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南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南海問題的由來
  南海問題實質上是中國與某些東南亞國家在南中國海諸島主權歸屬上的爭議,其焦點是南沙群島的主權歸屬。
  南海諸島分布在我國海南島以南和以東的南中國海上,按其分布形勢,分為四大群島,即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據中國地名委員會1983年4月25日發表的公告,南海諸島被標準化處理的島、州、暗沙、暗礁、灘共252個,其中被稱為島的有25個,礁、灘占了絕大部分。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是在長久的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史實為根據的,是符合國際法的。首先,南海諸島最早由中國人發現并命名。三國時代萬震的《南州異物志》和康泰的《扶南傳》便對南海諸島的地貌作了描述。在宋元時期,中國已將南海諸島命名為“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塘”,宋朝《諸蕃志》記載:“至吉陽,乃海之極,亡復陸涂……南對占城,西望真臘,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床(塘)……”。[1](P.16)清初《海國聞見錄》的附圖則已將東沙、中沙、西沙和南沙四個群島分別命名。其次,中國漁民千百年來一直在開發經營這些島嶼。晉朝的《廣州記》記載道:“珊瑚洲,在(東莞)縣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魚,得珊瑚。”至明清時代,以西沙、南沙為基地進行捕撈的中國漁民常多達七八百人。關于中國漁民在南海諸島的活動,還可見于當時外國航海家和侵略者的記錄,如英國海軍部測繪局出版的《中國海指南》在論及南沙鄭和群礁時說:“海南漁民,以捕取海參、介殼為活,各島都有其足跡,也有久居島礁上的”。[2](P.79)第三,中國政府最早并一直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自宋代以來,南海諸島便被列入中國的版圖和水師的巡視范圍,這在當時由官方編纂的《武經總要》、《廣東通志》、《瓊州府志》等書中都有記載。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繼續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發表的《關于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聲明》中嚴正指出:西沙、南沙群島和東沙、中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從5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針對南海諸島主權問題多次發表聲明,對某些國家侵犯我國南海諸島主權的行為表示嚴重關注,此外,還在西沙和南沙群島進行了開發和建設。總之,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從法理上看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都是無可爭辯的。
  20世紀70年代以前,只有個別國家對中國在南海諸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由于南海諸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更重要的是60年代末南海被探明具有極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一些周邊國家對此垂涎三尺。自70年代以來,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等國紛紛對南海諸島(主要是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有的還派兵強占了某些島嶼,掠奪開發那里的石油、天然氣及其它資源,從而引發了爭端。目前,在南沙群島,除我國控制的6個礁和臺灣駐守的太平島外,共有38個島礁被其它國家所侵占。其中越南占領了西部和西南部的27個島礁,菲律賓占據了東北部的8個島礁,馬來西亞控制著南部的3個島礁,印尼和文萊分別入侵我國南沙海域5萬和3000平方公里,從而形成了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臺灣、中國六國七方的主權爭奪態勢。[3](P.25-29)對此,鄧小平同志指出:“南沙群島歷來世界地圖是劃到中國的,屬中國,現在除臺灣占了一個島外,菲律賓占了幾個島,越南占了幾個島,馬來西亞占了幾個島。將來怎么辦?一個辦法是我們用武力統統把這些收回來,一個辦法是把主權問題擱置起來,共同開發,這就可以消除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問題。”[4](P.87)鄧小平同志的精辟見解不僅是我國解決南沙爭端的指導思想,而且集中體現了中國政府在南海諸島主權爭端問題上的嚴正立場:第一,南海諸島歷來是中國的領土;第二,這場爭端應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第三,在爭端解決之前,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對各方都有利。
  二、美國對南海問題政策的演變
  美國對南海問題的政策完全服務于其全球戰略的需要,以冷戰結束為界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冷戰時期):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持不介入和不表態的立場,不支持任何一方的主權要求。美國采取這種態度是有原因的。自從杜魯門主義出臺以來,美國不惜代價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實行全球軍事部署,到處伸手,介入地區爭端,干涉他國內政,這種做法實際早已超出了美國的實際能力,使美國不堪重負。60年代的越戰更是給了美國致命的一擊。到60年代末,美蘇爭霸的態勢出現了不利于美國的傾斜,美國被迫推行“尼克松主義”,實行戰略收縮。其中關鍵的一環是改善中美關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成新的世界均勢結構的形成和越戰的早日結束。在此背景下,美國不可能因南海問題與中國交惡。例證之一是,1974年,中國與南越因西沙爭端發生沖突時,美國在南越當局一再請求下,仍采取了不介入的中立立場。70年代后期,越南入侵柬埔寨,對東南亞的安全與穩定構成挑戰,嚴重威脅到美國自身的利益,因此從福特到布什的歷屆美國政府都對越南采取具有對抗性質的政策,并積極尋求與中國的合作,以促進柬埔寨問題的早日解決,維護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這種政策在南海問題上的表現是美國依舊保持不介入和不表態的立場。
