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反思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成就與問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實施的矛盾
   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所取得的成就:
  (1)區域傾斜政策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全面高漲。這表現在18年以來全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高于改革開放前30年的平均增長率,從1987年至1996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9.8%,為世界所罕見。而且還表現在絕大多數地區的經濟平均增長率也高于改革開放前的平均增長率。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正在由溫飽邁向小康,目前全國部分城市和發達地區農村的居民生活已達到小康水平,農村貧困人口總人口的比例已由八十年代末的9%左右下降為不到6%,國民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新臺階。
  (2)區域傾斜政策促進了新的經濟增長源的形成。非均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不僅促成了全國經濟的普遍高漲,而且促成和塑造了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源和新興工業基地——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和山東。這幾個地區在改革開放前其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953~1978年,全國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為6.0%,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和山東的國民收入的年均增長率則分別為5.7%、5.3%、5.4%、5.6%、5.7%。1979—1990年,全國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是8.4%,而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和山東的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9%、11.5%、11.0%、10.5%、10.0%,改革開放后,這幾個地區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不僅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一躍而居全國前幾名。
  (3)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實現了出發點和目標的轉換。改革開放前,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為了平衡工業布局;二是為了備戰。改革開放后,區域經濟發展出發點和目標在非均衡發展戰略的推動下也發生了重大轉變,由平衡工業布局轉向推進現代化建設,由備戰轉向推進改革開放。
  (4)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配合和促進了經濟體制的改革,推進了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沿海地區得以試點、實行和深化,減少了經濟體制改革一下子在全國展開所帶來的風險,并為改革的推行和深化創造了較好的經濟環境。
  (5)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配合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實現了從封閉式向開放式發展戰略的轉變,充分地發揮了各地區的比較優勢,有效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出現的問題
  雖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各個區域自身發展條件不同,加上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一些體制因素和政策不完善等原因,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和矛盾。
  (1)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非均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推行,直接導致和加劇沿海和內地、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發展潛力、人民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的差距不斷擴大。1994年東部地區居民人均收入同中、西部地區的差距由1993年的1.37∶0.93∶1,擴大為1.41∶0.95∶1(以西部地區為1)從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看,“八五”期間,東部沿海地區達16%左右,中西部地區為9%左右,兩者差距為7個百分點。而“七五”期間,增長幅度差距僅為1.4個百分點。這一差異使東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持續上升,由1990年的52.4%上升到1995年的62%以上,內地則由47.6%下降到38%以下。全國的592個貧困縣,90%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由此就造成了中、西部地區資源、資金、人才向東流,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造成并將繼續造成不利的影響,使區域差距拉大陷入“馬太效應”惡性循環中。
  (2)強化區域產業結構趨同趨勢。非均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造成區域間同樣的努力得不到同樣收益的區域利益扭曲格局。在區域利益扭曲的情況下,加上價格體系的不合理,加工工業產品與能源、原材料產品價格的反差較大,勢必使各地區在價高利大的加工工業領域中展開激烈競爭,促進并強化了區域產業結構趨同,造成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的工業結構相似率分別高達93.5%和97.9%,產業結構的高度趨同,阻礙了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國民經濟的綜合效益,而且低水平的重復投資、重復建設、重復生產,達不到應有的專業程度和規模,影響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質量。
  (3)貿易封鎖和資源爭奪的現象形成并不斷強化。非均衡區域經濟發中形成的不平衡競爭環境,以及中央、地方、企業等經濟主體間的權限劃分不明確,一些地區在采取經濟手段的同時,也采取違背商品經濟的行政手段,實行地方保護主義,以免“肥水外流”,如通過行政命令阻止區域間資源和商品的流動,行政干預企業,與中央政府討價還價,與其他地區橫向攀比等,投資利益目標短期化,造成貿易封鎖和資源爭奪現象的出現。
