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床來思舊鄉,北風吹夢長。兩宋之際的江西派詞人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宰相呂公著逝世,封申國公,謚正獻。呂家是北宋著名的官宦之家,連出了三呂宰相(呂蒙正、呂夷簡和呂公著),呂公著執政剛毅嚴謹、得高望重,因此,所有的朝廷高官,包括宣仁高太后和宋哲宗,都來出席葬禮。五歲的孫子呂本中聰明伶俐,一直深受爺爺喜愛,站在遺像前大哭不止。
  “孩子”,宣仁高太后拍拍小孩的肩膀,撫摸著他的頭,嘆道:“孝于親,忠于君。孩子,努力學自己,男兒當自強,加勉吧!”
  小呂本中似懂非懂地看著太后,使勁點點頭,用小手抹去眼淚,漸漸收住了哭聲……
  
  一眨眼,小呂本中長成了溫情儒雅的青年。他勤奮好學,喜愛詩歌,熱衷參加詩詞派對,經常跟著陳師道、黃庭堅等人學詩,呂本中早期的詩風清新流美,有時也求新刻峭,旨趣幽深。 一次,他與朋友喝酒作詩,酒酣耳熱之際,搞了一副名為《江西詩社宗派圖》的戲作,因黃庭堅、陳師道等25人之詩,“其源流皆出豫章(豫章是江西的古稱)”,戲稱之為“江西詩派”。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以地域來劃分派系,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趣的是,呂本中是開封人,當時并沒有將自己列入“江西詩派”, 但后人卻因他提出了“江西詩派”這個名稱,都視其為“江西派詩人”。
  在談到詩詞創作時,呂本中率先提出 “悟入”說。在《童蒙詩訓》中,他說:“作詩必要悟入處,悟入必自功夫中來,非僥幸可得也。”又提出了“活法”之說:“學詩當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具備而能出于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矩也。”所謂“活法”,即活學活用,不要墨守成規,類似武林俠客練到的最高境界:無招勝有招。
  不過,呂本中的這些文學理論雖然高明,但他自己的詩,卻算不上一流。倒是他無意中作的一些小詞,雖不及詩之渾厚,但在描寫離愁別恨、風花雪月之情時,引入民歌情調,顯得活潑生動,格調清麗自然,感情真摯細膩,更受到后人的稱贊。最著名的是《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
  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
  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這首詞寫男女離別相思之情,自然貼切,構思精巧,言辭清麗,頗有民歌的韻味。
  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青年呂本中也過著詩酒風流的無憂生活。這種風流肆意的生活,也大膽反映在詞中。如表現“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約會離愁的《減字木蘭花》: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樹下。
  此夜江邊,月暗長堤柳暗船。
  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
  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
  還有這首香艷的《長相思》:
  要相忘,不相忘,玉樹郎君月艷娘,幾回曾斷腸。
  欲下床,卻上床,上得床來思舊鄉,北風吹夢長。
  陳如江認為呂本中的詞“流動明暢,清麗自然,詞風格與韋莊之疏放為近,呈現出清新流美的民歌風味,是對小令的開拓。”但韋莊擅長白描,寥寥幾筆,閨情離愁就極為出彩,呂本中詞顯然難以媲美。
  然而,呂本中以構思精巧見長,詞淺而意深,比如這首《踏莎行》,借梅思人,手法新穎別致,意境迷離秀美: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舊時,探梅時節。
  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沉醉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如夢令》寫相思之情,淺顯直白,流暢清麗,自然清新:
  海雁橋邊春苦,幾見落花飛絮。
  重到柳行西,懶問畫樓何處。
  凝佇,凝佇,十頃荷花風雨。
  《浣溪沙》呈現婉轉凄清的朦朧美:
  共飲昏昏到暮鴉,不須春日念京華。
  邇來沉醉是生涯,不是對君猶惜醉。
  只嫌春病卻憐他,愿為蜂采落殘花。
  但是,呂本中的這種詩情寧靜的書齋生活,很快就被金兵的鐵馬胡笳徹底打破了。金兵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滅遼,靖康元年進攻汴京,當年年末,東京城被攻破。靖康二年,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北宋滅亡,國家陷入戰亂之中。
