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譯文] 河邊長滿著茂盛的青草,出門的人老遠就可以看見,不覺勾起綿綿的思緒,想念那遠方的人兒。
[出典] 漢 無名氏 《飲馬長城窟行》
注:
1、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2、注釋:
綿綿:延續不斷,形容草也形容對于遠方人的相思。
宿昔:指昨夜。
展轉:亦作“輾轉”,不定。這里是說在他鄉作客的人行蹤無定。“展轉”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詞。如將這一句解釋指思婦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說她醒后翻來覆去不能再入夢。
枯桑:落了葉的桑樹。這兩句是說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愛。言:問訊。以上二句是把遠人沒有音信歸咎于別人不肯代為傳送。
雙鯉魚:指藏書信的函,就是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里面。一說將上面寫著書信的絹結成魚形。
烹:煮。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為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函說成烹魚。
尺素:素是生絹,古人用絹寫信。
長跪:伸直了腰跪著,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后根上。跪時將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些,所以稱為“長跪”。
“上”、“下”:指書信的前部與后部。
3、譯文1: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游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譯文2:
河邊的草又返青了,綿綿不盡地思念遠征的丈夫。相隔遙遠,思念又有何用,只能在夢中相見。夢見丈夫在我身旁,醒來才知仍在遠方。在遠方飄忽不定,輾轉不得相見。桑樹枯了,天已涼了,連大海也知道冷意。人家各自相聚相愛,誰又來問候安慰我呢?忽然有客從遠方來,捎來丈夫制成魚形的書信,急忙叫兒子打開信封,從中取出書信,恭敬地跪地讀信,急于知道信中寫些什么?首先囑咐注意飲食冷暖,隨后傾訴無盡的思念。
4、 “飲馬長城窟行”是漢代樂府古題。相傳古長城邊有水窟,可供飲馬,曲名由此而來。這首詩在《文選》載為“古辭”,不署作者。在《玉臺新詠》中署作蔡邕。是否為蔡邕所作,歷來有爭議。
《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歷代樂府歌詞的名著,是我們研究樂府的最重要的典籍。是上古至唐五代樂章和歌謠的總集。所收作品以漢魏至隋唐的樂府詩為主,全書共100卷。編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生卒年及經歷難以確考。
《樂府詩集》一書,在編輯上有顯著的優點;各類歌曲都有總序,每曲都有題解,對各種曲調和歌辭的起源、發展均有考訂。在編次上,古辭列在前面,歷代模擬作品依次列在后面。尤其是集中還收錄了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間歌謠,由于漢代一度撤銷樂府,中斷采風,民間歌謠已流傳不多。《樂府詩集》中的這些資料,對于研究古代詩歌的發展及民歌對詩歌的影響便更顯得彌足珍貴。另外,集中所收,諸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吳歌》、《子夜歌》等作品,皆成了臉炙人口的傳世之作。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
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
5、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人情愫。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
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
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象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已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
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這意味著什么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余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是首可以入樂的“樂府詩”,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從所述內容看來,可知是屬于“民間樂府”,時代應該是在五言詩發展已相當成熟的漢末。
這首詩中的“行”根據元稹樂府古題序解釋,乃是詩的體例之一。又詩體明辨曰:“步驟馳騁,疏而不滯曰行。”可見這樣的詩體有行走順暢,不受阻礙之意,同時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個方向行進的暢通過程。
詩起頭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的丈夫的思念。“綿綿”兩字傳達了兩層的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草的綿延不絕”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然而才在夢中實現的愿望,醒過來后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他鄉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
