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具體真理觀及其當代啟示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摘 要 文章探討了列寧具體真理觀的含義及其方法論意義,并進而指出,要用全面系統的理論指導中國實踐,正確處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在運用理論的同時創建新理論,并以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精神看待理論和實踐。
  關鍵詞 列寧 具體真理現 方法論
    *          *          *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寶庫中,列寧提出了“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著名論斷。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現代化步伐的今天,重溫列寧關于具體真理的論述,對于反思我們的過去,指導現在和未來的改革開放,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具體真理觀的基本含義
  列寧的具體真理觀,可從五個方面理解:第一,真理是全面的。凡被稱為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于它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日心說”之所以是真理,是因為它正確反映了太陽系中恒星與行星之間的關系及其運行規律;牛頓力學之所以是真理,是因為它正確反映了宏觀物體機械運動的規律;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之所以是真理,是因為它正確反映了微觀世界和接近光速的物質運動的規律。客觀事物本身是多方面本質規定相互聯系的矛盾統一整體。作為正確反映這個統一整體的真理,也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及其相互聯系,在思維中再現事物的整體。全面性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必然要求和體現。所以, 列寧說:“真理是全面的。 ”(列寧《哲學筆記》第212頁)
  第二,真理是有條件的。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都是作為系統而存在的,客觀世界就是一個系統聯系的整體。任何事物的存在,總是和一定的時間、空間、條件相聯系的。在這里,時間、空間都是事物存在的客觀條件。作為具體真理,都是對一定時空條件下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條件性,反映到人的思維中,也必然使真理性的認識具有條件性。真理是由概念、判斷、推理構成的科學論斷,認識中的每一個概念與另一概念處于相互依存的聯系之中。沒有這種作為存在條件的相互聯系,所謂真理,將是空洞的抽象。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列寧指出:“每一概念都處在和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關系中、一定聯系中。”(《列寧《哲學筆記》第210 頁)只有把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條件性的概念、論斷置于一定聯系、一定關系之中,才能深刻理解主觀與客觀的一致性、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性。
  第三,真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客觀物質世界總是處在矛盾運動的永恒過程中。作為反映這一客觀過程的具體真理,也必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列寧說:“真理是過程”。(列寧《哲學筆記》第215頁)真理的本性是主觀與客觀的符合與一致。 人們認識和掌握客觀真理,不是一下子就能立即達到和完全實現的。只能是一個由片面到全面,由現象到本質,由相對真理趨向絕對真理的過程。客觀世界是無限與有限、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人們的認識能力是至上性與非至上性的統一。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也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一。人們認識無限多樣和永恒發展著的客觀世界,只能通過認識有限的、暫時的東西來接近無限的和永恒發展的物質世界,獲得近似的、相對的客觀真理。因此,列寧指出:真理性的“認識是思維對客體的永遠的、沒有止境的接近”的過程(同上書第208 頁)而“絕對真理是由發展中的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列寧選集》第二卷,第315頁)真理是動態的過程, 不僅是由相對不斷趨近絕對的過程,而且還是不斷同謬誤作斗爭并戰勝謬誤的過程。真理和謬誤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真理同謬誤這種又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決定人們的認識是一個在不斷批判謬誤中不斷發現真理和不斷發展真理的過程。由此可見,具體真理的過程性,是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又一個重要特征。
  第四,真理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世界上的事物之間,既具有普遍的共性,又具有特殊的個性。世界上沒有只具有純粹的普遍性而沒有特殊性的事物,也沒有只具有特殊性而沒有普遍性的事物。每個事物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即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辯證統一。因為“個別一定與一般相聯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個別中存在,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列寧《哲學筆記》第409 頁)正是由于客觀事物本身這種普遍性與特殊性、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辯證統一關系,決定了具體真理盡管是對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反映,但它是通過一個個特殊的具體事物總結而概括出來的。因而,它是包含了特殊性豐富內容的普遍性真理。任何具體真理,都不是對客觀事物特殊性的完全拋棄,而是對特殊性的揚棄。因為,普遍性既不能先于特殊性而獨立存在,也不能離開特殊性而獨立存在。具體真理形成之后,人類認識真理和發展真理的過程并沒有完結。人們運用真理的普遍性原則,去指導對具體的特殊事物的認識和改造,并通過實踐去檢驗已經獲得的真理性認識,具體真理和生活實踐,從來不是彼此隔膜,而是緊密聯系、彼此相通的。總結和發現真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的過程,即由特殊性上升為普遍性;運用和發展真理是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即用普遍性去指導特殊性。一切具體真理,都是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中,豐富、完善和發展起來的。
