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蘋果神話 12 巨人之爭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12 巨人之爭

  史蒂夫·喬布斯在《時代》周刊上露過臉,他得到了華爾街的賞識。他是接管迪士尼公司的最佳人選。

  ——迪士尼公司的一位主管

  在皮克斯公司和迪士尼公司合作之初,史蒂夫·喬布斯和邁克爾·艾斯納之間的矛盾沖突就出現了。在2003年,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FindingNemo)公開上映之前,在與迪士尼董事會成員會見時,艾斯納就預計說:“皮克斯公司要走下坡路了,我看過皮克斯公司制作的這部小丑魚動畫電影的片段,它并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他還說:“這部《海底總動員》和以前的《玩具總動員》、《怪物公司》相比簡直差遠了,票房收入也肯定不會高。”

  艾斯納好像是故意夸大皮克斯公司的失敗之處,因為他很快要與史蒂夫·喬布斯進行兩家公司重新修訂協議的談判,宣揚皮克斯公司“走下坡路”的狀況可以增加他討價還價的砝碼。如果《海底總動員》的票房收入很低,史蒂夫也會從他以前在皮克斯公司最興旺時期的優勢地位上跌落下來。這樣史蒂夫就不會像上一次談判那樣強硬了,他也無法爭取更利于皮克斯公司的協議條款了。艾斯納竭盡全力地想維護迪士尼公司的利益,因為在2003年第一季度,迪士尼公司的利潤下滑了41 %。艾斯納認為,如果《海底總動員》的票房收入很低,雖然從短期看迪±尼公司會受到一定的損失,但從長期看,迪士尼公司將會在皮克斯—迪士尼協議中處于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

  《海底總動員》是關于一個小丑魚父子的故事,小丑魚在一次離家出走的時侯被一位潛水員抓走了,小丑魚的父親非常焦急,為了能讓全家團聚,他忍受著長時間的恐懼和焦慮去尋找他的兒子。

  《海底總動員》在這一年的夏季公開上映了,雖然不是在黃金時間上映的,但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在這部動畫電影上映的那個周末,票房收入就達到了7 000萬美元,在年底的時候,票房總收入差不多有3。7億美元。皮克斯公司又創造了幾項新紀錄:《海底總動員》成為票房收入最高的動畫電影長片,也是好萊塢歷史上第9部總收入最高的電影。這部電影不僅獲得了觀眾的好評,也獲得了多個奧斯卡提名獎,其中包括最佳劇本提名獎、最佳音效剪輯提名獎、最佳原作配樂提名獎和2003年度的最佳動畫片獎。

  從《海底總動員》的制作安排來看,這部動畫片給人的印象也是相當深刻的。約翰·拉塞特負責動畫電影制作的全面工作,但他也非常愿意幫助那些富有才華的動畫電影制作人或為動畫電影業的精英人士。《海底總動員》就是由安德魯·斯坦頓導演的,他也在奧斯卡頒獎晚會接受了頒獎。拉塞特向人表明了,他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動畫制作人,而且還是一位慧眼識英雄的“領導人物”。

  《海底總動員》獲得了如此大的反響,史蒂夫的優勢地位又加強了,也可以說,他又從艾斯納的手中奪取了一些優勢。

  皮克斯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了4個百分點。

  其他電影公司也都想參與進來與皮克斯公司合作,比如華納兄弟娛樂公司,但被皮克斯公司拒絕了:索尼公司也有與皮克斯公司合作的打算。“誰不想與蒸蒸日上的皮克斯公司合作呢?”索尼公司的女發言人說。迪士尼公司則對史蒂夫的自負態度非常生氣。“他現在就好像是一只驕傲的公雞,”迪士尼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員說,“也許只有時間才能告訴你,他的‘毛’是否能被別人‘撥光’。”

  如果說史蒂夫是一只驕傲的“公雞”的話,那么艾斯納只能算一只受傷的“孔雀”了。“這牽涉到他們之間的個人問題。”迪士尼公司的一位前主管如是說。一些人還說,艾斯納已經明顯感覺到,史蒂夫“不費吹灰之力”獲得的成功以及史蒂夫的“名人”效應對他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史蒂夫·喬布斯在《時代》周刊上露過臉,他得到了華爾街的賞識,他是接管迪士尼公司的最佳人選。”這位主管說。

  史蒂夫曾經開玩笑說要把迪士尼公司從艾斯納那里“偷走”,可在2003年5月,也就是《海底總動員》上映前夕,就有消息說史蒂夫現在完全能夠把迪士尼公司購買下來。史蒂夫馬上意識到,記者很可能把他的玩笑話當真了。當有記者問起史蒂夫這件事時,他回答說:“任由別人說去吧。”史蒂夫的這種態度就好像他就是一位國王。

  艾斯納當然知道應該如何打擊一下史蒂夫。“皮克斯公司有約翰·拉塞特,但我們沒有。”迪士尼公司董事會主席說。艾斯納知道,是約翰而不是史蒂夫把皮克斯公司推向了輝煌,并且獲得了如此高的票房收入。他也知道,他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新聞媒體上狠狠地打擊一下史蒂夫。

  不過,艾斯納還是善意地提出了一些友好的建議,井邀請史蒂夫到位于灣區的印度飯店共進晚餐。當有記者問史蒂夫印度咖喱烤餅是否能改善他們兩位首席執行官的關系時,史蒂夫嘲弄地回答道:“我們只是一起吃了頓晚餐。”在2003年秋天,艾斯納和史蒂夫還一起去觀看世界職業棒球大賽。又有記者問史蒂夫他們兩人是否和好如初,史蒂夫還是輕蔑地回答道:“有時候,棒球比賽也只不過是棒球比賽而已。”

  史蒂夫的確想簽訂一份類似喬洽·盧卡斯與福克斯影業公司簽訂的協議,可對于他來說,這就好像一座空中樓閣。盧卡斯自己投資、自己制作動畫電影,當然動畫電影的著作權歸他完全所有,他只需付給福克斯公司發行電影的費用。以電影產業的標準衡量,福克斯公司與盧卡斯簽訂的這個協議是沒有什么價值的,但福克斯公司從中也能得到一些利潤分紅,而且同盧卡斯合作,福克斯公司也能在動畫產業界獲得一些特許經營權。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與艾斯納的談判,史蒂夫簽約雇用了盧卡斯影業公司的前總裁戈登·拉德利做他的“隊友”。拉德利向史蒂夫獻計說:“為了束縛住艾斯納的手腳,我們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要不然,拉德利警告說,雙方的談判拖延下去,簽訂的協議肯定對皮克斯公司不利。

