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經濟倫理初探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我國正處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經濟倫理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烈呼喚著也正孕育、催生著新經濟倫理的成長;而新經濟倫理的出現和成長又必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充足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推動、規導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下大力氣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的研究和宣傳,使之成為鼓舞和激勵人們奮發進取、勇于創新,弘揚社會正氣,摒棄和遏制社會丑惡現象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成為改變目前道德科學研究落后于社會實踐的現狀,推動我國倫理發展的新的生長點。
      一、新經濟倫理的界定
  所謂經濟倫理,是指人們在參與經濟活動過程中,為處理和協調相互間的利益關系所產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標準及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這里的“人們”,不僅僅包括生產企業、商業企業的全體職工,還應包括全社會的所有成員。這里的“經濟活動”,不僅僅是指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而且還應包括分配領域和消費領域。也就是說不論任何社會成員,不論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任何一個領域所產生的道德認識和所遵循的道德規范都屬于經濟倫理的范疇。由于市場經濟的廣泛滲透性,個人參與經濟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個人參與經濟活動的機會是隨時隨地的,而絕不僅僅局限于職業范圍。同是一個人,他既是勞動者,又是消費者,還可以是投資者。不論他以何種面貌或身份出現,他的行為必然遵循著并反映著一定的倫理觀念,是在一定的倫理觀念的支配下為人處事的。如勤儉節約,既可以是消費者的家庭行為,又可以是勞動者的職業行為,旨在更加有效地配置社會資源,產生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如果說實證經濟學研究經濟發展“是怎樣或不是怎樣”的問題,規范經濟學研究經濟發展本身“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問題;那么經濟倫理學則研究人在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問題。倡導經濟倫理的意義在于,經濟行為應該既有利于效率最大化,又有利于公平最大化;既有利于全社會的資源配置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又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
  經濟倫理涵蓋了商業倫理或企業倫理,但卻不僅僅局限于人們的職業生活領域,它的內涵比商業倫理、企業倫理要廣泛得多。商業倫理或企業倫理都屬于職業倫理的范疇。嚴格說來,商業倫理與企業倫理也不在一個層次上。企業是基于一定的經濟目的來營運的人事生產、流通或服務的組織,它包括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和服務性的企業。那相應地,企業倫理則是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職業的人們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它包括工業企業倫理、商業企業倫理、金融企業倫理和交通企業倫理等。工業企業倫理也可以稱為“廠德”。重合同守信用、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是“廠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商業倫理也可以稱為“商德”。誠實守信、質價相符、不經銷假冒偽劣商品是“商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內容。不論“廠德”或“商德”內容多么廣泛、地位多么重要,它們也只是職業道德中不同的組成部分,與作為“官德”的政治家倫理或公務員倫理共同構成我國當前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三大支柱。
  本文中所論及的新經濟倫理,是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適應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調節人們經濟行為的道德規范體系。
      二、新經濟倫理成長的現實基礎
    (一)經濟關系的變革是新經濟倫理成長的根本原因