  第五,真理具有矛盾性。宇宙間的事物都是作為矛盾系統而存在著。黑格爾認為:主體和客體,觀念的東西和實在的東西,有限的東西和無限的東西,這些矛盾關系都包含在觀念中,通過它們自己回到自己,自身的對立統一而包含在觀念中。列寧肯定了觀念中包含矛盾的思想。列寧在摘錄黑格爾這段話的旁邊寫道:“(觀念)真理是全面的。”(列寧《哲學筆記》第212 頁)列寧還肯定了黑格爾對形而上學的悟性不理解真理的矛盾而產生的“雙重誤會”的批判。第一種誤會是把對立面不是看作具體統一,而是看作抽象對立。列寧指出:“注意:抽象和對立面的‘具體統一’”并對黑格爾用判斷的系詞說明“個別=普遍”十分贊賞。認為這是“最簡單而又最清楚”地說明對立面的具體統一的“絕妙的例子”。第二種誤會是把內在的肯定與否定的對立統一當作外在反思,即否認矛盾客觀性和內在性的主觀反思。列寧認為“辯證法不在人的悟性之中,而在‘觀念’中即在客觀現實中”。(《哲學筆記》第213 頁)由此列寧主張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普遍本質。而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這一普遍本質的具體真理,自然也包含著又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性。離開了事物內在和外在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就是離開了真理的具體性。只有本身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對立統一關系的真理,才是具體真理。這是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又一重要特性。
  綜上所述,列寧運用唯物辨證法,對真理問題作了深入而周密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具體真理觀。真理之所以是具體的,是因為它所反映的客觀事物是多種規定的統一。反映這個多種規定統一的事物的具體真理,必然是全面的;多種規定統一的事物,總是和一定的時間、空間、條件相聯系,因而,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具體真理,也是有條件的;客觀事物總是作為過程而處于永恒發展的狀態;因而反映這一過程的具體真理,必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客觀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反映客觀事物的具體真理,也必然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客觀事物內部以及與其它事物之間,都是又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關系,因此,反映客觀事物的具體真理,也具有矛盾性。列寧關于具體真理具有全面性、條件性、過程性、統一性以及矛盾性的深刻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重大貢獻。
      二、具體真理觀的方法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現在重溫列寧關于具體真理觀的理論,目的不僅在于深刻理解其基本含義,更重要的是從中得到方法論的啟迪,掌握方法論的原則:
  (一)全面系統性原則。客觀事物都是多樣性的統一,都是相關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的系統整體。多樣性、統一性、系統性、整體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客觀屬性。因此,要想獲得關于客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必須遵循全面系統的原則。不是全面系統地反映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具有具體真理的資格。對馬列主義這一具體真理,不做完整而系統的理解和運用,就會使具體真理變成空洞的抽象和僵死的教條。
  (二)條件性原則。具體真理的條件性告訴我們,任何具體真理都是對一定時空條件下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由于時間、地點、條件的改變,其真理的適應性和有效性也將發生變化。如果思想懶惰,不動腦筋,不顧時間、地點、條件的改變而一味墨守陳規、照搬教條,肯定會把真理變成謬誤。暴力革命原則,在本世紀初俄國的條件下,搞城市武裝起義是真理,但移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則實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才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具體真理的條件性原則,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具體地分析具體的問題”。
  (三)堅持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作為正確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具體真理,其內容的客觀真理性是絕對的、確定的、不能被推翻的,因此,必須大力堅持;作為過程而運用和變化的具體真理,由于不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條件的變化,因而又具有相對性、局限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必須隨著歷史的進步和實踐發展的需要,而不斷進行補充、修正、完善和發展。任何需要堅持的具體真理,都是處于動態發展過程中的真理。絕對凝固、終極不變的永恒真理是不存在的。只有把堅持真理和發展真理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真理得到豐富和完善,永葆科學的青春。
