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東鄉族中學生智力觀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萬明鋼 李柰 邢強 西北師范大學)
  摘要 通過對甘肅漢、藏、東鄉族中學生智力觀的研究,發現各民族中學生對智力主要特征的理解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但在一些特征上表現出文化差別;漢族初二學生與藏、東鄉族初二學生在“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社會適應力”等項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各民族高二組學生對智力主要特征的理解趨于一致;漢族被試在“想象力”,藏族、東鄉族在“自信”這一特征上存在性別差異。
  關鍵詞 民族 中學生 智力觀 跨文化
  * * *
   一、研究目的
  “智力”作為一個心理學的概念,產生于西方主流心理學。長期以來,西方的心理學家們毫不懷疑,心理學關于智力概念的理解具有文化的普遍性。這種智力的觀念帶有明顯的西方文化中心或種族中心主義的傾向。也就是說,是以西方文化的智力標準作為判斷不同文化背景中人們智力及智力發展水平的尺度。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對這種帶有西方文化偏向的智力觀提出了懷疑。先后有心理學家維農(Vernon)提出了智力的文化生態學觀點,貝利(Berry)的文化生態學模式,斯騰伯格(Sternberg)的智力三重理論等[(1)]。他們都運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試圖揭示人類智力與其生存的社會、生態環境、文化模式及種族之間的關系,說明哪些智力特征具有文化的普遍性,哪些具有文化的特殊性。
  智力最終表現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這一點上,心理學家有基本的共識。當把“智力”用不同的理論假設進行分析時,如二因素論,多因素論,三維結構說等,西方心理學家們總是在尋求最能適應他們自己的社會文化種種能力。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人們對其適應的能力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因而智力概念有文化的普遍性和相對性的特征。智力概念不僅僅是心理學的專業術語,也是公眾中普遍存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概念。斯騰伯格稱之為“智力的內隱概念”,即公眾對什么是智力的一種常識性理解。智力的內隱概念與專家對智力的理解是有區別的,它反映了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知識經驗的公眾對智力的看法。一個社會中或一個民族中公眾普遍認同的智力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個社會文化、生態環境對人們適應能力的基本要求。智力的內隱概念的研究是智力跨文化研究的重要策略。我國學者在這方面已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
  本文以甘肅省藏族、東鄉族、漢族中學生為被試,研究不同民族中學生的智力觀,探討智力內隱概念是否受民族、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等的影響,并比較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中學生智力觀有無顯著差異,同時,進一步驗證國內外相關研究結論的普遍性,為民族心理學、民族教育提供一定科學依據。
   二、對象與方法
   1.被試的選取
  漢族被試源自蘭州市西北師大附中、蘭州市第三中學。藏族被試源自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藏族中學。東鄉族被試源自甘肅臨夏地區東鄉索南巴鎮東鄉中學、東鄉師范學校。各民族隨機抽取被試200名,分為初二組、高二組兩組,男女%比例為:漢族51:49;藏族54:46;東鄉族64:36,共計600名被試。
  我們之所以選取的藏族被試源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藏中,是因為其所在地是藏傳佛教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所在地。藏族文化特征十分典型,被試所在學校100%為藏族學生;東鄉族是甘肅省特有少數民族,生活習俗與回族相似,信奉伊斯蘭教。被試所在學校90%以上是東鄉族學生。可以說這兩個少數民族代表了中國西部地區兩種典型的民族文化,即藏傳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
   2.測試方法、程序
  (1)問卷編制
  第一步,請被試寫出自認為可描述智力重要特征或聰明者特征的15個詞匯。
  第二步,將上述結果統計,并按頻數多少每一民族各得出15項頻數較高的詞匯,制成問卷二。
  (2)施測
  將問卷二發放給被試,請被試按其理解的智力或聰明者特征重要性進行排序。藏族被試從小學接受雙語教學,漢語水平達到了理解問卷的水平,個別問題在藏族教師協助下,用母語進行解釋。東鄉族由于沒有自己的文字,教學通用漢語,故無語言障礙。
   3.統計方法
  運用SPSS/PC+(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
   三、結果統計
  1.運用SPSS/PC+進行頻數統計,并計算等級分數,對各民族中學生對智力重要性的排序列表如下:
  表1 漢、藏、東鄉族中學生智力特征重要性排序表
  (附圖 b47j28.JPG
  由表1可以看出:
  (1)漢、藏、東鄉族中學生在對智力重要特征的排序中,漢族與藏族有8項基本一致,漢族與東鄉族有10項基本一致,藏族與東鄉族有7項基本一致。
  (2)其中,漢族學生在對智力重要特征描述中,對智力本質特征認識較為一致,并將其排在較前位置,雖然一些非本質特征,如“愛好廣泛”、“性格開朗”等也包含在其描述中,但并未排在前列。
  (3)藏族學生對諸如:“漢語表達好”、“信仰宗教”、“身體健康”等非本質特征排在較前面,與漢族有明顯差異。