  人類的道德活動總是奠基于經濟活動之上并為經濟活動所制約的。不同的經濟類型就是人類進行道德活動的不同的外部環境,它既給人的道德活動、道德進步提供了一定的舞臺和某種可能,又為道德活動、道德進步做了必要的規限。人們的道德觀念作為一個歷史范疇,隨著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更新或消失。包括倫理道德觀念在內的新觀念的產生和舊觀念的破除不是偶然的,其中有著深刻的社會物質根源。為什么在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和宗法等級制度下,產生了君權神授、父命子從、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平均主義、知足常樂和父母在不遠游等觀念?為什么在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產生了等價交換、自由競爭、金錢萬能等觀念?這都是有它的歷史必然性、有它的社會物質原因的,決不是人類理性的產物或主觀的幻想。任何經濟關系總表現為一定的利益關系,而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導致利益關系的變化。從這一意義上說,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既是權力的再分配,又是利益的再分配。存在決定意識。經濟上的利益關系的變化反映在思想意識上,必然引起觀念特別是利益觀念、價值觀念的變化。我國20年改革開放的初步實踐表明,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而這場變革是在新舊道德劇烈的撞擊和痛苦的嬗變中進行的。
    (二)改革開放中倫理道德觀念的困惑呼喚新經濟倫理
  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如何既充分學習吸收資本主義數百年來所積聚下的應為人類共同擁有的經營管理體制,又能確保社會主義本色不發生蛻變呢?這在倫理道德觀念上就向我們提出了幾個基本要求:一是要堅持和發展完善早已為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樹立與改革開放相適應的某些新的觀念,如競爭觀念、協作觀念、誠實守信觀念等;二是要堅決破除阻礙改革開放的陳舊倫理道德觀念,如“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或“無商不奸”的落后意識;三是要批判和清除那些同社會主義方向相對立的錯誤的倫理道德觀念,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四是要勇敢地迎接西方道德精神的挑戰,正確對待西方文明中的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崇尚科學和民主等具有合理內核的道德理念,將它為我所用。由于社會經濟的急劇發展和變革,在倫理道德觀念的這種堅持、發展、吸納和破除的過程中,不能不引起人們倫理道德觀念的某些困惑,從而用帶有疑懼性的目光審視著這變化了的世界。這種困惑,既有道德理想的迷失和道德價值目標選擇上的困惑;又有道德評價上的困惑和道德沖突的加劇;還表現在個別人的道德心態的失衡。同時,由于法制尚未健全,劇烈的市場競爭和求利的目的導致部分人的私有意識急劇膨脹,個別人不惜以種種損人利己、損公肥私方式,不擇手段地攫取、占有商品和貨幣,從而危害和侵犯社會公共利益。新經濟倫理正是在人們倫理道德觀念的困惑中開始孕育的。
    (三)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催生了新的經濟倫理關系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道德風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首先,人們的自主意識日漸增強,獨立人格正逐漸形成。其次,等價交換原則喚醒了人們的平等意識,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公正的形成。經濟活動的平等性使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形成了換位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更易于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而培養了人際間相互尊重、相互寬容、相互理解的道德品質。再次,劇烈的市場競爭激化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使其人生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贏利的目的激發起人們的強烈的進取欲望,推動人們積極投身于劇烈的市場競爭之中。從而形成了注重時效的觀念、注重科技的觀念以及注重管理和營銷的觀念;形成了誠實而靈活、精明而機敏、果敢而謹慎的個人人格特征。最后,市場經濟內具的開放性、流動性催化著人們個性的豐富和人格的完善。日益發達的社會關系系統,給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發展的多樣性、才能的多樣性和選擇的多樣性。在開放和流動中,人們得以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徹底地打破了種種因資歷、出身、血緣、等級的不同而給人們在精神上產生的種種壓力、在發展機會面前設置的種種限制。總之,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道德的進步,不但道德活動的領域變得極為廣泛,許多全新的道德范疇和道德觀念也大量出現,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新經濟倫理的產生和成長是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全過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呼喚并催生著新經濟倫理;新經濟倫理又推動規導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日益消釋著人們對倫理道德觀念的困惑。
      三、新經濟倫理觀念中的幾個問題