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中的“他鄉”,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這樣的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是比喻自己凄苦的景況,同時也暗示遠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
最後一段是情節的轉折。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丈夫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者樣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國傳統婦女“閨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質樸自然,情感真切悠遠,是樂府詩中最廣為傳送的“閨怨詩”。
6、“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看到這兒,心里總有一種漫無邊際的情緒在蔓延,隨著無際延伸的道路,思緒也飛向了遠方。這是一首思念遠方親人的古樂府,相傳為蔡邕所作。這首詩很受“古詩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和“青青河畔草”的影響,那時的很多作品都是描述離別相思的情緒,“攀條折其容,將以遺所思”,離別衍生的思念是隨著時光的推移越來越濃的,如何才能將思念盈手相贈呢?人是遠隔天涯,豈能如影常隨,但是朝朝暮暮的思念可以在夢中飛越千山,萬般濃情化為紙上的兩句話:“上言加餐飯,下言常相憶!”原來平凡,平淡才是最美麗真摯的。
7、酈道元的《水經注》里說:“余至長城,其下有泉窟,可飲馬,古詩《飲馬長城窟行》,信不虛也。”
從詩的首句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首相思遠行客的樂府詩。雖是春寒料峭,但是春的氣息已經繞遍了萬水千山,四處都是勃勃生機。那個等待出外遠征丈夫的女子,卻絲毫不覺得春日里有溫暖的氣息,她只是感到凄涼,因為她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她心愛的丈夫何時歸來。
她總是這樣思念著遠方的愛人,時日重復地過著,她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在這無盡的春夏秋冬中,黯然老去,容顏不再了。
在這首詩歌中,作者盡力讓自己詩中的女子不再憂傷,女子盡力不去想念遠方的丈夫,思念無益,徒增傷感而已,但是這份思念如何控制得住呢?就連夢中,都是他的影子。女子在微涼的夜風中持續憂傷,那抓也抓不住的幻影讓她悲傷。
在輾轉難眠之后,她只能起身看著遠方漫長的山路,想象那不知身在何方的丈夫會盡早回來,在秋風吹起的時候,在大海波濤翻滾的時候,在太陽終于冉冉升起的時候,踏上回來的路程。她和他,可以再次過上冷暖自知、無人打擾的安寧生活。
街頭巷尾的鄰居和親人的一家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而她只能獨自在家守候著等待的孤獨,苦澀難耐,但也無可奈何,誰讓她的丈夫不得歸來呢?
但值得慶幸的是,她的癡心終于感動了上天,在一天的等待中,她終于看到了曙光,同鄉的人從外歸來,帶給她一個刻有鯉魚的信函,這讓她欣喜萬分,她不敢自己動手打開,怕是讓她失望的消息,于是,她讓五歲的幼子將信函打開,里面是一塊雪白的錦帕,她顫抖地打開錦帕,上面只有寥寥六個字:“加餐飯,長相憶。 ”這是丈夫對她的無言思念,透過潔白的錦帕,這個可憐的婦人仿佛看到了在軍隊中服役而無法歸來的丈夫,他那瘦弱的臉孔上,寫滿了思念。世間的情愛啊,君心似我心。
8、漢時的月色澄亮皎潔,漢時女子的愛情亦是光明瀲滟。無論愛與不愛,都是那樣的情出肺腑,坦率自然,絕不拖泥帶水,優柔寡斷。
“上耶,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如此指天為誓的愛情告白,抵過了所有的山盟海誓,讓人感動震撼。
她們雖然也有所有女子所期待的“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美好愛情,可當意識到愛情已然褪色,再無法挽回后,會忍痛說出“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和“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沒有《詩經》中棄婦的幽怨纏綿,更沒有后世女子的自怨自艾,她們愛人,可同樣更是自愛自尊。漢代的月色闊達恢宏,漢時的愛情亦是清亮明澈,多姿多彩的。這里有“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留別妻》)的纏綿相愛、生死相許;也有“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相思懷念;有“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古艷歌》)的悠長嘆息;更有“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的棄婦風范,她自食自力,相逢故人,言語得體,于從容平靜中綻放出燦爛的生命光華。
漢時的愛情點點滴滴落入心底,如明月皎潔清澈,如清風純凈美好,不必絞盡腦汁地索引探尋,不用努力去猜疑揣測,沒有陰謀沒有心機……是的,常常連最基本的注釋都不用,我們就可以穿過千年的風煙,望見那時的明月皎皎,那時的愛情灼灼,讓人生出最單純的渴望與向往。
那真是最美的詩句,最亮的明月啊!
9、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倚窗搖綺夢,天上月清寒。
云棧淺行處,殊香暗涌動。閉目香氤中,懷想溢心胸。
攜一縷清風,掠過湖面,驚起漣渏片片;奏一曲蕭音,如泣如訴,綿長流韻端飛。
夜沾濕了誰的衣襟,風拂去了誰的思緒,涓涓細語又會流向誰的心底?