  (四)批判與自我批判原則。真理自身的矛盾表明,任何具體真理都是肯定與否定的對立統一。所謂肯定,是指其被實踐證明是正確或有生命力的部分;所謂否定,是指其被實踐證明是謬誤或已喪失生命力的部分。正確和有生命力的部分,將被保留和發揚光大;謬誤或喪失生命力的部分將被修正和更新。用辯證法的語言來說,這就叫做“揚棄”,或者叫做批判與自我批判。這種批判與自我批判的原則,是真理內在矛盾得以實現的機制。真理在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過程中,就是通過對謬誤的批判不斷完善真理或發現新的真理的。沒有這一機制,任何偉大的真理,都會在消極地自我封閉中變得貧乏蒼白,或是在盲目地自以為是中枯萎死亡。因此,堅持批判與自我批判的原則,是發現真理和發展真理的有效方法,也是使真理永葆青春活力的正確途徑。
      三、具體真理觀的現實意義
  任何科學的真理,都具有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功能。列寧的具體真理觀之所以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思考,就在于它對我們當前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它昭示我們要力求全面系統地去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以便得到對實踐的科學指導。歷史曾經給了我們黨這樣的成功經驗: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以及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初步探索,是由于在全面系統地認識中國國情的毛澤東思想這一具體真理指導的結果。歷史也曾經給了我們黨這樣的失敗教訓: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幾經挫折,是由于缺乏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系統的具體真理指導的結果。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給了我們同一個啟示:必須全面系統地去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中國共產黨人抓住了這個啟示,進行了艱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結果就是鄧小平同志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這一理論深刻地考察了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借鑒了蘇聯東歐興衰成敗的教訓,牢牢地握住改革開放,發展經濟,迅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唯一出路的客觀規律,并且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情條件下,如何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這是一個正在指引著12億人民進行偉大實踐的具體真理。它來之不易。我們對此必須加倍地珍惜,堅決地貫徹執行,并在今后的實踐中努力地加以豐富、完善和發展。
  其次,它要求我們在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正確處理堅持與發展的關系。在這里,一個最根本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堅持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必須是被實踐證明正確和仍然有生命力的部分。那些囿于歷史條件的局限,帶有空想成分的個別論斷,或是由于時代條件的變化,已經不再適用的個別原理,當然不在堅持和發展之列。即便是對于正確的基本原理,也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兩個凡是”的態度。因為“兩個凡是”是窒息馬克思主義活潑生機的教條主義的疾根。當然,借口“時代已經變化”,用“過時論”的態度懷疑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也是必須堅持反對的。“過時論”必然導致全盤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虛無主義。因此,在堅持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去堅持,并且重在發展,這是使馬克思主義永葆科學青春的最正確的態度和方法。
  第三,它要求我們要以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精神,正確地看待我們事業的進步,以便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馬克思曾指出:“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218頁)恩格斯在指出了辯證法的“保守方面”的同時,稱這種“革命性質是絕對的——這就是辯證哲所承認的唯一絕對的東西。”(同上,第213 頁)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些話清楚地告訴我們,對待任何東西,都應采取分析和批判的態度,這是辯證思維的要義,也是使我們的事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在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時刻保持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尤為重要。十幾年的改革開放,成績顯著,世人矚目。但反思走過的路,每一步都有坎坷,每一程都有曲折。坎坷的跨越,曲折的校正,都傾注了我們黨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在加快改革開放的今天,這種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須臾不可丟掉。
                   (責任編輯 馮春明)*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石家莊34-37A1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程家明19961996 作者: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石家莊34-37A1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程家明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5:53

[新一篇] 列寧的事業及其當代意義  ——紀念列寧誕辰130周年

[舊一篇] 劉紹棠的辯證思維與他的文學創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