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云臺,唐宗凌煙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簡體     傳統

“我們再不應該以為,只要船堅炮利就能算是強大的國家。我們必須看出,民主本身就是一個力量。一切財富,一切國防的武器,只有和民主結合在一起,才能算是真正強大的力量。”“他們以為中國實現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們希望中國人民知識與教育程度提高到歐美資產階級民主國家那樣,再來實現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訓練民眾。” 


這兩段切中時弊的文字,出自中共自己的機關報——《新華日報》,只不過印刷時間分別是1944年3月5日和1939年2月25日,針對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戰時特別狀態所作的批判。


這個帖子好老,不過問題還在。。

時間久的話,大的當然是統一小的,但問題是,大的自身也在變化吧。

商湯末年,周武崛起。臺灣的制度已上軌道,雖然還不完美,但因有選舉能自我更新。大陸的政治生態還是依據中國傳統生態,幾年一個變樣,有著生老病死的痼疾。

不知道大陸的氣運會有多久,臺灣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估計是個跟時間賽跑的過程吧,至少目前,能有一個小而美的存在,還是挺好的。就像馬英九說的,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分裂,也是常態,不急。這話真的是有點“別有用心”啊。 


政治人物的歷史遠見都是一環扣一環,毛當然是"帝王"級的人物,熟讀史書,“深挖洞、廣積糧”,攻取天下,眼光深遠。但是兵不厭詐,造反時可以,但馬上得天下不等于馬上治天下。對于熟讀史書、在乎歷史封號的毛來說,49年的政權變革,究竟是“湯武革命”,還是“武周代唐”?估計他也在捫心自問吧,不然也沒有必要自我號召萬歲。白崇禧缺乏地略與人和遠見,但是說“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堪稱遠見上的遠見。 


國之有難,必出妖孽,世道變遷,無可挽回啊


至少現在這個時代,有趣多了啊,調侃、批評下歷史人物,也不至于有性命之憂,甚至于有人幫忙喝彩。


公眾人物確實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辭當然是沒錯,但假如這個并不是個“敏感的公眾話題”,也不至于引起那么大爭議,或者說,這只是個導火索吧。


也許權威的地位會越來越低,最后政府變成只是老百姓的一個辦事服務代理機構,呃……不是本就該是如此嗎? 


哈哈,真是有點好笑的,大家不要激動。臺灣是多元化的社會,什么樣的都有,不要以偏概全,所以可以大家共同舉例,條分縷析,本來就不是一刀切的。


比如,哪怕有樓上貼的那些“皇民化”的照片,那個公然敬拜日本軍事將領的,我看了也有點驚奇。不過這不奇怪,畢竟,有日據50年的漫長時間,很多人都只會日語了都。這都是教育的關系,以及歷史上的千絲百縷,比如看看《海角七號》就可以了解一部分。好吧,我把“日治”改成“日據”,不要上綱上線。^_^


就算是大陸,不是以前總是提“死了要見馬克思的”?好吧,歷史的大潮襲來,總是有很多花崗巖腦袋轉不過來的,兩岸都有,這無礙歷史的進程。


前些天,我還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是來自“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至今在臺仍然自主運作。這就叫做歷史的傳承,大陸恐怕已經沒有這么長時間的團體了吧?


還有,之前有看到的說什么早期漢人欺壓原住民,甚至什么“吃肉”事情,這個,野蠻時代的事真的挺難講。古代戰爭,守城時,人吃人的情況還是多的,還是同文同種的情況。在沒有法治的情況下,成為部落之間的戰爭。如果那是清朝的事情,那么就是滿清的責任。對于后面的國府,算是歷史研究范圍,至少,國府對待山區原住民的待遇還是挺好的,以至于成為藍營的票倉。當然,作為漢人,對這個應該有點愧疚的態度,這是反人類的罪行。其實現在臺灣的所謂外省人,大部分都是歷朝歷代遷移到臺灣的沿海漢人。