  “我們已經規劃好了,”史蒂夫說,  “我們要完全擁有《超人特工隊》(The Incredibles)和《汽車總動員》(Cars)您的著作權,而且也要擁有以后制作動畫電影的著作權。”史蒂夫所說的這兩部動畫電影是皮克斯公司與迪士尼公司在重新談判中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

  史蒂夫說:“我們提供給迪士尼公司的協議條款,要比與其他電影公司簽訂的條款不利得多,比如,我們要支付高額的發行費,還要遵守長期的承諾條款,而且在他們的主題公園里他們還可以免費使用我們的人物造型。”史蒂夫是公開說這些話的,事實上,他希望得到動畫電影收人的92%,在談到他與迪士尼公司簽訂的發行協議時,史蒂夫說:“你必須租用一個發行渠道。”史蒂夫所想的是利用迪士尼公司良好的市場環境,而不是真正想與迪士尼公司公平合作。

  史蒂夫也一定知道艾斯納對他的回答是什么。如果同皮克斯公司簽訂協議放棄這些權利(這其中不僅僅包括票房收入,還有與電影有關的商品特許經營權,商品的搭賣權,以及拍攝電影續集的權利),迪士尼公司就會損失幾億美元的收入。即使是為了挽救一個非常值得簽訂的協議,也沒有哪一位首席執行官愿意做出如此大的犧牲。

  “我們不打算把‘市場’租用給任何人。”艾斯納說。他想要的是一個平等的合作伙伴,因為在他看來,是迪士尼為動畫電影帶來了高額利潤,而不是皮克斯。

  皮克斯公司與迪土尼公司的談判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阿爾·戈爾卻打算要介入其中。在2003年,身為美國副總統的戈爾參加了蘋果公司董事會。戈爾想在皮克斯公司和迪士尼公司中間做一個調停人,以和平地解決皮克斯公司與迪士尼公司之間的矛盾。戈爾認為,他能解決兩家公司之間的問題,因為他與兩家公司都有一定的聯系,雖然這種聯系是徽弱的。在萬圣節前夕,迪士尼公司曾經向他和他的夫人贈送過《美女與野獸》的化裝服,,并且戈爾在担任美國副總統期間,還與艾斯納討論過一些法規的制定問題。于是,戈爾打電話給迪士尼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前民主黨參議員喬治·米切爾,鼓勵他要促使兩冢公司的談判盡快完成,米切爾又馬上打電話給艾斯納。

  但戈爾的努力并沒有什么效果,還增加了艾斯納的不滿。看來,僅僅一位副總統是無法說服艾斯納納的。

  實際上,皮克斯公司與迪士尼公司之間的紛爭就是史蒂夫和艾斯納之間的紛爭。早在2003年,史蒂夫就一直對迪士尼公司各個階層的主管說,他與邁克爾·艾斯納是無法合作的。“只要艾斯納在迪士尼公司,我們兩家公司的關系就不會改善。”史蒂夫對迪士尼公司的一位主管說。史蒂夫的這種看法也與正在迪士尼公司這個奇妙王國董事會里醞釀的一次權力斗爭不謀而合。沃爾特·迪士尼的侄子羅伊·迪士尼認為,艾斯納應該離開迪士尼公司了。有一天,羅伊去位于帕洛阿爾托市的史蒂夫家里與史蒂夫共進晚餐,史蒂夫就給了羅伊一些暗示性的警告。史蒂夫的意思好像是說,如果談判破裂,他有可能終止與迪士尼公司的合作。如果他真這樣做了,將會給迪士尼公司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損失。

  羅伊有理由這樣考慮。現在對迪士尼公司來說,“一把大斧”正高懸于空中,而“護林員”恰恰是史蒂夫·喬布斯。

  在2004年1月,皮克斯公司突然單方面終止了談判。“在經過10個月談判挫折后,我們要結束與迪士尼公司的談判。”史蒂夫說。“挫折”這個詞可不是隨便說出口的,說出這句話,史蒂夫的立場就很明確了:兩家公司的談判是不友好的,皮克斯公司成了艾斯納“獨裁統治”的犧牲品。

  不論公正與否,史蒂夫的表態就好像暗指,是迪士尼公司和艾斯納先失信于皮克斯公司的。在以前談判的時候,史蒂夫在宣布退出談判之前,他絕不向另一家公司公開發出警告。即使頗受史蒂夫器重的迪士尼公司攝制組主要負責人迪克·庫克也不知道史蒂夫計劃要“拾起行囊,繼續前行”了。

  史蒂夫實在不能忍受迪士尼公司把他“心愛”的皮克斯動畫電影的角色和字幕占為已有,因此他對當前與迪士尼公司簽訂的協議相當不滿。“我們對迪士尼公司拍攝的動畫電影感到惡心,”他說,“只要你看一下他們拍攝的續集的質量,比如《獅子王l?》  (The Lion King 1?)和《小飛俠》  (PeterPan)的續集,你就知道他們的水平有多么差了。”

  史蒂夫認為,迪士尼公司從來沒有給皮克斯公司的電影創作貢獻過力量。“事實上,多年以來,迪士尼公司很少與皮克斯公司在電影制作方面合作,”他說,“我們與迪士尼公司的合作僅限于在電影的市場發行方面,而不是在電影的制作方面。”

  史蒂夫甚至也貶低迪士尼公司在動畫電影市場開拓方面的努力。史蒂夫一方面稱贊迪克·庫克和他們富有開拓精神的市場開發人員,但另一方面他又暗指迪士尼公司出現了利潤下滑的局面,并且補充說:“即使市場人員非常優秀,—個蠢材也不會獲得成功的。”換句話說,史蒂夫認為,迪士尼公司連自己的產品都經營不好。

  史蒂夫對迪士尼公司發出了最后攻擊,說出了最關鍵的一點。“現在在動畫電影界,我們認為皮克斯品牌是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也是最值得信任的品牌。”史蒂夫說。他還提到,迪士尼公司的發展也表明,作為一個商標,皮克斯已經超過了迪士尼,現在是皮克斯而不是迪士尼更能讓電影迷們信服,也對他們更有意義。史蒂夫想要的就是能夠反映他們之間這種狀況的協議條款。

