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安慰你:現代焦灼的心靈?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對傳統的反思是對生命本體的反思——我們不過是普通人,歷史的進程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無庸置疑,我們除了跟隨歷史
車輪前進之外別無選擇。農耕社會已漸行漸遠,更重要的是,人類的能耐已大到可以為自己創造氣候——小至
空調,大至生物圈,與農耕社會相關的節氣、傳統,也隨之淡出。你再熱愛它、再哭著喊著要它回來,它還是
要離開。即便回來,也已經帶著不同的面貌,說不定已經沾上了洋氣、說不定已經被商業包裝一個另類購
物節、說不定已經被賦予另外的文化含義,被貼上了另外的標簽,說不定……

但話又說回來了,脫離農耕社會以后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人們的感情需求卻仍然沒有脫離人們最初
的需求:需要愛、需要被人關注、需要在痛苦時有安慰、歡樂時有分享、需要生活內容既有多姿靈動跳躍
式節奏,又有沉靜凝神內心自觀。發達的科技能解決這些需求嗎?這怎么辦?肉體得到了享受,心靈卻日益
焦灼?具有諷刺意義的悖論是:人類為自己造出諸般享受快樂的物質同時,居然還得為自己造出許許多多
抗憂郁藥品。

于是回歸傳統成了又一個話題。理論上——嚴格意義上——回歸傳統這個話題更好比是時光倒流的科幻題目,
因為這是"Mission impossible",但既然有些傳統具有某種鮮明的符號,把這符號拿來暫且安慰一下又有何坊
?比方端午節,吟誦《九歌》懷念屈原是一種符號,重讀一下《九歌》有什么不好?這是非常優美的
詩歌啊;還有賽龍舟,不去考慮它的出處,只是為健身考慮也大有好處;還有包粽子,糯米與粽葉
的那種食品的絕妙搭配達到的佳美境界是肯德基老家的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的——雖然他們發明了登月
飛船。如果有一天他們還發明出了自己吃飯機——我們也一點都不奇怪而且向他們表示祝賀。

想來憑著現代科技發展的能耐還完全可以造出最先進的抗憂郁藥或是最靈驗的抗癌藥,可是它造得出“開心
丸”嗎?造得出“后悔藥”嗎?

相形之下,傳統的中醫卻似乎能給人心靈以安撫。它們的醫學原理不是我們可以討論的話題,對它們的感覺
我們倒可以表達一二。比如在西醫令人恐懼的“癌癥”名詞面前,中醫只是一個令人不那么心驚膽戰的“郁
結”,結果不外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現在大家都知道很多疾病其實是心病,但心在哪兒?心是干什么的?中醫和西醫的理論很不一樣啊。在萬般
無奈之下,“回歸傳統”就好像成了我們的一葉方舟。

端午節的原文化形態是全民防疫健身

農歷五月初五(6月11日)是端午節。著名民俗學家、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
丙安認為,端午節兩千多年來一直中華多民族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全民健身節日。但一段時間以來,端
午節被扭曲淡化得失去原有意義,應當盡快搶救和保護端午節原文化形態,使古老的民俗健身節日以其豐富
的文化內涵融入現代生活。

烏丙安告訴記者,端午節源于我國遠古的祭龍日,當時的人們希冀以龍的威懾力驅除所有的災疫邪崇。此后
端午節就以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驅邪禳災的形式傳承下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手足腕,用楝葉包米粽
,采插艾葉、菖蒲,取蟾酥,涂飲雄黃酒,調制朱砂酒,采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墻上張
掛鐘馗畫像或避邪印等等,都和上述節日主題息息相關。

為什么要選擇農歷五月初五呢?這是由于芒種過后,天氣開始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
繁殖,易咬傷人。中國古書《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荊楚歲時記》也說:“五月五日,競采
雜藥,可治百病。”長此以往,遂成風俗。不但漢族在酷暑之前要進行這次大規模的防疫祛病活動,許多
少數民族也是如此。比如四川小涼山彝族群眾就在端午節時進山采藥,做防病治病之用。

烏丙安指出,人們習慣性認為端午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實際上那不過是湘、鄂一帶的傳說。而在江
浙,人們在端午節中又加入了祭伍子胥、紀念越王勾踐及孝女曹蛾等內容。這種局部歷史文化的延伸
畢竟不能取代全民性的民俗大節,現在應恢復端午節兩千多年來防災祛病、祈求健康長壽的本來含義,
搶救并保護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態。當然這并不是說就不要過具有本地方特色的端午節,而是說應當在繼承
全民共有共享的端午節民俗傳統的同時,過好多樣化的各具特色的地區性端午節。


文敏 2011-02-22 20:27:18

[新一篇] 時寒冰:從房價到經濟,走向崩潰亦或天堂

[舊一篇] 贊嘆BBS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