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敗原因新解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明末風云人物李自成崛起蕓蕓之中,轉戰千里,鼎盛時擁兵百萬,轄地數千里,一度攻克大明帝國京城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盡。一個新王朝大順似乎馬上就可以建立,但在在十余萬滿清和吳三桂聯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步步失利,不過一年而時間,就灰飛煙滅。這是為什么?現在大多數觀點認為:一,李自成沒有鞏固的根據地,是流寇主義;二,軍紀并不嚴明;三,驕傲,缺少對敵人的了解和認識,主要是關外的滿清;四是階級局限性,嘿嘿,這最后一條似乎是所有不成功的農民起義領袖共有的。

  以上四點是不是站的住腳?說李自成沒有建立根據地,確實如此嗎?李自成何等人物,難道看不出這一點?我們不能低估李自成的智商。其實在襄陽決策時,李自成就采納了顧君恩的建議,先取關中,以此為根據地,建立政權,補充兵力,然后進擊山西,再取北京。看看當時的情況,陜西那個地方適合建立根據地嗎?史書記載陜西人相食,應該不是太過分。人民為什么起義,多數原因是饑餓。李自成那么多軍隊,實在沒有辦法建立根據地。既然沒有辦法建立根據地,就只能流動作戰,只能掠奪。李自成戰爭的目的就是掠奪。凡事有因必有果,李自成率軍急攻北京,一方面是掠奪更多的糧食和錢財,另一方面是迅速擺脫中原地區的饑荒,否則就很難解釋他為什么在北京烤餉,把一筆巨大的財富分配到士兵手中。至于軍紀問題,就更值得商榷。元末朱元璋勝利了,可他的軍隊紀律好嗎?如果好的話,就不會吃人了。如果好的話,朱元璋哪來那么多借口收拾那幫將領。第三點呢,勝利了,驕傲一點正常,人都會這樣。但是李自成并不缺少對敵人的了解和認識,他調集了當時可以調集的部隊開赴前線,可是,他的軍隊戰斗力卻是不怎么樣,所以失敗了。既然失敗了,自然所有的負面言論全上來了。還有最后一點,階級的局限性,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階級是人構成的,是人具有局限性。李自成那幫人多數使農民出身,故土難離,衣錦還鄉是很多人的想法。得瑟一下其實也沒有什么!關鍵是什么時候得瑟?天下還不穩定的得瑟,那不是拆李老板德臺嘛!那李自成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軍事上的失敗是導火索。

  山海關戰役,李自成沒有集結絕對優勢兵力,也是現實原因,他僅帶六萬來人出征,這次出征,他希望可以招降吳三桂。李自成可以攻占北京,并非全靠實力。他的軍事才能并不是很出眾。面對吳三桂的部隊和精于野戰的八旗兵,李自成已經處于下風。軍事上的失敗成了導火索,李自成部隊隱藏的問題一下子全暴漏出來!

  第二,軍隊的腐敗是定時炸彈。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國家立國之本就是軍隊。看一看李自成的部隊干了些什么?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后,大批兵源加入革命隊伍是很正常的。軍隊大擴充之后,如何整訓部隊就顯得十分重要。軍隊擴大之后,素質降低,擁兵自重,不聽號令,疏懶訓練,內訌攻擊等情況都可能發生。如何整頓這一切,使之成為一支強悍武裝而不是一群軍隊化的烏合之眾變成了首要任務。可是,李自成呢?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來管。一群出生入死的老弟兄,開心一下,也不好管教。況且,李自成收編了很多其他起義部隊,這些部隊只服從于自己原先的主人,對于李自成的命令置若罔聞。明朝軍隊的惡習,李自成的部隊很快學會了,而且還變本加厲。這些曾經受壓迫的貧困農民終于翻身了,也開始壓迫別人。這種軍隊在和平時期嚇唬老百姓還行,打起仗來就不行了。政治上也如此,集團勢力增強后,一大批投機分子也會混入革命陣營,竊取革命果實,魚龍混雜。如何建立一個高效正確團結的領導機構,也是十分重要的。可惜李自成在這兩面都失敗的透頂。進入北京后他甚至不能有效地約束部下

