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商朝的最后一君主是商紂王,他歷來被當作古代帝王暴虐昏君的代表。《封神演義》中說,紂王的父親給他留下一大筆“遺產”,朝庭里有正直的文武大臣輔佐,后宮中有賢德的皇后,此時朝野也算太平。
然而紂王在位后期,居功自傲,甚至蔑視天地神明。紂王有一次到女媧廟進香時,竟題了一首淫詩,觸犯了女媧娘娘。此時正當成湯氣數已盡,西周已生圣主,當有天下。于是女媧娘娘招來幾個妖精,順天意而斷送商紂的江山,并給人留下一個教訓,好知道因果報應不爽。
古人往往用小說的形式告知世人真相,以保持人世間這樣一個迷的世界,一個看不到神佛鬼怪真實存在的世界,那么信與不信就要看個人的悟性,結果卻會影響到人未來是會去神佛的世界還是去鬼怪的世界。
《封神演義》交代的這個緣由傳達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無論在人中有著怎樣至高無上的地位,都不能忘了兩點:你是神造的,你的一切名譽、地位是神給的;如果你狂妄至極,褻瀆了神靈,那神靈就會把榮譽收回去,而且會嚴懲褻瀆神靈的人。
反之,一個人如果能秉承天意,敬畏神明,善待百姓,自然就會江山一統,安享富貴與太平。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三十二歲拜元始天尊為師修行了四十年。一日天尊說:“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這段描述告訴我們,作為道教鼻祖,元始天尊早就知道商朝氣數將盡,周朝快要興起的天意安排。而此時的姜子牙卻哀告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歲月,今亦有年。修行雖苦,望師尊大發慈悲,指迷歸覺,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貪戀紅塵富貴,望尊師收錄。”然而天命所歸,姜子牙最終還是負師命下山了。
下山后,他先在朋友宋異人家演繹了幾出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來:姜子牙娶妻之后,賣笊籬吧,一天下來也沒人買,可他的肩頭卻被笊籬壓得很痛;又去賣面,卻落得個筐倒面灑,自己也成了“面人”;那就開飯館,不成酒酸了、點心壞了,只好關門大吉;再試著販賣豬馬牛羊,姜子牙卻差一點被官軍抓去,牲畜也全被沒收。回到家里被妻子數落甚至辱罵,那就難免了。
看似山窮水盡,可一轉身到了宋異人的后花園,姜子牙就顯現出他的能力來。他將那些在人們蓋房上梁時放火的精靈們,懲罚了一頓。從而有了時至今日,人們建房上梁時會在一塊紅布上寫著:“姜太公在此”的習俗。
姜子牙施展了一些斬妖除魔的小能小術后,宋異人就勸他開個卦館。
第一個來算卦的人是一個樵夫,姜子牙給他算的是“一直往南走,柳陰一老叟。青蚨一百二十文,四個點心、兩碗酒。”這個樵夫想:“此卦不準。我賣柴二十多年了,誰曾給我點心吃給我酒喝;你的卦不準。”
于是當他真遇到一位老人買柴時,為了證明子牙算的不準,故意只要一百文錢,而沒要一百二十文。不料,當天是老人兒子的大喜之日,老人又多給他二十文喜錢,而且請他吃喜酒。
他還是不信,故意想讓姜子牙算的不準,就在倒酒時,第一碗倒的滿滿的,覺得第二碗不可能是滿的,結果第二碗正好滿碗。經過這番經歷,這個樵夫徹底折服了,回來對姜子牙佩服的五體投地。于是又幫忙介紹更多的人來算卦,姜子牙的生意也就好了起來。
之后,三只禍亂商紂王朝的妖精之一,玉石琵琶精也來算卦,被姜子牙識破捉住,并用三味真火讓其現出原形,子牙也因此得到當朝為官的機會。
可那時,因紂王被九尾狐貍精化身的妲己所迷惑,姜子牙作為臣子,該勸的也勸了,該說的也說了,盡了人臣的本分。看來上天真是有好生之德,一個昏君出現時,四周的臣子都出面勸阻他,甚至冒著被殺、被流放的危險。
這不就是上天在給他機會嗎?如果昏君一意孤行,那肯定會導致天怒人怨,眾叛親離的下場。
由于紂王寵信妲己,而妲己有意加害姜子牙,要為玉石琵琶精報仇,于是讓紂王命他監造鹿臺。姜子牙覺得這項工程太勞民傷財,就上殿勸阻,紂王大怒要殺姜子牙,姜子牙對紂王徹底失望,情急之下用水遁的方式逃出朝廷,回到宋異人那里。
后來紂王又命崇候虎監工,興師動眾,集各地名匠,聚全國財寶,用了整整七年時間,一座豪華壯麗的工程才算告竣。還建造宮廷樓榭數百間,斗拱飛檐,雕梁畫棟,富麗堂煌,豪華蓋世。
紂王攜妲己及歌女,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荒廢國事。后來周武王興兵伐紂時,紂王兵敗,登上鹿臺,穿上他的寶玉衣,投火自焚而死。
姜子牙回到宋異人那里后,原本想和妻子馬氏一同投奔西岐的周文王,可妻子不愿意,非讓姜子牙寫休書。姜子牙并不想拋棄妻子,苦勸無用,也只好隨她的意了。
來到西岐的渭水旁,姜子牙開始“隱居”生活,等待著名主的到來。
樵夫武吉上山打柴時,經常看到姜子牙在溪邊釣魚,卻從沒見到他釣到魚,有一天武吉走過去,把姜子牙的釣竿拿起來,只見線尾連著一根針而不是魚鉤。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嘆道:“有智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又問子牙說:“你這鉤線為何不曲?我教你一個方法吧!你把這根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掛上香餌,線上再用浮子,魚來吞食,浮子一動,就知魚來了,往上一拎,鉤掛魚腮,才能釣到魚,這才是捕魚的方法啊。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啊!可見你如此愚鈍,怎么會有飛熊這樣的道號呢!”