  在新經濟倫理觀念的形成過程中,應該注意解決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個人奮斗與群體協作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每一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但這并不意味著個人就可以脫離集體去孤身奮斗,更不意味著個人的利益可以任意侵蝕、損害集體利益和他人利益。恰恰相反,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為集體主義倡導和群體協作的展開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并使之成為必須。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是分工細化的經濟。有交換、有分工,就必須要求有協作。市場經濟也是競爭經濟。競爭的程度越劇烈、越廣泛,越需要高質量、多方位的合作或協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個人經濟行為具有較強的自主性,農民可以任意選擇種植品種并決定種植數量;城鎮個體業者和民營企業可以任意選擇生產項目及方式;職工可以任意從事第二職業,等等。但這些都僅僅是個“似乎”,而不是完全的、絕對的。除了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各種經濟行為外,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市場上的供求變化,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僅僅是維持在小農式的自給自足的規模上,經濟行為的個人也仍然與他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由是相對的,不自由則是絕對的。
  倘若說,個人的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和經營(泛指農戶、城鎮個體業戶、民營企業和選擇第二職業的職工的經濟行為),在維持生存上尚游刃有余的話,那么,他們在尋求發展上則必然感到力不從心。現代市場經濟是規模經濟、集約化經濟。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愈是將技術、人才、資金、信息有機地聚焦在一起,愈是容易獲得集團優勢、規模優勢,從而愈是能夠更穩定地立足于激烈的市場競爭。然而,目前我國卻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一方面是眾多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紛紛自愿組建企業集團走合作發展之路;另一方面是一些正在不斷發展壯大著的民營企業又逐漸繁衍分化成眾多的獨立的中小企業,并與原來的母體企業分庭抗禮,嚴重地削弱和分散了原來母體企業的發展勢頭。這種企業裂變現象,固然與企業內部運行機制等因素有很大關系,但又明顯反映出我國傳統農業社會長期蔓延著的“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占山為王”的小農意識尚有很頑強的生命力。同時,相當一部分地區為了本地區暫時的、近期的經濟利益,置國家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于不顧,鋪攤子、爭項目,造成全國范圍的重復建設和資源的嚴重浪費。這種各自為戰的小農意識不及早根除,勢必影響到我國市場經濟各類主體的健康發展,制約其上規模、上檔次的進程,并由此導致地方保護主義和諸侯經濟的持續和擴大。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集體與集體、集體與個人、個人與個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利益沖突有時會很劇烈,但并不是說就沒有緊密相關的一面,甚至可以說,利益相關比利益沖突更具有長久性。我們看到,在發達國家里,中小企業始終處于風雨飄搖的境地。企業只有走聯合發展之路,充分地分工和協作,才能使自身不斷地發展和壯大。在這種現代化大生產中,純粹意義上的個人奮斗是不存在的,存在著的只能是如何學會與別人協作共事。
  由此,我們就應該在提倡并鼓勵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每一個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同時,積極引導他們具有全局觀念,善于處理個人(單位)利益與群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并勇于為了本行業整體利益和個人、集體長遠利益與其他人、其他團體、其他企業走協作發展之路;要使我們社會成員都學會在競爭中求協作、在合作中圖強大的本事,盡早根除我們民族長時期遺留下來的“一盤散沙”和“窩里斗”的劣根性。我國國民身上的不善合作的劣根性的包袱不甩掉,我們民族就不會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輕裝搏擊。
    (二)擇業自由與敬業樂業
  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人才流動創造了充分的機會。但是,人們在自由擇業時,是否是隨意而為的呢?當然不是。近幾年來,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事“第二職業”而把本職工作拋在一邊,當和尚不撞鐘,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另有一少部分人“跳槽”跳出了癮,成為“跳槽專業戶”,對于自己選擇的職業,愛干則干上三五日,不愛干則拂袖而去。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者擇業并不是完全自由的。首先,整個社會存在著大量富余勞動力,這就使相當一部分人僅僅是以能夠找到工作便為最大滿足,而另有一少部分人不可能長時期地得到某一個固定工作。其次,理想的工作(職業穩定、環境舒適、工資福利待遇高等)十分有限且競爭激烈。再次,就社會而言,勞動者的職業應是穩定和可變性的統一,即靜態和動態的統一。一方面,職業的可變性使全社會勞動力資源在動態中得到最優配置,勞動者本人有條件盡可能尋找或選擇到發揮自己一技之長的最佳場所;另一方面,職業的穩定性使全社會的勞動力資源在靜態中求得相對平衡,有利于勞動者在自己崗位上深入鉆研業務,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我們積極提倡并鼓勵廣大青年充分地進行職業選擇,使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盡可能與自己的人生追求相一致,與自己的專長、興趣、愛好相吻合。