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與老蔣的成功與失敗之路不同,注定了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是不一樣的.讓毛指揮蔣的軍隊,他表現也許會好一點,但是不會好太多,讓老蔣指揮毛的軍隊,他的表現也不會太差.
在我看來,兩個人的綜合實力相差不大(蔣在軍閥混戰時能夠成為共主,沒有點真材實料那是說不過去的),但是蔣的優勢在政治,毛的優勢在軍事,為什么他們最終表現有很大的差別,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成功之路不同.蔣的成功,在于他對國內各種政治勢力的整合,在于軍事,經濟,政治手段的合理運用,整體上來看,東北易幟可以看作是一個標志,是蔣統一全國的最高峰,但是這也意味著這個國家在軍事上的先天不足.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一個軍事大國,必須是在血與火中誕生的,這是一種代價,而通過和平的方式建國,盡管少了陣痛,但是類似于剖腹產,有先天不足的隱患.這可以從老蔣的民國看出來,東北易幟后的民國,在形式上或者實質上,都類似一個統一的聯邦國家,中央的政令不通,地方各自為政,東北,四川,甘肅,新疆,山西,山東,云南都有自己獨立的行政體系,在軍事上,中央軍大約三十萬,占當時全國軍隊(大約二百萬)約十分之一,實力大致與東北軍不相上下.相對于地方軍隊,并沒有絕對的優勢,典型的一個春秋之前的周朝,老蔣就是周天子,名義上是天下之主,實際在地方上并沒有絕對的權力.全國上下,遍布大小諸侯.此時的中國大地,可謂英雄與狗熊并存,其情景與今天的印度也有相似之處.這樣的統一,對國家,民族來說,也許并非壞事,因為破壞較小,但是距離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如果不是國際局勢的變化,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削藩.
削藩的鬧劇在中國歷史上多次上演,有成功的,如漢武帝,有失敗的,如建文帝;和平的方式,如宋太祖,暴力的,如漢景帝.蔣的選擇無非幾點,發展中央控制區經濟,增強中央軍實力,采取遠交近攻的方式,取締地方軍隊,,或將地方軍隊打亂,互相監督,總之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在輿論上中央的有利地位,使得整合成為可能.但是在整合未完之前,國家的軍事實力非常有限.這是一個還沒有解決后遺癥的國度.
再看老毛的統一之路,和蔣完全沒有共通之處,毛的成功過程,完全沒有蔣所見到的溫情脈脈,在整個政治,軍事斗爭中,只有一個詞語貫穿始終,那就是勝者為王。從南昌起義開始,共產黨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組織,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理想化的,這支軍隊蔑視權威,反對獨裁,反對集中,反對官員,結果成為歷史上最奇怪的軍隊,沒有軍官,沒有后勤,沒有組織,一切行動都取決于共同意志,決策的效率低下,其狀態決定了他們失敗和無作為的必然性.之后的秋收起義,再到井岡山根據地,到建立瑞金政權的過程,是民主向集中過渡的過程,也是黨內大魚吃小魚的過程,因為軍事斗爭的需要,內部的任何雜音都會導致組織的滅亡,所以黨內的派系,在一次次的打擊之后,都消失了,整風,肅反,反托派,槍口一次次對內的結果,就是整個隊伍變的非常的一致,最終,紅軍成為一只獅子指揮下的山羊,而國軍始終還是一群獅子.紅軍內部斗爭中最后的勝出者是毛澤東,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歷史的必然,沒有毛澤東,也會有李澤東,王澤東,總之,最能夠集權的一個(而且沒有被悄悄干掉,沒有發生意外)將成為整個隊伍的領袖.看一下紅軍的歷史,內部殘酷的權力斗爭貫穿始終,失敗者下場都很悲慘(老蔣的對手常常是死而不僵),這可以看作是整個集團保持內部統一的努力.到了抗日戰爭結束,國共實力已經相差不遠,國內的局勢,就是統一的共產黨面對分裂的國民黨了.
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兩個集團的命運其實已經注定,老毛只要不是一個太蹩腳的指揮者,國民黨的失敗就是必然的.蔣的錯誤在于,他過于迷信表面上的強大,過于相信那些能夠看到的飛機大炮,卻沒有看到兩個集團的戰斗力差別.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實力強大的中統也沒有辦法避免軍事機密的泄露,國軍的命令常常同時傳達到作戰的雙方手上,這個仗其實是不用打了.
有人說毛指揮的烏合之眾贏了蔣,我覺得這個有點牽強,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么要長征了.長征開始的時候有三十萬人,到陜北兩萬多人,接近全軍覆沒,此時的軍隊確實是比較有戰斗力,但是總的來說,兩支軍隊的實力還是相當的懸殊,沒有什么可比性.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為共產黨提供了提升軍事實力的機會,當然,抗日對國民黨軍隊也是有提升的,但是雙方提升的效果差別很大.國民黨在抗日的過程中確實除掉了幾個大的地方集團,但是內部的整合依舊沒有完成,將帥不和的事多次發生,中央軍在國民黨中起到了精神支柱的作用,但是其實力卻并沒有達到壓倒性的優勢,后來的三年內戰中,很容易就看出來,這支良莠不齊的軍隊的缺陷.在大的戰役中,指揮軍隊的一個前提是,我對我的軍隊的能力有把握,我是三個人=你兩個呢,還是我的一個=你的三個,這要求部隊戰斗力不能差別太大,如果國民黨軍都是守四平那樣的實力,至少在防守上,國共戰斗力對比至少是2:1,如果都是平津戰役那樣,那可能就是1:3,國民黨軍隊的現狀,導致在每一場戰役開始之前,必須要對具體的參戰軍隊進行評估,而戰場狀況變化過快,實際上不可能這樣做.于是,在戰場上出現了很不一樣的情況,國民黨有可以讓林彪鎩羽而歸的軍隊,也有三天前進不了兩公里的部隊.
今天我們看解放戰爭,總覺得一切都很簡單,好象始終都是共產黨進攻,國民黨撤退,只要打仗就是共產黨贏,國民黨輸,這其實是簡單化的做法,實際的過程要比這復雜的多,否則也不會是打三年,幾個月就結束了.
突然覺得,也許每個集團發家,興起的歷史,就是他們練習內功的過程,毛練的是正宗的少林工夫,起步比較慢,但是功底扎實,到后面威力極大,蔣練的是邪門功夫,開始進度很快且威力巨大,但是因為功底不好,到后面很容易出問題,如果說毛是小說中的蕭鋒,蔣就是丁春秋,蕭鋒的功夫來自艱苦的訓練,而丁春秋的工夫來自吸取的別人的內力,但是必須本源的內力充足,且需要時間去消化成自己的功力(也許他需要易筋經),丁春秋最后打不過蕭鋒也許就是這個原因.
網載 2011-06-24 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