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747(2007)09—0008—03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人口問題始終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多年來,怎樣認識中國人口增長的現狀,中國人口發展究竟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一直是關于人口問題辯論的焦點。最近幾年,不少學者紛紛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人口規模應該如何認識的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例如,林毅夫從經濟發展戰略選擇角度,提出如果中國選擇比較優勢的經濟戰略,而不是趕超戰略,中國就不會存在人口過多的問題。① 胡鞍鋼從中國和印度未來人口發展的比較中,提出了一個人類發展總福利指數,其中人口規模是一個國家總福利指數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在這個指標中,人口規模越大,總福利指數越高。他認為現在印度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中國的狀況和未來印度人口總量超過中國人口前景將嚴重損害中國的綜合競爭力,因此,他主張提高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擴大總人口規模,以保證總福利指數不被印度超過。② 李建新則明確主張,中國人口在達到峰值后應追求“人口數量可持續不減”。③
中國人口發展正面臨一個新的歷史關頭。經過30多年的計劃生育,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數(總和生育率)已經從1970年的6個以上降低到2000年的1.7~1.8個,人口的年增長率也從70年代初的23‰降到2005年的6‰。目前,盡管由于人口增長的慣性作用,中國人口的增長還要持續30年左右,但人口增長率卻是逐漸下降的。根據預測,如果中國的總和生育率能維持在1.7~1.8,那么,2035年左右中國人口將可以在人口總量達到15億時實現零增長。屆時人口的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人口增長率為零。爾后,中國人口總量將逐步下降,走上負增長的道路。中國人口占整個人類的五分之一,幾千年來一直在增長,從來沒有出現過趨勢性的下降(災荒和戰爭時期除外)。如果2035年中國人口實現零增長,并出現趨勢性的負增長,那將是世界人口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頁。當然,如果按照總和生育率1.7~1.8發展,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速度也將明顯加快,2040年65歲以上的老人在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21%,2050年達到23%。老齡化將成為我國在人口領域面臨的嚴重挑戰。很顯然,21世紀中國人口發展形勢已經完全不同于20世紀。在以前,中國人口規模的過快增長一直是最重大、最主要的問題,而今天,中國人口發展卻同時受到了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方面,人口總量仍然要繼續增長幾十年;另一方面,中國又同時迎來不斷加速的老齡化。總量增長和老齡化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系。如果更加嚴格控制人口總量的增長,老齡化就會更加速、更嚴重;如果為了緩解老齡化壓力,馬上大幅度放寬現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總量增長則又將迅速反彈。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兩難的大背景下,出現了林毅夫、胡鞍鋼、李建新等人關于鼓勵推動中國人口加快增長的觀點。
過去人們在討論控制人口的根據時,常常引用“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國情。這種論證沒有錯,但是,當我們糧食產量能夠維持13億人的時候,當我們實現了小康社會、實現了中等程度發達國家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控制人口嗎?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要從理論上澄清和明確回答的問題。
在我們國家資源、環境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下,人口基數大、數量多、增長快,已經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壓力,人口過多已經成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的不利因素。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社會中,人口過多肯定不是好事。美國的人口只有3億。其他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等都只有幾千萬人。人口少并沒有影響這些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中國要想實現自己的現代化目標,不一定需要16億、17億人口作為條件。的確,當中國經濟發展起來后,它所能支持的人口數量可能會達到16億、17億的上限。但關鍵的問題是,經濟上能養活17億人,我們就應該努力去生育和達到17億人嗎?美國現在的經濟總量大體相當于中國的5倍,如果按照中國人的生活標準,美國的經濟完全可以養活60億人,可是美國從來沒有想過要讓自己的人口達到60億。在現在的中國人口規模前提下,中國經濟即使發展了,糧食即使夠吃了,底子即使厚了,中國人口的規模也必須控制。
現代的經濟發展實踐和經濟學理論早已證明,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快慢和程度高低,不取決于它人口規模有多龐大,而是取決于它人口素質有多高。中國保持對印度競爭力優勢的途徑不是繼續保持人口數量比印度多,而是要保持在人力資本投資方面領先于印度。由于過去中國人口快速的增長,中國坐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交椅上很多年了,龐大的人口規模一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沉重包袱。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少生了4億人,減緩了人口增長速度,創造了中國經濟起飛寬松的人口條件。印度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實行有效的計劃生育,人口增長率居高不下。聯合國預測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恰恰反映了中國人口控制的巨大效果。龐大的人口規模和高速的人口增長率并沒有給中國帶來快速的發展,因此,中國沒有必要在生育率和人口增長率上與印度爭長短。當然,我們也承認,一個國家能不能發展起來的決定因素并不是人口的多少:印度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后,它仍然能夠發展,甚至快速地發展;中國在13億人口的條件下,也實現了持續多年的快速發展;世界上很多人口密度高的國家,如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也都通過尋找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實現了經濟的起飛。我們認為,對于目前的中國來說,不是人口多了,中國就不能發展,而是在目前的資源環境條件下,人口如果少一些,人均教育資源占有量就會提高一些,人力資本的聚集速度就會快一些,經濟發展的步伐無疑會更快一些,發展的道路也會更平坦一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對中國人口增長要予以適度控制。
