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強調:“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艱巨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解放思想是我們全面學習貫徹十五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重大理論主題,也是我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重大實踐主題。因此,對解放思想進行全面的理性思考,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解放思想是一場革命
馬克思說過:“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馬恩全集》1卷443頁)解放思想是人們擺脫錯誤思想的束縛,呼喚主體意識的覺醒,確立人對世界的主體地位,實現人對世界認識改造的自由,是思想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
1.解放思想是思想的深刻變革
解放思想就其目的而言,“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鄧選》2卷364頁)。從認識論上說,對客觀實際的正確認識需要一個過程。當思想認識落后于客觀實際的時候,主觀不符合客觀,需要解放思想:當思想認識超越于客觀實際的時候,那就陷入了唯心的胡思亂想,也是主觀不符合客觀,同樣需要解放思想。可見,解放思想就是把人們的思想從唯心論、形而上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回到實事求是上來。所以,江澤民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統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就其作用而言,“就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鄧選》2卷279頁)。解放思想就是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解開捆綁認識的繩索,砸碎禁錮思想的枷鎖,沖出觀念上的誤區,克服僵化半僵化,獲得精神上的解放,實現認識上的自由。所以,江澤民強調:“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于沖破落后的傳統觀念的束縛,善于從實際出發,努力開拓進取。”這樣,使我們的思想觀念不受舊的框框制約,不停留在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則和本本的教條式的理解上,不停留在對社會主義的一些不科學甚至扭曲的認識上,不停留在對社會主義的不正確的思想上或不適應今天實際的個別結論上,善于獨立思考,敢于大膽創新。
解放思想就其實踐意義而言,“就是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鄧選》2卷179頁)。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科學。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希望在馬列、毛著中尋找現成的答案,是教條主義者,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研究新情況,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開創新局面的過程。所以鄧小平一再強調:“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鄧選》3卷367頁)
解放思想就其性質而言,就是思維方式的變革、思想觀念的更新。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思想深處不同的思維方式、新舊觀念之間進行斗爭的過程,是革除陳腐觀念,突破思維定勢,實現思想認識新飛躍的過程,用鄧小平的話來說是“換腦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思想革命的過程。因為舊的傳統觀念總是深深地滲透于我們的日常心理和行為之中,造成一種思維慣性運動,使人們習慣于用原有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老眼光、舊觀念、舊框框審視、評判或裁剪現實。當新事物出現之時,總感到眼花繚亂,思想不適應,腦子不轉變,對舊事物表現出無限的眷戀。因此,思維方式的變革,思想觀念的更新,其斗爭無疑是十分激烈的。所以說,解放思想是思想意識領域的一場艱巨而又深刻的革命。
解放思想就其過程而言,就是永無止境的長期過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們對客觀實際的正確認識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必然經過一個過程。客觀事物是不斷運動、發展和變化的,因此人們的認識也應當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但是,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人們的觀念往往帶有一定的習慣性、惰性或者說滯后性。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打破僵化、保守的習慣思想觀念,使主觀認識與不斷發展的客觀世界不相脫離,就必須解放思想。舊的思想僵化解決了,新的思想僵化還會出現,解放思想也就不是一次性的。實踐證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一個不斷漸進的運動過程,也是一個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認識過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放思想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所以,鄧小平指出:認為思想解放已經到頭了,甚至過頭了,顯然是不對的。
當前解放思想的關鍵就是要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解放。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這個問題是社會認識的根本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思想解放決定了對其他社會問題的思想解放,這個問題的思想解放,實質上也就是實事求是地把社會主義放置于中國現實的基礎上,不搞清這個問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就難以發展。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搞清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2.解放思想是一種精神
解放思想是一種精神狀態。一定的精神狀態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總是同思想觀念聯系在一起的。精神狀態是思想解放的外化。新時期的解放思想,它是一種搶抓機遇、勇于進取的精神狀態,要求我們正確對待機遇和挑戰,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增強信心,排除風險,勇往直前;它是一種敢于改革、敢闖敢試的精神狀態,要求我們在改革中敢為人先,勇于實踐,大膽試驗,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沖破教條主義、主觀主義的束縛,克服猶豫不決、觀望等待的畏難情緒,創造性地解決改革攻堅階段的新問題,走出一條好路,一條新路;它是一種奮發向上、建功立業的精神狀態,要求我們要有排除萬難、一往無前的豪邁氣概,為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奮勇拼搏,開拓進取,建功立業;它是一種求真務實、苦干實干的精神狀態,要求我們不務虛名,不尚空談,不投機取巧,不嘩眾取寵,不搞形式主義,而是深入實際,聯系群眾,腳踏實地,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解放思想是一種精神動力。思想的解放是人們靈魂深處的一場革命。這場革命一旦成功,就會激發出人們潛在的巨大能量,產生出推動人們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強大精神動力,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摒棄了同時代發展的不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掃除了阻礙社會發展的思想障礙,激發了民族的斗志,喚起了民眾的精神覺醒,從而為結束一個舊的時代,開創一個新的時代提供精神動力。所以鄧小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要停止,就要亡黨亡國。”(《鄧選》2卷143頁)