初夏蒙上淡淡的憂郁,涼雨不再溫馨,那縷剪不段的傷感又荏苒臉龐。
惶惑的季節,相思沿著山溪迤儷,蛇行于茂密的心畔。
瀲滟聲里,蜻蜓獨自漂泊,飛向尋根的彼岸。
冥想,凝望,思緒塵埃漫天飛舞零落成花,素色心事伴著微風傾情起舞。
用我墨香的筆觸,描繪你深邃的輪廓;用我真摯的情懷,端詳你浩瀚的眼波。
記,煙波浩淼,不及你遠山眉黛一縷輕愁;憶,花前月下,難趕你淺眸顧盼一次回首。
輕念,為你添衣,針針線線縈系婉柔心絮;幻想,與你結發,絲絲縷縷繾綣指尖纏綿。
情深,燃起不死的心寂;意濃,織就無盡的相思。
10、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柔柔的陽光,灑落在軟軟的青草上,帶著醉意的微風吹入含苞待放的心間。
春風徐徐,如一雙最輕最柔的手,動情的撫摩著你的秀發,靠在我身旁,深情的雙眸,羞紅的臉龐,溫馨輕輕唱。
不遠處的牛羊,撥弄著悠長的弦音,不似高山流水,勝似春江花月夜的情深意長。
踏著輕輕的步伐,滿地的青蔥傳來淡淡的馨香。抬起頭,臉角微微上揚,掛著幸福的榮光。依稀最親最近的觸摸到了相依甜甜的重量。
斷續斜陽里,悄佇立,和我,一任甜蜜瀉千里。
11、吳江的秋是悄悄而來的,如同溫柔樸實的江南少女。一場細雨洗盡了濃妝艷抹的鉛華,幾片落葉飄走了蟬聲滿天的夏幕。蕭蕭涼風中,天地間又開始孕育起高曠峻潔的秋意,等候著詩人們來此傷情感懷。
我第一次去吳江是五年前的一個深秋,那正是最容易傷情的年齡。沿著古運河一直向南,我就感受到了吳江的柔美。委婉的吳音飄蕩在輕柔的風中,水湄邊,多情的少女正在寂寞的歌唱,彎彎的河道旁一葉離舟即將孤蓬遠征,船頭佳人當壚煮著醉人的美酒,這豈不正是天涯游人夢里的江南?
漫步古老的垂虹橋頭,脈脈斜陽地灑在淡素色的江面上,描繪著一幅古典水墨畫,美的令人驚悸。那時秋色也正濃,颯颯的風聲,高湛的藍天,飄零的紅葉……大自然仿佛正在吟誦一篇精美的散文。我們就邂逅在這樣的氛圍里,你踏著芳菲的落英向我走來,那笑容就象遠天的夕陽一樣燦爛。 一片楓葉飛落身旁,你輕輕地將它放在手心,迎著夕陽低聲吟唱。你說飄零的紅葉是寫滿思慕的詩箋,你要用歌聲來喚回流傳了千年的動人愛情。我凝視著江上款款而行的小舟,不知道這里面是否也有同樣的愛情故事,但我相信如果有的話,它是一定能流傳很久的。
七百多年前的一天,也許正是這樣的黃昏。一艘駛往姑蘇的小船在靜靜航行,落霞似錦,江聲滿天,曼妙的女子在船頭柔聲低唱,多愁善感的詩人徒然回首煙波,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章。暮色在你的歌聲中翩翩而至,岸邊已是萬家燈火。時光啊,快要湮沒在吳女的歌喉里了。我再去吳江時,已是三年后的秋天了。站在棕黃的岸堤上我回首夕陽,蜿蜒的河道里已淡去往日的小舟,世事變遷,當年伴我賞秋的人亦已是去如黃鶴了。唯有我自己象候鳥一般準時的來到這里,在暮色與秋色的雙重渲染下,譜寫一曲凄涼。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茵茵芳草之所以引人思念,因為它恰似心中女子的羅裙。雖然仍有未凋的芳草在秋風中回首往事,然而物是人非,我眼前已不再有燦爛的笑容。這個秋天,尋覓了許久的傷情終于如期而至,我不由低徊感慨。又是一片楓葉飄落在眼前,我低頭拾起它,默默的審視。現在它已從蟄伏了一個夏季的枝上飄落,離去時不帶走一絲惆悵。我的確羨慕它的灑脫,人為什么總要對遠去的事物戀戀不舍呢?是不能忘卻,還是不甘忘卻?記憶雖然可以將逝去的歲月一頁頁的翻回來,但歡樂的片斷總是匆匆而過,余下的悲愴卻讓人刻骨銘心。
