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尋求新的突破  ——陜西長篇小說創作座談會紀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經過充分醞釀、認真準備的“陜西長篇小說創作座談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文聯、陜西省作協于1985年5月22日至25日在西安召開。近年來,陜西的長篇小說創作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些優秀作品在全國乃至海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如何估計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的態勢,肯定自己的特色,堅持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如何總結經驗教訓,在成績中尋找不足和差距,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不斷的吸取生活營養藝術營養的過程中進行自我調整,自我超越,在冷靜的反思中追求更高的創作境界,實現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的新突破新繁榮,構成了這次會議的總主題。會議氣氛熱烈而又具有濃厚的學術氛圍,貫穿著不驕不躁、嚴于律己、自我剖析、冷靜反思、對自己的創作負責,對陜西的文學事業負責的嚴肅精神。這次陜西長篇小說創作座談會的召開,恰值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3周年之際,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關于文藝創作的指示精神,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抓好長篇小說創作以及兒童文學創作、影視作品的精神,實現陜西文學藝術在“五個一工程”方面的新成就新貢獻,因此,會議具有更為廣闊的內容與意義。
  與會同志回顧了陜西長篇小說的創作歷程。在當代文學的整體格局中,陜西一直被稱為中國的“文學重鎮”、“文學大省”,就長篇小說創作而言,在文革前的十七年,陜西貢獻于全國文壇的,就有代表了當時中國革命戰爭小說和中國農民問題小說最高水準的《保衛延安》和《創業史》;進入新時期后,陜西涌現出了一批具有濃厚的生活積累和良好的藝術素質的中青年作家,他們經歷了一個實踐、探索和積蓄的過程,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們中間的一部分人開始了長篇小說創作,出現了《平凡的世界》、《浮躁》、《月亮的環形山》、《女兒河》、《文化層》、《水葬》、《地火》、《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黃色》、《傾斜的黃土地》、《黑森林,紅森林》、《紅塵三部曲》等一批具有較高的文學品味和廣泛的社會影響,閃現著鮮明的時代色彩的作品,尤其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賈平凹的《浮躁》不僅廣闊地描寫了改革開放時代的社會生活,社會心理和社會情緒,而且塑造了具有新的時代特點、新的精神風貌的人物典型。它們分別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和美孚石油公司所設的“飛馬”獎。這可以說是新時期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的第一個浪潮、第一個高峰。新時期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的第二次浪潮、第二次高峰,出現在九十年代初,以九三年的一批優秀長篇小說如《白鹿原》、《最后一個匈奴》、《八里情仇》、《熱愛命運》等作品為標志,不僅在全國文壇,而且在廣大讀者中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持續不衰的陜軍旋風,這批作品的優秀者,已經顯示出了向文學精品,向長篇巨制攀登的跡象,從總體上看,陜西這一時期的長篇小說創作,無論是在社會生活的容量上,在對人生思考的深度上,還是從作品所達到的藝術質量和文學品位上,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更高的層次。這些作品的意義還在于,在歷史新時期,繼柳青、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魏剛焰等老一輩作家之后,重新顯示了陜西文學界的實力,提高了新一代陜西作家在全國的知名度,在全國再次突出了陜西“文學重鎮”、“文學大省”的實力和地位。1993年后,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的熱忱不減,勢頭不衰,短短一年間就有《塵緣》、《緣血》、《六六鎮》、《絲路搖滾》、《天荒》、《劣根》、《凍日》、《西府游擊隊》等十幾部題材多樣、風格各異的新作問世出版。另外,具不完全統計,賈平凹的《白夜》、程海的《苦難祈禱》、趙熙的《狼壩》、李春光的《黃海洋,藍海洋》等十幾部長篇小說,也即將出版,它們顯示著陜西作家旺盛的創作生命力和長篇實踐不衰的勢頭。
