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涵義及評價方法探討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興技術層出不窮,但真正能帶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新興技術僅是小部分。因此,如何面對大量的新興技術,及早準確辨別其商業化潛力,對于企業和管理部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內涵辨析
  1.1 新興技術及新興技術商業化
  目前學術界對“新興技術”尚無權威和統一的定義。Day和Schoemaker[1] 曾指出,新興技術是指基于科學的創新,這種創新具有創立一個新的產業或者改變已存在產業的潛力,它們包括產生于激進創新的非連續性技術以及通過過去獨立研究成果融合而形成的更加進化(evolutionary)的技術。前者如生物治療、數碼照相、高溫超導體,后者如核磁共振成像、傳真、高清晰電視等。國內學者華宏鳴、鄭邵濂(1995)認為,新興技術是指“未被商業化的,但在3~5年內能被商業化的技術,或者是現在已經被應用但將會發生明顯變化的技術”[2]。趙洪江(2005)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新興技術既是一個時間概念,又是一個商業化和外部化的概念[3]。
  具體到新興技術商業化,一般是指從新興技術(或產品)的基礎知識理論研究開始到產品產業化(Industrialization)生產之前的這一過程,也包括產品和技術形成中所包含的技術轉讓并創造利潤的過程。從新興技術的商業化軌跡來看,不外乎是從設想到技術、到產品的過程,同時也是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過程。不同學者對商業化有著不同的認識。Joseph P. Martino(2003)指出,新興技術的變遷軌跡一般都會遵循理論提出、科學發現、實驗室可行、原型操作和商業化引進五個階段[4]。楊壬飛、仝允桓(2004)指出,技術商業化的一般過程包括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轉讓、產品概念開發、產品生產與銷售和技術商業化成功六個階段[5]。
  1.2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內涵
  所謂潛力是指潛在形態的力量、能量或功能[6]。它和“現實”是相對的,是相對于已經顯現狀態的力量或能量而言的。潛力和現實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在未被開發之前,潛力屬于一種隱性的能量和力量,如果將潛力挖掘出來并加以培育,那么潛力便變為現實。
  由以上分析可知,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可以看成是新興技術在進行商業化前所潛含的尚未開發出來的功能和能量。它是一項新興技術(產品或服務)由實驗室走向市場并實現經濟利潤和社會效益的可能性大小。因此,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內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技術自身可持續發展潛力,主要是指該項技術(產品或服務)的先進性、形成技術標準的潛力以及受知識產權保護的潛力等;(2)能為消費者帶來市場效用的潛力,包括價值增加、使用更方便更安全等傳統市場經濟效益潛力,也包括環境保護、就業增加、生活質量提高等方面的社會效益潛力;(3)新興技術商業化條件潛力,包括諸如市場上資金、人才、基礎設施等基本條件甚至包括補充性資產的改善潛力,還包括與科技政策發展、技術預見、社會發展規劃等符合性協調一致的潛力。
  由于受到有限資金和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對所有新興技術都進行持續資助和管理,所以必須挑選出那些商業化潛力比較大的新興技術進行重點資助和扶持。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評價,就是指在眾多備選的新興技術清單中,選擇那些能在技術潛力、市場潛力、條件潛力等方面綜合效益最佳的新興技術。選擇判斷一項新興技術是否具備產業化潛力,不僅要考慮技術的本身,還要考慮是否具備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基礎條件及符合社會發展規劃的程度,并帶來相應的經濟利潤和社會效應[7](表1)。
  c7s405.JPG
  1.3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特征
  1.3.1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是一個動態概念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是在未來實現經濟利潤和社會效益的一種可能。潛力大,則這種可能性就大;潛力小,則帶來經濟利潤和社會效益的可能性就小。但一項技術能否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并帶來經濟利潤和社會效益,又是和許多條件相關的。(1)與該項技術本身的成熟度有關;(2)與市場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亦即與消費文化的變遷等有關;(3)與政策的支持傾向和市場基礎條件的完善情況等相關。這些影響條件都是動態變化的,當這些條件都成熟時,以前可能沒有商業化潛力的新興技術,此時就會顯得潛力巨大。
  1.3.2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是一個將來時概念