子牙答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表面是垂釣,我的目的卻不在魚。我在此不過守青云而得路,撥陰翳而騰霄。豈可曲中而取魚呢!那非大丈夫之所為。我寧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
此畫題為“磻溪漁隱”,傳說為姜太公釣魚處。元.黃公望〈磻溪漁隱〉(國立故宮博物院)
從這段文字當中可知,姜子牙渭水垂釣其實就是在等待時機遇到名主,而他一方面懂得修煉人不可殺生的道理,另一方面,用直勾釣魚這種方式來引得別人的注意。從此“上鉤者”不再是魚,而是人,是王侯。這正體現了姜子牙的智慧。
在談話間,姜子牙算出這位樵夫進城賣柴會有人命官司,直言告訴他,當時武吉雖然不信,事后果然印證姜子牙所言不虛。
但因為武吉是一個孝子,當周文王用“畫地為牢”的方式懲罚他時,他因為思念母親心切而大哭。后遇貴人相助,允許他回家一段時日料理好雙目失明的母親衣食,再回來受罚。
回家后,他母親了解情況,讓他再去找姜子牙,姜子牙告訴他保命的方法。這個方法讓文王用八卦推理,誤認為該人自殺了,其實他沒死,還在當地以打柴為生。可見很多道術都是有層次之分,更高一層的能迷惑或者破解低層的道術。
后來,當武吉第二次出現在文王面前時,姜子牙與文王的緣分也就到了。武吉不僅搭起文王與姜子牙的緣分,后來也成為姜子牙的徒弟之一。
周文王到渭水邊找到姜子牙,邀請他出山,周文王見姜子牙的魚鉤是直的,好奇問之:“漁人所用之鉤是曲,奈何公之鉤為直?”姜子牙對曰:“吾之鉤,愿者上鉤爾兮!”太公又呼曰:“愿者來,不愿者去焉爾!”
周文王大驚,心想:“莫不是指吾乎?吾正是為求才而至此。”又云:“吾輩有眼無珠,實為失禮。”姜子牙說:“無妨。”文王又問到:“紂王無道,民不聊生,愿公担任吾之師,可否?”姜子牙應允。
周文王請姜子牙上輦,摒退拉車手,親自扶著子牙乘坐的車輦,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姜子牙說我保你周朝八百零八年。
可見古來賢德的君王對待有能力的人都是十分恭敬的。這本身就是君王仁愛的一種表現;反過來說正因為有君王禮賢下士在先,才會有君王的江山穩固、福澤子孫在后。
后來姜子牙先后保著周文王和周武王,并和周武王一道帶著諸侯消滅了紂王。在殺妲己的時候,起先命人斬殺被捆綁的妲己,怎料妲己用妖術,讓人不忍下手。最后姜子牙沒有被其表面所迷惑,親自出手殺死了這個害人無數的惡魔妲己。
在整個武王伐紂過程中,姜子牙也幾經生死。這一方面是磨練他做為修煉人的意志,另一方面是他自己沒有完全聽師父的話而招來的。當初下山時,元始天尊就告誡他:“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應他。若是應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東海還有一人等你,務要小心。”
后來,遇到曾經跟他一同學道的同門申公豹叫他,開始他沒回頭應答,后來申公豹以故人的名義,他就動心了。結果在幫助武王伐紂的時候,果然遇到重重阻礙。
至于說申公豹一心想求得人間名利,出于妒嫉心,不顧一切跟姜子牙作對,結果,到最后,喪心病狂,違反自己的諾言,死于非命,以身堵北海眼了。
姜子牙最終完成自己點將封神的職責,也幫助周室完成改朝換代的使命。而在封神過程中,他最終忘記把自己封個什么神。這展現姜子牙的無私和元始天尊的識人。后來姜子牙被周武王封到齊地,成為齊國始祖。
在齊地姜子牙想起:“昔日下山至朝歌時,深蒙宋異人百般恩義,因王事多艱,一向未曾圖報;今天下大定,不乘此時報恩,就是忘恩負義之人耳。”于是派人帶著禮物和書信前往朝歌,問候宋異人夫婦。
身為人要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雖然當時宋異人夫婦已經故去,其產業由兒子打理,而且比以前興旺。
這更說明一個問題:善惡有報,正因為宋異人夫婦對姜子牙“倒楣運”時那般好,才有日后的輝煌,而且宋異人表面上幫助一個落魄的人,其實他也間接幫助姜子牙完成元始天尊所托付的封神的大事!這種善舉就不是一般的,那福報自會很大。
姜子牙之后給周朝奠定完整的統治結構與體系,而且在兵法上做出卓越貢獻,以致后世的兵法名家都參考姜子牙的經驗。
《封神演義》只是明朝人寫的一部“小說”,但其普及性遠遠超過正史記載。而且很多有關姜子牙的典故、傳說流傳于后世。人們喜歡姜子牙這個人,不但覺得他有趣,更覺得他無私,他雖然剛下山時歷盡坎坷,但渭水垂釣的智慧讓他有機會得遇名主,最終完成自己的使命。
網載 2015-05-23 23:00:0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