  陜西的長篇小說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們有著一些什么樣值得肯定的優點、特點。與會同志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發表了許多看法,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第一,作者隊伍大、數量多,具不完全統計,新時期以來陜西投入長篇創作的作家有三、四十人,已發表、出版作品五十余部,質和量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一定數量的積累往往會刺激某種程度上質的飛躍,這個道理在長篇創作中常常成為現實,就具體的某一位作家的創作實踐而言有這種情況發生,就整個陜西的長篇創作而言,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第二,陜西的作家大都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道理,保持著對普通勞動者命運的關注,有著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關注現實生活,這使他們作品大都具有比較鮮明的時代性,他們的長篇創作與中國所經歷的偉大時代變革的實踐貼得更近、更緊、更具體。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最后一個匈奴》等作品都是以黃土地上普通人家以及這些人的命運來展現中國近代、當代歷史發展進程的,它們對這種歷史進程表象背后所隱含的深刻的社會、人性內容有著深刻的揭示。再比如《絲路搖滾》、《塵緣》、《女兒河》等都是直接反映處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城鄉中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生活方式的變化在心靈上的撞擊的,它們都比較廣闊地描述了變革時期的歷史畫卷。這些都反映了陜西作家對變革的歷史進程,時代心理、社會生活的關注。第三,陜西的長篇創作在題材的廣泛性上有所拓展,有所突破。最近幾年,陜西的長篇創作觸及到了現實題材、歷史題材、重大題材和人們日常生活題材等許多領域,許多層面,初步構成了小說創作的廣泛性、多樣性、立體性。例如反映現實題材的有《絲路搖滾》、《女兒河》,反映歷史題材的有《白鹿原》、《最后一個匈奴》,反映平民生活的有《八里情仇》、《白雪》、《一個偷兒的命運》,反映城市生活和知識分子生存狀態的有《廢都》、《月亮的環形山》等等,即有歷史又有現實,即有農村,又有城市。第四,陜西當代作家對生活對文學對創作的價值取向上總體上是傳統的、經典的現實主義,這與五四以來中國文學的現實主義精神是相通的,陜西作家在繼承現實主義的實踐中有自己新的創作闡釋,新的突破和發展,有自己的富于時代特色和文學個性的新貢獻,這表現在:由過去經典的客觀反映向具有個性,具有主體色彩的反映轉移,這說明了陜西作家有的初步已經自覺地具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獨特的審美感悟,建立了自覺的自我意識;由過去追求短期的時代效應向長期的歷史效應轉移;由傳統現實主義追求生活細節的描寫向追求人物的文化心理性格描寫轉移。
  陜西的長篇小說創作還具有一些特點,有些和全國兄弟省市相比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個性,有些是優勢和劣勢相互交織在一起,有些是顯形的,有些則是有待更進一步深入總結挖掘的,比如在共性中對于個性對于差異的鼓勵,比如在商潮滾滾的形勢下,甘于寂寞矢志文學的精神,再比如藝術思路的由封閉走向開放,創作上的善于借鑒和勇于探索,等等,與會同志在發言中都有所觸及。但是,這次研討會的一個更突出、更鮮明的特點在于陜西作家對自身有清醒的把握,有理智的反思,他們更多地探討的是自己的不足,藝術實踐中的困惑,長篇創構中的不斷吸收和充實,陜西長篇創作整體繁盛背后的問題和隱憂。這不是說陜西作家自卑或者自謙,而是反映了他們整體上的成熟,反映了他們對于大氣象、大境界的期待和追求。
  研討會上,比較深入的檢視,反思和探討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會同志普遍感到了深入生活的必要性和緊迫感,深入生活,與生活與鄉土保持著緊密聯系曾經是陜西作家的優良傳統,是優勢所在,他們的優秀作品,無不得力于生活的饋贈,但是,現在陜西作家的這種優勢已不太明顯。他們強烈地渴望參予投入當代中國的改革進程,感受、體驗豐富多采的生活,感受、體驗轉型期生活中的歡樂和痛苦,他們意識到,因為生活經歷的關系,對當代社會的除農民以外的社會階層,特別是城市景觀、工業文明、科技進步,缺少更自覺、更有力的觀照和表現,在目前巨烈的社會轉型中,陜西作家原來熟悉的東西,正在變化,而陜西作家不熟悉的東西,因為缺少切實的接觸,卻依然只看到表皮,因此,要盡快地深入地擁有對當代社會生活的全面的深入體驗的財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如何更高、更廣闊、更深入地認識和把握時代本質和歷史趨勢的問題,這是創作大作品的重要前提。
  二、關于作家自身修養,人格建設。因為有種種社會現象和文學現象的感觸,這個問題引起了與會同志的高度重視,與會許多同志談道,文學創作是一種精神勞動,作家的人生觀、價值觀、人格修養、精神境界,必然要滲透到自己的作品中,而且必然要影響自己作品的品位和精神力度,必須引起自身自覺的重視,要重視思想修養、文化修養、藝術修養的綜合建設,尤其是在商品大潮沖擊的今天,在某些陳腐的市儈哲學享樂觀念浮泛的情況下,作家要保持自己的心靈的潔凈,要保持自己精神純潔度,要保持自己內心的良知和正義感,鑄造自己強大的人格力量,這樣才能保持對中華民族的深沉不渝的責任心,才能深層地激發創作上的困惑和痛苦,保持對文學的神圣理想,這也是塑造陜西作家的整體形象中對每一位志同道合者提出的勉力和要求。