與此同時,我們更提倡敬業樂業精神。發展市場經濟,同樣需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螺絲釘精神,需要所有的就業者都恪盡職守,以精益求精的態度鉆研業務,以一絲不茍的態度對待工作,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合格產品和良好的服務;我們鼓勵崗位成才,扶持小發明、小制作、小設計。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個人的經濟收入與個人的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及社會貢獻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要使所有的就業都有濃厚的質量意識,充分意識到一旦自己技術低下或工作態度欠佳則勢必直接影響企業效益和企業形象,并由此最終影響自己的經濟收益和職業的穩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對自己員工的自身素質及工作服務態度的要求將越來越“苛刻”。
  我們提倡并鼓勵人才流動,但我們同樣反對擅離職守,反對職工將原企業的工藝、技術、銷售渠道等商業秘密外泄或出賣,更反對同行業間以高利挖墻腳、竊取對方秘密等,以確保市場競爭的合法與公平。人才的流動應該是有限制的。企業的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需要進行適當的吐故納新,但人員的過于頻繁的變動、更換,勢必將導致企業自身的不穩定。因此,我們還應鼓勵一部分人“從一而終”,引導更多的人“以廠(店)為家”、“愛廠(店)如家”,使勞動者的切身利益與企業的興旺發達緊密相關,做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惟有企業全體成員的風險共担、和衷共濟,方能使企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三)機敏精明與誠實守信
  長期以來,在大多數國人眼中,“精明”與“誠實”、“機敏”與“守信”似乎永遠是矛盾的。有的人“精明”得令人感到具有“奸詐”的味道;有的人“誠實、守信”,則常被別人與“傻瓜”“缺心眼”劃等號。“無商不奸”成為大多數人的思維定勢。實際情況當然不是如此。但畢竟在我們的同胞中,確實有相當數量的人,在憨厚、本分、實在的同時又唯唯諾諾、做事無主見、低聲下氣、逆來順受、屈服于權勢和邪惡,萬事臨頭忍守為先,不敢也不善于維護個人正當合法權益,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而另有一些人要么依附于顯要,仗勢欺人,為所欲為;要么詭詐尖刻,坑蒙拐騙,喪盡天良;要么踐踏合同,背信棄義。倘若說,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僅有誠實、本分尚能夠受到人們的普遍贊賞和認同的話,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僅有誠實和本分已經是不夠的了。但事情的另一方面是,有些人認為,市場經濟就是以撈錢為第一要旨,誠實守信不行了,不合時宜了,眼下為撈到錢,什么信義、聲譽都可不顧。其實,這種觀點恰恰是誤解了市場經濟。它的產生是由于市場經濟早期,經濟轉型尚未完成階段社會不正常現象給人們造成的假象和錯覺。
  其實,發育充分的市場經濟需要的是機敏與守信兼容、精明與誠實并包的人,而絕非要么機敏而不守信或要么守信卻不精明機敏。市場經濟需要機敏精明的人。市場的風云變幻要求投身于其中的每一個經濟行為的人都能善于捕捉各類信息,具有機靈的頭腦、敏銳的眼光,準確判斷、審時度勢,尋找機會,當機立斷,把握住任何一次獲利機會,以最小的付出獲取最大的收益,可謂人的機敏。人的精明的意義在于,在他作為一個一般公民時,能夠充分地合法地運用自己的權利,并使自己人身自由不受非法的限制與侵犯。在他作為一個勞動者時,他有權利要求自己的人身安全得到切實保障,有權利獲得合理的工資或其他勞動報酬。目前,隨著我國公民在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就業謀職和到境外勞務輸出人數的急劇增加,工資被克扣、人格被侮辱、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因工傷殘后不能得到及時與應有的賠償等勞資糾紛事件呈大幅度上升趨勢。這一點更顯重要。在他作為一個消費者時,他具有較豐富的商品知識,善于鑒別商品的真偽優劣,他慎重選擇消費方式,有權利獲得良好的服務和購買合格的商品,他絕不姑息遷就“假冒偽劣”、也絕不縱容“缺斤短兩”行為,應該學會斤斤計較,學會充分的自我保護。一個精明的現代人,不論他的哪一個方面的權益受到了侵犯,他都會毅然決然地拿起法律武器來堅決予以維護。面對市場經濟,人們應當變得理直氣壯起來,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學會自尊、自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機敏精明的人并不等于不誠實守信。恰恰相反,市場經濟絕不會容忍經濟行為主體鉆營取巧、盜梁換柱、坑蒙拐騙。機敏精明是知識、智慧的反映,是法律允許范圍內的靈活性反應。市場經濟需要人們忠誠于自己就職的單位,忠誠于本行業的職業道德;要求人們嚴格遵守合同,注重信用;要求人們實事求是,言行一致,知錯必改,有錯必糾;要求公民尤其是政府公務人員必須如實申報個人資產狀況,依法納稅。那種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陽奉陰違、諉過于人的人員雖然能得逞于一時,但終將不能得意于一世。經濟行為主體的人格和信譽就像商品的商標一樣,愈是名氣大、有聲望,愈是能夠獲得更多的信任,從而獲得合同、得到貸款,使自己的一切經濟行為都處于一種良性循環狀態。
學習與探索3哈爾濱59~62F11理論經濟學劉雪松19991999作者單位:廣州教育學院政治系 作者:學習與探索3哈爾濱59~62F11理論經濟學劉雪松19991999

網載 2013-09-10 21:55:30

[新一篇] 關于新時期道德建設的討論 關于道德建設的若干問題

[舊一篇] 關于時代問題的新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