離開吳江的時候,與一場秋雨不期而遇。躲在溫暖的車廂里,我依然被這沉重的秋意感動得心潮不止。窗外一對年輕的戀人在雨中娉婷而過,他們仿佛已看慣了這卷煙雨寒江,只是陶醉在竊竊私語中,絲毫未感受到身邊肅殺的秋意。我突然明白了,原來吳江的秋之所以會令人黯然神傷,原因在于讀秋的人本身就有太多的憂傷,吳江不過是以其獨特的氛圍為他們提供一個渲泄的場所罷了。車輪滾滾,帶著如煙的往事漸漸遠去。長河已在雨中望斷,唯有凄冷的秋風里依舊回蕩著悠揚的吳歌……
12、這次回家,就有一種別樣的感覺,母親不在了,感到很孤獨,甚至很凄涼。記得有一句歌詞:“母親在,家就在……”現在母親不在了,原本自己熟悉的老家,忽然感到了陌生。“烏鵲南飛……何枝可依?”一種難以名狀的痛在心里攪動,淚水在眼眶里轉。大家在一起,雖然也在說談,但表情總是硬硬的,實在高興不起來。聽著家里人說新近發生的事,我總是走神,怔怔地,心不在焉。他們說的什么,我一句都沒往心里去。
那天,我很快就回來了,沒在老家多呆。
回來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了幾句古詩: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夕夢見之……
唉,青青河畔草,令人多么傷感!
13、那時的人們,特別是遠在外鄉的游子,他們把感情寄托在一張小小的信紙上,鴻雁傳書,讓它跋涉千山萬水,有的是遠渡重洋,經過無數人的手而來到收信人的手里,那種心情是哪一言表的,當你打開信的時候,無不有一種“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情懷。如今,通訊發達了,有網絡,有手機,發一封郵件,寫一段短信,盡管是一樣的問候,一樣的心情,然而,我總覺得從這些文字里表達的意思是那么蒼白,再也感覺不到當初那些書信里的豐富而美好感情。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在想,那些遠在天涯的游子是不是暫時把手機、電腦放下,提起筆來寫一封家書,以表達一種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呢!
14、春天在哪里?就在那青翠欲滴的萋萋芳草里。在大容山蓮花峰,有著大量的高山草甸,鋪展在傾斜的山坡上,就像一匹碧綠柔軟的地毯,綿延不絕地向遠方的天空延伸;又像是一首抒情的離人心曲,余音裊裊,彌漫于天地之間。
在我的青春苔痕上有太多的懊悔和失落,現在失去了才知道原來后悔是這樣的感覺。人就是這樣不會慢慢來,想象到現在不會想到將來,不懂得“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哲理。真的,哪一天如果你真的失敗了,就去河畔,躺在地上,趴著也行,悄悄聆聽草的私語,學著草的低姿態療傷,然后慢慢地往前走……
一位在汶川當志愿者的人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有時候,人活得還不如草。”在當時的認識是人的生命比草芥還要脆弱,可是現在用在這里的解釋是人不如草聰明。草沒有讀過《龜兔賽跑》,可是他卻做得那么成功,他不曾急匆匆趕路,也不會再風和日麗的時候坐下來偷一會懶。他走的好慢好慢,我們看不到他的腳步,但結局卻一目了然, 草幾乎占領了我們世界的角角落落。
草無言,卻用自己的行動表態。世間的生命就像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弱小的草沒什么竅門,最后卻比參天大樹看到的世界還要高遠還要遼闊……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5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