  迪士尼公司“舔舐”了一下自己的“傷口”,開始做出回擊了。迪士尼公司合作與交流部的高級副總裁塞妮婭·穆卡稱:“史蒂夫的這些表態是很不合適的,他的說法也讓人遺憾,他不但攻擊、侮辱我們公司,還在談判破裂后點名損害我們公司的名聲。我們希望他能好自為之。”

  史蒂夫這種對迪士尼公司“史蒂夫式”的攻擊完全是他自負的反映。迪士尼公司拍攝的《獅子王2:辛巴的榮耀》(The Lion King 2: Simb’s Pride)就一直列在DVD銷售排行榜上,迪士尼公司拍攝的電影續集也相當成功,《小姐與流氓2:狗兒逃家記》(The Lady and the Tramp Ⅱ :Scamp’s Adventure)的DVD光盤在上架后的前6天里就銷售出去300多萬張。

  史蒂夫攻擊迪士尼,說迪士尼面臨困境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而這一方面和利潤相比是一種難以確定的東西。史蒂夫認為,迪士尼公司沒有動畫電影創造能力。“你只要把皮克斯公司最新制作的3部動畫電影和迪士尼公司最新制作的3部動畫電影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哪家公司的制作水平更勝一籌。”他說,令史蒂夫耿耿于懷的是,他在與艾斯納角逐的過程中曾經受過艾斯納的傷害,在一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春天,艾斯納在美國參議院商業委員會上作證說,蘋果公司所宣傳“自選、自制、自刻”(Rip、Mix、Burn)口號就是一種允許、鼓勵用戶進行盜版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艾斯納和其他娛樂產業的主管們都對作品的電子復制和互聯網文件共享非常担心,他們憎惡蘋果公司為盜版用戶充當幫手的行為。電子盜版不僅嚴重損害公司的利潤,而且還能玷污公司的商標形象。在互聯網上隨便交換電子版的電影作品雖然不能給電影公司帶來毀滅性打擊—一在網上傳播的絕大部分電子版的好萊塢電影作品的質量還是非常差的,也不清晰,而要下載一部高質量的電子版電影作品需要花費數個小時的時間,但即使這樣,也不讓人放心,因為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艾斯納和其他好萊塢的“大腕”們緊張地注意著這種狀況的發展變化。Napster公司己經讓音樂產業界苦不堪言了,它幾乎讓整個音樂產業垮了下來,同樣的后果也會發生在電影產業界。

  艾斯納的證詞讓史蒂夫很是焦躁不安。其實,艾斯納這樣傲也沒有什么意義。畢竟,史蒂夫是迪士尼公司在電影業界的合作伙伴。但為什么艾斯納不但在電影產業界,甚至在其他產業界也攻擊他的合作伙伴呢?

  史蒂夫認為:“‘自選’這個詞所蘊涵的意義就是把CD盤上的音樂作品選取出來,然后存儲到你的硬盤上。‘把CD盤上的音樂作品選取出來’就好像從一個母體上取下一件東西,然后放到硬盤上。邁克爾·艾斯納,……卻由于認識與經歷上的差異,認為‘自選’就意味著‘自盜’。后來,在別人向他講明了這句口號意味著什么時,艾斯納卻還為自己辯解。”

  皮克斯公司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2》合同簽訂過程中也對艾斯納沒有好感。當艾斯納拿到合同,并對合同條款進行解釋時,他對每一個逗號、句號,甚至是“i”上面的小點都根據自己的意思解釋,因為他堅持認為,制作電影續集不能僅僅指望、信任與一家小型電影公司簽訂的合同。然后,艾新納又做了一件讓皮克斯公司人員不能原諒的事情。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報道,艾斯納公開吹噓說,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相比占有很大的優勢。

  現在,史蒂夫也可以大聲吹噓了。

  史蒂夫與迪士尼公司談判的觀點好像與股民的想法非常相符。曾有消息說,在史蒂夫有可能終止談判時,皮克斯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了,而迪士尼公司的股票價格卻在下降。股民雖然能量有限,但至少是堅定地站在了皮克斯公司—邊。

  艾斯納在早些時候也說過迪士尼公司與皮克斯公司有分離的可能性,“……但同時,我們也是不能分離的團隊。這一點我是知道的,我希望史蒂夫也知道。”

  “皮克斯公司與我們合作可以獲得最高的利潤,而我們只能獲得一半的利潤。”艾斯納說。

  麥卡爾平投資公司的丹尼斯·麥卡爾平總結了皮克斯公司和迪士尼公司無法脫身的困境。“皮克斯公司要是打算和其他公司合作真是太傻了,因為他們與迪士尼公司簽訂的合同已經生效了。反之,迪士尼也是一樣。”

  在1998年至2001年間,皮克斯公司給迪士尼公司攝制組帶來的利潤占到他們經營收入的45%,而美林投資公司則認為這一數字是35%,《華爾街日報》把艾斯納的這種困境歸結為:“對迪士尼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艾斯納來說,他應該更加積極地推進與皮克斯公司的合作,因為他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皮克斯公司制作的動畫電影(比如<海底總動員>)才能獲得很大的利潤,而迪士尼公司近年來制作的電影卻沒有多么好的反響效果。”

  丹尼斯·麥卡爾平在提到史蒂夫和艾斯納時說:“如果你可以把他們兩個關進一間屋子里,他們毫發無損地出來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事實上,史蒂夫·喬布斯與邁克爾·艾斯納之間的這種沖突幾乎是注定的。

  在這場爭斗的一邊坐著的是史蒂夫,他在加利福尼亞度過了童年和青年時期。可以說,加利福尼亞是美國科學技術和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迷幻音樂這兩種文化激蕩的中心。他喜歡鮑伯·迪倫和計算機。他憎惡電視,甚至直到今天也是如此。“當你年輕的時候,你一定會認為電視就是一種毒害你心靈的東西,它會使你變得沉默寡言,也沒有了創造力。”對史蒂夫來說,電視是迄今為止最腐蝕人的一種技術成果。史蒂夫崇尚科學技術,因為是科學技術激勵他思考、創新,他把他的整個生命都奉獻給了計算機世界,也促進了它的發展。