  三、長篇小說創作的觀念。有同志談道,近年來,長篇小說的創作,呈現空前繁榮之勢,每年出版的長篇,是一個可觀的驚人的數量。但是足以存史的長篇、傳世的長篇堪稱鳳毛麟角。原來的長篇小說的終生勞作的古老觀念被打破,代之以當代人的聰明與快捷。不能由此判斷孰優孰劣,但是這里不能說不存在一個浮躁心態的問題,因為缺乏甘于寂寞的精神,因為缺乏長篇創作基本的或充分的生活準備、藝術準備而導致的缺少文學品位、層次的創作景觀已經是屢見不鮮。綜觀文學史,應該說這里存在一個長篇小說創作的觀念問題。這個觀念最起碼的,應該兩點,一點是,人文精神自覺地載入意識;另一點則是精品意識。所謂“人文精神”不是從別的人文學科搬來的現成的結論,而是指經過作家自己實踐和閱歷的生命體驗,即屬于自己的對于人生和社會的發現和操持。沒有個性化的體驗和發現在長篇中的載入,必須導致思想的蒼白與精神的貧弱。精采的故事是長篇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決不是唯一因素。長篇分量的差異往往是思想內含的差異,人格力量的差異。而精品意識,說到底是質量意識,一個長篇小說作者,在一部洋洋數十萬字的大部頭作品中,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對象本身所要求的,必然是作家藝術修養的全面投入,很難藏拙也很難作偽。陜西作家應該強化造就大作品的精益求精的藝術創造精神。近年來由于急功近利浮躁心理所引起的欠打磨潤色的作品,有日漸增多之勢,這絕非長篇創作的好兆頭。應引起陜西作家的警惕。
  四、是寫當代還是寫歷史?與會同志普遍感到,陜西的長篇創作,與波瀾狀闊、紛紜復雜的社會進程相比,還是相對滯后,深刻描寫改革開放的現實生活,展現當代人精神風貌而又具有長遠藝術魅力的作品還不多,這是應該克服的不足,應該努力的方向,但是寫什么和怎樣寫,不應機械的強求。當代作家對當代題材的寫作不力的狀況,更多地應該看作是作家對當代生活的不熟悉所致。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轉化,是一個偉大的社會變革過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生活和成長起來的作家,當自己的實踐范圍受到局限時,還沒有在新的社會變革中獲得素材、激情和靈感時,一時的一定程度上對當代題材創作的疏離,是正常的文學現象。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就不需要對當代題材創作的呼喚,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需要文學的深層配合和深層推動,這是毫不疑義的。重要的是作家要盡快地完成轉變的自覺,在創作實踐上獲得深刻面生動地反映當代生活的能力。從文學的內在規律看問題,歷史向來都是當代人眼中的歷史,當代也從來都是歷史過程中的當代,在個體生命體驗的角度,在文學創造的角度,沒有厚此薄彼之分,作家也并不因為題材的選擇,而獲得創造的優勢。作家應對當代題材投入更大的熱情,但是只有對創作客體獲得了深層體驗之后,才能寫出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具并備的作品,才能和當代生活,當代讀者取得藝術上的共振。
  五、長篇創作的藝術定位。這次研討會上,許多話題的探討趨于深入,比如有同志談到長篇創作藝術定位問題,就已觸及到了長篇創作的內在規律,大家不同程度地感到藝術上的啟發意義。所謂藝術定位,有采取現實主義或現代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問題,有遵循現實主義或其他主義的創作方法問題,但主要還不是這些,而是指由作家的經驗,體驗所決定的敘事姿態,敘事語氣,敘事節奏,是疏密陰柔和陽剛種種,是動筆前的審美理想和駕構生活前的心理姿態,如果藝術定位和作家的生活感悟,藝術感悟、生命感悟相一致,作品就可能成功,否則,則可能失敗,或者出現半部杰作的現象,或者可能是別人姿態,別的文本的重復,只有故事性,而缺乏獨特的審美價值。當代作家需要警惕、排除的是那些非文學因素諸如市場、權力以及非文學欲望等等對自己藝術定位的干擾和影響。
  六、關于民間財富的吸取、民情風俗資源的開發。中國民間蘊含著豐富的創作營養,加強對民間精神、民間智慧、民間詩情的體認,消納和再造,即可深化對人性、民情的理解,又能弘揚地域文化的特色,對文學創新和文學流派的形成,都會有相當大的助益。作家寫故土,寫鄉情,寫由故土中獲取的創造的靈感和激情,這曾經是陜西作家通往成功的一條重要道路,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在進入長篇小說創作時還有待于深化和升華。其一,要深刻而廣闊地理解民間精神,在對鄉情民俗的描畫中展現出民間的智慧和真諦,從表象中尋求更高境界的升華。其二,要獲得個性化,藝術化的高度自覺,克服不避粗俗的原汁原湯的照抄和照搬,在開發民間資源的過程中獲得藝術上的再造。
  七、關于長篇小說評論。陜西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批評家群體,他們作為陜西文學進步、繁榮的促進者、參予者,本身就構成了陜西文學力量的重要一翼。隨著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的勃興,陜西的理論批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活躍期,他們對陜西的長篇創作進行多種形式的研究、討論和批評,作出了積極的回應,然而,陜西的長篇批評也存在著一個躍上新的層次的問題。這表現在陜西的長篇小說評論在高屋建筑式的,具有理論抽象力和概括力的宏觀研究顯得薄弱,缺少對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總體態勢、特點、優勢及趨向的研究,同時,也多少忽視了對長篇小說文體特征、形式技法、藝術規律的研究。另外,陜西的長篇小說還應該加強培養和形成一種面對實際、實事求是,坦言直陳的勇氣和氣氛。這是與會同志在解剖創作的同時對批評的解剖和期待。
