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
今年以來,美國經濟陷入互聯網高速增長后的失速與調整,進而引領全球經濟下滑。在世 界經濟放緩的形勢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一季度經濟增長8.1%、上半年增長 7.9%,在全球經濟低迷中稱之為“逆風飛揚”并不為過(參見表1)。 <B>
表1 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變動(單位:%)
時間GDP(%) 美國 歐盟 德國 法國 英國 日本 中國
2001.1~3 1.3 2.0 1.5 2.0 1.7 -0.8 8.1<E>
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良好增長的勢頭,積極的財政政策功不可沒,但更主要的是中國 經濟內在增長潛力的發揮。
如果僅僅從外貿依存度看,去年我國國民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44%,今年上半年進一 步上升到46%,已經不弱于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什么周邊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新興 市場經濟飽受沖擊而中國能夠幸免呢?原因在于中國幅員遼闊,國內市場潛力大,內需對經 濟增長的驅動起了作用。相比之下,中國周邊的國家大多是小國,國內市場需求相對有限, 經濟增長主要靠外需拉動,屬于出口導向型,且大多以美國為產品的主要出口對象。例如, 20 00年臺灣、菲律賓、泰國和韓國對美出口占其GDP的比重分別達到了21%、17%、13%和9%,加 上其IT產業與美國存在垂直分工關系,美國經濟的走軟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利影 響是顯而易見的。與這些國家(地區)相比,我國的外貿總量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并沒有真正 進入到國內經濟循環中來,其中外貿中“三來一補”等對國民經濟總量影響較小的加工貿易 大約占了我國全部外貿的一半以上,這使得我國的外貿出口盡管也出現了相當嚴重的下滑, 但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大。
事實上,即使在出口增長迅猛的2000年,由于同期出口放量增長,外貿對于我國GDP增長的 貢獻也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參見表2)。
表2 三大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占GDP的比重 消費 5.8 61.6 投資 2.6 36.4 凈出口 -0.4 1.9 GDP增長 8.0 100.0
中國上半年經濟表現良好,靠的是內需的拉動,除了反映出我國居民消費信心充足,亦反 映出我國產業門類齊全、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較多的特點。
近幾年,IT產業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與周邊國家不同的是,他們 的IT產品主要用于出口,而我國的IT產品主要用于滿足國內需求。這使得我國IT業今年以來 仍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除了IT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外,新的主導產業正在我國興起,特別是重工消費類的房地產業 和汽車業上升較快。這一點在今年上半年表現得尤為突出,汽車業和房地產業的增長速度在 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又分別增長了16%和28.6%。由此可見,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于 多個產業,即使IT產業受全球新經濟調整的影響,其他產業仍舊有能力繼續拉動中國經濟快 速增長。
我國經濟能夠“逆風飛揚”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外資加快流入我國。上半年,我國新批外 商投資企業11973個,同比增長18.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由去年同期的下降7.5%轉為增長20 .5%。與此同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達到334.1億美元,增幅高達38.2%。1~7月,外商 投資合同金額增加到402.93億美元,同比增長45.8%,增幅比上半年進一步提高7.6個百分點 。據估計,今年以來中國外資流入的增加對于GDP增長的積極影響基本上能夠抵消外貿出口 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此可見,中國的經濟增長周期與世界經濟增長周期并不同步。當世界經濟增長進入調整 時期,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保持穩定和持續的增長,關鍵要看宏觀調控政策能否進一步促進 產業結構調整得更加合理;能否為新興主導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能否通過市場 秩序的整頓吸引更多的外部資金;能否進一步挖掘內需的潛力。
二、搞好經貿工作是宏觀經濟進一步向好的支撐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不僅短期看好,而且具備了持續增長的潛力。從中長期看,我國的宏 觀 調控正面臨著一些新的機遇:一是中國經濟將進入“重工消費品增長時期”;二是支持消費 的金融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三是通過打破壟斷,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國民經濟將煥發出新的 活力;四是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將加快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步伐。
(一)房地產和汽車正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并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尤其是機械、重化工業 高速增長。2000年我國完成房地產投資4902億元,增長19.5%,比基本建設、技術改造和其 他投資增幅分別提高13.4、6.3和12.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 比重為20.2%,比1999年提高6.5個百分點,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幾年我國房地產投資持續低速 增長的局面。