  (4)漢族、藏族、東鄉族學生描述的智力重要特征中,部分與西方主流心理學的智力觀念相符合。
  2.運用K—W Test和μ檢驗分別對不同民族相同年級,相同民族不同年級以及不同性別的中學生關于智力重要特征的排序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3、4。
  表2 漢、藏、東鄉族相同年級學生對智力重要特征的排序差異檢驗
  (附圖 b47j29.JPG
  表3 漢、藏、東鄉族中學生智力重要特征性別差異檢驗
  (附圖 b47j30.JPG
  表4 漢、藏、東鄉族學生不同年級智力重要特征差異檢驗
  (附圖 b47j31.JPG
  從表2、3、4中可以看出:
  (1)漢、藏、東鄉族學生初二組在“邏輯思維、社會適應力”兩項存在.05水平的民族差異,在“想象力”一項存在.01水平的顯著的民族差異。而高二組學生,除“創造力”一項存在.05水平差異外,未見存在顯著差異,可見高二組比初二組學生判斷更加趨于一致。
  (2)同一民族學生,不同年級的被試,漢族在“社會適應力”一項存在.01水平顯著年級差異,高年級學生更看重社會適應性。而藏族學生更看重“邏輯思維能力”,存在.01水平顯著性年級差異。東鄉族學生不同年級判斷,未見顯著差異。
  (3)初二組學生較多看重非本質特征,而高二組學生基本上可抓住智力的本質特征。
  (4)在對智力重要特征性別差異的檢驗中,漢族男生對“想象力”一項評價明顯高于女生,存在.05水平差異。而藏族、東鄉族被試女生對“漢語表達、自信”兩項評價均高于男生,存在.01水平顯著差異。
   四、分析討論
  根據以上結果,對影響不同民族智力概念理解的原因做以下探討:
   1.不同民族被試智力觀的普遍性特征
  從表1中我們發現:漢、藏、東鄉族中學生對智力重要特征的理解具有普遍性,并且他們所描述的智力重要性征,部分與現代西方主流心理學關于智力的理解接近。我們的研究結果,與國內相關研究也具有一致性[(2)]。這表明:雖然漢族、藏族、東鄉族各民族學生生活在不同地域,自然條件不同,所受傳統文化影響也不一樣。但是,各民族學生有著基本相同的認識事物的準則,民族的異同不能作為評價民族智力高低的一個尺度。另外,“邏輯思維、創造力、適應能力”等是智力活動中和社會生活中體現出的共同特征,它們也是智力結構的重要成份。因而,無論其背景有多大差異,這些本質特點還是為人類所共識的。
   2.社會文化背景對智力觀差異的影響
  在研究中發現,漢、藏、東鄉族學生的選項間存在一些差異。首先,智力特征的重要性排序上不同,并且在有些項目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如:漢族學生將“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智力本質特征排在第一、二位,并且選項中多為智力本質特征。而藏族、東鄉族學生將“有上大學愿望”、“信仰宗教”等智力非本質特征排在前列。按照維農區別智力A、B、C法,他認為智力A是兒童通過遺傳基因而獲得的,它決定他們的智力與認知發展的限度,但心理學家無法直接觀察和衡量智力A。作為表現型的智力B,既包含基因特征,也包含環境因素的產物。它指的是可觀察到的、個人日常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在它所屬的文化成員看來是聰明的抑或是愚蠢的。由于智力B在文化方面至少是部分受限制的,因此它的屬性便因文化不同而產生差異。所以,智力B不僅僅屬于文化范疇的問題,它還意味著為了適應特定的文化生態環境而形成的認知技能和認知策略問題[(3)]。所以某個特定種族智力B,會隨它所處環境和進行活動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由于藏族、東鄉族均為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他們的文化分屬于典型的藏傳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宗教信仰是其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宗教文化作為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層面,根深蒂固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并成為認識和判斷事物的準則。由此可以認為,社會文化的差異對智力觀有一定的影響,這與國內學者的一些研究結論較為一致[(4)]。另外,藏族、東鄉族學生將“漢語表達能力”列為智力重要特征,也有一定社會文化的原因。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不同民族間交往機會的增加,商業和貿易活動要求他們必須掌握漢語,漢語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經濟活動的成敗。因而,他們普遍認為“漢語表達能力”是智力或聰明人的一個重要特征:藏族被試還把有“上大學的愿望”列為智力的重要特征,并排列在第二位,這是較為獨特的現象,“上大學的愿望”是一個非智力特征。在調查和與被試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在藏族文化中,人們對有知識、學問淵博的人是十分尊敬的。在班集體中,表現出有上大學愿望的同學大都是品學兼優者,因而他們常常把“上大學的愿望”看作是智力的重要特征,把其排在較前位置。
   3.受教育程度對智力觀差異的影響
  由表2、3中可以看出:漢族初二組學生,與藏族、東鄉族初二組學生相比較,在“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社會適應力”三項智力特征的排序上分別存在.01、.05水平的顯著差異。這三項特征都是智力概念的核心特征,漢族初中生能區別出什么是智力特征,什么是非智力特征,他們的看法與專家的觀點比較接近。藏族和東鄉族的初二學生在排序時,常常將智力特征和非智力特征相混淆。在他們的排序中優選了一些與他們的社會生活環境相適應的、有實用價值的特征。同時,藏族、東鄉族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中,智力無論作為心理學概念還是日常概念在初二學生中并不常用。生活在都市的漢族學生,由于來自學校、社會、家庭和各種媒體的大量信息,他們對智力這一概念并不陌生,而且在使用上與專家的智力觀比較接近。