  第三,缺少凝聚力是問題的核心。

  李自成經北京后,他忙著做皇帝,他的部隊忙著搶東西。畢竟這么多人要吃飯。陜西太窮,不多搶點回去怎么過日子!這有點像關外的清政府,經常搶點東西過日子,沒有再搶。幾百年前,東北那地方也不怎么富裕。可問題是,搶東西沒錯,搶完東西要想想自己的本職工作,該干什么干什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啥叫凝聚力?這就叫凝聚力,要有一個目標。也可以叫戰略方針。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方針,那就是沒有凝聚力。看看李自成,他忙著做皇帝。悍將劉宗敏等人則花天酒地,忙著搞女人。以前是當官的搞老百姓的女人,現在輪到老百姓翻身了,自然也要嘗一嘗達官顯貴和金枝玉葉的味道。“智囊”牛金星呢?坐著八抬大轎遍訪同鄉,大宴賓朋,儼然太平宰相模樣。“沐猴而冠”這成語用到這里也很貼切!李自成的部隊為了多弄點錢,對明朝官吏富戶,按其等級規定銀兩數目,勒令其輸銀助餉。違者施以重刑。李自成在北京還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此事的機構,由劉宗敏負責追贓助餉。前后共得銀七千萬兩。這是什么部隊?純粹是得逍遙時且逍遙,快樂一秒是一秒的低等土匪!這樣的一群烏合之眾哪里有什么凝聚力。就算是敗亡的明朝政府,凝聚力也比李自成的部隊大的多。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不少明朝官員自殺殉國!僅從這一點看,明政府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李自成的領導團隊缺少了凝聚力,形同散沙一盤。

  第四,沒有具體可行的惠民政策是問題的關鍵。

  李自成的部隊變成土匪兵,當然不會出什么惠民政策。他們想的就是搜盡錢財會陜西過日子!李自成的勝利太過突然,他沒有作好統治全國的準備。這些暴民的暫時勝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政府的腐敗!當時,明政府財政混亂,有些權利的人想方設法的克扣餉銀。普通士兵沒有餉銀,自然不愿意賣命打仗!加上張獻忠等牽制了明政府的大部分力量,這才使得李自成順利攻入北京城。這些暴民被突然的勝利打蒙了,哪里想得到其他。最高統治者李自成的頭腦也不怎么清楚!歷朝歷代,這個時候,應該安撫老百姓,安撫知識分子,安撫那些達官顯貴,否則,怎么站得住腳。尤其是知識分子和達官顯貴,其影響力不可忽視。李自成忽視的恰恰是這一點,以至于這三種人對于新興政權恨之入骨!在李自成敗退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士紳地主的任何支持,所以才一潰千里,最后身死“國”滅。

  第五,忽略了宣傳教育這個根本。

  不管軍隊的作風如何,必須重視宣傳教育!宣傳教育讓官員,士兵,百姓認同你這個新興政權,并且有一種歸屬感。政權的鞏固不單單靠武力,更要依靠宣傳教育。宣傳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政權支持勢力,樹立新政權的權威和良好口碑。李自成的軍隊主要由饑餓的農民組成,他們造反的目的很簡單:吃飽飯,住大房子,穿好衣服,玩兒漂亮女人。他們的宣傳語多是“早早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樣的宣傳前期造反鬧事還可以,如果用于鞏固政權,就不行了。李自成缺少這方面的人才,當然不知道如何應付建立政權后的局面。

  以上關于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我個人的看法,李自成已經成了歷史,成了一面鏡子。李自成通過多年艱苦的努力換來一時的輝煌,失敗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令人嘆息!這再次印證了那句話,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啊!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李自成這位攪動天下的風云人物注定不是安定天下的人物。沒有他,清王朝入主中原還要晚上很多年!



綜合 2022-01-09 19:03:58

[新一篇] 林語堂 論快樂

[舊一篇] 香港與清朝——阿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