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6964[2004]01-031205-1117 轉型國家的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由于中央銀行在一國金融結構中的特殊性,央行體制改革的成敗直接關系到轉型國家金融體制乃至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與否。因而,這些國家在轉型過程中都對中央銀行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央銀行的特殊性集中表現為其肩負的雙重職能:作為國家銀行,央行配合政府其他部門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而作為發行銀行,又必須排除政府短期行為的干擾,維護貨幣穩定。這其中矛盾的焦點正是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IBI)的維護與提高。所謂央行獨立,就是作為貨幣當局的中央銀行在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過程中的獨立自主權,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自主決定如何實現政策目標;二是決策不受政府部門的影響和干擾。 轉型國家普遍面臨政治、經濟的困境,如議會權力動搖不定,憲法對央行獨立性支持不足,國營企業經營困難,失業人口不斷增加等,從而削弱了央行的法定獨立性。但是,一些比較領先的轉型國家還是在改革過程中逐步強化金融調控機構的信譽程度,使央行擁有了必要的獨立地位。 一、理論綜述:轉型國家探討中央銀行獨立性的緣由 大量主張央行相對獨立性的理論和實證是以研究貨幣政策應以控制通脹為首要目標這樣一個命題為出發點的。經濟學家運用“時間非一致”原理,為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尋找到理論的解釋。我們將從“時間非一致”的假定出發證明,在經濟全面衰退的現實危機面前,轉型國家往往更有動機偏向濫用貨幣擴張手段,而央行的非獨立性將進一步加劇引發惡性通脹的風險。 轉型初期,這些國家經濟紛紛出現大幅度的滑坡(見表1)。這既有計劃體制下低效因素的長期積累,也有原有經濟聯系突然中斷導致的影響,當然還包括各類經濟主體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消極適應。對政府而言,將通脹率抬高到一定水平是迅速抑制經濟衰退,并刺激經濟復蘇的一支強心劑。政府偏向濫用貨幣擴張的動機主要有四種:一是拉動就業。因為根據Phillips曲線,一個未被預期的通脹沖擊將拉動失業率偏離當前的均衡,向更低的失業水平逼近;二是滿足財政需要。轉型初期物價上漲、企業虧損、稅基削弱都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貨幣貶值可以有效的減少政府債務本息的償付,從而利用征收鑄幣稅來彌補財政赤字;三是平衡國際收支。面對巨額外債,轉型國家名義貨幣貶值可以降低真實工資水平、提高產出,從而將更多資源配置到出口和進口替代部門以改善目前的國際收支狀況;四是穩定金融體系。政府對銀行信貸的直接干預、大量累積的壞帳、尚不完備的金融監管等金融結構特征決定轉型國家央行必須是有問題銀行的最后拯救者和社會公共部門的補貼者,而高通脹率則是這一政策的支付成本。 表1 1990-1995年阿爾巴尼亞等8個轉型國家GDP變化情況(%) 附圖 資料來源:Economics of Transition,Volume6(1),1998P.251. 在“通脹偏向”的政策下,央行的非獨立性將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的沖擊。以利率傳導機制為例,當公眾通脹預期增強,從而消費者貨幣需求減少,企業投資需求增加時,如果銀行利率能迅速、獨立的作出反應,適時提高,將不失為一個補救的辦法。但是,在轉型國家,利率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可被利用的經濟杠桿,在長期的計劃體制下,名義利率已不再反映通貨膨脹的變化,其水平經常處于負利率的情況,利率的急劇下調將加重企業和銀行的負担,難以被政府輕松的選擇。這樣,央行就始終處于兩難的境地中:一方面,通貨膨脹的現實要求央行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硪環矯妫終>沒疃降母稍つ勘曖執偈寡胄屑絳┯醣遙傭緯尚亂宦值耐ㄕ統寤鰲?杉凸已胄械姆嵌懶⑿允瞧洹巴ㄕ推頡輩歡锨炕鬧匾蛩亍?br> 政府的“通脹偏向”政策在“時間非一致”的前提假定下將惡化社會福利水平。如果沒有預承諾機制,政府的最優政策選擇將是時間不一致的,當期最優的政策未必在未來各期最優。那么,對轉型國家而言,最好是在通脹預期形成前后的政策有所變化,且變化不在公眾的預期之中,比如政府和工人簽定了工資合同之后突然提高通脹率以刺激就業。然而,在理性預期的假設下,公眾認為政府為了拉動經濟,調高對通脹的預期是很自然的。于是,預期通脹率反應了通貨膨脹的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實際通脹水平等于預期水平,此時沒有貨幣驚奇(Monetary Surprise)和就業增長,但通貨膨脹突飛猛進,政府刺激就業的目標流產。可以用模型證明這種“時間非一致”下社會福利下降的機理。我們假定如下Phillips曲線(1)和政府目標函數(2): 附圖 顯然,(6)式比(5)式的預期福利損失小,也更趨近政府期望的政策目標。 為了避免類似(5)式“通脹偏向”政策所導致的社會福利惡化,需要一種機制來保證政府承諾得以履行。在機制設計上主要有保守中央銀行家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兩種。Rogoff認為,保守的中央銀行家比社會公眾更加討厭通貨膨脹,因而授權央行制定、執行貨幣政策更有利于控制誘發“通脹偏向”的動機。與后一理論不同的是,政府對央行授權僅限于控制通脹為目標變量的場合,沒有授權央行隨意設定其他政策目標。而委托代理理論沒有在權力分配上多花心思,政策決定權從一開始就交給作為政府代理人的央行,通過在通脹率、產出等變量與央行收益之間建立簡單的線性關系,有效消除央行的“通脹偏向”。 二、實證分析;轉型國家中央銀行獨立性指數評價 學界有關央行獨立性的指數分類很多,包括GMT指數、DF指數、CWN指數、PN指數等。