  高二組,漢、藏、東鄉三個民族的學生對智力特征的重要性排序趨向于一致。雖然他們的社會文化背景并沒有變化,但是他們受教育的程度與初二學生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藏族、東鄉族學生的智力概念發生了變化。學生自我概念的成熟,邏輯思維水平的提高,他們較能理性地分析和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各種心理特征,對自我和他人的評價也越來越精細。來自于教學的各種知識和經驗,也使得他們能夠區分出智力與非智力特征,表現出藏、東鄉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的智力觀趨于一致。
  初二學生與高二學生的學習性質、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法也不一樣。初二學生的學習性質、學習任務相對偏易,抽象思維內容未占主要地位。因而,只要“學習勤奮,有恒心”就可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到了高中,課程內容相對難度較大,學習中需要大量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綜合。只靠“勤奮、恒心”并不一定能夠保證在學業上獲得成功。這種變化也使得學生逐步認識到,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等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他們對有關智力本質的描述較多,并接近專家對智力的看法。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同社會接觸日益增多,生活交際范圍逐漸擴大。高中生逐漸認識到社會環境的復雜與多變性。所以,他們相對初中生對“社會適應能力”的評價要高,這與教育以及其生活經驗的積累有關。這一點與國內有關研究結果是相一致的。[(4)]
   4.性別角色對智力觀差異的影響
  從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學生對智力特征的一些項目的排序存在著性別差異。漢族在“想象力”這一項的排序存在著性別差異(.05水平)。至于存在這種差異的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藏、東鄉族男女生對自信這一特征的排序存在著非常顯著的(.01)性別差異。由于社會、歷史的原因,在他們的文化中普遍認為男性比女性更聰明,并且適齡女童不入學或中途輟學的現象十分普遍。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東鄉族被試的初二組中女生僅占27.3%,高二組中的女生更少。藏族也存在同樣問題。許多女性被試在我們的訪談中表現出自卑、學習自信心不足等傾向,因而在自信心這一特征上反映出來的性別差異正是社會文化對其角色期待的折射。
  東鄉族男女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存在著.05水平的性別差異。由于上述同樣的原因,許多東鄉族女孩很少跟外界接觸,終日在家勞作。而東鄉族在語言上較為獨特,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東鄉族聚居地,若不接受學校教育,則很少有接觸其他民族語言的機會。東鄉族女性講漢語的很少,而男性由于受教育或外出做生意,與外界的接觸較多,一般都能講流利的漢語。因此,東鄉族女生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評價高于男生。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個體的智力觀受社會文化、教育程度、年齡、性別角色等因素的影響。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不同民族的智力觀中均包含著一些反映他們獨特的社會文化的內容,是個體適應環境應具備的心理特征。盡管有些特征是非智力的。從個體發展和受教育的角度來看,對智力概念的理解受年齡與受教育程度的影響。智力概念可以從日常的、前科學的、專家的等不同層次上去把握。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的發展,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被試對智力概念的掌握更趨于全面和接近智力概念的實質。從總體上來看,各民族不同年級、不同性別被試智力觀的相同或相似之處還是主要的。
   五、小結
  1.漢、藏、東鄉族中學生對智力概念理解有較高的一致性,尤其在智力本質特征的選擇與排序上,與專家的看法比較接近。從發展來看,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漢、藏、東鄉族中學生的智力觀有趨于一致的變化傾向。
  2.漢、藏、東鄉族中學生對智力特征的個別項目的選擇與排序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漢族學生從初中到高中都比較接近專家的智力觀。藏族、東鄉族學生選擇了一些與他們獨特的社會生活相適應的特征,這些特征也是個體適應社會所要求的特征,如“信仰宗教”、“漢語表達好”等。總體來講,藏、東鄉族中學生的智力觀中的社會性因素表現比較明顯。
  3.漢、藏、東鄉族中學生對智力特征的一些項目的選擇與排序上存在性別差異。
  參考文獻
  [1]鄭雪,當代智力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模式,《心理發展與教育》,1995.3
  [2]張厚粲,吳正,公眾的智力觀,《心理科學》,1994.1
  [3]約翰·U·歐格布,關于智力的文化生態學觀點,心理科學通訊,1988.3
  [4]蔡笑岳,姜利瓊,西南地區五種民族中小學生的智力觀念的跨文化研究,《心理科學》1995.6
  * 本研究得到國家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資助。*
  
  
  
心理發展與教育京1-6B4心理學萬明鋼/李柰/邢強19971997 作者:心理發展與教育京1-6B4心理學萬明鋼/李柰/邢強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6:36

[新一篇] 水權轉讓的法律分析

[舊一篇] 漢堡包史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