  八、關于長篇小說的新生力量。座談會上,有同志談到陜西長篇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比較顯著的現象,這就是一批來自基層的業余的不引人注意的作家經過刻苦的默默勞作,奉獻出了自己的長篇小說,這些作家,創作條件相對要差,而他們往往具有更強烈的文學信念和真誠,對這些作家不光存在一個鼓勵、扶持、發現、引導的問題,尤其不能忽視的,在這一層作家中間,往往可能蘊藏著潛在的文學才華,文學發展本來就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未來的優秀作品完全有可能在他們中間出現。
  九、關于長篇小說的新聞傳播。這個問題,與會同志進行了嚴肅的客觀的反思。大家認為,1993年,陜西幾部長篇在北京出版,在全國造成轟動性效應,新聞媒介的傳播功不可沒。但是,帶有市場營銷意味的動作,技術層面的操作,在某種意義上,淹沒了對作品本身冷靜而科學的評價。文學創作的充滿個性化的勞動,需要的是心靈化的理解,需要的是客觀的價值評判、藝術分析和清醒的歷史定位,這要比獲得所謂的“轟動效應”更切實地有益于創作。所謂的被稱作“后陜軍”的長篇制作中的未可樂觀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商業效應的利用,而不是陜西作家對良性競爭的拓展,也不是積極的繼承。在長篇收獲期豐收同時,要警惕新聞炒賣所造成的盲目,陜西長篇需要聲勢,但更需要冷靜和大氣。
  十、關于長篇小說的性描寫。與會同志指出,小說作為把握世界,揭示人性的一種審美方式,對性的描寫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要存在的,但是,對于性描寫在小說中的價值,必須放在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中去認識,評估和判斷,這樣關鍵的是不在于有無性描寫,而是看怎樣寫,對具體創作而言,關鍵是以審美的態度獲取分寸感和合適的度,看它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的描寫和形象的塑造,而它的效果,是否會使讀者獲得人性美好的享受和作為人的修養和道德的升華,對性的展覽和性心理的挑逗性描寫,應該少些慷慨,而應該增加追求對男女之間偉大感情的體驗的理解,作家在審填選擇過程中的積極性或消極,實質上也就顯示出了他的審美修養,也必然會影響到作品的審美層次。
  這次座談會上,與會同志對江澤民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指示,對中央關于文藝創作的指示精神,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展開了熱烈的學習討論,加深了對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時代主旋律的認識,增強了創造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的作品的思想力量和時代責任感和文學使命感。與會不少同志談到,重大的社會歷史轉型期和物質生活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往往也是文化復興、文藝繁榮、造就大作家、大作品的歷史契機,時代呼喚著大作家、大作品的出現,在大好的環境下,陜西作家要有大氣魄,大雄心創造更大更高的文學輝煌。
  這次座談會自始自終得到了省委、省委宣傳部的大力關懷和支持,省委副書記劉榮惠出席了會議并發表了講話,省委宣傳部部長王巨才作了《解放思想,團結奮進,爭取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的新突破新繁榮》的講話發言。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邰尚賢作了《特點、得失、展望——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略評》的講話發言。陳忠實作了《關于陜西長篇小說創作的回顧與展望》的發言。賀藝、趙熙傳達了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座談會精神。會議還邀請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欒棟作了西方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和長篇創作的報告,王愚作了《近年來全國長篇小說概述》的專題發言。
  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有陜西作家、評論家、編輯、記者七十余人。中國工人出版社南云瑞、華夏出版社陳澤順、高蘇,人民文學出版社陶良華、吳聲雷,《作家報》張培昂也應邀來陜參加了會議。
  
  
  
小說評論西安037-040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于夏19951995 作者:小說評論西安037-040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于夏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6:37

[新一篇] 在劉少奇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舊一篇] 在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