  在他看到由于互聯網可以共享文件,以至于導致了音樂領域和技術領域彼此激烈碰撞的時侯,他就嘗試著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說,蘋果公司的iTunes音樂商店就是他的創造夢想的一個頂峰。“這在音樂產業領域應該算是—個歷史的轉折點。”史蒂夫說。史蒂夫已經很好地證明了這一切,實際上,他的創造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就像在皮克斯公司里,他能夠讓技術和藝術融合為一體。他的努力已經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這場斗爭的另一邊坐著的是艾斯納,他在美國的戲劇表演和娛樂業之都曼哈頓長大。他開始上大學時學的是醫學預科,但又轉到文學領域。后來,他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做了一次暑期工后,就想著在娛樂產業界發展了。和史蒂夫不一樣,艾斯納喜歡電視。  艾斯納曾經說過,每當他想要看電視時,他父親就要求他“每看一個小時的電視,就必須要讀兩個小時的書”。“我來自曼哈頓……當你想看電視時,卻要求你先去讀書……說實話,我真是有些厭煩。”

  對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艾斯納和史蒂夫一樣,也感到眼花繚亂。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是艾斯納從來沒有創建過自己的公司,或者說,他從來沒有展示過創造性的一面。而史蒂夫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與他人合伙創建了蘋果電腦公司。艾斯納有著創造性的頭腦,但沒有實現的機會,而史蒂夫卻實現了。

  史蒂夫與艾斯納之間的不同是逃不過新聞媒體人的眼睛的,“雖然從個人方面說,艾斯納可能是迪士尼公司最大的股份持有者,但這和公司創始人的作用是無法相比的。”克勞德·布羅德塞在《綜藝》雜志上寫道。當史蒂夫表現得粗野、無禮時,公眾可以縱容他。畢竟,他創建了自己的公司。艾斯納卻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

  對艾斯納來說,他與皮克斯公司關系破裂恰好是他在迪士尼公司里處境相當不利的時候。當時,艾斯納面臨著公司內部一些負責人的敵視,他們主要是斯坦利·戈爾德和羅伊·迪士尼,其中羅伊·迪士尼是待在公司里的唯一的迪士尼家族成員。艾斯納對公司內的批評感到非常惱火,他要求公司董事會強制執行公司關于董事會成員年齡限制的條款。他的目的非常明確:這一條款只讓一位成員受到限制——羅伊·迪士尼的年齡已經有73歲了。他的好朋友、商業合作伙伴、董事會成員斯坦利·戈爾德在抗議中提出辭職,和羅伊一起離開了公司董事會。

  在羅伊·迪士尼看來,艾斯納逼迫他辭職是一種迪士尼公司企業文化的墮落。他決定辭去動畫電影制作部主席和迪士尼公司董事會成員的職務,在辭職信中他寫道,迪士尼公司已經失去了“核心目標、創造性能最和優良傳統”。在他提出的批判意見中有一條是這樣寫的:“所有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包括顧客、投資者、雇員、發行人和供應商,都感覺到整個公司是貪婪的,沒有生機活力,總是想著如何盡快賺錢。”另外,他還列舉了艾斯納的其他“罪狀”:“試圖提高美國廣播公司黃金時間的收視率,但沒有成功;在迪士尼公司主題公園建設上故步自封,沒有大膽投資;公司里技術方面的專家流失嚴重;不能夠與富有開創性的公司(其中就包括皮克斯公司)建立并鞏固良好的合作關系。”從字面上看,這份辭職信更像是對艾斯納直接的抨擊。羅伊·迪士尼和戈爾德通過創建一個他們稱之為“SaveDisney,com”(意思是拯救迪土尼)的網站發起了一場驅逐艾斯納的運動。這個網站名字的含義是相當明顯的:如果你是一位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如果你是一位迪士尼公司的影迷,或者說如果你對保留《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傳統非常關心,那么你就加入到拯救迪士尼公司的行動中來吧,把艾斯納這個“邪惡的篡位者”

  驅趕出去。

  根據羅伊的說法,多年以來,迪士尼公司就一直在艾斯納的“獨裁體制”統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說,“每一件事情都是由艾斯納自己作主,即使花一點小錢也不例外。”

  羅伊甚至引用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的一些文件對艾斯納提出批判,他宣稱,迪土尼公司對主管人員的工作補償數額巨大,雖然在近3年里,迪土尼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了50%,但公司主管們帶回家的補償金額總數卻達6 800萬美元之多。羅伊還批判道:一在1984年后,一些善于大膽創新、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管理人士和管理方案,已經在‘獨裁的國王’(指艾斯納)和得到授權的‘國王朝臣’(指公司董事會)的‘帝王體制’統治之下,被一種自命不凡、缺少活力的管理體制替代了。”

  迪士尼公司的這種狀況和皮克斯公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皮克斯公司里,公司的企業文化是那種聯系相當緊密的、有著強烈個人主義和平等主義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皮克斯公司之所以能形成這種企業文化主要是緣于約翰·拉塞特那種隨心所欲的行事風格,再加上史蒂夫那種幾乎不干涉他們內部事務的立場。

  在皮克斯公司里,計算機產業與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結合是非常緊密的。即使皮克斯公司搬到了愛莫利維爾市一座大樓里后,它們的這種關系也沒有“疏遠”。皮克斯公司的大樓是一座經過修復的大型倉庫建筑,總投資有8 800萬美元。大樓里面安裝了豪華的照明設備,墻壁上設計了精美的圖案,有一個室內羽毛球場,磚砌的比薩餅烤爐,一個室內游泳池,另外,還可以提供美味的食品(當然是素食了)。在大樓頂部還有一個直升飛機起降臺,主要是供史蒂夫的直升飛機使用,因為史蒂夫要經常在帕洛阿爾托,庫比提諾和愛莫利維爾之間飛來飛去。在整座大樓的中部有一個中廳,是公司全體員工集會的地方,在大樓的一個角落里有一間“情調休閑室”,是用不銹鋼建造的,主要用來供皮克斯公司的員工工作間歇時休息使用的,這也體現了這座大樓人性化的設計特點。

  在《海底總動員》DVD片尾的花絮里,皮克斯公司的動畫制作人員錄制了一段“選丑比賽”,安排這個節目就是想鼓勵公司員工在公司未來發展的廣闊天地里加強交流、合作,搞好彼此之間的團結。在這個花絮里,男性員工都留著長胡子(有的甚至還刮了一半留了一半),而女性員工則化妝得相當夸張,從她們的眼瞼到眉毛都化成了霜狀的藍色。在這之后,皮克斯公司員工的穿戴、化妝越來越奇異了。選丑比賽果然起到了作用,不但提高了公司的凝聚力,而且互助的合作精神也發揚了出來。

