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科技互補性分析與合作方式多樣性的探討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3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04)11-0137-04
      一、中俄科技實力現狀與需求互補性分析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建立起了學科門類比較齊全且具有本國特色的科學研究體系。據統計,我國現有4000多個獨立開發機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3000多個,有1000多家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轉為企業運行;生產力促進中心超過1000家,數量居世界第一;各類科技孵化器400多家,數量居世界第二。2003年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總支出超過15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2%,其中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研究開發經費總支出約占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的37%。全國受理發明專利申請量突破10萬項。近年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在25%以上,2003年產值達到了2.75萬億元;以科技人員為主體的民營科技企業數量達到11萬家;全國技術市場統計的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其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技術合同近10萬項,合同成交金額近300億元。全國大約80%的大中型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雖然我國的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科技成果不少,但是總體上科技發展水平還不高。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歷經三年時間完成的對美、日、中、俄、德、法、英七國的綜合國力評估項目顯示,雖然中國的綜合國力排在世界第7位,但在科教領域,中國的分值只有美國的1/7,法、英、德的1/5,俄羅斯的1/2弱。從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研究院發布的1997、1998、1999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科技競爭力指標排名來看,中國的位次有所下降,分別為第20、13、25位。在2002年瑞士洛桑的《國際競爭力報告》中,中國的國際競爭力總體排名比前一年度下降兩位,列31位;科學技術排名繼1999年下滑到25位之后,2001年又下滑了3位,列全球第28位。
    眾所周知,原蘇聯曾經是世界上的科技強國,到蘇聯解體前,擁有科研機構5300多個,設計機構達10000多個,科技情報機構12000多個,試驗基地和實驗室3000多個。據國際有關權威專家估計,俄羅斯現有科研機構4364個,大約50%具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水平和試驗設備。從總體情況比較而言,俄羅斯整體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實力,雖然近年來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的科技大國。比如,航天航空技術、生物技術、核物理、數學物理、新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居世界先進水平;一些技術研究成果,諸如空間站技術、激光制導技術等,已經超過歐美和日本等西方國家;定位、導航和定時技術,火箭運載技術、能源系統技術、戰略導彈技術等方面與美國旗鼓相當;在信息技術、生產制造技術等方面落后歐美發達國家。需要指出的是,在俄羅斯科學技術領域中,軍事科學技術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個世紀80年代,原蘇聯的戰略武器,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已接近美國水平。其中超音速飛機、坦克、新型炸藥、高能激光武器等,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目前,俄羅斯的大多數科研經費和科技人員仍然在為軍工服務,與軍工有關的科研項目和成果,仍然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有專家預測,在未來10年中,俄羅斯將大幅度提高在世界高技術產品市場上的份額,由目前的0.3%擴大到10%-15%。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購買國外許可證和專有技術在國內組織生產,逐步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替代。鑒于俄羅斯的科技實力和巨大的市場需求,將會及時出臺一系列支持科技與創新發展的措施,預計不久的將來,俄羅斯會在一些科技領域提供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新技術和新工藝,而這些新技術和新工藝正是中國今后國際科技合作的主要領域。2002年3月20日,俄羅斯出臺了本年度最重要的科技政策——“2010年前和未來俄羅斯科技領域的基本發展政策”,確定了俄未來科技發展的九個優先發展領域和國家關鍵技術。這九個優先發展領域為:信息通訊技術與電子,航天與航空技術,新材料與化學技術,新交通技術,新型武器、軍用和特種技術,生產工藝,生命系統技術,生態與自然資源利用,節能技術。目的是發展基礎研究和先進實用技術研究,促進國家經濟結構的改變,實現從采掘工業向生產高技術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加工領域的轉變,完成向創新發展的過渡。
    應當看到,俄羅斯的科學技術發展是很不平衡的,軍事技術、航空航天技術、重工業技術、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發展較快,而應用研究、消費工業部門科研力量相對薄弱,水平不高。重研究、輕開發是俄羅斯科技領域的特點或弱點。其國內的大量研究成果在轉化、投入生產方面遇到困難。俄羅斯在科技方面存在的問題正好給中俄兩國開展科技領域合作提供了契機,為在合作形式方面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中國的應用研究投入較多,有一些好的成果,在工業技術方面,輕紡、食品、輕化工、醫藥、家電產業方面水平較高,發展較快;在農業技術方面,中國的總體水平要高于俄羅斯。由此可見,中俄雙方在科技上各有長短,在許多領域內都有滿足對方需求的能力和成果,這正是中俄開展科技合作的基礎和有利條件。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俄羅斯科技合作的項目大約70%已經得到落實并獲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通過對俄科技合作,我國獲得了從西方難以得到或需要高昂代價才能買到的高新技術和設備,確定了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中俄雙方科技合作領域涉及機械、化工、輕工、新材料、航空、航天、冶金、農業、地質、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醫學、生態、儀表制造,等等。
