李紳,字公垂,生于唐大歷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父李晤, 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里(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
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15歲時讀書于惠山。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內有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譽為憫農詩人。
5、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事物,不浪費。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對比,前后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6、《憫農》 唐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注釋]
1.憫:憐憫。
2.粟:(sù) 小米,谷子。這里泛指糧食的種子。
3. 猶:還要。
4:四海:到處,天下。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于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7、李紳憫農詩3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愿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李紳的三首憫農詩,千百年來人們只見到前兩首。這第三首《憫農詩》被傳到皇宮,后來哪里去了呢?直到近代,人們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現。
8、中華文化,廣博精深,具有海闊天空的寬廣性和高深奧妙、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系統性。在時空上,它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什么都有文化。所謂行行出狀元,實際也是樣樣有文化。我國的米糧文化一直伴隨著漢文化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在這里,我想要著重談談我國稻米文化,或曰米糧文化,旨在拋磚引玉,大力弘揚。
我國米糧文化,淵遠流長。相傳自倉頡創造漢字,就有米糧文字。禾為稻之苗,米為稻之實,禾、米都是漢字部首。從古到今,有關米糧方面的記載數不勝數。自古民以食為天,無糧誰能性命全?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李紳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流傳千古,句淺而意深!歷代傳頌的《三字經》寫道:“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經》的廖廖數語,兩句十二字,言簡意明,內涵豐富而高深。
大米在我國是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大宗主食品。試想沒有米糧,人沒有飯吃,怎能生存繁衍,人類社會怎能發展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說,米糧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基礎,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米糧生產、流通、消費文明的總和。
9、世界上有種最溫柔,也
不知道怎么形容這種情
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是
越來越心境平和。即便
便總是對許多事物心懷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粒
李紳的《憫農詩》,千
悲憫之心,由人而動物
心存悲憫,雖不能詮釋
誠然,在社會轉型的陣
可是,倘若心存悲憫,
有這樣一句話:不要拒
我們都是凡人,并不需
心存憐憫,能夠讓我們
因此,當有人可憐巴巴
常懷悲憫,是對眾生的
人生真愛常在,苦難常
![]()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19 稱謂: 内容:
評論集
1 楼 2018/3/5 下午 12:23:52 | 暫無
係誰知盤中“飧“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