  史蒂夫經常批評其他公司把產品研發人員和市場開拓人員混雜在一起,他還說:“當一家公司的產品研發人員無法推動公司向前發展時,那么這家公司就會失去競爭力。”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史蒂夫——這位不懂動畫藝術的首席執行官,很少對皮克斯公司的動畫制作進行微觀管理。

  而在迪土尼公司里,邁克爾·艾斯納就被帖上了“微觀管理人”的標簽,新聞媒體也多次這樣批判他。迪士尼公司的一位前動畫制作主管講述了在拍攝—部由埃倫·伯斯汀主演的電視連續劇的過程中,艾斯納在處理這部電視劇的預告節目時所發生的一件事。拍完預告節目后,艾斯納宣布他要親自把便條交給電影制片人。(在好萊塢世界里,“便條”指的是電影、電視攝制組或廣播公司給節目制作人員提出的要求對節目加以調整的批評、建議,這是一部電影、電視作品制作過程中一個相當正式的程序,但很多制片人或劇作家是反對這種便條的口)在通常情況下,廣播公司或攝制組的負責人都會把便條交到他們上司那里,然后再由上司傳達意見,但這一次卻不一樣。當制片人走進艾斯納的辦公室時,艾斯納像往常一樣非常友好地、溫和地和這位制片人說話,還說了一些稱贊他的話。然后,他才把話題轉到他想要說的事上。他說節目的結尾讓他很迷惑,尤其是那一段關于媽媽和女兒在儲藏室里發現她們家的貓又生下了幾只小貓的情節。然后他又解釋道,在這個情節里選擇貓這個角色是錯誤的,“狗更加有靈性,而且和人的關系也更親切些”。他說,如果在結尾部分小動物不是小貓,而是小狗,那么這個節目將會更加精彩。艾斯納——這位大公司的老總竟然要花費時間把電視預告節目中的貓變成狗!

  類似這樣的事情完全能夠解釋艾斯納和羅伊·迪士尼之間摩擦的原因,因為羅伊既是公司董事會的成員,還是動畫電影制作部的主席,但艾斯納我行我素的作風讓他非常不滿。在羅伊被艾斯納趕出迪士尼公司之前的幾個星期里,羅伊得知公司將召開一次新動畫電影拍攝計劃會議,但沒有入告訴他要參加這次會議。于是,他就打電話要求艾斯納給他解釋清楚。艾斯納沒有任何道歉的意思,而且他說得還很清楚,沒有邀請他參加這次會議并不是把他疏漏了,而是羅伊根本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羅伊還是一再要求參加。艾斯納對他說:“我想應該在門口安排一個警衛了。”

  在與皮克斯公司進行棘手的談判期間,艾斯納與史蒂夫的關系發生了破裂。于是,艾斯納就命令不允許任何人(包括羅伊)去訪問皮克斯公司電影攝制組。艾斯納這樣做大概是因為他不想讓別人在未經他批準的情況下與史蒂夫單獨會談,這樣會泄露公司秘密,從而削弱他的談判地位。艾斯納也不想讓史蒂夫或約翰用“甜言蜜語”哄騙“馬其諾防線”這邊的迪士尼公司的人員。這也說明了為什么史蒂夫宣布同迪士尼公司談判終止后,羅伊馬上站到了皮克斯公司這一邊,羅伊從來不愿把“迪士尼品牌”和“迪士尼公司”放在一個句子里。“迪士尼品牌的東西我們都沒有了,”他說,“我們的品牌是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鴨、高菲狗,以及所有可愛的男孩、女孩們。 ”

  雖然羅伊在表面上是這樣說,但“拯救迪士尼運動”并不僅僅為的是拯救迪士尼公司與皮克斯公司的關系或者把迪士尼公司從“獨裁體制”的束縛下解救出來。在羅伊和斯坦利這個看似正當的批判理由下面隱藏著一個考慮縝密的策略。羅伊和斯坦利的離職很像歷史上的一幕,當1984年他們在驅逐當時的公司首席執行官羅恩·米勒的時候,就曾經采用過悲憤辭職的策略。辭職并不是一種完全的退卻,而是一種談判策略。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皮克斯公司在與迪士尼公司的較量中也采取了一些策略。《綜藝》雜志的克勞德·布羅德塞認為,史蒂夫采取的策略是“送給他們足夠的繩索”。由于艾斯納已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皮克斯公司將來可能不會與一家不同的公司合作,但卻會與一個不同的首席執行官合作”。

  當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對他們的股票運作情況不滿,而且股票價格下降時,羅伊和斯坦利就“發動”了他們這場“戰爭”的第一次“襲擊”。史蒂夫也計劃開始采取措施了,他要給這個“迪士尼王國”來一次“原子彈襲擊”。“襲擊”過后,艾斯納可能會為了保全面子而疲于奔命,也會因此放棄原先的針對《超人特工隊》和《汽車總動員》的主張。如果“勝利果實”更大一點的話,艾斯納就有可能被趕出迪士尼公司,也就是說艾斯納完全徹底地失敗了。現在對艾斯納而言,他已經面臨著一種“雙輸”的局面:如果他把迪士尼公司與皮克斯公司之間的協議“搞砸”了,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就會攻擊他失去了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合作伙伴;但如果他按照史蒂夫的要求與皮克斯公司簽訂了協議,邪么華爾街的股民也會譴責他將來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

  “命運的利劍”已經深深地扎在了艾斯納的心里。此時,距2004年3月迪士尼公司一年一度的大會召開越來越近了,而羅伊和斯坦利也已經“集結”好了他們的“部隊”。

  羅伊和斯坦利給迪士尼公司的股民散布了一封不長不短的信。“我們將要對邁克爾·艾斯納投反對票,”他們寫道,“我們還要對喬治·米切爾、朱迪思·埃斯特林和約翰·布賴森投反對票,因為他們分別代表著不稱職的管理、不稱職的權力運用、不恰當的補償方案以及堇事會獨立性的缺乏,所有這些都正在危害著迪士尼公司股民的長久利益。”

  迪士尼公司的年度會議如期在美國費城召開,在大會上,羅伊的話雖然只是象征性的,但也明顯地帶有一種威脅的口吻:“我過去說過……如果我要有足夠的步槍,我會用它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羅伊很快又把話轉到了現實世界,他繼續說道:“曾經有人給我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問我,什么時侯我們才能清洗完‘洗手間'。我想,將來不論誰接任,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象征性的,他總應該換一換公司里的電燈泡吧。”羅伊的這句話讓人一聽就知道,他暗指驅逐艾斯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羅伊的這些話與他在辭職信上對艾斯納的指責很不一樣。羅伊真是把艾斯納當做“骯臟的廁所”嗎?

