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危機及其對俄羅斯內政外交的影響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蘇聯解體以后,繼承了原蘇聯國際地位的俄羅斯也同樣繼承了原蘇聯解體時面臨的各種國內問題,民族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政治經濟等原因,俄羅斯聯邦一直顧不上解決這一日益嚴重的民族問題,致使最終引發了世人注目的車臣危機。本文擬就車臣問題的來朧去脈,葉利欽出兵的目的及車臣危機對俄羅斯內政外交的影響,做一簡單的考察和分析。
      一、車臣問題的由來
  車臣是俄羅斯聯邦的20個共和國之一,地處高加索山的北側,人口一百多萬,面積不足二萬平方公里,人口主要是車臣人和俄羅斯人。
  車臣人很早就生活在北高加索一帶,其祖先是尚武好戰的游牧民族納赫喬人。近幾百年來,車臣人和北高加索一帶的其它民族曾與不斷擴張的俄羅斯人發生過激烈的沖突,上個世紀,俄羅斯人在經過40年高加索戰爭之后,將車臣并入俄羅斯帝國的版圖。十月革命以后,車臣成為原蘇聯的一部分。但是,車臣人心中積累的對俄羅斯人的不滿情緒并沒有因此而完全平息,一直想尋找機會謀求獨立。
  戈爾巴喬夫上臺以后,在蘇聯推行全面改革,車臣民族主義勢力借機崛起。進入90年代以后,蘇聯改革逐漸失控,以退役的杜達耶夫將軍為首的“民主派”在1990年10月,召開了車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當時的車臣最高蘇維埃形成了雙重政權并存、對峙的局面。一年之后,杜達耶夫借“8·19”事件之際,推翻了車臣最高蘇維埃政權, 擅自舉行總統選舉并當選車臣總統。此后不久,杜達耶夫正式宣布車臣獨立。
  對杜達耶夫的這一作法,俄羅斯聯邦持堅決反對的態度,既不承認車臣的總統選舉和杜達耶夫作為總統的合法性,更不承認車臣的獨立。但杜達耶夫十分強硬,毫不退讓,在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上臺后先是拒交聯邦財政預算,1992年又拒絕簽署俄羅斯聯邦條約,1993年拒絕參加俄羅斯新議會的選舉和全民公決,1994年,又拒簽了俄羅斯社會和睦條約。面對杜達耶夫的強硬態度,俄羅斯聯邦政府內一直有人主張采取武力手段強行讓其就范,但是考慮到歷史上俄羅斯人與車臣人積怨甚深,車臣人勇猛彪捍,武力解決代價太大,俄羅斯最后采取了支持車臣境內的反對派這一變通的做法,想通過反對派之手削弱、推翻杜達耶夫的統治。
  杜達耶夫在車臣搞獨立,幾年來并沒有給車臣人帶來什么好處,學校醫院相繼關門,工農業生產不斷下降。他許諾要將車臣變成“高加索的科威特”,結果把車臣變成了俄羅斯境內最落后,倍受戰火蹂躪,人民痛苦不堪的地區。因此,在車臣境內一直存在著反對獨立,反對杜達耶夫的政治反對派。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反對派曾四次策劃刺殺杜達耶夫,但均未得逞。后來反對派又想在車臣建立雙重政權,與杜達耶夫分庭抗禮。然而,在1994年底反對派武裝與杜達耶夫武裝的激戰中,反對派受到重創,已基本失去了與杜達耶夫抗衡的能力。事情不僅如此,在戰斗中約20多名參戰的俄軍士兵被俘,杜達耶夫抓住了俄羅斯支持反對派,缺乏和平解決問題誠意的口實,使俄羅斯陷入了異常尷尬的境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俄羅斯與車臣雙方微妙又緊張的關系就完全浮出了水面,俄羅斯再也不能假借反對派之手,人不知鬼不覺地暗中解決問題了,俄車關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94年底,葉利欽決定,出兵車臣,武力解決困擾俄羅斯聯邦三年之久的車臣獨立問題。車臣問題因此轉化成了一場世人注目的車臣危機。
      二、葉利欽為什么要出兵車臣
  第一,形勢所迫
  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原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但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無視俄羅斯的利益,在國際事務上我行我素,使俄羅斯倍感屈辱。蘇聯解體以后,獨聯體其它共和國內的俄羅斯人一夜之間成了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等方面都頗受歧視。這一切極大地刺激著俄羅斯人的民族感情,在俄羅斯境內,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在1993年底的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中,以日里諾夫斯基為代表的極端民族主義力量異軍突起,在議會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杜達耶夫武裝在俘虜了參與車臣武裝沖突的俄軍士兵之后,對俄羅斯發出最后通牒,稱如果俄不承認干涉車臣內政,支持車臣反對派武裝的事實,將處死俄軍俘虜,這不僅是對俄羅斯人一個嚴峻挑戰,也是對葉利欽政治權威的嚴峻挑戰,葉利欽對此不能不有所反應。
  第二,經濟考慮