      二、對中俄科技合作形式多樣性的探討
    科技合作是雙向交流,科技合作不等于技術援助。以往在與發達國家的合作實踐中,有的時候我方往往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合作方式也較為單一,中方學習的成分多,外方傳授的成分也多。隨著中俄科技合作領域的不斷拓寬,加之我國近年來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們已經有能力由被動變主動,更多地開展以我為主的項目合作,注重實效,使合作形式呈現出多樣化并不斷在實踐中有所創新。
    1.科技交流。通過科技交流洽談會、技術座談會、學術討論會、展覽會、講學等形式,取得對方的技術資料和信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具有創造性的科技成果,另有約定的除外,凡屬于職務范圍的成果,其所有權屬于成果完成單位,成果完成人享有獲取榮譽的權利。2000年7月在北京舉辦的中俄科技交流洽談會,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所屬的40多個研究所的代表前來參加,帶來了科研及產業化成果300多項。2001年3月,哈爾濱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在哈舉辦了俄羅斯科技項目交流會,為推進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與俄羅斯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2年3月,在黑龍江省科技廳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黑龍江中俄科技合作及產業化中心分別在哈爾濱、成都成功地舉辦了俄羅斯科技創新項目展覽會,國內共有13個省200多個單位參觀了展覽,參觀人數超過8000人次,60多個國內有關機構與俄方簽署了合作協議或意向性協議。以上都是較大規模的科技交流。
    2.合作設計與研究。合作設計是指各方就某項工程或者某項產品共同進行設計或者分工協作分別進行設計。合作研究(或合作開發)是指合作各方就某一科學技術項目進行共同研究或者分工協作研究。在合作設計、研究中,一方所提供的專利、專有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資料、技術數據等,其所有權屬于提供方,其他各方負有嚴格保密的義務。中俄合作開發的典型就是在中國江蘇省連云港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項目。根據中俄關于合作建設核電站的協議,由俄方提供銀行貸款和技術設備,在中國江蘇省連云港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這是中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該電站規劃裝機容量為400萬千瓦。一期工程項目總金額約為32億美元,已于1999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
    3.委托研究、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委托研究(包括委托開發,下同)與設計是指一方委托另一方就某一科學技術項目進行研究、開發,或者就某項工程或產品進行設計。技術服務是指一方以現有的知識為另一方解決特定技術問題的服務工作,包括實驗、分析測試、計算機輔助設計、編制計算機軟件、測試生產線、農業技術推廣和指導、技術信息收集與加工、技術培訓等。委托研究、設計和其他技術服務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識產權的歸屬和分享應當在協議書中約定。可以約定歸委托方所有,也可以約定歸被委托方所有。在國際科技合作中,多數情況是委托方要求將研究、設計成果歸委托方。委托方有申請或注冊登記相關知識產權的權利,被委托方享有署名權和榮譽權。委托方取得知識產權后,被委托方有免費實施該項成果的權利,但無權許可給他人使用。
    4.合辦機構。合辦機構是指合作各方共同創辦科研機構、科技培訓中心等科技機構。利用國家和民營公司的資金,建立有外國科研、科技成果推廣中心和新技術開發投資公司參加的合營企業,是俄羅斯對外科技合作的有前景的方式之一。目前,俄羅斯許多大的科研院所建立了由外資參與的股份公司的子公司,此種合作方式對俄羅斯來講,可以減少進入國際市場的壓力和所承担的商業風險。我國山東省煙臺市就曾有過與俄羅斯合辦企業的實例。煙臺中俄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區對俄羅斯的科技項目進行了篩選,選擇出具有產業化前景項目32項,建立了2家有俄羅斯投入的合資企業。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同俄西伯利亞分院合作建立了“中俄高科技聯合實驗室”,下設大連分部和西伯利亞分部,以載能束和低溫等離子體物理與應用為主要合作領域。黑龍江省科學院同俄科學院遠東分院合辦了“中俄核分析研究室”,合作研究物質成分及含量的核分析方法,研制分析裝置并合作開發產品。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合辦機構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及其所形成的知識產權、所有權屬于該合辦機構。
    5.合作調查。合作調查是指合作雙方為了了解地形、地貌、大氣、海洋、礦藏、石油、天然氣、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和非自然資源共同進行的勘察和調查,或者共同對某一地區、某一領域就某一科學技術問題進行綜合調查或可行性研究調查。在合作調查中,我方提供的資料和數據應是可以公開的,與調查項目有關的,要根據工作進度分批提供。如果提供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和秘密級以上的資料,提供前要按照國家保密有關規定進行審查和審批。合作調查中涉及我國的經濟、社會、科技、資源等情況和技術數據、樣品、原始記錄等技術資料,合作方未經中方同意,不得公布和轉讓給第三方。近幾年,隨著國內能源,特別是由于天然氣供需矛盾的日趨尖銳化,中國加大了與國外能源的合作力度,分別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石油、天然氣公司或國際能源組織簽署了合作勘探和開發我沿海地區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協議。俄羅斯是世界上能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能源工業是規模最龐大的基礎工業部門,今后與我國開展合作調查和合作勘探的潛力很大,機會很多。
    6.技術轉讓。技術轉讓是指技術成果持有人將其持有的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部分或者全部有償轉讓給受讓人,以獲取相應的經濟收益。技術轉讓是相互的,俄羅斯既可以向我們轉讓技術,我們也可以向俄羅斯轉讓他們需要的技術。在此方面,韓國“三星電子”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作為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三星電子”十分重視對俄羅斯技術市場的開拓工作,在其眾多的業務活動中,技術轉讓是與俄羅斯科研機構、公司、企業在科技和產業合作中的一個十分重要領域。為了更好地利用俄羅斯的科技資源和研究環境,1995年“三星電子”研究中心成立了許多技術分部,把對俄科技合作的重點集中在半導體、通訊、信息系統、顯示器、家用電器等領域。為了擴大三星技術向俄羅斯的出口,“三星電子”俄羅斯研究中心在1998年成立了專門的技術轉讓部,通過技術轉讓,所簽訂的合同總金額逐年增加。通過有效的互利合作,該中心與俄羅斯從事高技術研發的眾多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聯系。