  或許一位相當有邏輯、條理性的分析人士也會忽視這一點:這實際上是羅伊的宣傳攻勢,目的就是在人們的心目之中塑造一個完全失敗的首席執行官形象,因為他把富有創造力的合作伙伴都給“趕跑”了。根據羅伊的說法,艾斯納常常壓制富有創造性的人才。“如今在公司里,如果有人想試探著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艾斯納就會把他們‘一棍子’打回去。”

  最后,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對艾斯納進行信任性投票,其中反對艾斯納的不信任投票占到了令人吃驚的43%。結果是,董事會成員一致表決把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兩個職位分離開來。這樣就逼迫艾斯納辭去了公司董事會主席的職務,但給他保留了首席執行官的職位。這件事的發生好似在突然之間,迪士尼公司的發展前景變得無法預料了。艾斯納還會繼續担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嗎?或者說他最終也會辭去這個職務嗎?

  對很多投資者來說,這件事的發生讓他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艾斯納認為,迪士尼公司現在的情況與在1984年“迪士尼王國”危難之際他走馬上任時的情況大不一樣。“2004年與1984年之間唯一的聯系就是它們都有一個數字‘4’。”艾斯納說。

  對史蒂夫·喬布斯來說,羅伊·迪士尼與邁克爾·艾斯納之間的激烈沖突簡直就是一個天賜良機。這件事把艾斯納置于公眾的壓力之下,如果在此時兩家公司簽訂協議一定會有利于皮克斯公司。即使史蒂夫還需要經過一段“坐山觀虎斗”的權衡過程,以尋求與一個不受艾斯納控制的迪士尼公司合作,但現在明顯的情況是,史蒂夫鞏固其優勢地位的機會又增大了不少。

  與此同時,皮克斯公司將要公開上映它那最具有冒險性的電影——《超人特工隊》。

  在開始創作《超人特工隊》之前,皮克斯公司就像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密封實驗室,有一些天才般的動畫電影制作精英和執導精英在這個“實驗室”里辛勤工作。“在最近10年里,”史蒂夫說,“我們公司已經成長為創作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這些技能只有你在公司里才能獲得,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得到的。當然,我們雇用的員工在開始的時候并不是什么都懂的,因此,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培養,幫助他們提高技能。皮克斯公司員工的特點是人數少而人員精,我們喜歡保持這樣的特色。”

  當一個電影制作組故步自封且不能采納其他人意見的時侯,它就已經潛伏著某種危險了。很多人認為,迪士尼公司攝制組制作的動畫電影不能夠吸引觀眾注意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最高管理階層內在的本性,正是這種本性制約了迪士尼公司的動畫電影向觀眾喜愛的方向發展。有些人就指責迪士尼公司受“九大元老”管理風格的影響:公司里的這些元老都是在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沃爾特·迪士尼手下“打天下”的,他們當時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小伙子。在他們的參與下,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作品,但現在他們卻抵制創新思想。在他們看來,現在這些20多歲的動畫制作人員需要磨煉幾十年才能制作出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作品,他們這種思維定勢明顯地窒息了動畫電影制作中的創新思維。

  皮克斯公司也會變得沾沾自喜嗎?它也會像迪士尼公司一樣失去創新的優勢,再把他們原先成功的電影作品重新“復制”一下嗎?人們會很容易想象到,一家公司的迅速成功會使自負的心態惡性膨張,甚至充滿希望的發展前景也會因此而黯淡下來。現在皮克斯公司還處在《玩具總動員》和《海底總動員》一鳴驚人的興奮與喜悅之中,但約翰·拉塞特卻異常冷靜,他一直堅守著自由創新的公司管理思路,努力讓這種思路變得冷靜清晰、牢不可破。

  在談到蘋果公司的時侯,史蒂夫說:“我們的制度就是沒有什么制度。”然后他又補充說:“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沒有一個過程。”過程和制度之間是有區別的,過程代表的是隨意性、自發性和冒險性,但在注重過程的同時,還應該承認固定性的作用,以及紀律、規則的重要性。  在2000年,正當皮克斯獲得很大發展,公司人員都在重視過程的時侯,有一個“局外人闖進”了皮克斯公司,他就是布拉德-伯德。

  在皮克斯公司制作《蟲蟲特工隊》的時侯,約翰·拉塞特就打算把布拉德·伯德拉入到皮克斯的陣營,但當時布拉德卻忙著為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制作動畫電影《鋼鐵巨人》(The lron Giaut,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也是一部動畫電影杰作)。有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部未得到正確評價的動畫電影長片,但這也不妨礙布拉德與皮克斯公司合作。布拉德沒有使用過電腦制作動畫電影,但他制作的動畫電影的效果卻和電腦動畫電影沒有多少差別。布拉德是皮克斯司所需要的人才,約翰·拉塞特最珍視他的一點是:他有制作優秀動畫電影的熱情。從多方面看,他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象。

  布拉德從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動畫電影制作,當時他還未成年(僅有15歲),就被迪士尼公司富有傳奇色彩的動畫電影大師密爾特·卡赫爾招入門下。

  “但是一旦迪士尼失去了活力,”布拉德說,“再看他們拍的電影,就像滑稽演員麥克·巴瑞爾(Mlike Barricr)所說的,簡直就是在看一位大廚師正在烤制熱狗。”總體來說,迪士尼公司拍攝的電影在視覺效應上還是絢麗多彩的,但正如布拉德所說,他們的拍攝理念是殘缺不全的。在迪士尼公司的資助下,布拉德完成了在加州藝術學院動畫電影制作專業的學習,正是在這時,他在藝術學院碰到了約翰·拉塞特。在畢業之后,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回迪士尼公司任職;二是接受挑戰,參與動畫片《辛普森一家》( TheSimpsons)的拍攝制作,但布拉德也明白,《辛普森一家》拍攝組的電影制作理念是非常出色的,但制作技術卻遠不是一流的。雖然布拉德想投身于動畫電影事業,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制作理念”,去參與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的拍攝。

