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與自然的札記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現實世界的兩個最重要的關系
  一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二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關系。人類全部活動都是圍繞處理這兩種關系,這兩種關系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人的社會關系以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基礎;人與自然的關系以人的社會關系為前提。這兩種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但是,我們常常只是從人的角度,是在不考慮自然因素的情況下看待歷史事件;或者只從人類利益的角度,不考慮人對自然界的作用(特別是不考慮這種作用的不良后果)的情況下看待自然界。這樣,就使我們犯了主觀片面的錯誤。
  二、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人在自然界的地位
  首先,人與自然有本質區別。人從動物分化出來,世界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地球的進化發展到人類階段,有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但是,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不是一般的動物,動物以本能的方式適應環境,只是無意識地對環境發生作用;而人制造和使用工具,以文化的方式適應環境,通過勞動有目的地改變環境,創造屬于人類的自然界。
  其次,不能把這種區別作絕對化的、抽象的理解。在生命組織層次的演化序列中,人處于最高級的地位,人具有心理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因素。但是,不能過分強調這種區別,因為作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也是生物學的人,不能脫離自然界,離開自然界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服從生態學規律。
  第三,通常認為,人與自然是同時并存,這是不正確的。人和自然不是同時并存,而是相互作用;而且只有符合生態規律的相互作用,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與共同進化;如果這種相互作用違反生態規律,人與自然不可能同時共存。
  第四,通常認為,自然界只是人和社會的外部條件,這也是不正確的。自然界是“人—社會—自然”系統的內在機制,自然因素支持和參與社會歷史的創造,從而獲得社會歷史尺度。我們要重視自然界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人與自然關系的性質
  一方面是人對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自然對人的作用。人成為地球生態系統的調控者,對地球生態過程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特點如下:
  1.人類活動必然引起自然界的變化,而且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人類活動引起自然界的變化也越來越大,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類破壞自然也不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我們進行環境保護的思想基礎。
  2.人、社會和自然的“高度相關”。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一方面是自然決定人,這是人的自然化;另一方面是人決定自然,這是自然的人化。這種相關性包括正相關和負相關。自然因素支持人類文化,人類建設良好的生態,這是正相關;自然災害對人類利益的損害,人類活動破壞生態,這是負相關。這種相關性表現為主體(人和社會)與客觀(自然環境)的統一,主觀(人的實踐目的)與客觀(自然規律)的統一。忽視或違反這種相關性,人的實踐目的和方法違反自然規律,就表現為主體與客體的沖突。只有通過調節人和社會的活動,使人類行為符合客觀規律,才能解決這種沖突。
  3.人和社會活動加速自然進化過程。主要特點是:第一,加速地球表面物質進化和有序化過程,同時,也加劇它的退化和無序化過程;但是,總趨勢是向提高有序化的方向發展。第二,加速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人類活動加速地球物質進化,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與人類技術活動有關的化學過程中,人類生產和使用大量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加速物質的化學進化;二是在與人類技術活動有關的生命過程中,人類的生物性生產加速物質的生物進化。
  4.人類與自然共同進化。現在人類活動已經成為一種強大的物質力量,人類對生態過程的作用已經具有全球的性質。這種力量的作用正在創造人類生活的兩個世界:人類社會(技術圈和智慧圈)與自然界(生物圈)
  四、人類生存和自然界生存的關系
  生存,一方面是人類生存,另一方面是人以外的其他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但是,這兩者是有矛盾的。特別是人類以損害自然界生存的方式謀求自己的生存,使兩者的矛盾從對立發展為嚴重的沖突。
  這是不正常的現象。因為人與自然雖然有矛盾,但也存在共同利益。人類文化只有在健全的環境條件下才能健全發展。從長遠來看,人類不能采取掠奪自然的、“反自然”的方式生存,而要采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生活,自然界的生存要受到尊重。
  五、人類對策與自然對策的關系
  人類從自然界獲得生存資料,既定的對策是不斷改進技術工具,以便從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質和能量;但是,人類在采取自己的對策時,從來也不考慮它所導致的后果,不關心自然界的對策。人類堅持自己的對策,不斷強化這種對策。
  自然界對策是客觀的,自然界實施其對策,使其復雜的生物量結構得到最大的支持,這是人類的幸運,因為人類的經濟以一定的生態潛力為基礎。人類在實施自己的對策時,不能損害自然界的對策。當兩者發生矛盾時,人類要作出一定的讓步,使自己對自然的進攻有所限制,限制在維護生態潛力的限度內。這需要轉變人類的生存方式。
  六、社會物質生產和自然物質生產的關系
  物質生產分為三個部分:人口生產、社會物質生產和自然物質生產。相應地,世界有三種生產力:人口生產力、社會生產力和自然生產力。這三種生產和生產力必須平衡發展,世界才是穩定和繁榮的。
  承認自然物質生產,保護和發展自然生產力,拋棄以損害自然物質生產進行社會物質生產的生產方式,調節兩者的矛盾,在經濟建設的同時,進行生態建設,以使世界物質生產的三個部分協調發展。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七、文化價值與自然價值的關系
  人類在自然的基礎上,也就是在自然價值的基礎上,實現文化價值,這是人類的自然本質。
  承認自然價值,保護自然價值,拋棄以損害自然價值的方式實現文化價值的生產方式,開啟人類的偉大智慧和創造力,做到在自然價值基礎上創造文化價值的活動,既不是以損害自然價值的方式實現文化價值,也不是以減少文化價值的方式保護自然價值,而是達到兩者“雙贏”,這便是可持續發展。
  關于自然價值與文化價值:在天,只有自然之理,是自然價值;在人,才有當然之理,在自然價值基礎上創造文化價值,這是自然與文化的兩個層次。但它們是不可分割的。
  我們需要承認自然價值,尊重自然價值,在兩者發生矛盾時,調節人類行為,以協調文化價值與自然價值的關系。
《清華大學學報》京79~85N2生態環境與保護余謀昌20012001余謀昌 中國社會科學院 哲學所,北京 100732 作者:《清華大學學報》京79~85N2生態環境與保護余謀昌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1:41:57

[新一篇] 關于京劇命運的論辨——兼議上海京劇院對京劇命運的挑戰

[舊一篇] 關于人事代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