    7.合作建立科技園區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今全世界已有400多個名副其實的高技術園區,其中美國有140多個,其余分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園區的專長領域大致以高技術為主導,包括生物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人體保健、醫藥工程、食品處理與安全、環境工程和生命科學等。實踐證明,建立科技園區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積聚創新資源和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有效途徑。美國硅谷、英國劍橋、法國索菲亞、印度班加羅爾以及我國臺灣新竹等科技園區,在引導和推動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俄羅斯政府十分注重我國高新區的經驗與成就,關注高新區的發展,把合作建立科技園區視為俄羅斯擴大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此方面,完全可以擴大中俄之間的國際合作。2000年11月,中俄兩國商定并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與俄羅斯聯邦科技部關于在創新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中俄兩國政府的協議,中國將在俄羅斯建立“中俄科技園區”。雙方還商定,各自選出5個地方作為“孵化器”(科技合作創新中心),共同開發對口科技合作產品。其中,中方為北京豐臺、無錫、西安、上海和哈爾濱;俄方為莫斯科(2家)、圣彼得堡(2家)和新西伯利亞(1家)。2003年7月,在莫斯科召開的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科技合作分委員會第七屆會議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八達集團公司和莫斯科動力學院科技園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中俄科技園創始文件;2003年10月,中俄科技園在莫斯科正式掛牌,企業開始入駐科技園。科技園位于莫斯科動力學院。該學院是俄羅斯著名大學之一,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具有供科技園發展的技術、實驗和生產加工條件。中俄科技園重點支持能源、動力、新材料、新工藝、環保、信息、航天、機電一體化、光電轉換、化工、材料表面處理機自動控制等技術領域。中俄科技園是中俄科技合作的紐帶和橋梁,是進行高技術孵化的一個國家級重要場所,也是中俄兩國科技創新示范、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
    [收稿日期]200學術交流哈爾濱137~140N1科技管理李劍峰20042004中國與俄羅斯的科技合作是兩國經貿合作最具發展潛力的重要領域。由于兩國科技發展水平不同,各自地區的經濟、科技發展不平衡,彼此的科技需求也不完全一樣,由此形成了需求互補。這種互補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在對俄的科技合作中采取靈活多樣、力求實效、穩步推進的策略。在具體合作形式上,應當不拘一格、方式各異,努力做到技術引進與輸出相結合;科技合作與人才交流相結合;引進技術與培養人才相結合。中國/俄羅斯/科技互補/合作方式
    China/Russia/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lementation/cooperate mode    廣州美術學院講師、博士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左王右君
    
    
       LI Jian-f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Ea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Sino-Russian scientific-technical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omising fields for their cooperation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Due to their diffe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ir regional economy, and mutual deman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essential to complete the demands complementation.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we should adopt flexible, practical and stable propulsive policy to the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In concrete forms of cooperation, we should combine technical introduction and output, scientific-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exchanges, acquisition of technology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fostering.李劍峰(195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高級工程師,從事科技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作者:學術交流哈爾濱137~140N1科技管理李劍峰20042004中國與俄羅斯的科技合作是兩國經貿合作最具發展潛力的重要領域。由于兩國科技發展水平不同,各自地區的經濟、科技發展不平衡,彼此的科技需求也不完全一樣,由此形成了需求互補。這種互補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在對俄的科技合作中采取靈活多樣、力求實效、穩步推進的策略。在具體合作形式上,應當不拘一格、方式各異,努力做到技術引進與輸出相結合;科技合作與人才交流相結合;引進技術與培養人才相結合。中國/俄羅斯/科技互補/合作方式
    China/Russia/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lementation/cooperate mode    廣州美術學院講師、博士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左王右君
    
    
    

網載 2013-09-10 21:25:47

[新一篇] 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及其美國因素

[舊一篇] 中值定理初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