  當然,要是約翰·拉塞特處于布拉德的境地,他也會毫無疑問地做出和布拉德相同的選擇。布拉德的經歷也證明了,他就是皮克斯公司非常珍視、非常希望吸納的人才。他全身心關注的是動畫電影的制作理念而不是利潤率的大小,是對藝術的不懈追求而不是固守于一成不變的準則或方案。

  在約翰·拉塞特告訴布拉德,皮克斯公司的“大門”已經完全為他敞開了,布拉德也就毫不猶豫地邁進了皮克斯公司的“大門”,開始制作動畫電影《超人特工隊》。這部電影是一部電腦動畫長片,敘述了一個超級英雄家庭的故事。在電腦動畫電影中,人的形象是非常難以塑造的,這就是為什么在動畫電影中出現的都是小動物或者怪物,而人的角色卻很少出現的一個原因。假如你向一家電影制作公司推薦一部完全以人為角色的電腦動畫電影,尤其是如果這家公司又是頂級的動畫電影制作公司,那么你的行為無異于是在“自殺”。

  但約翰卻非常樂于接受這一挑戰,他想讓皮克斯電腦動畫電影制作組冒一次險,也想挑戰一下動畫制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才能極限。在皮克斯公司里,拉塞特經常要他的動畫制作人員挑戰動畫電影制作的各種困難,但這一次他們要挑戰的卻是一種幾乎無法實現的極限。皮克斯公司已經同意了制作《超人特工隊》,而且還是第一次把它交給一個剛剛到來的“外人”。“我們考慮了所有的方面,”埃德·卡特穆爾說,“就是想尋找比我們更加優秀的人才,他能夠做我們不能做的事情。我們要找的人絕不是那種只能重復我們‘聲音’的人。”

  布拉德接受了這份挑戰后,感到非常興奮。“我已經準備好了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但實際上,從來沒有人給我創造這么一個機會,只有在皮克斯公司的負責人約翰·拉塞特、埃德·卡特穆爾和史蒂夫·喬布斯的共同協商、努力之下,我才有了這個機會。”布拉德說。

  布拉德真的決定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了。《超人特工隊》是皮克斯公司的第一部PG級(建議家長引導,有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的動畫電影,而他們以前制作的都是G級(所有年齡的人均可以看)的動畫電影。沒有人知道這種電影能否獲得很好的票房收入,尤其是它的放映時間可以達到115分鐘。成人和兒童都喜歡觀看這種電影嗎?兒童家長們是否會強烈反對這種電影呢?皮克斯公司決定讓一切由觀眾們來評判。

  布拉德制作的這部電影把整個皮克斯公司都推到了一個技術上的極限。很顯然,對皮克斯公司來說,這是一部要么獲得巨大成功要么遭受很大失敗的電影。同時,這部電影又是皮克斯公司在與迪土尼公司關系破裂后制作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史蒂夫·喬布斯需要這部電影成功,因為這樣可以使皮克斯公司保持一個相對的優勢地位,他在與迪士尼公司以后的談判中也能獲得最大的收益。他也需要這部電影獲得豐厚的利潤,以償付其高額的制作成本。

  在這個時候,另一個大人物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幾位公司主管同時對他的攻擊之下,邁克爾·艾斯納在9月份宣布,在2006年他與公司的協議到期的時候,他就準備辭去迪士尼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職務。而且,自前些時候他被罷免了公司董事會主席以來,他也從來沒想著恢復這一職務。

  與此同時,紐約市的幾名律師開始對迪士尼公司提出群體訴訟,起訴公司不法、不當行為,以及公司總裁艾斯納在公司管理上沒有采取最有利于股民利益的措施。律師們與一些自愿參與訴訟的股民簽訂了協議,起訴迪士尼公司在辭退奧維茨時付給他1。4億美元的賠償金。

  當艾斯納在法院正面臨難堪的“揭露”和“煎熬”時,皮克斯公司的動畫電影《超人特工隊》又創下了一個新的票房收入紀錄。在上映的第一個周末,這部電影的票房收入就達到了4 550萬美元。皮克斯公司也毫無疑問地向公眾表明,它不需要固定的模式,皮克斯公司的“魔力”也不限于公司里一兩名優秀的動畫電影制作天才,它還能在公司以外發現頂級的動畫電影制作人才,就像布拉德·伯德,也能支持這樣的人才制作出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超人特工隊》打破了所有的動畫電影制怍模式,完全以人為角色,第一次把級別提高到PG級,面向成人觀眾,而且獲得了觀眾和評論人士都非常喜歡的效果。

  對史蒂夫來說,這部電影的成功意義更加重大:皮克斯公司不依靠迪士尼公司的投資也能制作動畫電影了。對皮克斯公司來說,考慮到電影發行方面的因素,獨立的財政收支是非常重要的。史蒂夫也明確地說出了自己的目標:“如果下兩部動畫電影的票房收入還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好,我們預計在2006年,皮克斯公司將有8億到1 0億美元存在銀行里,而且這一款項完全是我們作品的凈收入。”

  現在又該是史蒂夫向邁克爾·艾斯納提議重新談判、重修協議的時候了,而且這一次又是完全按照史蒂夫的時間表進行的。

  在2004年1月史蒂夫與迪士尼公司談判終止后,以豐富多彩的行話、俚語著稱的商業雜志《綜藝》就報道:“皮克斯公司把‘迪士尼王國’打‘瘸’了,以至于在接下來的10個月里,‘迪士尼王國’都走不了了。”史蒂夫也嘲弄似的說:“迪士尼公司如果不能夠與皮克斯公司分享將來的成功將會是一件多么丟臉的事啊。”

  艾斯納對這件事情的評論還是相當得體的,他稱贊皮克斯公司動畫電影制作組在約翰·拉塞特的帶領下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希望皮克斯公司在將來會獲得更大的成功。“迪士尼公司非常愿意在基于雙方都接受的協議條款下繼續合作。”他宣稱。他也承認:“皮克斯公司非常明白它自己正在走的路,它也會很快成長為一家獨立的公司的。”可以看出,艾斯納所用的“非常明白”這個詞指的是,他已經承認了史蒂夫的政策決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到這個時候,皮克斯公司的5部電影在全世界的票房收入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銷售出去了價值達到1。 5億美元的DVD光盤和錄像帶。雖然這種勢頭可能很難維持,尤其是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沒有了迪士尼公司的支持,但皮克斯公司的利潤增長率畢竟達到了每年30%。