解放思想是一種工作作風。作風是人們思想道德和精神狀態的外在表現。思想不解放,就會萎靡不振,躊躇不前,就跳不出“小作為”的圈子。解放思想就是崇尚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這種工作作風積極主動,實事求是,大膽實踐,反對做表面文章,講假話、空話,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的空話作風;這種工作作風講究工作效率,講究發展速度,注重實績,反對那種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拖拖沓沓的官僚作風;這種作風堅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反對那種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無謂的爭論不休的文牘作風。
解放思想是一種勇氣。解放思想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并不容易,需要有徹底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有為追求真理而無所畏懼的革命勇氣。解放思想要突破思想障礙,觸犯許多“權威”、“禁區”,無論是說新話,提新觀點,還是放棄前人和本本上的過時的觀點、錯誤的結論,都要有堅定的政治勇氣;解放思想是人們在對待過去、現實與未來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正確的理性認識,要求人們排除傳統的習慣勢力的干擾,尊重客觀規律,為追求真理而不怕艱難險阻,這就需要有科學的理論勇氣;解放思想的使命就是為實現社會變革而清除思想障礙,就是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對客觀實踐的認識,敢闖,敢試,這就需要有務實的實踐勇氣。
二、思想大解放推動社會大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力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力度,決定社會發展的進度。思想大解放推動社會大發展,這是人類歷史的真諦。
1.思想觀念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開關
縱觀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發展史,每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都是以思想解放為先導的。古代中國,假如沒有先秦時期儒、道、墨、法等諸子學說的“百家爭鳴”,就不會有各諸候國的變法革新運動,也不會有秦始皇統一中國。在近代中國,如果沒有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的“五四”運動打碎封建主義的精神枷鎖,就不會有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在當代中國,如果沒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大討論沖破“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就不會有20年來改革開放的歷史巨變。一個地區,乃至一個行業和一個單位,經濟發展的快與慢、好與差,關鍵就在于思想解放不解放。可以說,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大大深化了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認識,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歷史。
回眸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每一次輝煌成就的取得,都伴隨著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飛躍為前提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敢于離經叛道,沖破他們那個時代思想理論上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嚴重束縛,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加以改造,吸收其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又批判了費爾巴哈的機械唯物論,吸收其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從而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宣告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指明了實現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列寧突破馬、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只能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取得勝利才能成功這一結論的思想束縛,做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資本主義最薄弱的鏈條中首先在一國取得勝利的新結論,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列寧主義的新階段,從而推翻了沙俄帝國的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成了現實。毛澤東突破了馬克思最初的設想和列寧的最初實踐,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根據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特殊的歷史環境,成功地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從而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鄧小平突破了傳統的社會主義理論,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的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從而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總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的歷史。解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我們黨永葆生機的法寶
江澤民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一個法寶,是一個幫助我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葆蓬勃生機和活力的法寶,必須伴隨著建設和改革長期堅持下去。”過去戰爭年代,我們靠這個法寶,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在20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我們靠這個法寶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黨70多年的歷史表明:什么時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革命和建設就充滿生機和活力;反之,思想發生偏差,黨的各項事業就會停滯不前,就會遭受挫折。
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歷史,就是解放思想的歷史。我們黨成立初期,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從整體上看并沒有完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緊密結合,導致了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時期在理論指導上的多次失誤。直到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 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初步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才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這是我黨在生死攸關的轉折關頭的一次思想解放,從此中國革命從長征勝利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1942年以整頓學風為中心的延安整風運動,破除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使我們同志的精神從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蒙蔽中間解放出來”(《毛選》3卷827頁),在全黨確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我黨在解放區的一次思想大解放,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就是解放思想的進程。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面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在全黨倡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道路。1992年春,中國又一次面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發表了南方談話,使全黨沖破了姓“社”、姓“資”的思想障礙,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高潮,從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紀之交的歷史關頭,十五大提出了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沖破了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縛,掀起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高潮,進一步推動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步伐。這三次思想解放,一次比一次深刻,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更大的突破。