  金兵入城后,燒殺搶掠、奸淫婦女,無惡不作。呂本中時值城中,和千萬的京城子民一道,親眼看著繁華的京城變成人間地獄,在戰火中痛苦煎熬。亡國之恨、切身之痛,促使他拿起筆,用詩歌記錄了那場災難。
  《守城士》描寫了抗金將士的奮勇抵抗,“北風且莫雪,一雪三日寒。不念守城士,歲晚衣裳單。衣單未為苦,隔壕聞戰鼓。殺賊須長槍,防城要強弩。炮來大如席,城頭且撐柱。”
  《兵亂寓小巷中作》寫道:“城北殺人聲徹天,城南放火夜燒船”,記錄了京城淪陷帶來的苦難,百姓遭受戰禍的慘狀。《城中紀事》控訴了敵軍燒殺搶掠的罪行。金兵退后,呂本中自感“亂后驚身在,端如犬喪家”,對著已是廢墟的京城,又寫了《兵亂后自嬉雜詩》29首以抒憤,其一寫道:
  晚逢戎馬際,處處聚兵時。后死翻為累,偷生未有期。
  積憂全少睡,經劫抱長饑。欲逐范仔輩,同盟起義師!
  這種傷感和憂憤的詩風,與早年的輕快圓美風格迥然不同,題材也由風花雪月轉為國民時事,且成為他后半生的主要詩詞特色,對后來者,尤其是對陸游,影響極大。
  北宋滅亡后,宋室南渡,趙構在南京(今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呂本中也跟著南遷,流落江南一帶。在重陽節時,對著江南的冷月殘菊,他“佳節倍思親”,登高望遠,卻感到故園難回,咽淚裝歡,凄涼無限,作了一首描寫江南風光與憂時傷亂的小令《南歌子》: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短籬殘菊一枝黃,
  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
  只言江左好風光,
  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
  這首詞表現“中原歸思”,工穩精潤,頗受評論者的稱贊。曾季說“尤渾然天成,不減唐花間之作”(《艇齋詩話》)。《嘯翁詞評》:“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講道。而小詞乃工穩清潤至此。”
  紹興六年,呂本中來到杭州,宋高宗趙構特賜他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以示重用之意。大概在此期間,呂本中向趙構上陳了一本《官箴》,對朝廷官員提出要“清、慎、勤”的道德要求:“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清、慎、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然事常至于敗而不能自已。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
  今日“為人民服務”的公務員,要做到“清、慎、勤”,亦恐不易吧?
  紹興八年二月,呂本中升遷中書舍人。六月,兼權直學士院。當時,趙構和秦檜正忙于與金“和議”。呂本中反對議和,見金使前來,大家討論如何接待金人時,就發言道:“金人來了,我們應盡量簡單接待,顯示國家貧窮勤儉。何況,成敗大計,本不在此,而在我們治政得失、兵財強弱。”秦檜聽后很不高興。
  靖康之難之前,呂本中與秦檜曾同為“承務郎”,相得甚歡。南宋建立后,秦檜初任宰相時,大力提拔“關系戶”,也想提升呂本中,以便他為自己賣命。呂本中接到秦檜的封冊書時,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秦檜親自寫信,要他上任,但呂本中還是堅決不從,梁子自此結下。
  不巧的是,呂本中又與秦檜的對頭趙鼎好上了。趙鼎素喜“元v之學”,認為呂本中是“元v大臣”呂公著的孫子,又是范沖所推薦,特來拜訪呂本中,兩人一見投緣,引為相知。《哲宗實錄》編成后,趙鼎升遷仆射,呂本中草制,文章有這么一句話:“合晉、楚之成,不若尊王而賤霸;散牛李之黨,未如明是以去非。”
  秦檜認為呂本中有諷刺之意,翻臉大怒,對皇帝說:“呂本中受了趙鼎的指使,盼望和議失敗,好為脫身之計。”風御官員蕭振是秦檜之黨,借機彈劾呂本中。呂本中于是被“莫須有”罷官,“提舉太平觀”。
  呂本中少年時期,曾師從程頤,對理學頗有興趣。罷官后,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倒在理學研究上取得一些成就,提出了“貧賤勿厭”、“富貴勿羨”等理學思想,著有《東萊詩集》20卷,《春秋集解》30卷,《師友淵源錄》5卷,《童蒙訓》3卷等。后世尊稱為東萊先生,賜謚文清。
  呂本中一生,担得起當年高太后“孝于親,忠于君”的囑咐。
  
  呂本中(1084- 1145年), 字居仁, 世稱東萊先生,詩屬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詩話》,《東萊先生詩集》, 今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有《紫微詞》,《全宋詞》錄詞二十七首。

網載 2013-09-10 21:23:59

[新一篇] 上官婉兒 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

[舊一篇] 上疏乞斬秦檜,剛直忠義名昭史冊的南宋名臣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