  新興技術是指剛被商業化或在未來3~5年能被商業化的技術,所以本文說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它是一個時間概念,并不是所有新出現的技術,或所有技術在新興階段都可稱為新興技術。只有那些具有蓬勃發展趨勢的、具有較大商業潛能、能在未來對行業經濟產生較大影響的、新近出現的技術才屬于新興技術[3]。但這個在商業化前主要還是依靠專家經驗和相關歷史數據類推來進行綜合判斷的技術,具體有多大的商業潛力,能夠產生多大的影響,現在還無法具體說清楚,只能等待將來來驗證,所以說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是一個將來時概念。
  1.3.3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是一個相對概念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是一個相對比較概念,它應該是一群同類技術間相比較后得出的大小排序,或者是只能相對于模糊數學中的隸屬原則定義一項新興技術商業化前景的大小。簡單地說,以1為理想最優值,某項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為0.86,并不是說該項新興技術的商業化前景就是0.86,這個數值沒有特定的含義,只是代表幾項新興技術進行比較時,該項技術的得分是0.86,與這幾項技術的商業前景相比可能會排在第幾名等;或者說相對于專家規定的模糊評判等級來說,可能屬于“優”級。所以我們說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最后得分是一個相對概念。
  1.3.4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評價的技術預見概念
  英國技術預見專家Ben R. Martin[8] 認為,技術預見的本意就是“系統的研究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在未來的長期發展狀況,以選擇那些能給經濟和社會帶來最大化利益的技術”。這里所強調的技術預見對象是“通用新技術”,即處在競爭前(pre-competitive)階段的技術。技術預見不僅強調關注未來科技的推動作用,而且著眼于市場的拉動作用,既包括對科學技術機會的選擇,也包括對經濟、社會相關需求的識別;強調技術預見必須關注未來技術可能產生的社會效益(包括它對環境的影響),而不僅僅著眼于其經濟的影響。所以,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評價,也是選擇那些能夠在未來實現商業化的新興技術,這些新興技術的選擇,不僅是要考慮其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其社會效益。
  2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評價的方法探討
  2.1 傳統評價方法回顧
  目前,國內外對科技項目及科技成果評價的方法研究已經非常成熟,大致可以分為4大類[9]:一是專家法或同行評議法,就是邀請同行業的專家對該技術成果,參照約定的角度進行評議,最后采用簡單的加權求和等方法進行評價,這是一種最常用的定性方法。二是經濟分析法,主要是評價科技研究和成果的經濟效益,常用的指標如NPV、IRR等,由于許多技術成果的經濟效益尚未顯現出來,所以大部分值還是依靠歷史數據進行估計或者借助模糊數學的力量來加以實現。三是數學方法,大致又可以分為運籌學方法(DEA、決策樹等)、數理統計方法(主成分、因子、聚類等)、模糊數學、灰色系統理論等。四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人工神經元網絡、智能專家系統、數據挖掘技術等。神經元網絡和智能專家系統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點和操作起來的復雜度,目前在科技項目評價中的應用研究并不是很多;而近年來以文獻計量和專利分析為代表的數據挖掘方法因其實用性,在技術評價中作為一種定量分析方法而被廣泛關注。
  近年來,隨著日本技術預見活動取得巨大成功,國外學者逐漸將技術分析方法轉向了一種稱為“技術未來分析(technology future analysis, TFA)”方法的研究,諸如技術預見、情景規劃、技術路線圖法等,該方法體系在國內還比較陌生。搜集國內相關資料,技術未來分析方法現在已經種類繁多,國外學者將其進行“硬”方法和“軟”方法、探索性方法和規范性方法等分類[10]。Jack R. Meredith和Samuel J. Mantel(1995)就指出,技術分析的方法都可以歸結為兩大類:一類是基于大量數據的客觀分析方法,另一類是基于專家知識的主觀評價方法[11]。其中客觀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大量歷史數據進行外推和擬合,而主觀分析方法所依據的數據源則是專家的主觀判斷。這里,筆者嘗試著將這些眾多分析方法進行主客觀準則分類,以便于未來在不同情境下采用合適的方法(表2)。
  c7s406.JPG
  在眾多分析方法中,眾多學者一致認為,趨勢和環境分析、情景分析方法、專家調查(包括Delphi調查法)是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趨勢外推法也常被廣泛運用,但運用該方法時必須小心謹慎,因為這些歷史趨勢往往有被打破的可能性。具體在公司層面上,出版物分析法、產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投資組合分析法、專利分析法往往是最迅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12]。在替代模型中,Gompertz Model又被稱為“死亡率模型”(mortality model),該模型所呈現的S型曲線雖然比較陡峭但開始卻較為平緩,常被用來分析新產品的市場滲透率。而Fisher-Pry model和生態學中的種群增長類似,所以又被稱為“替代模型”(substitution model),往往用來預測新技術對現行技術的替代率[13]。
