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九十年代以來我國農業發展述評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新華社記者 焦然 王言彬)
  繼1995年、1996年獲得創紀錄的糧食大豐收之后,今年我國夏糧又獲得了歷史最好收成。盡管遇到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全年糧食生產仍可望獲得較好收成。我國的糧食總產已經達到了4800億公斤以上,提前達到了“九五”計劃末的低限目標。
  米袋子滿,菜籃子豐,農民收入穩定增加,城鄉農產品市場琳瑯滿目,價格穩中有降,老百姓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這是城鄉居民近幾年的切身感受。
  以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是我國在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時期,也是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的時期。這個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八五”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擺脫了低速發展和徘徊的局面,保持了不斷發展的勢頭。“九五”農業開局良好,開始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經濟專家們評價到,沒有農業的連年豐收,沒有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宏觀調控就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成效。這個成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農業發展的光明前景,對我國保持社會穩定、推動改革開放事業發展,對本世紀末實現小康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90年代,中央對農業實行了強有力的宏觀調控,農業出現了穩步快速發展的好形勢
  農業專家在評價90年代以來我國農業發展時認為,沒有中央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就沒有這一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好形勢。
  90年代初,由于國民經濟一度出現“過熱”現象和通貨膨脹,不少地方大上工業項目,大量耕地被“開發區”占用,農業生產一度出現較大的波動。南方有些地區糧食產量逐年下降,出現傳統魚米之鄉調進糧食的現象。糧食價格迅速攀升,僅1993年第四季度,全國糧食價格就上漲了27.7%。糧價帶百價,整個農產品市場價格和副食品價格指數一再上揚,使城鄉低收入家庭難以承受,一些城市為了保證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發放了平價糧供應票證。1994年,我國物價漲幅高達21.7%,城鄉老百姓的生活和經濟秩序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實踐表明,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環境下,國家在逐步減少指令性計劃、加快農業市場化發展的同時,政府必須加強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的宏觀管理,必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支持、保護和調控農業。在接連幾年的人代會上,農業成了代表們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農業基礎脆弱,農業亟待加強。
  1993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專門給國務院領導寫信, 要求迅速采取措施,緩解國民經濟中出現的過熱問題,將那些有可能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的矛盾和難題消除在萌芽狀態,農業基礎薄弱這個關系全局的大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
  農業事關大局,成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的關鍵環節。加強農業成為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農業部專家以國家對糧食供求的宏觀調控為例, 在回顧中談到,1993年底,面對一些地區快速上漲的糧食價格,國家拋售100 億公斤專儲糧平抑市場糧價;1994年又決定增加糧食進口;為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和保護農民利益,1994年和1996年,國家兩次大幅度提高糧食定購價格;今年夏季,當市場糧食價格低于國家收購價格時,中央又及時宣布采取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議購糧的政策措施,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生產積極性。
  “八五”以來,國家出臺的有關農業法律法規,關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減輕農民負担等方面的通知、決定和意見,是歷史上最多的時期。其中,實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把農業作為考核黨政領導政績的重要指標,加強了各級黨政領導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和保證作用。
  實踐已經證明,在這幾年的宏觀調控中,中央對農業宏觀調控是卓有成效的。
  數字雖然枯燥,但卻可以讓人感到實實在在的發展與變化:1996年與1990年相比,農民人均純收入由586元增至1926元, 在糧食播種面積下降的情況下,糧食總產量增加了9.8%,其中小麥、玉米、 大豆增幅均在10%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1.7倍。去年我國的糧食大豐收, 共創出5個歷史第一:糧食總產量、人均占有量、單產、國家儲備量、 糧食主要產區農民戶均儲糧,均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
  全國菜籃子產品人均占有量1996年與1990年相比,肉類增加4.2 公斤,奶類增加2公斤,禽蛋增加9.3公斤,水產品增加12.7公斤,蔬菜增加90多公斤,水果增加20公斤。也就是說,人均占有的副食品僅增加量就超過140公斤。
   牢記歷史經驗,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堅定不移地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的一個新課題,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把農業擺在什么地位,如何把農業生產搞上去。所以,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經常強調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一定要正確處理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全黨要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農業和農村工作。