3.解放思想是把我們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思想保證
在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歷史關頭,我們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嚴峻挑戰,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和大好機遇,這就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從現在起到下個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向第三次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能不能成功地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不能保持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兩個關鍵性課題。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當前,改革的推進已經觸及到思想觀念、利益關系的調整等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引發了種種疑慮,特別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能不能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能不能保證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能不能保證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共同富裕的目標能不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精神文明建設能不能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經濟生活日益市場化的同時能不能防止社會人際關系的商品化?反腐敗斗爭能不能在市場經濟中取得勝利?這些重大問題能否解決將最終決定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成敗。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大膽探索新路子,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三、努力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的堅定性和自覺性
在走向新世紀的征途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有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都系于解放思想。而思想一經解放,就會進入一個豁然開朗的境界。因此,努力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這是時代的呼喚,更是發展的需要。
1.堅持理論先導的觀點
江澤民同志指出:“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如果沒有以正確的理論為基礎的強大的精神支柱,那么,我們的黨、國家和民族就不可想象”,就會陷入思想混亂。有了理論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保持政治思想上的清醒和堅定,在錯綜復雜的思想斗爭中保持正確的方向;才能增強解放思想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增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拒絕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的人,就不會有真正的思想清醒,就不會有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必然要犯錯誤。
解放思想就必須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認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歷史上最科學的理論成果,是我們的行動指南。只有大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矛盾和斗爭中駕馭全局,掌握主動權;才能更好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避免犯“左”或“右”的錯誤;才能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做出新概括,解決新問題。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學習鄧小平理論,就是要掌握其精神實質和理論精髓,運用其科學的思維方式審視長期形成的思想觀念,實現思維方式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更新,解放思想就可以由必然王國逐步進入自由王國。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同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緊密結合,同時代和世界形勢的新發展緊密結合,探索新情況,研究新問題。
2.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性指導原則,也是解放思想的基礎、方向和目的。解放思想強調用發展、辯證的眼光對客觀實際進行動態認識,它摒棄的是陳舊的觀念、僵化的思想。解放思想不是主觀幻想,更不是胡思亂想,必須以實事求是為基礎。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這一根本基礎,思想便失去了自己蓬勃發展的營養,重新僵化,成為新的主觀偏見的奴隸。實踐證明,離開了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會走入主觀幻想的歧途。1958年搞大躍進,毛澤東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號,結果這次解放思想變成了頭腦發熱,成了一種主觀主義的“烏托邦”運動,偏離了實事求是的方向,給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成了巨大損失。
解放思想就必須正確地開展反傾向斗爭,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左”和右,本質上都是主觀思想脫離客觀實際,都會葬送社會主義。所以鄧小平指出:“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鄧選》2卷279頁)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全局的、根本的、當前的、變化的實際出發,也就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正如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強調的:“一定要以我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為此,解放思想要堅持“五個結合”:一要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相結合,提高解放思想的理論認識;二要與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相結合,解決思想上存在的問題;三要與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實際相結合,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四要與辦實事辦好事相結合,解決群眾集中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五要與爭創一流的工作業績相結合,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3.堅持講政治的觀點
