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國立故宮博物院
請至故宮網站搜索更為詳盡之展覽資訊 www.npm.gov.tw
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
“集瓊藻”是乾隆皇帝所藏一件多寶格的名稱,意指蒐羅眾多珍貴美好的物品。本院所藏珍玩類的文物,包括琺瑯、服飾、文具、漆器、法器、雕刻、多寶格等項,種類紛繁,品質精良,且數量豐富,呈現清宮典藏的重要面向。本展覽以“珍”與“玩”為展覽主軸,“珍”是指材質珍貴稀有、工藝技法高超罕見;“玩”則指造形構思巧妙、制作精到古雅,令賞玩者愛不釋手。
本院珍玩類藏品,多數源自宮廷生活用品。有的用於祭祀儀式,有的作外交饋贈用;有典禮中佩帶的的裝身器,也有閨閣內堂梳妝品;有的是廳堂上的陳設或文房幾案的用具、休閑把賞的巧玩,還有收納多寶玩器的箱匣等,無一不是設計巧妙、工藝精致。
珍玩類的材質常作復合性的組合,以金銀、寶石、竹木牙角、硯墨等為主,也包含銅、瓷、玉材巧作,多種材質兼容並用,且搭配多種工藝技術於一,呈現工藝極致之美。至於其裝飾題材,不時地穿插歷史典故、民俗傳說、吉祥圖案,深刻浸潤於中國文化底蘊間,營造生活中的端莊、文雅與趣味。
慈悲與智慧-宗教雕塑藝術。
佛教造像因信仰而產生,透過與佛典相應的圖像特徵,並結合時代流行的信仰內容,以傳達宗教的精神內涵。
信徒們發心造像以積德祈福;修行者觀想造像以得定慧;而法會中則以莊嚴的造像,凝聚對佛法世界的嚮往。
單尊造像中,常見有佛、弟子、菩薩、護法神等。佛是信仰的中心,代表覺悟者。弟子隨侍佛側,以僧侶為造型,親灸教誨,佛滅度後,傳遞佛法。菩薩以太子形象為造型,雖具佛智,但為濟度眾生故,不忍入涅槃成佛。而護法神則以忿怒相、鎮懾內外魔。以上諸像與代表涅槃的塔,共同建構出佛教信仰的基本樣貌。
佛教造你除傳達宗教信仰外,文物本身同時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北魏的樸實稚拙,唐代的飽滿生動和宋代以後的親切平易,一方面展現不同時代的工藝水準,一方面說明造像主導者的美感訴求。因此,欣賞佛教造像,不僅能體驗其宗教的善,同時更能透過雕塑藝術,感受其普世之美。
筆有千秋業-書法的發展。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裡,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
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書體遞變原非朝夕立就,因此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過渡型書風以及各體參雜的混合書風時而可見,顯示書體蛻變遷延歲月,方能在結構和筆法上建立自己的規律。
隋唐時代是另一個關鍵時期,政治統一帶來南北各地書風會流,筆法發展臻於完備,從此楷書成為歷代通行的收體。入宋以後,為保存前賢書法長遠流傳,刻帖日漸盛行。但是宋以並不以繼承傳統為定,書法取向表現個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繼起,轉而提倡復古,晉唐書法傳統得以延續。然而,不受傳統束縛的意念也活躍起來,至明代浮現縱橫跳脫的氣息。明人書法面貌至為紛雜,行草書尤其活潑自由,適與當時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其間突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家,也走出實現自己的路徑,不為時代潮流所吞沒。
清代以降,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堪稱是得天獨厚。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
臺北故宮 2015-01-15 14:19:5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