我們從各類指數體系中可以歸納出央行相對獨立性的具體體現:一是目標獨立,將貨幣穩定作為調控經濟的主要目標,且完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不受政府操縱,則央行獨立性較高;二是經濟獨立,即央行控制其給予政府貸款的數量、利率,制定貨幣政策及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管的能力。在貨幣政策決策過程中主導地位越高,向政府提供貸款條件越苛刻,獨立性越高;三是政治獨立,如央行官員任免、政府參與央行委員會會議的情況、委員任期等因素。在政府無權解除央行行長職務的情況下,央行獨立性最高。 Bilin Neyapti采用CWN指數體系對阿爾巴尼亞等8個轉型國家的央行法定獨立性進行了實證分析,從16個方面(見附表)進行評分,而后將每一方面的得分乘以權重,綜合得到各國央行相對獨立性指數(見表2)。 表2 阿爾巴尼亞等8個轉型國家央行法定獨立性CWN指數 附圖 資料來源:Bilin Neyupti,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Eustern Europe,Economic System 25,2001,P381-399. 從表2中可以發現:捷克、匈牙利、波蘭和斯洛文尼亞的央行法定獨立性最高,特別在獨立制定金融政策、擁有最終決定權方面的得分位居8國前列。而羅馬尼亞在央行官員任免、目標唯一獨立等方面的評分始終很低。聯系國內連年財政赤字、產出下降等問題的困擾,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羅馬尼亞央行對政府貸款的額度、期限、担保、利率等方面的條件約束比較寬松。總體來說,除羅馬尼亞以外,其余轉型國家都已經從法律上基本確保了央行較高的獨立性。事實上,匈牙利等5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市場機制比較完善的轉型國家的央行獨立性指數超過CWN體系下發達國家樣本的平均水平(0.36)。 由于轉型國家的中央銀行法基本都將貨幣穩定作為其首要目標,因而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央行獨立性與實際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這在轉型國家尤其具有現實意義。理論上講,央行具有較高的獨立性,能夠在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上實現預算約束的硬化:高度授權追求價格穩定的央行可以避免為財政赤字和虧損企業融資的壓力,因而其貨幣政策能夠更明確地指向穩定價格的中期目標。Praksh Lougani和Nathan sheets對12個轉型國家央行獨立性與其通貨膨脹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具體方法是將轉型國家央行的特征與德國央行的特征進行比較計分(SiB法)。之所以選擇德國央行作為參照系,是因為德國央行通常被認為是央行獨立性和效率性的典范,是很多轉型國家效仿的樣本。我們列出與表2相對應的其中6個國家的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阿爾巴尼亞等6個轉型國家央行獨立性與通貨膨脹率關系的SIB測試
1993年通脹率 SIB測試 通脹率 捧名 得分 捧名阿爾巴尼亞 85 5 0.778 4保加利亞 73 4 1.000 5捷克 21 1 1.000 5匈牙利 22 2 0.722 3波蘭 35 3 0.611 2羅馬尼亞 256 6 0.556 1 YOU Xiu-l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zhou 310029)In recent years,the study of microsatellities,mtDNA and PCDX gene of language evolution,that probably to conclude that modem humans originating in Africa constitute the majority of the current gene pool in Esat Asia.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bined these results with chinese neolithic age sites and chinese language of cereals and primitive stone farming tools,that shows so generality to those in European language,all of these events strongly elucidates the close relations of human migration,language evolution with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e all over Afro-Europe and East Asia.麥挺,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上海市十屆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專門委員會委員; 徐思嘉,女,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碩士研究生 作者:世界經濟研究滬40~45F8世界經濟導刊麥挺/徐思20042004本文從“時間非一致”的假定出發證明,在經濟全面衰退的現實危機面前,轉型國家往往更有動機偏向濫用貨幣擴張手段,而央行的非獨立性將進一步加劇引發惡性通脹的風險,為了避免“通脹偏向”政策所導致的社會福利惡化,需要一種機制來保證政府承諾得以履行。檢驗表明,轉型國家大多存在央行法定獨立先于實質獨立的情況,即央行法定獨立性很高,但事實上貨幣政策還是由政府控制而難以完全獨立有效抑制通脹。跨期聲譽模型表明,僅僅實現央行的法定獨立可能在長期產生負的社會福利效應。為此,建議確定合適的名義政策目標以強化央行的預承諾能力,同時要加強企業治理,財政機制方面的配套改革,使各項調控措施相互協調。央行獨立性/時間非一致/通脹偏向/法定獨立/實質獨立/名義目標本文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后SARS的中國旅游業”課題研究報告的子報告。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