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也是解放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鄧小平指出:解放思想不僅是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更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解放思想只有講政治,才能防止和排除各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的干擾,在日益復雜的斗爭中保持思想上的清楚和堅定;只有講政治,才能統一全黨全國人民的認識,把思想解放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最大的政治上來,自覺地投身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只有講政治,才能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解放思想的水平;只有講政治,才能在重大的思想理論問題上鑒別是非、立場堅定、頭腦清楚,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十五大精神。
解放思想就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以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大局為前提。四項基本原則是被實踐證明了的客觀真理,本身就是當代中國的最大事實;資產階級自由化否定四項基本原則,主張全盤西化,脫離了中國的實際。背離四項基本原則,像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那樣的思想解放,只能把人們的思想搞亂,葬送社會主義事業。所以,鄧小平一再強調“離開四項基本原則,就沒有根,沒有方向”,也就談不上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決不能夠偏離四項基本原則的軌道,不能損害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離開四項基本原則去‘解放思想’實際上是把自己放到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去了。”(《鄧選》2卷278、279頁)解放思想必須以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前提,安定團結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我們要改革開放,就要有一個安定的政治環境,離開這一點,什么都搞不成。
4.堅持實踐的觀點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首要的基本觀點。解放思想的過程是一個主觀思想和客觀實際相符合的認識過程。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目的和標準,也是解放思想的源泉、動力、目的和標準。鄧小平指出:“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鄧選》2卷143頁)解放思想來源于實踐又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當思想與實踐存在差異之時,就有一個如何解放思想的問題。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不斷地向人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迫使人們去思索、去研究、去解決。這就要求人們不斷地解放思想,以適應實踐不斷發展的需要。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為了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更好地開拓新的實踐。總之,實踐的發展要求到什么程度,思想就解放到什么程度;要求有什么樣的思想,就解放為什么樣的思想。
解放思想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是當前我國的一項基本的社會實踐。當前,就是要按照十五大精神部署,積極推進兩個根本轉變,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即在搞好國有經濟的同時,要大膽地放手發展非國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在堅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要大膽地放手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在積極扶植原有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要大膽地放手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積極探索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具體形式的同時,要大膽地放手按照市場化、社會化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改造傳統產業等等。只要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改革。堅持改革開放,就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改革的主力軍。改革中的許多好的做法都是人民群眾在自發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的傳家寶。解放思想必須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形成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以群眾的利益為重,向群眾負責,向群眾學習的良好風尚;必須堅持群眾利益標準,以人民群眾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為出發點和歸宿;必須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尤其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于總結群眾的工作方法和實踐經驗,把群眾的實踐活動不斷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5.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根本標準
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為根本判斷標準。”“三個有利于”的根本標準是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是解放思想的金鑰匙,是解放思想堅持正確方向的保證。回顧我國改革開放歷程,我們每走一步都會遇到姓“社”、姓“資”問題的困擾。正是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打破了姓“資”、姓“社”問題的思想束縛,極大地解放了思想,推進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
解放思想就必須敢于破舊,敢于創新。當前就是要破除姓“社”姓“資”、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縛,在探索公有制實現形式上實現新突破:破除“散、怕、懶、滿、僵”思想障礙,在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上實現新突破;破除“小農經濟思想”的束縛,在發展規模經濟上實現新突破;破除保守封閉的思想障礙,在推進對外開放上實現新突破;破除單純以比重多少來衡量公有制主體地位的思想障礙,在確立公有制的質與量統一的認識上實現新突破;破除把所有制實現形式看作社會制度屬性的思想障礙,在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上實現新突破;破除資本必姓“資”、“流動”即“流失”的思想障礙,在推動資本運營上實現新突破;破除各所有制經濟之間的等級觀念,在平等競爭、共同發展上實現新突破;破除單一按勞分配模式的思想束縛,在改革分配制度上實現新突破等等。總之,只要不符合“三個有利于”根本標準的思想都要破除;反之,都要確立。
新世紀呼喚著解放思想,十五大已掀起了新一輪解放思想的浪潮。讓我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十五大精神,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濮陽日報①B1哲學原理郭俊民/張光/喬德福/甄其云19981998 作者:濮陽日報①B1哲學原理郭俊民/張光/喬德福/甄其云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