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能力培養的“關鍵年齡期”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兒童六至七歲上小學一年級,由原來的自發口頭語言學習轉向自覺地和有目的的“學說話”時期,因此,專家們將這一年齡期稱為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年齡期”。
  對小學生來說,由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個大階梯,他們已經能夠掌握本族語音,詞匯量迅速增加,所使用的句型較多且語句較完整,并能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這個階段,應重視兒童語言的培養和訓練,努力開發兒童潛在的語言能力。語言發展需要環境,富于刺激性的環境,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重要條件,豐富的語言環境會激發兒童學習語言的興趣,促使兒童多聽、多看、多說、多模仿,讓其有機會接觸外部世界,親自去觀察和鑒賞。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一年級是個關鍵年齡時期,而語音能力的培養當從訓練學生學說話開始。
  按“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發展過程,我們應借助兒歌、謎語、快板、故事等形式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這些形式語言簡潔明快、易懂易記,經常進行這樣的語言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地會用其中的一些話。如:我把硬紙板剪成多種動物形狀時,一個學生高興地說:“老師心又靈手又巧!”這是快板中的一句話,孩子用得很恰當。還可通過游戲的形式實施,先讓學生盡情地玩耍嬉戲,然后選擇時機中途停止游戲,接著現場指導學生復述,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說的話都說出來,意思要表達清楚,用詞要恰當。說得好的地方及時稱贊,這樣,既樹立了學生繼續往下說、力爭說好的信心,又調動了其他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課后要求學生把說的話都寫下來,寫得好的讀給大家聽。低年級學生喜歡創造性游戲活動的同時,特別喜歡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喜歡自編故事和參加各種活動。可先讓學生表演一個小品、一個童話故事的片斷,演畢,讓學生立即把主要情節說出來,或復述一下所演的小品,簡評劇中故事中的人物等,這樣在表演、觀看、說的過程中培養其語言創造能力。通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學生有了親身感受,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會把見到的或感受到的事物、情景,說給大人或同伴聽。在這個時期,讓學生講述一組連環畫的內容,并想出一些可能的故事結局,及時評講。指導學生課外親自動手收集畫片,本著以興趣為動力的原則,積累材料,收入專門的畫冊內,然后觀察圖片內事物特征,簡單地寫幾句話,要求表達清楚,說完整話,用詞恰當。這樣,既練了筆、提高寫作能力,又拓寬了視野,受到美的陶冶。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色彩鮮艷、逼真傳神的插圖。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接著讓學生依照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同時我提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電影電視上的畫面,讓學生組織語言把看到的東西表達出來。既激發了學生說的興趣,又把語言文字與一些抽象的事物聯系起來,使學生初步體會語言的妙處。課外,要把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要我寫”轉變為“我要寫”,讓學生自己動手繪畫,內容包括動物、植物等,鼓勵學生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物體貼畫,既動了手,又動了腦,手腦并用,通過眼看心想口述,一則小短文便脫穎而出。
  經過嚴格、反復的訓練,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口頭語言基礎后,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使之樂于把認為有趣的事物講給別人聽。這樣會很快提高其口頭作文水平,為以后作文打下扎實的基礎。
  
  
  
內蒙古教育呼和浩特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陳彬20002000 作者:內蒙古教育呼和浩特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陳彬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22:10

[新一篇] 語言研究的哲學視野

[舊一篇] 語言規范與文藝語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