  然而,在這場“巨人之爭”中,兩個人都既是獲勝者,又是失敗者。迪士尼公司失去了巨額的收入,而史蒂夫失去了一個最好的合作伙伴。

  這場“巨人之爭”可以說是兩敗俱傷。盡管艾斯納對兩家公司的沖突表現得語氣平和,但喬布斯和艾斯納之間就像艾斯納和奧維茨之間的關系差不多。他們“互射沾有毒液的箭”、“互相投擲石塊”、互相凌辱,就好像真的在進行一場戰爭一樣。

  然而,史蒂夫的勝利又是一種“苦樂參半”的局面。他、約翰·拉塞特和皮克斯公司的全體員工都會有一種尊嚴被損害的感覺,因為他們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巴斯光年和伍迪以及《玩具總動員》的其他角色融入迪士尼公司動畫電影制作組的作品《玩具總動員3》里。迪士尼公司有權這樣做,因為根據兩家公司簽訂的協議條款,皮克斯公司所有動畫電影的續集拍攝權利都歸迪士尼公司所有。更為糟糕的是,荏2005年1月艾斯納宣布——他就好像一直在尋找著機會深深地“扎史蒂夫一刀”似的——兩家公司將對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3》的劇本進行創作競賽,但結果是迪士尼公司一位初學者贏得了競賽的勝利。一位初學者竟然打敗了皮克斯公司!

  史蒂夫與艾斯納的沖突讓人想起了奧維茨與艾斯納的沖突,這時羅伊·迪士尼闖了進來,他也給了艾斯納重重的一擊。“在一年多以前,”羅伊說,“我就警告過迪士尼公司董事會,我們認為邁克爾·艾斯納在與皮克斯公司的關系上處理得不恰當,我們也說過這兩家公司之間的關系已經相當危險了。”

  最后,史蒂夫贏得了關鍵的一場戰爭。艾斯納將會比原先預定計劃提前一年下臺,迪士尼公司新的首席執行官鮑伯·艾格將有可能更好地處理兩家公司之間的關系,并引領兩家公司朝著一個良性發展的方向邁進。與此同時,即使沒有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公司也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下幾部動畫電影的制作成本。不論將來發生了什么事,不論皮克斯公司是與迪士尼公司攜手前行,還是與其他公司合作,史蒂夫·喬布斯都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不論是誰執掌迪士尼公司,他也是一家綜合性兩業公司的總裁,他也就不可能成為動畫電影界“領軍人物”。這個“領軍人物”的頭銜應該歸史蒂夫·喬布斯。當然,即使史蒂夫是站在了約翰·拉塞特的肩上才擁有了這樣的榮譽,人們也動搖不了他的輝煌地位。

  史蒂夫成了不折不扣的電影業界巨人。

  即使是站在奧林匹斯山的希臘諸神,也免不了會受到傷害。即使史蒂夫是—個大人物,有著巨額的財富和輝煌的成功,也免不了受到各種災禍或疾病的纏繞,這一點他和普通人一樣。

  在—個星期天,也就是2004年8月1日,史蒂夫·喬布斯給他的朋友、同事和雇員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是這樣的:

  我的同伴們:

  我個人有一則消息非常想告訴你們,我想要你們親自從我這聽到這則消息。

  在這個周末我在醫院做了一個成功的手術,醫生把我胰臟上的惡性腫瘤切除了。我患的是一種叫做胰島細胞神經內分泌瘤的罕見胰臟癌,在醫生每年的胰臟癌診斷病例中,患病概率只有1%,若能夠即時診斷(我的就是),可以由外科手術摘除腫瘤并得到治愈。另外,我已不需要接受任何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了。

  病例中最常見的胰臟癌叫做胰腺癌,到目前為止這種癌還不能治愈,而且從確診開始,病人也只能存活大約一年左右。我之所以提一下這一點是因為,當人們聽說“胰腺癌”的時候,往往就認為這是不治之癥了,我要感謝上帝,因為我得的不是這種病。

  我會在8月份里靜心修養,預計在9月份就會重返工作崗位。我不在的這段時間,我已經要求副總裁蒂姆·庫克負責蘋果公司的日常事務了,因為蘋果公司不能“一日無主”。在8月份,我要是有什么事情還會給你們打電話的,我希望在9月份就能見到你們了。

  史蒂夫

  在信件的最后,史蒂夫為了說明他還沒有失去銷售技能和幽默感,他又加上了一句附言。

  附言:我是在醫院的病床上,用我17英寸的強力筆記本電腦和Airport Express無線聯網設備給你們發這封電子郵件的。

  在美國,每年都有3。2萬人被查出患的是胰腺癌,像史蒂夫那種胰臟癌也就有幾百例。當發現這種胰臟瘤,并完全切除后,病人就可以正常生活了,但這也不是完全可以保證的,霍華德醫生強調說:“你可以說有100多人是這種情況,但你不能說人人都是這種情況。這其中可能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具體比例是多少呢?據調查,得這種病的人有50%可以活5年以上。

  史蒂夫預計他可以提前回到工作崗位也絕不是白日做夢。在9月初,也就是他手術過后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又出現在蘋果公司的會議上,他又顯得活力四射了,就好像什么事情沒有發生一樣。

  雖然史蒂夫與蘋果公司的另一位創建者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之間的矛盾怎么也無法愈合,但至少在這些日子里,他們兩人又有了接觸。沃茲還對他的老朋友說:“你看上去氣色好多了。”

  史蒂夫在手術后如此迅速地回到工作崗位的原因在幾個月后就明了了:蘋果公司要推出一系列新產品,推出新產品一方面可以延續iPod播放器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史蒂夫那種有點離奇的夢想——把計算機產業從微軟公司那里“挖”過來。

  當然,任何熟悉史蒂夫·喬布斯創業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有著實現自己離奇夢想的方法。


杰弗里•揚 / 威廉•西蒙 2013-08-26 14:39:36

[新一篇] 締造蘋果神話 11 “我的地盤”“iPod、 iTunes

[舊一篇] 締造蘋果神話 13 輝煌時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