  第二階段(冷戰結束以來):美國開始介入南海問題,極力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明顯帶有遏制中國的意味。冷戰結束以來:美國隨著其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的迅速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全能”型的超級大國,因而野心急劇膨脹,極欲建立一個由美國領導的單極世界,并制定了相應的全球戰略,即“控制兩洋,依托兩約,遏制中俄,占據兩洲,稱霸全球”。這種全球戰略體現在南海問題上就是美國一改其過去奉行的“中立”立場,認為中國對南海問題所實行的政策會導致問題的激化,并可能演化成較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從而損害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在必要時應該進行干預。1995年2月,中菲美濟礁爭端發生后,美國政府在一些新聞媒體和國會議員的壓力下,表現出支持菲律賓無理要求的傾向。1995年5月,美國政府就南沙群島問題發表正式聲明,該聲明雖然沒有公開指責任何一方,但從字里行間不難看出,它主要是針對中國而發的。聲明指出:“美國政府認為,在南海地區的單方面行動和反應加劇了本地區的緊張,美國強烈反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解決領土爭議,并要求各方克制,避免采取導致動蕩的行動。并認為維護航行自由是美國的基本利益,所有船只和飛機在南海不受阻礙的航行,對于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是必不可少的。”[5](P.F6)。1997年,美國和平研究所起草了一份關于“開展預防性外交防止南海爭端升級的特別報告”,強調美國在南海地區有其利益存在。報告認為,美國應阻止任何一方以武力解決南海爭端并幫助爭端各方樹立談判解決問題的政治意愿;在手段上,美國除口頭勸說外,還應采取一定程度上的軍事威懾。該報告露骨地表明了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遏制中國的企圖。
  美國介入南海爭端的用意何在?分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政治上防范和制約中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被世人稱之為“中國模式”,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欽慕,并在發展中國家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甚至連東歐一些原社會主義國家也對“中國模式”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些都是美國所不愿看到的,因而想方設法抑制“中國模式”的成長及其影響的擴大。美國一方面加強對中國內部施加影響,企圖在中國內部實現“和平演變”;另一方面,又極力鼓吹“中國威脅論”,乘機恐嚇、拉拢中國周邊地區的國家,組織包圍中國的所謂“民主國家圈”,以抵消中國的影響。東南亞國家正是美國設想的“民主國家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南海問題可謂“天賜良機”,美國在此問題上大做文章,一再作出偏向于東南亞國家的表態,其用意正是要把東南亞國家拉進“民主國家圈”,離間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以遏制中國影響的擴大。
  (二)在軍事上打造針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
  美國國內有人撰文認為,自冷戰結束至2015年是美國的“戰略機遇期”,但在2015年左右,崛起的中國與俄羅斯將成為美國的全球戰略對手,尤其是中國更有可能對美國霸權提出挑戰,因而,美國必須早作準備。[6](P.2)近幾年來,美國事實上一直要構筑針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在我國東面,美國強化了與日、韓的軍事同盟;在我國南面,美國與澳大利亞重修同盟條約,并同東南亞國家實行不同程度的軍事合作;在我國西面,美國利用印度高層視中國為“頭號潛在威脅”的心理,建立美印戰略伙伴關系;在我國北面,美國加緊向中亞、蒙古滲透。在整個戰略包圍圈中,從朝鮮半島經臺灣到南海的沿海新月帶是最為關鍵的地緣戰略線,而南海在這條地緣戰略線中又是關鍵之關鍵。因為南海既是亞太地區的中心,又是聯結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略通道,同時它還是連結美國在亞洲、印度洋和波斯灣地區的海、空軍基地的樞紐。誰控制了這里,誰就控制了海上運輸的生命線,掌握了制海權,從而在爭奪東南亞和亞太地區乃至世界事務主導權的斗爭中取得主動。[7](P.226-234)所以,美國近年來開始將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重心逐漸由東北南移和西擴,加大了對南海問題的干預力度。
  (三)在經濟上攫取南海豐富的石油資源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其價值自不待言。20世紀60年代末,南海被探明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據聯合國有關報告,僅在我國的南沙海域內,便已探明含油氣盆地6個,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3](P.25-29)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一些周邊國家對南海諸島采取逐步蠶食的政策。然而,這些國家本身并無開發南海海底石油的能力,于是他們紛紛與擁有雄厚資金和先進技術的歐美石油公司簽訂協議,聯合勘探和開采。目前在南沙海域從事勘探和開采石油的國際石油公司多達60余家,其中美國公司最多。出于維護本國公司商業利益的考慮,美國當然希望南海諸島主權歸屬問題攪得越模糊越好。美國的這種態度常常體現在一些政要的講話中。如1996年12月12日,駐太平洋美軍司令約瑟夫·普呂厄海軍上將說,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國南沙群島——筆者)爭執各方都聲稱擁有南中國海的資源,這有可能會引起摩擦,美國正密切注視那里事態的發展。[5](P.14)這話表面上看是不偏不倚,但實質是干涉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義行動,并無視事實,鼓勵有關方面的無理要求。