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業繼續保持旺盛增長的勢頭。2001年4月份,“國房景氣指數”值達 到106.88點,為近兩年的最高值,表明全國房地產開發保持景氣勢頭。1~7月,全國房地產 開發投資2652億元,同比增長31.6%,增長幅度比上半年還要高出3.4個百分點。
本輪房地產景氣和1992年后那一波房地產狂熱有根本區別。一是,當年房地產是在缺乏政 策 環境和居民收入支持下啟動的,泡沫嚴重,而當前房地產回暖的大背景卻是國家房改政策不 斷深入、居民個人收入水平節節提高,因而具有堅實的基礎。二是,當年的房地產泡沫和開 發商獲得銀行大量融資有關,而此次則是與最終消費獲得銀行消費信貸有關。三是,當年房 地產泡沫和寫字樓、樓堂館所的無序膨脹有關,而此次則和住宅業的異軍突起有關。例如, 今年1~5月,商品住宅投資1057億元,同比增長30.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64億元,同比增 長38.5%;而辦公樓投資則繼續保持負增長,同比下降4.3%。
除房地產熱潮外,汽車產業也擺脫了國人入世預期所受沖擊的影響,出現明顯增長勢頭。 今年一季度銷售收入增長31.8%,明顯超過去年水平。特別是轎車工業,轎車產量增長達兩 成之多,銷售收入更是大幅增長54%。
房地產和汽車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性,能夠帶動許多產業的發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 統計表明,汽車已成為機械工業盈利主力,上半年實現利潤占全行業的四成以上。另據統計 ,鋼鐵行業今年一季度銷售收入增長了25.1%,漲勢不凡。
經驗數據表明,在人均收入1000~10000美元期間,是住房、汽車等重工消費品的高速成長 期。在我國,當前大部分城鎮相繼進入重工消費品拉動經濟增長的階段。這是1997年亞洲金 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機遇,應該順勢引導、備加珍惜。
(二)消費信貸發展迅猛,并可望繼續保持增長勢頭。1997年,中國消費信貸基本上為零,2 000年迅猛增長至4000多億人民幣,其中住房消費信貸是其中的大頭,總額在1500億元人民 幣以上。今年一季度,個人消費信貸增加695億元,同比多增383億元,主要是個人住房信貸 同比多增加286億元。預計“十五”計劃末,中國的消費信貸可達20000億人民幣,其中主體 部分為住房和汽車信貸(參見表3)。
表3 中國消費信貸的發展與預測 消費信貸余額(億元) 貸款余額(億元) 占貸款余額(%) 1997 可忽略不計 74914 0.0 1998 650 86524 1.0 1999 1500 93734 1.6 2000 4000 99400 4.0 2005 20000 180000 12.0
(三)當前中國經濟改革進入縱深領域,反壟斷和減少行政性審批以及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成 為新的體制變革與經濟增長的活力源泉。今年以來,壟斷行業如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等 行業紛紛研究制定并開始實施戰略性重組方案,一些大的重組相繼出現;與此同時,政府在 減少行政性審批、擴大市場作用的范圍和力度上下了很大的力氣。政府還在全國范圍內大力 整頓市場經濟秩序,這對于改善市場環境、增強企業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四)以美國經濟調整為標志,世界經濟正進入新一輪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高潮,包括IT 產業在內的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最近紛紛關閉其在母國的工廠,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中國正 成為全球資本投資的熱點,并成長為新的國際制造業中心。
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之際,國際資本流動的格局正發生重大的變化。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在2000年第三季度以前,由于美國經濟走勢強勁,大量國際游資 被吸引到了美國,至于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基本上無足輕重。
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之際,新興市場作為整體在引資方面是弊多利少,但中國卻具備吸引 國際資本的良好基本面,為其他國家難以比擬。亞洲開發銀行2001年度預測,在亞洲國家中 , 中國仍然是經濟增長最為強勁和平穩的國家(參見表4),穩健成長的中國經濟將成為國際投 資者資本轉移和產業轉移的中心。
附圖
最新信息顯示,有近10家國外的家電廠家正醞釀向中國搬遷生產線。松下電器已將其在美 國 肯塔基州的微波爐生產線搬到了上海,東芝公司則將其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電視機生產線全 部轉移到中國。與此同時,國際IT界也正準備加大向中國的產業轉移力度。可以預見, 由于中國在生產要素和其他方面優勢的吸引,世界知名洋品牌主要生產基地向我國搬遷的熱 潮正悄然到來。
當前面臨的種種新的機遇預示著中國經濟有可能進一步向好,但是,目前還不宜過早地判 斷已進入新一輪經濟景氣擴張期,還要看到宏觀經濟向好的形勢下面臨著許多困難。例如, 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社會投資和消費都還存在著許多障礙,尚未形成穩定增長的 新機制;通貨緊縮的壓力沒有根本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甚 至在一些地區還出現負增長;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社會矛盾加劇;市場經濟秩序仍然存在 相當嚴重的問題,社會信用普遍低下等。這些都是多年來累積形成的結構性矛盾的具體反映 ,對于當前經濟增長仍然有很大的制約作用。
“九五”期間,宏觀調控有效地抑制了通貨膨脹,實現了宏觀經濟的“軟著陸”;“九五 ”后期,宏觀調控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效制止了通貨緊縮跡象的 發展,保持了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從當前宏觀調控面臨的一些新情況看,今后的宏觀調控 應該更多地著眼于供給方面的政策,特別是在完善市場環境、推進結構調整、培育企業競爭 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這就需要經貿工作大力配合,發揮支撐性作用。
中國經貿導刊京11~12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國家經貿委經研中心20022002 作者:中國經貿導刊京11~12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國家經貿委經研中心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