  2.2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評價的方法探討
  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評價方面的研究還很不系統,新興技術和新興市場的不確定性都給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評價帶來了挑戰。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評價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新興技術尚未投入市場,這就導致沒有任何歷史數據可以直接借鑒,直接的效益方面數據必須等到商業化的過程完成后才能獲取,而作為決策支持的管理評價則要求在一項新技術是否值得實施產業化之前就得進行評價[13]。(2)正是由于沒有直接的數據支持,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評價就必須依靠大量的專家系統來完成。通過不斷地咨詢專家,來判斷每種新興技術的發展方向及預期前景。專家成員的選取是一項相當困難的工作;同時,過分依賴專家必然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專家也經常受到過去歷史經驗的束縛而不能對新興技術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3)專家系統的建立和維護,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財力,這就不是只靠單個小企業或是高校就能完成的,必須通過行業協會或政府來牽頭,這就導致了新興技術產業化潛力評價的理論研究與實際運用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根據前文的分析,筆者認為,對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評價,應該側重于對技術潛力、市場潛力和商業化條件潛力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技術潛力的分析,除了可以尋找技術專家進行調查外,還可以借鑒文獻計量分析法、專利分析法對技術潛力進行判斷。對市場潛力的分析,由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新興技術商業化前很難直接計量出來,所以主要是依靠技術專家和市場專家的判斷和歷史類推方法。這里筆者首先進行的是對市場潛力指標體系構建的Delphi調查,確定評價新興技術市場潛力的指標體系,然后考慮到各指標間的相關性和依賴性,采用網絡分析法(ANP)進行綜合評價。關于對商業化條件潛力的分析判斷,主要是采用利益相關者分析法來分析新興技術的商業化是否與國家科技政策相符合、是否與社會發展規劃相符合、是否與技術預見相吻合、是否與消費文化的變化趨勢相一致等。
  3 結論
  本文重點闡述了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涵義,指出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是一個動態概念、將來時概念、相對概念和技術預見概念。由于新興技術本身及其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評價不能沿用傳統的技術評價方法,應該借鑒國外最近研究的技術未來分析方法,結合其潛力本身的涵義,有針對性地從技術潛力、市場潛力和商業化條件潛力三個方面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綜合判斷,力求主客觀相結合,相互驗證,以便使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評價更加科學和準確。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津32~35C7高新技術產業化王吉武/黃魯成/盧文光20082008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內涵/評價方法
A discursion on mean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emerging technology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從中選擇具有重大商業化潛力的新興技術進行重點發展和政策扶持,將能產生巨大的商業利潤和社會效益。詳細辨析了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內涵和特征,并針對其潛力構成的評價方法進行了探討,旨在拋磚引玉,為后繼研究奠定基礎。
作者: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津32~35C7高新技術產業化王吉武/黃魯成/盧文光20082008
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內涵/評價方法

網載 2013-09-10 21:44:58

[新一篇] 新世紀教師要具備“三高”素質

[舊一篇] 新寫實主義的誤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