  車臣雖是彈丸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車臣剛好處在俄羅斯聯結外高加索地區的咽喉地帶,是俄羅斯通向外高加索地區的鐵路、公路必經之路。車臣鬧獨立的三年多時間內杜達耶夫政權采取對俄羅斯等國的過路貨物強征重稅等措施,嚴重地影響了俄羅斯與有關國家的商貿關系。另外,在車臣境內原蘇聯建有完備的石油加工設施,有三條重要的石油輸出管道在車臣境內經過,哈薩克和阿塞拜疆等的石油都要經過車臣輸往黑海港口。控制車臣不僅對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還控制了盛產石油的中亞國家利用黑海向外輸出石油的門戶,這對俄羅斯加強其對獨聯體內中亞國家的控制,無疑十分重要。
  第三,安全因素
  車臣所處的高加索地區對俄羅斯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從南北方向看,它是俄羅斯通向中東地區的門戶,通過這里的鐵路、公路將俄羅斯與南高加索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爾其和伊朗聯結起來。從東西方向看,它又是連結里海和黑海的陸地走廊,將里海沿岸的哈薩克、土庫曼等與瀕臨黑海的國家聯結起來。這一地區周圍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穆斯林國家,自蘇聯解體之后,一些穆斯林國家,尤其是土耳其和伊朗,大力向獨聯體和俄羅斯的穆斯林地區進行宗教和文化滲透。俄羅斯境內有1800萬穆斯林,這種外界的宗教和文化滲透已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車臣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就是這種滲透的結果。因此,控制車臣這一咽喉要沖,對今日俄羅斯的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第四,時機已經成熟
  車臣地位的重要,再加上原蘇聯分崩離析的前車之鑒,俄羅斯絕不可能讓車臣獨立的欲望得逞。自杜達耶夫上臺之日起,俄羅斯就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只是限于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一時難以下手。形勢發展到1994年底,應該說解決車臣問題的時機已基本成熟了。俄羅斯政局經過1993年的十月事件,1993 年底的新議會選舉,1994年4月簽署的俄羅斯社會和睦條約,已初步穩定下來。1994 年初放棄了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之后,俄羅斯的經濟雖然沒有大的起色,但下滑的趨勢減緩,盡管一時難有大的作為,一時也不會出現大的起伏。在外交上,俄羅斯經過軟硬兼施,基本上已確立了其在獨聯體的“盟主”地位,與西方大國的關系固然磨擦增多,但與非西方國家的關系卻有較大的改善,對外關系也大致進入了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時期。因此,葉利欽決心出兵車臣,除掉杜達耶夫這一心腹之患。
  第五,政治需要
  面對日益迫近的1996年總統選舉,葉利欽必須有所作為,從而鞏固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在政治上,盛行一時的自由民主早已為平民百姓所厭惡,經濟上的激進改革已以失敗而告終,外交上的“向西方一邊倒”也收效甚微,唯一能做點文章的地方也只有在民族問題上了。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在獨聯體其它國家內的俄羅斯人也受盡歧視。可以說從沙皇時期到前蘇聯,俄羅斯人從未受到這樣的民族屈辱。因此,在俄羅斯境內,俄羅斯民族主義不斷高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出兵車臣雖然也有一定的風險,但較之政治經濟改革及外交上的其它努力應該說容易得多,而且它順應了國內的民族主義潮流,一旦成功,無疑大大加重了自己在以后總統選舉中取勝的籌碼,毫無疑問,政治需要是葉利欽出兵車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出兵車臣對俄羅斯內政外交的影響
  俄羅斯出兵車臣,應該說冒著極大的風險。今日俄羅斯決不可與昔日蘇聯相比,政局動蕩不止,經濟江河日下,軍隊思想渙散、紀律松懈,而車臣人勇猛善戰,且有國內外的穆斯林為后盾,加之車臣地區山高林密,出兵車臣,如果不能速勝,由此引發的國內外矛盾激化,俄羅斯因此而深陷車臣泥潭,不僅葉利欽有倒臺的危險,還可能促使充滿內憂外患、使已經十分脆弱的俄羅斯聯邦步前蘇聯之后塵,由此而崩潰。
  但是,俄羅斯軍隊在車臣境內的行動雖然代價沉重,經過半年的戰斗,杜達耶夫的大部分非法武裝已被消滅,其殘余力量也發生了分化,許多已經開始按照俄車雙方達成的有關協議交出武器。俄羅斯出兵車臣的主要目標:重新控制車臣局勢,可以說已基本達到。俄羅斯出兵車臣和對車臣局勢的重新控制,對俄羅斯的內政外交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維護了俄羅斯聯邦的統一,抑制了分離主義的傾向