  三、美國介入南海問題對中國的影響
  (一)加大了解決南海問題的難度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便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這無論從法理上看還是從歷史上看都是無可爭議的。但由于南海特殊的地緣價值,豐富的資源,再加上中國海上力量的不足,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南海地區紛爭迭起,損害中國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我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先后單方面宣布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肆意分割我國管轄的海域,加緊開采南海的油氣資源,偷捕和掠捕南海的漁業資源,甚至對南沙海區實行軍事控制,撞沉我國漁船,多次發生抓捕、打死、打傷我國漁民的事件。這些沖突的發生,其根源固然在于雙方的利益分歧,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國支持、慫恿的結果。例如,中國與菲律賓在美濟礁和黃巖島發生沖突后,美國立刻向有關國家表示,一旦中國在解決南沙問題上動武,美國將出面干預。與此同時,美國與東盟加強了針對南沙的軍事演習。2000年6月14日至9月22日進行的“卡拉特2000”系列雙邊軍事演習的立案背景便是南海主權沖突。美國對南海爭端的介入使問題日趨復雜,大大增加了解決的難度。
  (二)使我國的周邊安全環境趨于惡化
  近年來,中國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地區事務中擁有越來越大的發言權,美國國內不斷有人認為這是對美國的威脅。因此,美國一方面同中國全面接觸,試圖將中國納入由其主導的“國際體系”,另一方面又加緊在中國周邊進行戰略部署以遏制中國。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借中國與某些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的爭端和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畏懼心理,開始向南海地區進行軍事滲透,并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鼓動東南亞國家采取防范和制約中國的措施。在具體的做法上,美國同東南亞國家簽訂了一系列的雙邊軍事協定,定期進行軍事演習。例如,1998年,美菲簽署《部隊訪問協議》;1999年11月,美新達成一項軍事準入協議,允許美國航母從2000年起使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美國還與馬來西亞達成了“開放天空”協議,與文萊達成了“允許美軍艦隊進入轄區”協議等。美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聯合軍事演習,僅1999年就多達14次。2000年,美國又同南海周邊國家進行了美菲“肩并肩2000”、美泰新“金色眼鏡蛇2000”、美國與東盟國家“卡拉特2000”等重要聯合軍事演習。美國從軍事上向南海地區的滲透大大惡化了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一旦美國設想中的朝鮮半島—臺灣—南海這一地緣戰略線構建成功,中國向太平洋發展的戰略回旋余地將大大縮小。
  (三)使亞太地區的戰略均勢出現了對中國不利的傾斜
  冷戰后,前蘇聯勢力撤出亞太地區,中美日三角關系成為左右亞太形勢的主要因素。近年來,迅速崛起的東盟作為一個整體,成為亞太地區的“第四支力量”,奉行大國平衡戰略,在中美日三角之外起著平衡砝碼的作用,對確保亞太戰略均勢的穩定非常關鍵。目前,在東盟大國平衡戰略走向中存在著不利于中國的因素,如日美與東盟的經濟聯系要大大強于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聯系,但更為直接的影響因素是某些東盟國家與中國在南海的權益之爭。這正好給了美國可乘之機,它利用東盟國家對中國存在的畏懼、防范心理,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填補真空論”,推動東盟國家與其簽訂軍事協議,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向其購買武器,進行軍備競賽,從而實現其軍事滲透南中國海的目的。近年來,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不斷得到提高,東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特別是軍事方面)進一步加深,亞太地區原有的戰略均勢出現了不利于中國的傾斜。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貴陽25~28D6中國外交王翔宇/黎文龍20012001冷戰結束后,美國一改其過去所持的中立立場,開始積極介入南海問題,以從政治、軍事上遏制中國,并掠奪南海的石油資源。美國對南海問題的介入,無疑會增加爭端解決的難度,使我國的周邊安全環境趨于惡化并改變亞太地區原有的戰略均勢。南海問題/美國因素/民主國家圈/戰略均勢王翔宇 黎文龍 湘潭大學法學院 郵編 411105 作者:《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貴陽25~28D6中國外交王翔宇/黎文龍20012001冷戰結束后,美國一改其過去所持的中立立場,開始積極介入南海問題,以從政治、軍事上遏制中國,并掠奪南海的石油資源。美國對南海問題的介入,無疑會增加爭端解決的難度,使我國的周邊安全環境趨于惡化并改變亞太地區原有的戰略均勢。南海問題/美國因素/民主國家圈/戰略均勢

網載 2013-09-10 21:58:06

[新一篇] 構筑面向新世紀的社會科學研究高地

[舊一篇] 林語堂研究概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