  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核心的江澤民總書記,對農業給予了高度重視。
  江總書記每次到外地考察時念念不忘的是農業和農村問題,每一次中央的工作會議上, 他都一再闡述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極端重要性。1989年秋天,江澤民總書記在陜北老區視察時就指出,以農業為基礎的思想千萬不要忘記。民以食為天。否則,我們11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就是個大問題。
  進入90年代,黨中央更加強調農業的重要地位。在1990年的一次農村工作座談會上,江總書記指出,我國11億人口,8億多在農村。 農村穩定了,農民安居樂業了,也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們國家和社會全局的穩定。又強調:我們需要從經濟上和政治上,從眼前和長遠,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從農村工作和農業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從把農業搞上去這個任務的極端艱巨性、復雜性等方面,來加深認識農村工作和農業的重要性,繼續努力打開農村工作和農業的新局面。不僅做農村工作的同志要這樣認識問題,凡是同農村工作和農業有關的部門,都要這樣認識問題,各級黨委和全黨同志都要這樣認識問題。
  在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上,江澤民告誡全黨:農業和農村工作,是關系治國興邦的重大問題。農業上不去,整個國民經濟就上不去;農村不安定,整個社會就不會安定;農村經濟得不到相應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就不可能實現。
  1992年底,針對相當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經濟發展步伐的情況下,出現忽視農業的苗頭,江澤民總書記12月25日在武漢專門召開了六省農業和農村工作座談會。在會上他再次指出,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農業和農村工作放松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不好,國民經濟全局就不穩定以致陷入困境,國家和人民的日子就不大好過。在這次座談會上,江澤民總書記強調說,我國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不能靠任何別的國家來解決,一是靠人家靠不住,誰也解決不了這個大問題;二是即使能夠解決,也會受制于人。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我國,主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始終是一種戰略性的特殊商品,直接關系著人民和國家的安危。
  1993年10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江澤民總書記表示:我們必須牢記建國以來幾次由于農業大起大落而導致國民經濟大上大下的教訓。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堅定不移地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開放,越要重視農業、保護農業、加強農業。這是黨中央在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之后得出的重要結論。
  在1992年、1993年經濟快速發展中,工業增長分別達到20. 8 %和21.1%,而農業發展速度卻只有3.7%和4%。1994年3月, 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此敲了警鐘:如果農業長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工業早晚也要掉下來,最后不得不進行大的調整。他要求各級都要在確保農業持續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安排好國民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安排好一、二、三產業資金投放的比例。寧可少上幾個項目,放慢一點工業發展速度,也要保證農業發展的需要。這對保持大局的穩定至關重要。
  作為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多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會議上和在外地考察工作時,反復強調農業的特殊重要性。在1995年2月27 日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李鵬強調說,“為政之要,首在足食”。保證12億人口的吃飯穿衣問題,是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基石。在今年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李鵬總理又就鞏固農業大好形勢、促進農業穩定增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工作部署。
  正是因為中央對全局的高瞻遠矚,對農業問題的清醒的認識,所以在國民經濟宏觀調控中,才能夠知難而上,大膽決策。
  1994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物價上漲的一個高峰年。糧價大幅度上漲,副食品價格一再攀升,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決定提高糧食定購價格40%。
  許多人捏著一把汗,這是一步險棋:如果提價導致農副產品價格進一步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急劇增大,國民經濟和社會就可能引發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但是1995年我國糧食獲得了創紀錄的大豐收。農業豐收,物價回落,城鄉居民感受到宏觀調控的實際好處。1996年這一勢頭繼續得到保持,人們對于糧食和副食品價格上漲的担心終于消失了。
  幾年來,中央始終把加強農業作為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措施。“八五”期間,國有農林牧漁、水利的基本建設投資為680億元, 比“七五”增加1.6倍。同時,國家投入160多億元,興建了18個大化肥項目。而1996年,中央決定再次提高定購糧食價格42%。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換來了1997年夏糧的大豐收,也為以后增加糧食產量、抑制通貨膨脹打下了良好基礎。農產品的大豐收,使得市場上米袋子、菜籃子產品價格大幅回落,拉動物價漲幅迅速下滑。1995年物價由上年的21. 7 %降至14.8%,去年又降至6.1%,今年以來繼續保持穩中有降的勢頭。
  豐收之后怎么干,農業基礎怎么看?
