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一體化與外資流入——日本在歐美的直接投資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90年代以來,區域一體化協定迅速增加。截至2003年5月,區域貿易協定(RTAs)已經多達265個(WTO,2003),其中絕大部分是在90年代簽訂的。由于區域協定大都帶有封閉和排他的特征,這些協定的增加、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性質的變化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區域協定是否與以貿易自由化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制相容。一種担心是這些區域協定會對非成員國進行歧視,協定中的貿易和關稅規則會增加跨區成本,從而阻礙了區域之間的貿易。但是,不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功過是非,世界經濟的確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以歐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亞太經合組織(APEC)為主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時代。區域一體化的興起,將對跨國公司國際生產和FDI全球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區域一體化和外資流入效應
    區域一體化主要指區域內貿易壁壘和投資限制的下降或消除。任何能夠導致國際直接投資發生變化的事件,總是首先通過它對決定直接投資的各類因素的影響來發生作用的。所以,要分析區域一體化與FDI的聯系,回顧一下國際生產理論中有關直接投資決定因素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認為,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行為并非一種孤立的活動,而必須同國際生產的其他方式結合起來才能得到完整的解釋。根據這一理論,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要取決于三組相互影響的因素,即企業的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和內部化優勢。區域一體化主要通過改變企業的所有權優勢和區位優勢,對FDI的方向和規模產生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靜態效應主要是指,伴隨著由于相對價格的變化引起的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而產生的投資轉移和投資創造效應,而動態效應則是和區域一體化的中長期投資效應相聯系的。
    1.區域一體化的靜態效應
    早期關于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認為,貿易和資本流動是服務于國外市場的兩種替代方式。從貿易和要素流動性關系的理論來看,關稅壁壘有助于促進進口替代型FDI,而總體關稅的降低將會減少FDI流入,甚至會促使跨國公司抽回國外的原有投資。非關稅壁壘和FDI的關系也是如此:如果一體化安排減少或消除了非關稅壁壘,那么,出口而不是在國外生產可能是跨國公司所選擇的更為可行的模式。但是,也有研究認為,FDI能用于保護跨國公司的無形資產,即采用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服務于東道國市場比產品出口或技術許可更加有利可圖。在國外市場中,本地企業對當地市場、消費者偏好及經營實踐經驗等具有更深的了解,以國際化經營為目標的跨國公司要在國外市場中成功地與當地企業競爭,就必須擁有當地企業所沒有的無形資產,比如工業技術和市場營銷特長,以便獲得競爭優勢。對無形資產的有效開發要求公司通過建立國外分支機構來實現國際經營內部化。由于產品出口和技術出口等其他國際化經營方式需要承担相對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即使國家之間不存在任何貿易壁壘,FDI也有可能產生。比如,盡管OECD國家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都比較低,但是卻存在著大量的相互投資。這種現象可能說明了跨國公司“內部化”動機在對外投資中的相對重要性。事實上,雖然這種“內部化”觀沒有強調貿易壁壘的投資效應,但無疑它確認了市場規模和競爭對FDI的促進作用,而這些促進因素和區域一體化又是緊密相關的。
      表1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存量)(%)
       1980  199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EU      10.6  17.7  19.3  18.1  19.3  19.7  22.8NAFTA     29   44.4  39.7  42.8  49.7  50.3  48.9亞洲“四小” 9.6  8.3  12.3  10  8.6  8.3  7.9中國      0   0.9  7.8  6.6  2.9  3.1  3.3其它     50.5  28.4  20.8  22.4  19.4  18.4  16.9總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XIE Zuo-shiCapital flight will decrease the output of capital-intensive product and labor-intensive product,and what's more,it will make the decrease of capital-intensive product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labor-intensive product.Capital flight will also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y under an equilibrium state,and intensify the industrial stock adjustment in countri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transition.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during this period is nothing but to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heavy industry in economy.However,due to the high capital intensiveness and special function of assets,the stock adjustment of heavy industry will result in a high sunk cost,which in turn will further worse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趙衛東 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 作者:國際經濟合作京39~44F8世界經濟導刊趙衛20042004原蘇聯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即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由于忽視了經濟體制因素,所以未取得預期成效。俄羅斯向市場經濟轉軌后,由于市場體系的不完善,市場功能未能有效發揮,所以仍未改變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市場經濟體制是生成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必要條件,但并不是惟一的條件。俄羅斯/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體制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項目批準號:02AJJL006。祝東力
    
    
    

網載 2013-09-10 21:29:1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