  自前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聯邦一直面著分離主義的威脅。這種威脅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民族自治地區要求升格成為擁有主權的、能自由退出聯邦的主權共和國。一是有些共和國公開宣布獨立,采取了與中央直接對抗的方針,如韃靼和車臣。1993年十月事件之后,葉利欽騰出手來打擊分離主義的傾向。一方面,采取了強硬措施迫使抗稅的地區重新向中央交稅;一方面修改了憲法草案,取消了各共和國退出聯邦的自決權。后來又迫使韃靼共和國放棄了獨立的要求。這次出兵車臣,用武力重新控制了車臣局勢,對維護俄羅斯聯邦的統一,進一步抑制分離主義的傾向,無疑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加強了民族主義的力量,削弱了民主派的力量,俄羅斯政壇可能向有利于民族主義者的方向轉變
  自戈爾巴喬夫在蘇聯推行多黨制改革以來,自由民主的口號響徹全蘇境內,自由化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然而,效仿西方式民主并沒有給俄羅斯人帶來他們所希望的繁榮和富強。相反,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國內政局急劇動蕩,經濟大幅度滑坡,生活水平不斷下降。1993年底的新議會選舉表明,民主派所掀起的自由化浪潮正在走向衰退,民族主義開始崛起。以日里諾夫斯基為代表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一貫主張對鬧獨立的車臣等共和國采取強硬措施,而以蓋達爾為代表的民主派則強烈主張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但是,三年多來,民主派所主張的和平手段對堅持獨立的杜達耶夫幾乎毫無作用。這次葉利欽不顧民主派的強烈反對采納民族主義者的強硬主張出兵車臣,卻重新控制了車臣的局勢,初步消除了這一對抗中央、威脅俄羅斯聯邦統一的心腹之患。盡管葉利欽在主觀上并不一定愿意,在客觀上,這必然進一步加強民族主義對俄羅斯政治生活的影響,進一步削弱民主派的力量。
    三、突出了俄羅斯軍方鷹派的力量,俄羅斯內外政策可能趨于強硬
  葉利欽這次出兵車臣,不僅在議會中受到了民主派和俄共的強烈反對,俄羅斯聯邦總理切爾諾梅爾金一直不表態,俄羅斯軍方也因此而分成兩派。一派以國防部長格拉喬夫為代表,被稱為鷹派,強烈主張采取強硬措施。一派以國防部三位副部長,戈羅莫夫、孔德拉季耶夫和米洛諾夫為代表,反對動用武力解決國內問題。然而,葉利欽力排眾議,撒換了這三位副部長和一批拒絕到車臣指揮作戰或在車臣作戰中指揮不力的高級將領,堅持以武力解決車臣問題。聯系到1993年葉利欽動用武力粉碎議會反抗的十月事件,我們可以說,面對自由化造成的混亂局面,葉利欽越來越倚重軍方鷹派,在內外政策上,可能越來越傾向于采取強硬的政策。
    四、俄羅斯對車臣局勢的重新控制,加強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
  俄羅斯出兵車臣,引起了世人關注。這與其說是因為車臣這一彈丸之地多么重要,而不如說是因為車臣危機實際上是一塊試金石,從中可以看出空前虛弱的俄羅斯還有沒有決心和能力解決車臣危機這類棘手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車臣問題并不僅僅是俄羅斯的內政問題,還直接影響到俄羅斯的國家形象和國際威望。然而俄羅斯出兵車臣,雖代價沉重,經半年多苦戰,終究重新控制了一度失控的車臣局勢;俄羅斯出兵之后,穆斯林國家一片譴責聲,但沒有一國敢公開采取任何實質性的行動對俄羅斯施加壓力。這說明,俄羅斯今天雖然虛弱,還沒有虛弱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它余威仍在,不可小視。從這個意義上講,俄羅斯出兵車臣及其對車臣局勢的重新控制具有積極意義,它不僅對國內外妄圖分裂和削弱俄羅斯的力量起到了一定的震攝作用,也加強了其國際地位,有助于其1994年以來為恢復大國地位而進行的一系列外交努力。
  車臣危機隨著俄羅斯軍隊對車臣局勢的重新控制,隨著俄羅斯聯邦政府對車臣地區行政管理職能的恢復,已基本平息下來了。但是,從車臣危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來看,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仍然要持續一段時間,俄羅斯重振大國雄風的路將是曲折而漫長的。
   (作者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科系;責任編輯: 任天成)*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京55-58D7國際政治陳生洛19961996 作者: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京55-58D7國際政治陳生洛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49:44

[新一篇] 路易斯·巴拉干的詩意空間

[舊一篇] 轉向“新寫實主義”:2007年臺灣文壇看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