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間上寫日記,博客上寫文章,都是頭腦思維體操的成果,看起來,也就是文字上的遊戲。
說起文字的切分組合,中國漢字的靈活性就體現出來了。比如隨便舉兩個例子:
相敬如賓,相敬如冰,相敬如兵。(朋友之間抱尊重民主平等的原則,事情就不會太壞)
放下即是,放下即釋,放下即逝。(天,這麼灑脫的人不多吧?)
還有很多,來個精簡的:“橋頭橋”。這是一座我每次回家都會經過的天橋。此牌匾原為餘秋雨題詞,後來奇怪不見了。幾年前啊,回家流行“尋師訪友”,現在這種興致是減很多了。
於是,在一年寒假快結束的時候,我前去橋頭文化館拜訪,遇到余孟友先生,一次受益頗豐、愉快的見面。
興許是孟友先生覺得我這個傢伙也算是有緣人,“孺子可教”吧,結合現今,跟我講了一大通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大部分情況下,我評論不出來,只能點頭稱是。
結合中醫理論,講陰陽平衡,五行八卦。我請他根據生辰八字給我算,然而因為不能提供足夠精確出生時間,他不肯算。因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啊。
他說人的金、木、水、火、土只有和諧一致才是健康的。依稀記得他拿了一些字作為舉例:
“彬”,水養木生,可見水土保持的重要;“燕”,每年的遷徙十分辛苦,中途有樹林休息才好,知道燕窩的由來麼;“斌”,一文一武,可見其強勢;“磊”,踏實啊……還有很多,忘了唉。然後涉及了不少起名的學問,同時也說這可信可不信,玩玩而已啦。
最後請吃飯,講出了每道菜的典故由來,真是把我唬得一愣一愣的,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享受。
後來雖未再去拜訪,卻一直感懷在心,那張名片,我一直留著。
比我年長許多的表姐評論認為,這些文人學者學識淵博,心地不壞,但城府也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許我們隱約還能在一些鄉村小鎮間,見到一些真正的具有文化內涵人物的吧。
鄉風濃郁,印在青石階下,飄在碑石牌間;新血輪替,光明與文化的種子是永遠不會斷絕的。
時2006年11月16日 淩晨
八哥 2010-07-15 08:32:53