  (4)生產布局偏置與產業結構失衡并存。非均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造成投資和政策不分產業、部門全面向東傾斜,使得本應很好貫徹的農業能源、原材料和交通郵電等基礎產業與基礎設施傾斜的產業政策失去了應有的效用,結果使我國產業結構比例關系的嚴重失調得不到調整,農業缺乏后勁,能源、原材料、交通郵電等基礎產業的發展嚴重滯后。
   二、對策與措施: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完善
  1.明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效率與公平是經濟政策的兩大目標,是矛盾統一體,不能只追求一方面而舍棄另一方。中國的非均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在過去的18年中,片面強調經濟效率目標,忽視平衡目標,投資與政策一味向沿海地區傾斜,造成區域經濟差距急劇拉大和區域利益關系嚴重扭曲,導致區域間嚴重的結構趨同和貿易摩擦,影響了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協調發展。
  然而,今后的調整方向亦不能重蹈覆轍,另走極端,只重平衡輕效率,以犧牲全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宏觀經濟效益為代價,強制實現區域平衡,使我國經濟發展繞過區域增長不平衡階段,這種選擇明顯不利國家整體利益,而且在改革開放的前提下,也是不可能的,除非經濟體制回到傳統模式。唯一正確的選擇是,調整和完善目前的非均衡發展戰略,在注重效率目標和非均衡增長的同時,充分考慮我國復雜和獨特的區域問題,在區域經濟非均衡協調發展中求得“平衡”和“效率”、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統一,把東部地區的發展和中西部地區的經濟開發很好地結合起來,以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以中西部地區的經濟開發支持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沿海與內地和東、中、西三大地帶各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協調發展。
  2.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要處理好區域傾斜與產業傾斜的矛盾。過去在執行非均衡發展戰略時,顧此失彼,不分產業地均向東部傾斜,忽略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開發和建設,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東西部差距的拉大。今后應實行區域政策產業化,產業政策區域化,從而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
  區域政策產業化,產業政策區域化。由于我國自然資源和經濟技術水平地區差異很大,必須把產業政策分解落實到相應區域,具體地說,就是沿海地區經濟技術發達,但能源礦產資源貧乏,因此,高新技術產業要具體落實到東部沿海區域,在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和政策優惠上要向這一地區傾斜;同時,能源、原材料是中西部地區的優勢產業,在這些產業的投資和政策上要落實到中西部區域;而農業、交通郵電的地區差異性較小,可由中央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落實到不同區域。
  3.中央宏觀調控要有力度。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適度與否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成長,然而,制定科學、規范的區域傾斜政策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了解各區域的自然、社會、經濟狀況及區域間的分工和合作的變化發展,而且更需要準確地把握政策傾斜的方向、力度及時間,并不斷進行調整。這些都需要中央政府適時地制定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并能運用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手段,切實貫徹執行,以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今后采取的對策應是逐步增強中央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提高絕對量和相對量,保證宏觀政策出臺時能有強大的財政后盾支持,使宏觀政策順利貫徹到位。增強中央財政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省級經濟要積極參與國內外經濟的分工和競爭,并服從國家發展的全局需要,中央宏觀調控要有力度,協調各區域經濟的發展,以保障全國整體的利益和效率。
  4.增強市場機制的引導。要完善我國的市場機制,包括兩方面:一是合理的價格體系,二是發育良好的統一市場。東西部區域由于不合理的價格體系,造成西部地區低價“出口”能源、原材料到東部,并從東部高價“進口”加工產品,區域利益格局扭曲。為減少損失,西部盲目上馬一些低效率、技術含量低的加工工業,導致東、西部工業結構趨同化,“大而全,小而全”,浪費資源,降低國民經濟的質量。國家必須逐步解決資源產品與加工產品不合理的價格體系,東部應把生產主要轉向高科技的最新產業,搞外向型經濟,把國內市場大部分讓給中西部地區,同時培育國內統一市場,避免行政封鎖,公平競爭,讓產品自由流通,減少交易成本。
  西部地區應用市場機制的引導來帶動經濟的發展,改變過去落后的思想觀念,增強商品意識,開發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深度加工工業,增加附加價值,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同時,也應改變以往的消極思想,積極向外擴展,將自己的優勢產品輸送到周邊國家,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協作。
  5.充分利用擴散效應,強化區域協調發展和產業互補的內在機制。東部在開發新產品和形成新產業的同時,必將不斷“溢出”老產品和老產業,這些“溢出”的產品、產業在大多數情況下,在相對落后的地區仍有一定開發價值,這種由東往西擴散的繼起性和遞補性,必須輔之以恰當政策調控加以鼓勵和疏導,這樣,不僅可使落后地區的經濟加快發展,也可使沿海地區的經濟避免過度膨脹和結構老化,保持旺盛的經濟活力,并進而促進國民經濟總體效率的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經法學院)
   (責任編輯:賀永泉)*
  
  
  
蘭州學刊15-16,14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黃玉妹19971997 作者:蘭州學刊15-16,14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黃玉妹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26:13

[新一篇] 中國制度變遷理論研究述評

[舊一篇]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理論研究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