另外,之前說的臺灣人對大陸人不友好,罵什么“支一那”。的確啊,所以說其實形勢挺嚴重,搞不好是要漸行漸遠的,民心要挽回不是那么容易。上一輩接受老蔣大一統的教育,到了小蔣開放民一主。因為他明白,早開放比晚開放好,還有挽回的余地。甚至可能,其實他老早就看出李登輝是什么樣的人,但是那個年代開放,老一輩的人都還在,不至于失控。到了馬英九的時代,才可能有所挽回。如果繼續施行強壓的政策,到了如今的時代,一下子迸發出來,搞不好就真的直接臺獨了。如今,哪怕是蔡英文上臺,也不至于能夠推倒民一國的國統與法統。


仇恨意識,還是應該和解意識?是要戰爭,還是和平?這仗要真好打,早就打起來了,真正的好機會在50年代,結果沒進攻臺灣,進到朝鮮去了。至于90年代中期,戰爭的陰影也是徘徊不去,但還是打不起來。至于如今和平貿易、三通的時代,戰是打不了,也沒必要打了,開始打“經濟一戰”與“政治一戰”,乃至于“文化一戰”。


臺灣地鐵的樓梯,行人都會自覺靠右邊搭扶梯,左邊留出應急道給有急事的人。各個地方比如地鐵口,只要能排隊的地方,都會自覺排隊。


喜歡大一統革命觀念的人,可能接受不了那么“混亂”的信息量。但是,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當代中國人,應當培養了解各個思潮的能力才是。


我們紀念國父,應不僅是唱唱紀念歌而已!筆者在2013.3.7.本報第9851號所刊拙文:心中忘去是非(11)中提及:


如果早有兩岸分治之規劃,則可盡先解決「二二八」事件等之嫌隙,臺灣人民,凝聚為牢可破之一體,大家同具遠大之目標與理想,不亞于以色列與新加坡等,則兩岸之情勢,早已改變,甚或以憲法光復大陸,容非夢想!試看三十年前,開放探親時,明顯展示出臺灣是三民主義的模范省,而臺商之在大陸發展,亦可稱之為經濟反攻,如非藍、綠對立,朝野惡斗,以致臺灣停滯不前,則大陸同胞絕不僅是視臺灣為中華文化理想之故鄉而已。


如此管窺,定有不少人視為癡人說夢,及筆者偶見「縱覽中國」網站,刊有陳永苗先生大作:中華民國在大陸區的法理狀態,乃再三拜讀所述:


我認為,從現實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來判定,在十年之內中共轉型瓦解,臺灣將不戰而勝,大陸一旦轉型,必定更換回國號“中華民國”,臺灣即將統一大陸,是為中華民國憲法行憲區的擴大,大陸民主化就是為中華民國收復淪陷區的行為。


筆者孤陋,未悉「縱覽中國」網站,在何地發行,而陳先生宏文,均使用簡體字,當系大陸同胞,或無疑問,且該網站頗多討論臺灣問題之鴻篇,包括筆者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史丹福大學胡佛檔案館,抄錄「蔣介石日記」時,亦曾鄰座的專家楊天石教授等。


筆者在讀完陳文后,頗覺赧顏!蓋感陳先生所見深遠,而臺灣政治人物,少見有宏觀遠謀,胸羅天下者,且多僅為眼前算計,如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乃至2016年的大位誰屬,至于國家民族之興衰,并非一己力之能及,且兩岸諸多條件懸殊,而臺灣內部意見分歧,有些人但求劃地自限,不望后代之如大鵬展翅般高遠,慮也無益,且更無絲毫利益于己身,根本思不及此!


其實,「不統、不獨、不武」,僅能為兩岸短時之安定計,如欲圖中華民國之長治久安,子孫后代永享安康,則切不可用「武侯」之「隆中」對;而當有光武「云臺」、唐宗「凌煙」之胸中策,如然,則以中華民國憲法重光于大陸,方是兩岸未來終極方向,亦才能慰 國父在天之靈,及不負中山先生提倡三民主義及創建亞洲第一民主共和國「一世的辛勞,半生的奔走,為國家犧牲奮斗」之苦心孤詣!


筆者芻見,實非信口開河,僅分述愚窺,以供參酌!



網載 2017-05-15 14:54:57

[新一篇]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舊一篇] 溯清源頭,時局變遷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