當中國人口實現零增長后,是維持人口總量可持續不減,還是逐步沿著負增長的方向發展?雖然對這個問題的問答不一定很迫切,但這是有關人口發展方向問題,含糊不得,否則,同樣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決策。無論是在經濟發展方面,還是在社會發展程度方面,中國現在都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多生多育的意愿還比較強烈。中國人口必須控制,這是一個原則和方向。當然,如何控制,控制的速度和力度必須考慮現實經濟水平和社會發展程度以及群眾的生育意愿。現行的生育政策也是經濟多年實踐、幾經調整才形成現在的框架格局。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條件下,中國人口最終達到15億時才停止增長。也就是說,從現在起,中國還要在未來30年中增加2億人口。15億,并不是中國最適度的人口規模。15億總量的峰值,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如前所述,中國有能力養活15億人,但這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意味中國必須達到15億人。因此,主張中國人口總量維持在峰值水平,長期可持續不減,是沒有根據的。筆者認為,在人口達到零增長以后,在可能的條件下,在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生育意愿情況下,應該平穩引導人口進入緩慢的負增長,逐漸縮小人口總規模。
在人口總量繼續增長和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的“雙夾縫”中,中國人口發展戰略選擇的空間并不很大。在未來生育率的選擇上,原則是清楚的:選擇的生育率不能高于更替水平(即總和生育率不能高于2.1),否則人口總量將永遠增長下去;選擇的生育率也不能太低,比如1.5,否則人口老齡化挑戰會十分嚴峻。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過快的老齡化進程很可能會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另一個嚴重阻礙。在對人口發展過程和趨勢多方案反復模擬和測算的基礎上,《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了在未來30年中,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應該維持在1.8左右,過高和過低都不利于人口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判斷。④
維持總和生育率在1.8左右,是在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和老齡化加速,以及獨生子女家庭增長、出生性別比升高等諸多相關因素之間,以兩害相衡取其輕為原則,進行平衡的結果。如果30年中總和生育率能夠保持在1.8,未來中國人口總量雖然還會增長,但高峰值不會超過15億;中國老齡化的過程雖然仍然在進行,但2020年前老齡化程度還不太高,使我們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老齡化挑戰。
中國目前的實際總和生育率在1.7—1.8之間,考慮到今后幾年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在“雙獨家庭”可以生育兩個孩的政策下,年度總和生育率可能會上升0.1—0.2,中國未來幾年的生育率可以保持在1.8—1.9左右。未來大約6年左右的時間內,由于1985—1990年在出生高峰期間出生的人將大批進入婚育期,盡管總和生育率水平仍然保持在1.8—1.9左右,但每年出生孩子的數量將大大增加,從現在的1600萬左右上升到峰值年的近2000萬。不考慮其他方面,僅就時機來說,在“十一五”期間進行生育政策的大幅度調整是不太妥當的。但是,當出生高峰度過以后,適當對現行生育政策進行完善和調整,以保證全國實際的總和生育率長期維持在1.8左右,則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如果保持1.8的生育率水平,未來中國勞動力的供應總量仍將持續增長到2010年,在達到9.3億的峰值后,維持10年左右的時間,然后緩慢性下降,到2045年左右才回落到2000年勞動力數量的水平。9.3億的勞動力,比全部發達國家勞動力總和還要多。未來中國不會面臨發達國家現在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它面臨的是另外一種性質的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和持續勞動力供應的市場壓力問題。也許今后勞動力會出現結構性短缺,但不會出現總量的短缺;也許勞動力的供給不會再是無限的,但供給肯定是充足的。關鍵在于:一方面,加大勞動力的培訓力度;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應該盡早實現自己的產業升級換代,提高勞動生產率,充分有效地利用中國巨大勞動力資源的優勢。
在保持生育率1.8的情況下,扭轉中國出生性別比偏高,近期內還只能主要依賴計劃生育的利益導向機制、宣傳教育、打擊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和非法人工流產等措施,而不能期望生育政策的大幅度調整。同樣,在保持生育率1.8的情況下,2020年以前,中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可以保持在12%以下,全社會可以充分利用不到15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建立比較完善和覆蓋全人群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也就是說,中國必須主要靠建立有效的養老保障制度,而不是靠提高生育率來應對老齡化挑戰。
同時,20多年來改革開放,給社會經濟及人口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契機。城鄉隔絕壁壘的被打破、不發達地區人們求新求富意識的覺醒,帶來了中國數以億計的遷移流動人口大潮。這一洶涌澎湃的人口空間大轉移,主流是從農村向城市、從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的移動。這些地區的年輕人口大批流向城鎮、中小城市和大城市,不僅給城市的社會經濟生活帶來生機,而且也給其“偏老”的人口年齡結構注入了“年輕化”的活力。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城鄉差異長期存在的背景下,遷移流動人口給遷入地(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年齡結構帶來的“補償效應”會越來越強。在未來中國老年人口增長大體已成定局的條件下,這一“補償效應”在不改變全國人口老齡化總態勢的基礎上,將可能削低未來人口老齡化程度最嚴重地區的峰值點,而拉高老齡化程度最為薄弱地區的“谷底水平”,從而緩解部分區域快速人口老齡化過程。
說中國人口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一點也不過分。作為人口大國,特別是處在快速轉型和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人口問題處理和應對更是事關發展的全局和發展的成敗。在選擇中國人口發展戰略和策略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精心設計措施,更需要明確而堅定的方向和成熟而科學的理論。
注釋:
① 林毅夫:《發展戰略、人口與人口政策》,見曾毅等主編《21世紀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② 胡鞍鋼:《中國人類發展趨勢與長遠目標》,見曾毅等主編《21世紀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③ 李建新:《也論中國人口數量與結構問題》,《人口研究》2001年第5期。
④ 見《人口研究》2007年第1期。
理論視野京8~10C5人口學與計劃生育翟振武20082008
人口發展/控制規模/負增長
中國人口發展正面臨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受到新的挑戰。本文認為,當我們實現了小康社會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控制人口的規模;當中國人口達到15億、實現零增長后,在可能的條件下,應該平穩引導人口進入緩慢的負增長,逐漸縮小人口總規模。
作者:理論視野京8~10C5人口學與計劃生育翟振武20082008
人口發展/控制規模/負增長
網載 2013-09-10 21: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