  在今年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江澤民總書記很有針對性地指出:中央認為,在農業連續豐收的情況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切不可盲目樂觀。豐收固然可喜,但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很容易思想麻痹、工作放松、投入減少。如果這樣,農業就可能滑下來。建國以來,我國農業幾次出現滑坡,盡管有不同的原因,但都與豐收后放松農業有直接關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一定要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在豐收后,能不能繼續兢兢業業地做好工作,防止出現農業徘徊甚至滑坡,這是對我們各級領導同志駕馭局勢能力的一個重要檢驗。
  在今年夏糧豐收后,國務院向各地緊急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夏糧收購工作的通知》,并立即召開了糧食購銷工作會議,朱róng@①基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宣布國家定購糧按去年確定的定購價收購不變,議購糧按保護價敞開收購。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了保護農民利益、保證農民增產增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中央領導明確表示,對夏糧按保護價敞開收購,秋糧多了也要按保護價敞開收購,這是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持續發展的關鍵:給農業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
  90年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既有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也有推廣農業科技的作用。農業部推行的“豐收計劃”、“種子工程”以及推廣“十大農業增產技術”等,使科技進步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其中,在種植業中的貢獻率1996年達到39%,畜牧業中達到42%,漁業中達到45%。科技進步直接推動了整個農業特別是畜牧、漁業的高速發展。
  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盡管我國已經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但是在耕地、水資源和人口增長等硬約束條件下,下個世紀我國的農業將面臨嚴峻挑戰。中國農業發展的潛力,已成為中外農業經濟學者十分關注的課題。
  江澤民總書記1996年在河南考察農業和農村工作時指出,我們是一個大國,有十幾億人口,這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都絕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強。否則,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幫得了我們。所以,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是一個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是一個全局性方針。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還有著明顯的差距,但存在的差距也正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潛力所在。
  我國現有耕地中,中產田和低產田占2/3, 增加對農業的科技投入,加速中低產田的改造,單位面積產量就會大幅度提高。
  我國糧食單產是按統計面積計算的,每畝290多公斤,除稻谷外,同世界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
  我國是多熟制國家,從寒溫帶到熱帶,目前的復種指數為159%。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等于增加1500萬畝的播種面積,復種指數全國平均可以達到160%以上。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中的科技含量只有30%至40%,特別在推廣優良品種、病蟲害防治、合理平衡施肥、模式化栽培等方面,可以大幅度增加科技因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目前我國的灌溉面積只占耕地面積的50%左右,農業的基礎設施薄弱,農田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通過繼續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就能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也就能夠不斷增加糧食的供給,基本滿足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
  黨中央、國務院對通過增加國內糧食生產,保持糧食供需平衡的決心是堅定的,有信心領導全國人民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實現這個目標的艱巨性:全國農業資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屬于低水平,耕地和水資源不足是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在這樣的資源條件下,要創造出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農業生產力,必須花大力氣。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手段落后,抗災能力差,需要堅持不懈地改善生產條件,提高抗災能力。農戶生產規模小,經營分散,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容易造成糧食生產的波動,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糧食生產的調控。中國正處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階段,在資源分配上要注意克服不利于糧食生產的傾向,繼續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
  在我國的糧食問題上消極悲觀是沒有必要的,盲目樂觀也是不可取的。90年代以來的經驗證明,依靠科技進步,是投入少、見效快的農業發展路子,適合我國的國情國力。抓好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把現有成功的增產增效技術推而廣之,農業就可以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實際上近兩年農業增產較多的地區,主要是較大范圍地推廣普及了先進實用技術。在目前農業單產水平較低的地區,只要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經過一些年的努力,同樣可以實現農業單產水平的較大幅度提高。
  1995年在湖南考察農業問題時,江澤民總書記指出,當代農業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高,農業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份額大。我國目前農業科技的貢獻份額雖然趕不上世界先進水平,但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和廣泛應用,將會逐步增大。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為標志的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經拉開,可以預料,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規模和產生的影響,將會大大超過過去的農業科技革命,這將會使我國農業發展潛力越來越廣泛地發揮出來,形成我國農業發展的新優勢。
  江澤民總書記說,應該看到,每一次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都會引起農業生產的一次革命。江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指明了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中國的農業問題將最終依靠科技來解決。
  半個世紀前,西方曾有人預言中國政府解決不了人民的吃飯問題,歷史已對此作了否定的回答。放眼未來,我國雖然面臨耕地少、人口多、糧食需求壓力大的現實,但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政策,已經初步找到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糧食問題的經驗和辦法。我國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糧食供給問題。實踐將會向世界證明:我們不僅能養活自己,而且還將使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質量一年比一年提高。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溫飽之夢已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我們這一代變成了現實。小康生活也正在向我們一步步走近。
  歷史,將會用濃墨重彩記下這輝煌的一頁。
  在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五大會議上,江澤民總書記的報告在闡述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時,對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全面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了進一步強調和部署。這無疑為今后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指導思想,必將推動我國農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跨世紀的中國農業必將創造出新的輝煌業績。未來將會用一個又一個豐收的年景和中國人民的小康、富裕生活為此作證。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钅右加容
  
  
  
人民日報京⑴F2農業經濟焦然/王言彬19971997 作者:人民日報京⑴F2農業經濟焦然/王言彬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56:32

[新一篇] 困境與抉擇:中國行政學的發展

[舊一篇] 國家主權平等與“領袖型國家”的正當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